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往期內容

我健康我快樂

央視國際 2004年05月26日 12:31


首都醫科大學心理學專家:楊鳳池

  本期嘉賓專家:

  楊鳳池 首都醫科大學心理學專家楊鳳池醫學心理學暨精神醫學專業碩士,首都醫科大學心理學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特殊職業群體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心理衛生協會副秘書長。

  我今天跟大家談的話題就是“我健康我快樂”。如果我們更通俗形象一點地説,就是我們怎麼樣才能做一個又健康又快樂的老人。

  首先,我想跟大家介紹一下,就是關於健康是一個什麼概念。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曾經給健康下過一個定義,就是在我幻燈上打出來的“所謂健康,是一種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滿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現象。”就是全面的綜合的健康、完整的健康,不僅僅是身體魁梧、膀大腰圓,還應該有心理上的健康。我們為什麼要談心理學的問題?

  一方面,一個完整的健康概念是跟心理健康有關係的。

  第二個方面就是,心理健康和軀體健康之間是有相互影響的,所以心理狀態對身體健康有影響。這是我希望老年朋友能夠了解的一個概念。

  我們祖國醫學特別地重視心理因素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認為心和身是相關的。目前在世界範圍內的醫學正在進行醫學模式的轉變,由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在給人家看病的時候,治病的時候,不僅僅要看到這個人身體上有什麼病,看到他的器官上有什麼病,看到他組織上有什麼病,分子上有什麼病,基因上有什麼毛病,怎麼樣加以醫治。還要看這個人心理上,情緒上,他的生活當中有些什麼不恰當的思維行為特點,這方面的因素也要加以改變。還要看看這個人的社會適應上,人際關係當中有哪些問題,也要同時幫助加以解決,這樣一個人才能從根本上恢復健康。實際上,在我們現實生活現代社會當中,對人類威脅最大的,對人類生命安全健康威脅最大的已經不是傳染病。如果我們細心地去調查統計我們現在因為得病死亡的數字,我們會發現大量的病人死於冠心病、高血壓、潰瘍病、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等等,這樣一些疾病,大部分和心理社會因素有關係。所以,凡是和心理社會因素有密切關係的這樣一些軀體疾病,我們稱之為“心身疾病”。那麼心身疾病的病因是怎麼一個狀態呢?是有哪些因素,會讓我們得心身疾病?從醫學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心身疾病”主要是由於不正確的思維方式,不良的情緒長期困擾,不利的人格因素人格特點。比如説不正確的思維方式,就是非黑即白,非好即壞的思維。要不就是這樣,要不就是那樣,絕對化的思維,或者非理性化的思維。原來我有一個鄰居老大爺身體特別好,退休以後就説“我這回可休息嘍”每天在家裏頭,太陽快到頭頂才起床,起床就吃飯,吃完飯開電視。開電視看,一直看到老太太説“該吃晚飯了”,還得叫他半天,“我看完新聞再吃”。吃完了犯困,打一會盹起來有精神接著看。他那時候電視臺還有一個結束,差不多到後半夜就是“今天電視節目到此結束,各位觀眾再見”。現在這點 可就問題就更大了,現在電視臺不跟咱們再見,一宿一宿地播,所以如果你要老是好靜不好動,你老守在電視機前熬夜,然後就躺下睡覺,起來吃飯,這就是不恰當的一種行為方式,就會影響你的健康。那麼心身疾病,實際上是不利的人格特點,不良的情緒狀態,不正確的,不合理性的思維方式。那麼不良的情緒狀態,心理狀態,會導致大腦皮層的,興奮抑制之間的失調;會導致大腦皮層的,功能失調和紊亂。

  如何保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我想跟大家提四點。

  第一個就是,正確認識角色轉變。就是説老年朋友,首先要正確認識到,自己進入老年這個角色,要注意到,自己隨著進入老年,家庭和社會角色的轉變,你在單位的時候,你是局長你是處長,人家王局長李處長,你現在一退下來了,你再一去先説王局李處長,後來説王老李老,再去得長了,老王老李,這時候你的稱謂的變化,實際上説明你的角色也在發生變化,這種角色的變化,是很正常的。我們要意識到,這種正常的變化,然後我們隨時調整心態,從原有的角色當中,掙脫出來,進入一個新的角色,這樣我們就會更舒服一些;第二個就是正確認識衰老。我想應該有這麼三個要點,第一個要識老,就是及時地發現,自己是進入老年的狀態;

  第二個是服老,就是從心裏頭,承認接受自己已經老了;

  第三個是不懼老,就是不要懼怕害怕老年,人生的老年,其實是最輝煌的、最美好的,我們積累了很多人生的經驗,我們完成了家庭和社會要求我們完成的大部分任務,剩下的事情就是我們更好地享受人生、更好地去體會自己生活的樂趣,享受一個金色的老年,這一切得以識老、服老和不懼老為前提條件,第三個是正確認識疾病。我們老同志在年輕的時候胃口好吃不著,沒東西,工作又過分勞累,工作時間太長,工作壓力太大,家庭社會責任都很重。可能那時候,我們就會給自己的身體留下一些疾病的基礎,或者已經有了某些疾病沒有發現,那麼到了晚年的時候,我們以什麼樣的態度去看待這個疾病,怎麼樣去又積極地重視它,去看它的同時又藐視它,又不背沉重的思想包袱。這就能夠,使我們老年人的心理,更快樂更健康;

  第四個就是,正確地認識和對待,生活中的,一些刺激性的事件。比如人活到一定的年紀,有些老同事、老朋友、老戰友或者家裏的親人、或者年紀比自己長的、或者跟自己年齡相近的,就有人去世了,這可能就對我們構成一個刺激,有的人可能認為自己身體還可以,老伴身體不好,這就構成一種緊張,家裏頭出點什麼事,這都很難免的。怎麼樣正確地認識和對待這樣的事情是我們自己心理健康不健康的一個重要標誌。經常有一些同志在描述自己不愉快、不健康的感覺的時候,好像嗓子噎著一個什麼東西,或者心口堵著一個什麼東西,是心裏頭結了疙瘩啦,實際上用我們的詞彙來説,就叫心理障礙。那麼心理障礙是怎麼發生的呢?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個就是非邏輯的思維,不合乎生活,不合乎客觀事物,自然的本身邏輯的,思維方式;第二個就是無意識的壓抑,就有一些自己的願望,一些設想一些要求,自己想去實現,但是就覺得這個願望可能不適合我,或者説不好,甚至有一些壓抑不是眼前而是在我們中年青年、甚至是青少年時代童年時期,我們就有一些願望沒有獲得足夠的滿足,就被壓抑下來,它很有可能成為一種心理障礙,影響到我們的行為、影響到我們思考的方式、影響到我們做事情的方式,這也容易形成,我們的心理障礙;第三個就是,生活意義的缺失。有的人進入晚年,進入離退休的生活狀態,覺得自己發白齒落,耳聾眼花行走不便,或者覺得自己體力、精力、注意力、記憶力都不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了,沒用了,就覺得自己生活沒有意義了,而實際上當我們眼花的時候,當我們頭髮白的時候,當我們體力精力不夠的時候,這是生活告訴我們,現在應該少勞作了,應該休息了,應該去找一些自己特別感興趣的事情去做,應該去把自己原來很早很小的時候,就有一些的理想,沒有時間完成,現在可以去想一些,去做一些,自己特別有興趣的事情,比如説栽花種草、寫字、打個門球、練練太極或者説是跳跳大秧歌放放風箏;第四個就是,環境的不良作用。有的時候我們的一些煩惱,或者我們心理的一些障礙,也來自於環境當中,一些對我們的心理健康不利的因素,對我們的困擾。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很多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的因素,有很多成語諺語都在説,環境對一個人,有多大的影響。

  那麼如果我們心理上有一些障礙、有一些偏差,用一些什麼辦法可以把它糾正呢?我們摘要性的概要性的介紹給大家,一些心理學的方法,這樣一共八種方法:

  第一種叫支持療法。支持療法是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領域裏頭,所採用的最簡單,最簡便易行的、最淺層的心理學的幫助的方法,主要是以安慰、同情、鼓勵和支持為中心,讓人家覺得被理解被同情被支持,讓人家減輕心理上的壓力;

  第二種叫認知療法。主要是以校正人們,不恰當的思維方式,認識問題的方法為中心;

  第三個是自由聯想精神分析的方法。主要挖掘人們,內心世界裏頭的一些心結,用這種方法來幫助人們糾正心理障礙;

  第四種方法叫行為療法。就是以矯正,和改變行為方式為中心,我們做出一種,新的生活的選擇,改變生活的方式,以獲得健康;

  第五種是意義療法。就是幫助人們,發現自己生活的意義為中心;

  第六種電影療法。就是借助電影的影像,和綜合的那種藝術手段,對人的內心的影響,由它激發起來,對人們內心的意象,産生的那些聯想,對這樣一些意向進行分析,用這樣一種方法,來影響人們的內心世界,提高人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第七種叫音樂療法。主要是通過音樂,影響到人的,植物性神經系統的功能,改造改善人們,內臟活動的狀態;

  第八個是放鬆訓練,以緩解緊張為中心。

  那麼最後我還想,送給各位老年朋友,一些心理健康的口訣。有的其實就是一些長壽的,老壽星他們親口説的話,看看哪位老年朋友,對哪一條感興趣,自己能夠把它記憶下來,經常能夠自己,默念一下這樣一些口訣,可能對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有好處。這是一個112歲的老壽星,總結他的長壽經驗:

  “謙和辭讓,敬人持己,可以延年”;

  第二個“順其自然 不問過去,為所當為,帶病生活”。

  有的時候,我們有一些老年朋友,我在以前其它地方,做老年心理健康講座的時候,有老年朋友就這樣向我提出過問題,説楊教授您老讓我們快樂,讓我們生活、讓我們心理健康、讓我們獲得好感覺,我這一身的病啊,我怎麼可能有好感覺?我要有好感覺,必須你把我的病治好!你看,這裡頭就又有一種非黑即白的,絕對化的一種思維在裏頭,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人,每時每刻可能都會有一些不舒服,不舒適、不愉快的感覺,我們就非得執著地把這種不好的感覺完全把它驅除掉。實際上這病也好不了,你每天也不能獲得快樂,是不是這麼個道理,所以一個比較智慧的人,應該是帶著症狀,帶著病症,帶著各種不好的感覺就去生活。在生活當中,去克服這些症狀,去治療這些症狀,我們這些症狀,也因為我們,不給它過度的關注而減輕,所以要順其自然,不問過去,為所當為帶病生活;

  第三,“無我之境 無極之心,事實唯真,行動唯真”;

  第四,就是我們剛才講到的,心身疾病那一塊,我講到的情志治病,那麼中國的中醫,還有關於什麼樣的情志,會影響什麼樣的,軀體器官的一些説法。我們有時候,也經常會看到,比如説喜傷心,怒傷肝 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

  第五個,“寬心、忍性、樂觀”。這也是一個老壽星説的話,記者採訪説,您活這麼大年紀,您主要經驗是什麼,他就説了:“寬心、忍性、樂觀”,天下無不可了之事;

  第六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的生活不能脫離開,我們所生活的這個地球,它所活動的規律,叫人法地,地法天,就是地球的活動,符合太陽系,或者我們天體運動的規律,整個我們天體運動要法道,天法道道法自然最高的哲理,最高的規律和道理,就是自然規律,就是我們老年朋友,要把自己生活安排好,就要注意要符合自然,不要強自己所為;

  第七個,“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合於數術,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竟終其天年度百歲而去”。就是説,這也是《黃帝內經》,這也是中國古代典籍裏面,關於人們養生保健的,一段描述,就是如果你想健康,如果你想身心健康,就是要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就是不無端地過分地,讓自己身體過分地勞頓,這就是不妄作勞,這樣就能終其天年,度百歲而去。

  楊教授講得挺好,也很適合我的心理,我有這麼一個問題,我1996年,得了一個心肌缺血,到醫院檢查時,心電圖説你就是心肌缺血。後來我根據我的想法,這心肌缺血就讓它缺著去吧,反正現在也沒有倒下,還走著、吃飯還吃著,這都無所謂,不要有病就往醫院跑。楊教授你評評我這個,是固執還是重視心理?我想這個老先生説的這番話,實際上就是我們老年人保持心理健康當中,很多重要的要素都已經有了。我覺得挺好的,這老先生的這種精神狀態,我覺得都值得,我將來進入老年以後學習,但是有一點,我還是有點不同意見;就是如果您心電圖,已經有跡象是心肌缺血了,您還不當回事,也不去看,或者説您已經有心絞痛了,或者説冠心病的,心梗了發作,您還不去看我不支持。如果説就偶爾,發現過一次心電圖異常,到底是不是病,而且您自己主觀上沒有任何症狀,我覺得例行性地,檢查看看,觀察看是不是有問題,不是説為了檢查出問題,是萬一有問題我們沒發現,這對我們的健康不利。我們就是説,我們活70 80歲就覺得夠本了就走,心情坦然這種態度是好,但是假如我們能夠,更健康更長壽,對我們自己、對家人不就是更好嗎?

  心理健康真的是很重要,我作為年輕人跟老年人,一起聽了這樣一個講座,我想跟電視機前的觀眾説的一句話:就是一個好心情,勝過太多的,醫生開出來的良方,只要你有一個,快樂的好心情,《大話養生》告訴您,一定有一個快樂健康的老年生活。明天節目再見!

(編輯:吳曉洋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