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直擊幕後

直擊幕後——感動CCTV 

央視國際 2004年11月12日 16:26

  姝兒:歡迎收看《電視你我他》,我是姝兒,上周我接到一份特別的禮物,讓我很感動。就是這個這是一張由貴州六盤水市譚輝寄來的賀卡,他在賀卡上是這樣説的:11月21日是“世界電視日”,是全世界電視工作者的節日。這一天不僅僅屬於電視熒屏上那些我們所熟悉的主持人,更屬於電視製作環節中每一位幕後英雄。這些人我們並不認識,所以請《電視你我他》代為轉達問候。其實説老實話,這周像這樣的問候我們欄目組接到了很多,而且他們都表達出了對幕後工作的興趣,為了滿足大家的心願我們特別趕制了這期節目同時在這裡我也代替我們中央電視臺的所有同行再次感謝觀眾朋友們對我們的厚愛。

  主持人:

  如果手中沒有話筒、肩上沒有攝像機,那麼我的很多同行就只是和你在街頭擦身而過的普通身影。然而當他成為中央電視臺的一名記者,平凡的人生就註定了要比常人多一份精彩和執著。

  説他們普通,是因為他們有著和大家一樣的喜怒哀樂;而説他們不普通,是因為作為記者,他們將面臨更多的誘惑。

  紀實段落:行賄現場

  我説,你的路費公家不願意支出,我私人借錢給你支出。

  你私人哪來那麼多錢呢?

  公家的,私人拿什麼呢,虧企業也不會虧自己。

  解説:

  這是1998年,中央電視臺記者到湖北省公安縣採訪當地自來水公司亂收水費的問題時記錄下的一幕,這4萬元錢已經如數退還。像這樣的場景,在新聞記者採訪過程中屢見不鮮。記者們除了要面對輿論監督中的危險,還要抗拒金錢的誘惑,去仗義執言,伸張正義。

  2001年11月14號,焦點訪談播出了豪華的鄉政府一篇,片中有兩個鏡頭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鄉政府領導阻撓記者的採訪,並親自出馬兩次到記者駐地偷送紅包,第一次為現金1萬元,第二次為4萬元。

  同樣是在焦點訪談欄目,2004年6月,記者到河北邯鄲調查一起礦難瞞報案,為阻止記者説出真相,礦主也使出了同樣的手段。

  紀實段落:行賄現場

  你別拿錢啊。

  這個錢我不能要。

  解説:

  在中央電視臺內部有這樣一句看似玩笑的話,拍新聞的不碰錢、拍專題的不顧家。


  航拍攝像師王軍:既然你選擇了電視這一行你就不要考慮這些問題。

  解説:

  王軍,是中央電視臺目前唯一的專職航拍員。他用鏡頭記錄了香港回歸、澳門回歸、三峽截流等一系列重大歷史時刻。但在每一次成功的背後,風險都是巨大的,因為從航拍飛機升起的那一刻起,為了完成任務,已經沒有人會在意自己的安全了。

  航拍攝像師王軍:航拍這個工作畢竟還是高危險的職業,在我這7年多的航拍工作中,我覺得第一次航拍其實是最危險的,一次7月1日早晨起來,香港回歸的時候天上瓢潑大雨,那個閃,基本都是豎著下來的。

  解説:

  從1997年開始,他安全執行航拍任務750小時以上。創下了中國航拍史上拍攝時間最長的驕人記錄。儘管風險和壓力很多時候超乎想象,但每一次飛行拍攝,都讓王軍充滿激情。這些年唯一讓他愧疚的就是無暇顧及的家人。

  航拍攝像師 王軍:其實我走的時候,我兒子就問我,爸爸,你什麼時候回來,眼淚下來了後來我也感覺很傷心,但是,畢竟我選擇了這個職業我做這件事。那麼,我就要把這個事做好。

  解説:

  對於電視節目來説,每播出一分鐘,就意味著至少要有一個人不停頓地在幕後工作60分鐘以上。電視直播耗費的人力物力更大,當然要求記者們付出的就更多。

  人物製片人趙淑靜:我渴,高海拔就是不一樣,今天晚上特冷,好多層這個羽絨服蓋在上面了就掉到地上去了,特冷。

  解説:


  這是2003年4月,中央電視臺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進行攀登珠峰直播過程中拍攝到的場景。由於這是對人類攀登珠峰的第一次全程直播,中央電視臺派遣了300多名記者駐紮一線。在連續的40多天裏,從早上7點開始,每天的工作時間長達16小時,只有臨睡前的時間才是屬於他們自己的。

  紀實段落:家書

  我在給我們家但丁寫明信片呢!

  應該做的事。想他嗎?剛打完電話。

  眼淚嘩嘩的。

  誰好一點。

  今天幾號來?9號。

  我要每天給他寫一封。

  她就自己去寄。特近。

  解説:

  5月21號下午1點40分,中國登山隊登頂成功,珠峰峰頂傳下了清晰的圖象,連續11天的直播創造了電視轉播史上的一系列紀錄。

  對於電視人來説,選擇電視就意味著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

  主持人:

  我曾經看過一份統計報告,他們説記者是世界上十大危險行業之一。我不知道這個統計是否準確。但是據我的了解,我有很多同行他們從當記者的第一天開始就夢想著要成為一名戰地記者。而且我也相信,當戰爭真的爆發了,他們一定會毫不猶豫的衝上去,因為那是一種本能。

  解説:

  中東是當今世界最不安寧的地區,這裡戰亂不斷,突發事件眾多。

  2003年3月20號,北京時間10點35分,伊拉克戰爭爆發。與此同時另一場全世界媒體的新聞大戰也拉開了帷幕。在這場新聞大戰中,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先聲奪人。10點41分40秒播出戰爭爆發的消息,在全球華語媒體中搶得頭籌。最先發回美伊開戰消息的中央電視臺記者就是CCTV駐埃及記者站首席記者梁玉珍。


  梁玉珍:現在是要靠分靠秒來爭的,不是靠小時來爭的

  解説:

  戰爭是冷酷無情的,它隨時可以摧毀一個城市,又何況一個人的生命。作為首席記者,梁玉珍要負責中東及整個非洲的新聞報道,但作為一名女性,如此貼近戰爭,在梁玉珍的生命中還是第一次。

  梁玉珍:我是膽大,我這人從小就比較膽大這是一方面,可是如果説,説心裏話就是一個人再膽大,也不至於膽大到就什麼都不顧的份上。

  梁玉珍:有一次發生衝突了,嘩的一下人群就衝過來。那我正好又在最前面。一下根本就不防備,一下就給擊倒了這麼多的人,就從我身上踩過去。一下子就不行了。當時還在掙扎,我就一次又一次的掙扎,掙扎了無數次。然後後來又有一撥人擁過來的時候就可能太多了,就一下子我都感覺不出有多少人就完全壓在我身上。反正我最後我就知道我使勁抱著我的頭 ,我就趴在那兒,我就動不了了。後來我就什麼都不知道了。

  解説:

  作為善良的普通人,我們都不喜歡戰爭,但作為職業記者我們又不得不追蹤戰爭。這幾乎是中央電視臺在這場戰爭報道中前後方記者共同的心聲。

  解説:

  2003年3月27號,伊拉克戰爭開始第7天。水均益、冀惠彥、楊曉勇等三名記者在沙塵暴的掩護下,再次進入巴格達,他們記錄下了巴格達戰火中的不眠之夜。

  紀實:戰場

  解説:


  對於軍事部記者冀惠彥來説,巴格達的戰火並不陌生,早在1998年,英美聯軍沙漠風暴行動期間,他就已經和中央電視臺採訪小組穿梭在了戰火硝煙之中。

  冀惠彥:最對不起的就是我媽媽。1998年我來的時候就是瞞著我的媽媽來的,這一次又是瞞著她來的,她老人家身體也不好,所以我就想跟我媽媽説一句,就是媽媽,你放心我們在這一定會注意安全,好好工作。

  解説:

  3月28號,在各國記者中流傳著一個危險的消息,空襲的下一個目標將是新聞中心。下午三點,空襲的警報聲又一次響起。就在記者們爭相往樓下的隱蔽地洞跑的同時,保證要完成任務的冀惠彥卻已經爬到三樓平臺的一個制高點上,拍下了當時在白天還未曾有人拍到過的空襲鏡頭。

  紀實:戰場硝煙

  解説:

  3月29號,按照中國外交部的指令,報道組撤離巴格達。10小時後,新聞中心大樓被聯軍轟炸。

  紀實:戰場硝煙

  解説:

  在撤離的途中,冀惠彥又一次拍到了爆炸的煙塵,那是10分鐘前報道組剛剛受到聯軍攔截盤查的地方。

  紀實:戰場硝煙

  解説:

  就在伊拉克戰爭硝煙滾滾的同時,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也悄悄地拉開了帷幕。非典,當大半個中國籠罩在非典的陰影中,我們的記者也在經受著一場前所未有的考驗。

  張海鵬:作為記者有新聞的地方就是戰場,即使有危險我也要衝上去。

  解説:


  軍人出身的張海鵬,面對危險用手中的攝像機記錄下了非典時期最珍貴的畫面,為觀眾更真實地了解非典提供了翔實的影像資料。然而,第一個走進非典病房的記者卻是他的搭檔,一個看似孱弱的女人——隋笑梅,觀眾了解非典,正是從她深入非典病區開始的。

  面對生與死的考驗,沒有畏懼、沒有怨言,電視記者的責任感站在了最前沿,和危險面對面,也和感動面對面。

  王志:我們是有必要,我們的工作是有價值的,我必須這樣去做,所以真的有人問我説,你真要沾上了怎麼辦?我説那也是無怨無悔。

  解説:

  那是一段難忘的歲月,每個人都在體驗著生命的價值,但有的時候卻忘了自己。在非典期間,《健康之路》欄目組在2天之內就組織策劃了5期,每期70分鐘的防治非典的直播節目。夜以繼日的工作讓三位準備結婚的女記者全部都推遲了婚期,甚至沒有時間和未婚夫通電話。

  《我們眾志成城》,是中央電視臺唯一的一場沒有現場觀眾的晚會,文藝部的同事們連續奮戰110個小時,有的人甚至幾天幾夜憋在錄音棚看不到藍天陽光。

  同樣是在非典時期,中央電視臺又一個嶄新的頻道正式開播。

  5 4 3 2 1 走

  主持人:其實,戰爭也好,疫情也好,都只是這個文明世界裏局部地區的突發事件,有很多的記者也許在他們一生的時間裏都無需去報道戰爭的殘酷和病魔的無情,他們的攝像機每時每刻都對準了老百姓的生活,用輿論監督的力量維護著社會的公平和規則.

  解説:

  寶馬彩票事件剛剛發生的時候,在許多人眼中這似乎只是一場鬧劇。

  我要我的寶馬。

  劉亮持著假票來領的獎。

  解説:


  然而在記者張凱華看來,鬧劇背後可能隱藏著一個鮮為人知的騙局。

  劉亮:彩票中心有個別人掉包或者制假。

  解説:

  國家發行的彩票,掉包和制假如何能夠發生,一次次調查,謎底漸漸清晰。

  同期:當時的承包商是楊永明。

  解説:

  4月11日,《經濟半小時》欄目播出節目《體育彩票個人承包》,楊永明承包商的身份和造假前科被公之於眾,寶馬彩票真相初露端倪。

  解説:

  真相永遠無法隱藏,4月下旬張凱華再赴西安,層層調查,終於揭開了楊永明造假的鏈條。

  解説:

  5月8日,《經濟半小時》獨家播出《寶馬彩票真相大白》的節目,引起了巨大震動,中央領導批示,國家體彩中心整改,陜西省全力查處。

  賈安慶:表示我發自內心的抱歉、歉意。

  解説:

  楊永明被刑事拘留,公證員被吊銷職業資格,陜西省和西安市的體彩負責人引咎辭職。這樣的成功似乎可以讓報道劃上句號,然而記者張凱華仍然心存疑惑:難道這就是事實的全部嗎?承擔監管工作的公務人員究竟是工作失誤,還是和楊永明權錢交易?5月中旬,張凱華三赴西安,努力探尋這一張張表情背後所隱藏的秘密。

  張永明:監管不力。

  樊宏:工作失誤。

  董萍:我們的一些疏漏吧。

  解説:

  5月16日,《經濟半小時》再次關注體彩,播出《寶馬彩票是否真的水落石出》節目,一個月以後,陜西司法部門宣佈賈安慶、張永明、樊宏、董萍收受楊永明賄賂以及玩忽職守的犯罪事實已被查證,他們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同期:張凱華——作為記者,我們能夠做的是探求真相;而我們更關注的是,真相背後的公正與規則。因為他不僅事關劉亮,而且事關我們每一個人。

(編輯:蔡麗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