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直擊幕後

走向格拉丹東—《再説長江》赴青海長江源頭拍攝紀實 

央視國際 2004年12月03日 15:01

  姝兒:歡迎收看《電視你我他》,我是姝兒,自從我們節目播出了我的幕後同行的故事之後呢,有很多觀眾都給我們寫信.你看,河北省涿鹿縣北關大街36號的王志山先生在給我們的來信中曾這樣寫到,他説,我一直是《電視你我他》的忠實觀眾,上次你們播的幕後記者的故事讓我很感動。記者他們雖不是名人,但是他們比名人更讓老百姓尊重。他們沒有職務,但是他們更有職業道德;他們不是富翁,但是他們在任何時候都不為錢所動,他們是正義的象徵,是代表千百萬百姓的呼聲。我想,像這樣的評價是對我們所有新聞工作者最好的鼓勵和鞭策。那也為了滿足大家的要求,這期我們還要向大家介紹一群記者,他們面對不是戰爭,也不是疾病。但是他們在這次的採訪任務當中時刻經受著考驗。

  解説:

  2004年7月31日,中央電視臺《再説長江》攝製組全體成員在青海省的格爾木集結侯命。

  源頭拍攝總領隊劉文:現在我宣佈中央電視台中國科學院長江源頭科考行動和拍攝正式出發!

  解説:

  幾小時之後,裝備精良的車隊,沿青藏鐵路線在雪域高原向南疾駛。從海拔2800米到5100米,經過一天跋涉,劇組終於抵達素有長江第一橋之稱的沱沱河畔。

  統籌趙衝:一個小時之後給了我們當頭一喝,所有的人好多人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應。

  攝像師陳立新:剛到的晚上吃的東西都吐了。昨天從早上到晚上吃的飯也都吐了,今天早上沒有吃,補一點血糖。

  解説:

  作為唯一一名隨隊採訪的女記者,年輕的于婷婷,面對同樣嚴重的高原反應,表現出的卻是一種興奮與衝動。

  記者于婷婷:我們將在沱沱河沿休整兩天,然後再前往長江源頭格拉丹冬。據説從這裡到格拉丹冬路程並不遙遠,但路況要艱難得多,我們將密切跟蹤科考行動及時發回報道。

  領隊張書清:中國科學院、中央電視臺對格拉丹冬長江源的考察從沱沱河出發。

  解説:

  8輛吉普、三輛東風牽引車、一行52人,乘著高原難得的月夜,發起了對此次拍攝目的地——長江源頭的行動。

  距離格拉丹冬雪山雖然只有200公里,可這段路程極其艱險,有數不清的沼澤、泥潭,有超過2公里寬的網狀河流,很多地方根本沒有路。

  編導黃寧:到了一條河,這條河叫尕曲,這個曲在藏語裏就叫河。等我們走到那裏的時候,車陷了。

  統籌趙衝:真的是當頭棒喝,沒想到。

  編導 黃寧:剎那間,一片空白。

  編導 黃寧:當我恢復記憶的時候,我想起了30多年前的一段往事,也是在瀾滄江邊上,一個卡車陷進去了,卷走了幾個人。那麼我曾經經歷過這樣的事情,看到今天這種情況,我當時心裏一緊。

  統籌 趙衝:這個時候是非常緊張的。

  車不要動,現在車先不要動。把檔摘了,但是要著著車,不要熄火。

  編導 黃寧:我當時想到的就是生命的重要。

  統籌 趙衝:車上還有設備,人都在車上沒下來。

  編導 黃寧:一切一切都是要把人搶救下來。

  解説:

  重達11噸的牽引車深陷激流,這種情況即便是在平原都是一般人力所不能及的。更何況是在海拔4800米,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

  編導 黃寧:當時岸上的情況很混亂,喊什麼的都有。當時非常緊張想盡一切辦法來搶救這個車。

  統籌 趙衝:有一個叫格來的一個同志。

  編導 黃寧:可可西裏的藏族同胞,他是幹警。

  統籌 趙衝:穿上我們買的雨褲,然後就跳到河裏。

  解説:

  水流越來越湍急,車也越陷越深,車裏的裝備已經有一半淹到水裏。

  車上的人緊張地把設備,往高的位置上挪;水中的格來也在艱難地慢慢向陷車靠攏。

  記者 苑文剛:那個河水特別深,特別涼。

  錄音師 劉欣:所有的人都踩在水裏,但是都沒有意識到自己踩在水裏面。

  解説:

  幾乎所有的人都全神貫注于營救被陷車輛的時候,另外一種危險正悄悄逼近。

  統籌 趙衝:水面是越來越寬了

  編導 黃寧:而且從車上不斷傳來信號就是説我們車在往下陷

  編導 黃寧:就在這種時候我回過頭,就看岸上的人群,我突然看到一隻眼睛這只眼睛示意我,讓我過去。

  編導 黃寧:這是一個老科學家叫武素功,他説你看西邊的天陰雲密布,馬上要下大暴雨。如果我們不趕在大雨之前安營紮寨的話,那這52人都要在這裡澆著是很危險的。因為雨一淋,人就可能感冒,一感冒在高原就要引起兩種病,一個是胸水腫,一個是腦水腫。非常危險。

  解説:

  相信知識、相信科學。在這麼艱難的情況下還要往格拉丹冬雪山挺進,作為領隊的黃寧明白,必須依靠科學和知識,不能再蠻幹了。

  攝製組用最快的速度把被陷車輛上的人和拍攝器材運送上岸,安營紮寨。

  就在營地搭建完畢後不一會兒的時間裏,一場暴雨從天而降。

  解説:

  兩天之後,格拉丹冬雪山終于清晰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

  編導 黃寧:我和車上另外一個編導 叫史強,青海電視臺的。當時我們兩個的眼淚都流下來了。

  記者 于婷婷:那天我到達了,我就特別想馬上把這個消息告訴北京。

  徐俐:現在我們就通過海事衛星電話連線正在現場的中國新聞記者,于婷婷,婷婷你好!

  記者 于婷婷:你好徐俐!

  徐俐:終於到達長江源頭了,心情怎麼樣?

  記者 于婷婷:我非常地激動,雖然這裡的海拔應該是5300米長江源頭,格拉丹冬雪山的腳下,我現在是在這裡為您做現場報道。

  解説:

  這裡就是母親河長江的源頭。

  鮮花與草場共舞。

  藍天與白雲齊唱,

  明亮的星星、銀色的月光、織熱的車燈、喧騰的鍋莊,所有的美好都在這一刻凝結成了永恒的回憶。

  解説:

  高原的氣候是多變的,也也許是老天要再一次考驗這些勇敢者的意志。一夜之間,漫天風雪鎖住人們的視線。但《再説長江》的第一個鏡頭正式開拍了。

  《再説長江》總導演 李進朱:從《話説長江》到《再説長江》,這20年來長江發生很大的變化。所以我們這個片子想通過長江的變化來體現中國的變化。運用最先進的高清的電視手段來進行拍攝,同時調用了從航空到水下以及各種拍攝手段,奉獻給觀眾一個全景式的、史詩性的長江的大型紀錄片。

  編導 黃寧:我能走到長江源頭這真的是一次難忘的人生經歷。

  攝像師 朱奕:不是誰都能有機會去到那樣的一種地方。

  最令我難忘的就是雖然條件很艱苦,但是大家為了達到拍好長江源頭的畫面所付出的努力。

  統籌 趙衝:團結的力量。

  記者 于婷婷:再苦再累也值得。特別凈化人心靈的一個地方。

  工程師 劉新:令我終生難忘的經歷。

(編輯:蔡麗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