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教育頻道 > 當代教育 > 正文

《琴係人生》(7月2日播出)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05日 11:55)

  主持人: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這一期的《當代教育》節目,我是曉輝。2003年11月7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將中國的古琴,列為世界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琴開始出現逐漸衰落的跡象,但還是有一些熱愛它的人,不遺餘力地要把它繼續地發揚光大,傳承下去,劉彥忠就是這樣一位古琴藝術産代表作。古琴在中國,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雖然到了近代,古的癡迷者。

  解説:昆明四季如春,人傑地靈,文化、旅遊資源相當豐富。西昌路位於市中心,在這條街上大大小小的樂器店鱗次櫛比,但大多都是經營西洋樂器的。在西昌路的一個不起眼的角落,在一家不起眼的古琴行。説是琴行,這裡卻不賣琴,只教琴。琴行的主人叫劉彥忠,他既不是演奏家,又不是專業教師,只不過是個愛好者,靠自學他能彈奏幾十首古曲,在當地他的彈奏水平已經獲得業界的公認。劉彥忠當過美術設計師,經商開過公司,搞過餐飲,但劉彥忠自己説,如今在這裡教琴,是他多年來最為夢寐以求的,雖然他的生活總處在入不敷出的狀態。

  劉彥忠,今年36歲,自幼喜好琴棋書畫,學生時代他的精力幾乎都花在購書和四處遊歷訪古上,從一些古代的詩書繪畫中,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同期:我特別喜歡看文史類的書籍,從那些書籍裏面看到很多有關傳統文化的一些介紹,一些認識,就開始慢慢由一種初步認識逐漸逐漸地就是開始喜歡上

  中國的這些傳統文化的東西。

  同期:他特別喜歡書法、字畫,古代的一些書法家這些的東西,他真是應該可以説是朗朗上口,他對這個很愛好。

  解説:1993年學美術裝飾專業的劉彥忠大學畢業,在一家公司作設計師。雖然掙了一些錢,但他覺得這與自己追求的傳統文化的意蘊相距甚遠。不久他辭了職,自己又創辦了公司,可劉彥忠説,自己根本就不是搞經營的料,公司很快就關了門。

  同期:辭職之後,不幹了,公司也結束了,也不幹了,當時我就在找我到底適合幹什麼,後來我發現古琴。

  解説:劉彥忠最早對古琴發生興趣,還是源於家中的藏書中那些介紹古琴的文章,然而市面上既買不到古琴,也很少見到相關的資料,這使劉彥忠更加對古琴産生疑惑和嚮往,於是,他來到昆明史學界的老前輩李瑞老師家求教,李老師的一番話使他對古琴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同期:古琴,從源流來説幾千年,我覺得説它三、四千年的歷史是可以肯定,留下的遺産也是近一千首古琴曲,在世界沒有任何國家、任何地區有這麼大的財富。

  解説:古琴又稱七弦琴,七根弦分別是宮、商、角、徵、羽、少宮和少商,又由“五音”演生出“黃鐘”“大呂”等十二律,流傳至今並膾炙人口的曲目有《流水》、《陽關三疊》、《鳳求凰》等,近年來會彈奏古琴的人很少,古琴的諸多傳統技法正面臨著失傳的危機。

  主持人:李老師的一番話,讓劉彥忠對古琴産生了無限的嚮往,但此時此刻,

  他還沒有見過真正的古琴,經李老師引薦,他前往上海,拜訪古琴界的名師龔一老師,希望龔老師能為他開啟走向古琴世界的大門。

  解説:劉彥忠滿心歡喜地來到上海,而龔老師已經先期出國訪問,劉彥忠與他未曾見面,但劉彥忠卻在街頭商店裏意外地見到了古琴。

  同期:當時去到他所在單位門口,就是説經打聽,老師不在,然後我一想,看來這趟白來了,後來我就在上海的一個音樂院校門口流連,然後走來走去的時候,突然發現一個樂器店,然後我就走進去了,我就問有沒有古琴,當時那個店員好像還挺懷疑地問我,是不是古箏啊,我説不是,七弦琴,七根弦的,她當時説沒有,要過兩天才有,我就在那兒等,差不多三天后來拿到琴,當時一拿到琴,

  第一次看到古琴實物那個興奮勁兒,簡直是比吃一頓大餐的那個感覺還好,然後就背上那琴就回來了。

  解説:劉彥忠如獲至寶地背起古琴打道回家。然而,回到家中,他卻犯了難,琴譜上,那些稀奇古怪的文字指法,她怎麼也搞不懂,看似簡單的七根弦無論如何也彈不出個好聽的音。

  同期:當時看著這個太難了,太難,可能是我不能,我力所不能及的一樣東西,所以曾經考慮過,就是説是不是放棄了。

  解説:好長時間摸索後,劉彥忠拿起琴,還是只能彈一些散音,怎麼也彈不出像樣的曲調,他想無論如何也得找一位名師來指點。在昆明他找到了幾位琴界的前輩。

  同期:老師説擺個正式一點,擺個拜師宴,然後正式地行禮,然後端茶,行正式的拜師禮儀,我們自己在家做了一頓飯,然後把老前輩那些就是古琴界的這些老前輩全部都請過來,然後他當眾就在那裏拜師。

  解説:如今劉彥忠向我們提起,當時這身穿著,扎著個馬尾,讓幾位琴界的前輩無法接受,他覺得,劉彥忠是不會在古琴上成大器的。

  同期:不知道什麼原因,可能我什麼地方沒做對吧,老師不教了,他上完課回來以後,就跟我説,基本上還沒有學到什麼東西,然後都是重復的東西,然後他就上了幾節課,他就沒有再去了。

  同期:這當時對我刺激很大,雖然我很想找個老師教我,好好地跟一個老師

  認真學習古琴的真諦,但是還是沒有,還是沒有實現這個願望,後來我就試試自己能力,以後就到打消拜師的念頭,然後就自己鑽研。

  解説:劉彥忠拜師不成,受的觸動不小,他覺得還是應該堅持走自學的路。他先從認字開始,不認識的字就去向李老師請教,然後在琴上試著找相同的音,仔細核對,反復演練,一彈就是幾十遍,對音色處理沒有把握,再去多聽光盤,幾個月的時間,他竟買了上百張光盤,這時候那些陌生的指法譜也變得熟悉了。功夫不負有心人,兩年多的心血,使劉彥忠終於能夠彈奏出幾首悠揚動聽的曲子,然而當初老師的冷淡在他心頭還是揮之不去,劉彥忠想自己有朝一日當了老師,來的學生不管貧富貴賤,自己都會毫無保留地去傳授。

  劉彥忠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妻子在結婚後,也逐漸喜歡上了古琴。婚後不久,夫妻倆在市郊開了一間茶社,妻子辭去了工作打理著生意。夫妻的想法各有不同。妻子想的是開茶社能緩解家庭的經濟,而劉彥忠想的是以琴會友。當在茶社中談起古文化、聊起古琴,他經常興致大發,興奮之餘為所有的茶客免了單,這樣一年下來,茶社的經營便陷入了困境。

  同期:他的朋友又多,經常託兒帶女的,拉家帶口的,好朋友、三朋友四兄弟去喝茶,喝茶之後大家付錢,劉彥忠又是這種性格,他也不要錢,愛面子,那麼好的朋友,收什麼錢,很難看的,不用了,不用了,免單了什麼的,但時間長了,當然就不行了,畢竟有支出呀,他最後把茶社盤出去以後,我們自己感覺到

  沒有對他有更好的幫助,所以自己、我們幾個朋友,還覺得比較內疚。

  主持人:劉彥忠對古琴可謂一腔癡情,但現實中拜師學藝屢受挫折,以琴會友又屢受打擊,一度周圍的親朋好友紛紛勸他重操舊業,幹他的美術裝潢,但劉彥忠的個性中有一股特別強的不服輸的勁頭,周圍人越是勸他放棄古琴,他便越發要堅持下去,但選擇一個什麼樣的領域更有利於自己,在古琴方面的發展呢?

  解説:茶社倒閉了,但劉彥忠並不覺得失落,因為從眾多茶友身上,他感到還是有很多人會被古琴所打動的,應該向更多的人介紹和普及古琴的知識。於是,他萌發了背起古琴,四處講學彈奏的念頭。然而,第一次想走高校,便吃了閉門羹。

  同期:我還背著琴,打開給他們看,彈幾個音,然後或者彈一首很短小的曲子給你們聽一下,很多人,其實很多人連這個機會都沒給我,就説不要不要,馬上就拒絕了,然後就説要把我趕出來。

  解説:通過這次碰壁,劉彥忠想到,大學生恐怕對現代音樂更感興趣,自己可能找錯了對象。於是,他把目光投向中小學,終於,有幾所學校同意他義務地來進行講學和演練。

  同期:等一會兒學校上課的時間,你幫著我把琴抬起來,我在講話的時間,你要彈著琴,或者扶著琴,然後我再講,琴長多少,琴寬多少,然後幾個徽位,十三個徽位怎麼分佈,你在我旁邊抬著琴,然後如果座位不夠高的話,你幫我墊高一下,聽見了嗎?

  同期:這個古琴,它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它相傳就是説,最古老的歷史已經有四千多年,都是好像用一個人作代言,當然它其實不是另一個人的(所為),孔夫子他跟師襄學琴,學完琴之後,他又學棋。

  解説:劉彥忠由於不斷在社會上走訪,漸漸地他有了點名氣。一些人主動找到他,想學習古琴。於是劉彥忠拿出全部積蓄在鬧市租了一間房子裝修成琴室取名“茗琴居”,開始作起了古琴教師。

  同期:有一些學生要求跟我學琴,但是就是説,我們古琴界有一個活動,需要一些古琴的琴人參加,要有一定數量之後才行,當時我就説還是試一試吧,試試,我就開始教琴,一開始説應該收點學費,本來是打算不收學費,當然後來因為當時那個環境,經濟比較困難,我説算了少收點吧,這個收點學費,可能學生還會很認真地一個考慮,就收了,但這學費不是目的,並不是目的,就是問題能夠更好地把琴教好,讓學生更好地學好琴。

  解説:劉彥忠把自己精心收藏的十張古琴拿給學生們用,在教學上著重培養學生們平心靜氣、忘卻雜念,用虔誠的心面對古文化,劉彥忠説不具備這種心理狀態,是根本彈不好古琴的。在教學中,劉彥忠逐漸找到了自己的最佳狀態,他的全身心投入也讓學生們很快地癡迷于古琴。

  同期:我沒學古琴之前不知道,是後來聽劉老師説了,介紹古琴的歷史以後,才知道一點,就到了劉老師家,以後呢,我就聽他給我介紹,介紹以後,聽了他的演奏以後,我就覺得好像挺有緣分的那種,一下就這麼一次,我就決定我要學古琴了。

  解説:幾名從幾百公里之外貧困地區來的孩子找到劉彥忠學琴,但他們拿不出學費,劉彥忠面對這些同樣執著的孩子還是慷慨地接納了他們。

  同期:他們上來就説,我很喜歡古琴,但是我沒有錢,沒錢也能學呀,因為我的目的不是賺錢,我的目的是把那個琴推廣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它,我説沒錢也行,教吧,他培養的學生都很有成就,培養出來很多學生,四處奔走,到哪演出不計報酬。很多演出沒有一分錢的報酬,像這種精神,我覺得是很可貴的,

  解説:劉彥忠説兒子的胎教音樂就是古琴,將來也讓他彈奏古琴。這段日子,夫妻倆忙於一些古琴教學和一些義演,劉彥忠覺得生活上雖不富裕,但精神上很充實。

  同期:我跟我太太就是家人,都達到一種共識,錢多就多用,錢少就少用,收入低了,我們就勒緊褲腰帶,大家就節省一點,應該還是過得去。

  解説:正當劉彥忠埋頭于古琴彈奏與教學時,一些同行對他的琴藝和演出産生了妒忌,他們在網上指責劉彥忠沒門沒派,誤人子弟,面對這些無端的非議,劉彥忠的氣憤和無奈溢於言表。

  同期:對我是指名道姓,甚至還有些這種貶低的詞語,比如劉師弟什麼的,亂七八糟,我説既然他們這樣子做,就肯定是劉彥忠肯定做出了很多的比較成功的事情,人家才會這樣攻擊他,如果他什麼都不做的話,他就沒有什麼攻擊了,對不對。看完那個文章之後,我心情是一種很複雜的感覺,首先是一種難受,真的難受,我説你不要太計較這些東西,網上你是堵不住別人的嘴的,別人如果談的對,好的東西的話,你可以吸取,不對的東西,你不要跟他更多地去陷入無聊的糾纏下去,古琴界本來就那麼幾個人,人本來就很少很少了,在一起宣傳、普及這個事情,但為什麼還自己互相之間還要互相之間攻擊,還要製造些不團結,經過一段時間的琢磨之後,我還是更堅定自信,我要義無反顧地做下去,因為古琴畢竟要有人來做這個事。

  解説:2003年11月初,古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産人類口頭非物質遺産代表作,劉彥忠聞訊激動不已,他急忙把這個消息告訴自己的好友,這畢竟是他盼望已久的大事。

  同期:古琴要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心裏面已經有個準備了,但是一旦批下來之後,我還是高興勁兒,真的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那個感覺,古琴的表現力,在所有樂曲當中,表現力是最強最豐富的,喜、怒、哀、樂,比如説拿《廣陵散》

  這樣一個曲子,在世界外國歐美的交響樂當中,找不到這麼刀光劍影那個表現,那樣憤怒的情緒的樂曲,我還沒有發現,所以它列為世界文化遺産,我覺得這個是對我們國家來説,這個是一個很高的榮譽。

  解説:一些省外的琴友經常來訪,劉彥忠先是熱情招待,然後就開始切磋琴藝,他説古琴的普及不能只靠一兩個人,廣泛交流是很重要的因素,只有靠大家的努力,古琴事業才有希望。

  同期:有的學生三年多一直寒暑不易,風雨無阻,一直這樣,他就用實際行動對我形成一個莫大的鼓勵。

  解説:年僅七歲的李新宇跟劉老師學琴不到兩年,如今學業、琴技都很出色,初步領略到了古琴的魅力。

  同期:我就是想達到彈出的聲音非常好聽,然後彈得非常流暢,心如止水,不會受外界干擾,我就想達到這個境界。

  同期:每次當聽到他們演奏的時候,我心裏面都是有一種由衷的成就感。

  解説:劉彥忠的學生,前後有二十多人,幾年間他們的古琴演奏水平都大有長進,也經常參加一些不同規模的演出讓古琴得到更多人的認知。儘管很多人更青睞于西洋樂器和流行音樂,也有人説,古琴發展之路將越來越艱難,可劉彥忠還是孜孜以求、執迷不悔,他説:畢竟還有一些人為古琴事業苦苦地拼爭著,他的目標是要讓古琴和西洋樂器分庭抗禮,讓更多愛好音樂的人們都能夠領略古琴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奇妙和深遠。

  主持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評定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過程中,特別強調兩個方面,第一是這項遺産,是否具有傑出的文化代表性,第二,這項遺産必須是亟待保護的對象,中國的古琴正是符合評選的這兩項標準。值得欣喜的是,在當前時代的大背景下,還有著像劉彥忠這樣專注于古琴傳承的癡迷者,在帶動著更多的人致力於這項遺産的保護,想必這一祖國文化的瑰寶,一定會得到繼續的發揚的。好,感謝收看。

責編:英子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