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直擊幕後

“名嘴”是怎樣煉成的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27日 16:06


  “名嘴”是怎樣煉成的?北京廣播學院的播音主持專業已成立40年了,在每年招生的時候,這裡都會雲集眾多追夢的年輕人,不過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主持人,首先得經歷一番“魔鬼訓練”。

  四年的語言訓練只是“名嘴”之路的開端,要想成功還必須擁有十八般武藝,而且更重要的在於,你是不是“名嘴”得由觀眾説了算。

  《挑戰主持人》主持人馬東:我覺得你有了真實,就有了成為一個好主持人的基礎;不夠真實,很難成為好主持人。

  東灝:但是街上每天都有很多真實的人,都可以成為好主持人嗎?


  馬東:其實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主持人,關鍵要看什麼樣的機會,主持人這個概念很大,他不是説電視臺的主持人叫主持人。我覺得,比如説在班級裏面你是談話的中心,你就是主持人;宿舍裏面你説話別人願意聽,你就是主持人;飯桌上你是話語中心,你就是主持人。這是我對主持人的理解,其實什麼人都能成為主持人。

  東灝:那不就是“話嘮”嗎?

  馬東:不是,説得精彩和説得多是倆概念。


  東灝:你要問我“名嘴”什麼樣?我覺得既然作為“名嘴”,就應該非常特別、非常與眾不同,我就喜歡嘴有點歪的“名嘴”,他就是崔永元,其實我是開玩笑,他是我心目中的偶像。我覺得可能每個“名嘴”的標準都不一樣,而且成為“名嘴”的道路也不一樣,我現在就是在一條成為“名嘴”的高速公路上——挑戰無處不在。

  《挑戰主持人》欄目真正挑戰的其實並非這些“名嘴”,而是選手本身,因此在這裡,當主持人並非目的,主持的過程才是最具吸引力的。不過在無心插柳的過程中,許多非科班出生的主持人還真從這裡誕生了。


  《挑戰主持人》導演趙培軍:這幾年來主持人多元化,什麼風格都有,最早是《新聞聯播》播音的方式,現在有娛樂節目主持人,又有説新聞的等等方面,但是每個人的個性不一樣。

  東灝:就是各種各樣風格的人都可以、都可能成為主持人?

  趙培軍:在我欄目裏什麼樣風格都有?


  東灝:挑戰還真的是處處都在,現在各種類型的、各種規模的選拔主持人的渠道越來越多。比如去年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成立的時候選拔主持人,大家知道作為一個少兒頻道的主持人,要善於和小朋友們溝通,要富有愛心,最重要的是要想成為小朋友心裏的“名嘴”沒有那麼容易,所以儘管這個比賽有上千人參加,但是最後只有幾名小朋友心中的摯愛“破殼而出”。

  歷時半年的“少兒頻道主持人選拔活動” 共吸引了海內外的1600多人報名,其中年齡最小的6歲,最大的49歲。經過筆試和面試,最終有7位選手脫穎而出,目前他們活躍在少兒頻道的20多個欄目中,正在成為小觀眾的好朋友。


  東灝:一個新的頻道成立需要這麼多新鮮的血液、新鮮的面孔加盟,更不要説4年以後我們2008年北京奧運會,那絕對是我們全國人民的大事,所以如果你夢想成為一張體育“名嘴”,如果你覺得你比韓喬生嘴更快,比黃健翔更專業,馬上去央視網站看一下。

  由中央臺體育中心舉辦的《誰將解説北京奧運》活動將選拔20名奧運賽事的解説員和50名奧運節目主持人,如果你想成為奧運盛會的第一目擊者,那就趕快報名吧。

  東灝:中央電視臺的主持人大賽到現在已經舉辦四屆了,從裏面産生出了很多優秀的主持人,現在在中央電視臺各類節目裏面已經或正在成為“名嘴”。

  1988年中央電視臺舉辦了第一屆主持人大賽,鞠萍獲得了專業組第一名,從那時起,“鞠萍姐姐”的笑容開始深入人心。


  鞠萍:許多觀眾朋友還記得16年前的首屆大賽,那時候我是參賽者,也是受益者。16年後能夠坐在評委席上,對我來説一來興奮二來緊張,看到現在的選手水平那麼高,慶倖自己幸虧是那時候參加大賽的,如果現在參加恐怕都入不了圍呢。

  2000年的第三屆主持人大賽可謂高手雲集,當時的新華社記者楊春以質樸、內斂的風格和紮實的採訪功底獲得了銀獎。


  楊春:現在回想起三年前的那次主持人大賽,很多事情還歷歷在目,包括那種興奮、那種激動的心情,特別是比賽中出現的那些失誤,還經常在腦海裏回想。我想主持人大賽只是證明了你初步具備了一個主持人的資格,但是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甚至是優秀的主持人、記者,恐怕有很長的路要走。我現在正是這條路上的一個追趕者。

  同樣是主持人大賽獲獎者的劉芳菲,也在央視熒屏上展示著她的美麗和智慧。


  劉芳菲:可能大家發現,現在各種各樣的主持人大賽,還有人才選拔賽越來越多了。對於年輕人來講,給自己提供更多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有了更多的機會、更多的選擇是一件好事,但這也讓我想起我們經常説的一句老話,就是機遇不給沒有準備的頭腦,雖然是老生常談,但是我覺得這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在自己可選擇的機遇增多的情況下,在自己可以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越來越多的時候,可能我們大家更需要的是那種舞臺之後、公眾視線以外的積累和付出,我覺得這點對於所有的人來説都是最重要的。

  第三屆主持人大賽中最大的亮點就是這位北大法學院學生。


  撒貝寧:想起主持人大賽感覺好像昨天剛剛參賽完,但是實際上回過味兒來一想,已經是三年以前的事了。就在前不久當我作為觀眾評委走進這一屆主持人大賽的比賽現場,去為那些選手打分的時候,那一剎那間,三年以前的一切仿佛都重現了。我非常感謝中央電視臺三年以前給了我那樣一個機會展示自己,而且我也特別明白,那一次主持人大賽對於今天的撒貝寧來講意味著什麼。我想有更多的選手同樣期望能像三年以前的我那樣去展示自己,讓大家認識自己,每一個主持人都需要觀眾的呵護、關愛和支持,所以希望大家關注這一屆的主持人大賽,關注每一個新的選手。

(編輯:李雪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