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百問一見

中幡奇功

央視國際 2004年04月09日 15:35


  內容概述

  舞中幡是我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雜技節目。它的産生可追溯到兩千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鄭國大將穎考曾在閱軍選將時舞大旗。此後,鄭國一帶的老百姓在喜慶豐收和逢年過節時,也紛紛開展這一活動。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舞大旗”這種慶祝活動。到了宋代,這種活動不僅有了發展,而且已成為“諸軍百戰”中一個主要雜技節目。明清時代盛行的走香會的主要項目就是“幡會”,又稱大執事,實際上就是舞中幡。現在雜技藝人進一步提高了中幡的技藝,美化幡帽的裝飾,舞中幡成了一項極富民族文化特色的雜技藝術。


  本期節目我們就帶大家去見識見識中國的民間雜技——耍中幡!

  導演闡述

  問起下巴有什麼用,絕大多數人都認為除了説話、吃飯以外,沒什麼其他的作用。如果把下巴和六層樓聯絡在一起,你又會想到什麼呢?答案也許會千奇百怪。但更奇怪的是,有人就能用小小的下巴頂起六層樓高的竹竿。因為他們練就了一種民間絕活——耍中幡。

  中幡小的有幾十斤重,大的則重達近百斤。把這些中幡抱起來不難,可是要把中幡耍起來就難了。耍中幡要有紮實的功底和強勁的體魄,尤其需要相當大的臂力、腰力、腿力、腕力、指力和頭、牙、唇的承受力。身材瘦小當然耍不動,但是像施瓦辛格那樣健美的也不行。因為耍中幡還需要用巧勁,只有剛柔結合,耍起這些幾十斤重的中幡來,才能靈活自如。

  導演心得

  除了在廟會上,我們現在很難看見耍中幡,許多人甚至不知道還有耍中幡這種民間絕活。畢竟,它是“耍”出來的東西,是“下裏巴人”,而非“陽春白雪”,多少有些難登“大雅之堂”。但是我們有必要讓孩子們了解它,使它能夠傳承下去。同時,還有許多面臨絕境的民間藝術都需要我們去挖掘,去展現。這不但給孩子們以熏陶,也是民族文化延續的需要。

  (2004年4月12日 CCTV-少兒頻道18:30首播)

(編輯:劉曼毅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