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播出節目

《珍惜生命 遠離毒品》系列節目之三:讓親情抵禦毒魔(6月23日播出) 

央視國際 2004年06月23日 14:43

  主持人: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各位收看《當代教育》系列節目《珍惜生命,遠離毒品》。今天我們請來了兩位嘉賓,給大家介紹一下,一位是中國政法大學社會與青少年犯罪研究所所長皮藝軍,歡迎您,皮所長;另外一位是北京市安康醫院多年從事戒毒研究的呂秋霖院長,也歡迎您呂院長。今天我們主要跟大家聊的是家庭關係對於青少年吸毒的影響。首先我們還是按照我們的慣例來請大家看一段片子。

  (小片一)

  小冉是一位內蒙古女孩,今年剛剛19歲,從2003年開始吸食海洛因,當記者問到她的吸毒經歷時,她首先回憶起的就是自己成長的家庭。

  小冉(化名):我爸好賭,等我放學回家,就是沒有地方寫作業,趴在凳子上寫作業,我就覺得這個家一點都不好,而且我爸我媽感情不好,總打架。我小時候,七歲就離家出走,我就不願意在家呆著。上小學的時候,別的同學都是爸爸媽媽接送,我從來沒有過,都是我自己。冬天多冷,多黑,都是自己走回去。我以前挺恨我母親,挺恨他們的,不是他們的話,我也沒有今天。

  十四五歲的她懷著一種對家庭的叛逆心理,放棄了學業,與表姐一起外出打工。

  小冉(化名):來北京了,我表姐是抽海洛因的,她也來北京了。來了以後,我自己也去抽去。抽,沒像他們説的那麼好受,挺難受的。我覺得頭暈,噁心,不想吃飯。我覺得挺做賤自己的,沒必要抽它。第二次我跟我姐姐,我姐姐一直都讓我抽,我表姐,我大舅家孩子,她説抽第一次都這樣,你多抽兩次就好了。就是説連著抽了三次以後,渾身就難受,睡不著了,第四次不抽的時候,瘦,我進來的時候80多斤,就是説不想吃飯,就是渾身都難受,完了滿臉,長大疙瘩,你瞅我的臉,我19歲,你看我的臉都這樣了。

  主持人:那剛才看過了這段片子之後,我們也想請兩位專業人士幫我們分析一下,關於青少年吸毒,家庭對他們影響是什麼?

  皮藝軍:家庭它是一個封閉的空間,在這個空間裏面,有父母,有孩子。這個孩子和父母之間,如果出現衝突的話,他沒法回避。他放學以後必須要回到這裡邊。如果這裡邊出現衝突,沒有妥善解決的話,對於孩子來説,本身就會産生一種很強的排斥作用,這種作用使得他有可能做出各種各樣的一些越軌的行為,其中有一點,可能就是吸毒。

  主持人:那比如説剛才我們的案例當中,這個家庭成員當中,有吸毒的,他可能也會看到這個吸毒的一些不好的這種行為,那孩子為什麼還會吸毒呢?

  皮藝軍:這麼親近的一個對象,實際上,如果出現這種行為的話,孩子模倣起來是非常非常必然的,是很難回避的,所以這種模倣是非常危險的,所以在這個案件裏邊是比較典型。

  在北京市強制中心採訪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在這裡進行強制戒毒的人員,有60%以上為單親家庭中長大的孩子。那麼單親家庭與孩子吸毒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主持人:那單親家庭的青少年,跟吸毒有必然的聯絡嗎?

  呂秋霖:那就是説,這個孩子的成長環境,由於父母的離異,給他心理上造成了一些影響,那麼孩子起碼他這個家庭是不健全的,他得到的教育也是不充分的。

  主持人:那説到這兒,可能很多單親的家庭孩子,人家會提出不同的意見。人家説我也是單親家庭的孩子,為什麼我可以健康的生活?我也不吸毒。大多數的單親家庭的孩子,都不吸毒,這是什麼原因呢?

  皮藝軍:這個青少年犯罪,他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就是説他是一種愛的缺失,作為單親家庭來説,本來是父母兩個人給他的愛。現在變成一個人了,這一個人來説,是很難勝任的。所以這個裏面,我覺得在單親家庭裏面,他並不必然導致,説我要違法 越軌或者吸毒。很多單親家庭做得非常非常完美的,甚至比有些健全家庭要更加完美,因為他們付出了,他們付出了比別人加倍的愛,於是這個孩子依然感到幸福。

  主持人:那不一定是單親家庭,可能是缺少愛的家庭的。這樣的孩子可能容易走上吸毒的這樣的道路。

  皮藝軍:對。

  呂秋霖:孩子本身他也可以産生一些自卑。因為他和別的正常的孩子,他是不一樣的,所以他在心理上就出現一些自卑呀,或者有的孩子他對父母的這種離異的行為,給他造成的一些困難,他可能産生一種逆反,那麼這樣他在應對這種吸毒的場景,或者這種環境的時候,他可能有時候就把他自己的這種對父母的不滿意,他有一種發泄的過程。

  主持人:那剛才我們説到了這個,一些單親家庭,還有一些缺少愛的家庭,這樣的孩子容易走上吸食毒品的這個道路,但是接下來,我們記者拍攝的這個片子,這當中的主人公她的家庭並不缺少愛,但是仍然走上了吸毒的道路,我們去看一看。

  (小片二)

  北京籍女孩薇薇,今年22歲,18歲那年,在朋友家看到同學在吸食海洛因,出於好奇她嘗試了一下,從此走上了吸毒之路。而工作繁忙的母親一直沒有注意到孩子的變化,只是一味的用金錢表達著對女兒的關愛。直到一次在朋友家中吸毒時被警察抓到,母親才知道女兒深陷海洛因的沼澤之中,而一次次的戒毒治療,對她來説已經無濟於事。

  薇薇(化名):強制戒毒是兩次,然後住院的話,我就記不太清是幾次了,就是不舒服,然後就是想抽,然後抽一回一定戒,抽一回一定戒,然後就慢慢慢慢又上癮了,就是這樣。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她如此難以自拔呢?

  薇薇(化名):我從小的時候,我媽媽給我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用最好的,我媽媽屬於是比較溺愛我吧。我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沒有什麼説,可遇而不可求的東西,沒有。我覺得我要走的路,都應該是我媽媽,給我鋪好了的路,把路鋪好了,然後我再走。如果當初我們家生活條件要是不好的話,我想我也不會吸毒,我就覺得我抽得起,而且我也不會説像別人説的什麼難受。我覺得我媽媽養得起我,那個時候就是這種想法,所以我試一試無妨。

  主持人:剛才我們看了這部片子之後,我的第一反應是倒吸了一口涼氣。我覺得真的,挺替這個女孩惋惜的。因為她的家庭情況很優越,經濟環境很優越,母親又非常地溺愛她,很愛很愛她,但是她説了一句話,説假如有一天吸毒,能夠合法的話,她還會繼續吸毒。兩位幫我們分析分析,她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理呢?

  呂秋霖:愛應該是一種負責任的愛,那麼像這個孩子,這種成長環境,就是等於是家庭經濟很優裕,這種溺愛,實際上對孩子它是不利的。


  皮藝軍:家庭對於愛的理解,可能有些誤區,就認為給吃,給喝,給錢,就是愛。其實對愛來説,愛本身是一個藝術,所以我們現在是不是能夠考察一下,看看這個家庭裏面,是不是,不是有沒有愛,而是這個愛的質量是什麼。應該從質量上去看它而不是看數量,這個母親認為我給你錢了,你想要什麼,我就給你什麼,它是金錢數字堆積的數量,花錢買一種時間。但是孩子所需要的這種愛,它不是這種愛,他需要一種面對面的,能夠朝夕相處的,互相能夠説出心裏,最隱秘的東西,這種愛,所以我們現在,可以很簡單的衡量出,有些愛根本不是愛,可能是一種慢性的毒藥。所以他這裡面,這種愛可能跟她後面吸毒,本身是不是中間,有某種聯絡。

  主持人:那比如説您接觸了,那麼多案例,像容易吸毒的這些孩子,他們會有哪些不良的一些行為呢?

  呂秋霖:我覺得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應該非常了解,那麼有些吸毒的孩子,比如他一開始他出現曠課,最後他可能,他交往了一些不好的朋友,或者説他生活上。比如大家有個正常的生活規律,他的生活規律完全改變了,或者是他逃避,躲避親人。

  皮藝軍:比如他回家以後,他就關在屋子裏,他的屋子裏面,當你進去的時候,他比較慌張,他在隱藏著什麼東西,再一個是他可能會出現一些器具吧。比如説可能,在他們屋裏可以發現些煙頭,或者是吸毒用的一些東西,這就是直接證據了。他如果中毒比較深的話,他的胳膊上會有一些針眼。所以他在夏季的時候,在公開場合,他就不敢穿這種短袖衣服,這對他們在整個吸毒人群中間,具有一種普遍性,這些常識我覺得家長是不是應該了解。

  主持人:比如説好多家長,覺得我自己只要拼命的工作,掙足夠的錢。即使是自己付出再多的辛苦,只要孩子能過得好他也在所不惜,但是往往在孩子的一些具體的行為表現上他忽略了。

  主持人:假如説孩子,一旦染上毒癮之後,家長該怎麼做呢?我們先去看看,這個家長的做法是什麼樣子?

  (小片三)

  鐵門、鐵窗、鐵籠、鐵索、鐵鏈,這些冷冰冰的器具就出現在一個三室一廳的房間裏。為什麼這間房子中會有這些不和諧的景象呢?在河南北部孟州市的市場有一家褲子專賣店,老闆姓鄭,是當地有名的富戶。這家長子鄭光遠是老鄭很偏愛的一個兒子。1996年,16歲的鄭光遠初中畢業,父親就給他開了個服裝門市部,小小年紀就當了老闆,鄭光遠可謂少年得志

  鄭光遠(化名):那時候我就玩,一萬多的那個手機,騎那個踏板摩托車,我那麼年輕,我戴那麼大的戒指,就是那個大個兒的金戒指,戴項鏈,金項鏈。

  這一切使得一些毒販子將目光投向了他。鄭光遠從此深陷其中,無法自拔。一吸就是7年,在7年中,他戒毒6次,但又6次復吸,一度被父母逐出家門。

  鄭光遠(化名):我舅舅,我叔叔,我姑姑,這錢基本上就借遍了。後來就是借也不借了,我去想辦法哄騙,哄他們,騙他們,甚至我去偷過我四叔的錢,偷過我奶奶的首飾,金項鏈,金耳環,金戒指,我把她一套東西全部偷走了,去換錢,買了錢,然後就吸。

  面對兒子一天天的頹廢,父母再也不能眼巴巴的看著孩子走向死亡。無奈之下,父母決定,在家裏做一個鐵籠子,把孩子關在裏面進行強制戒毒

  母親:頭撞墻,翻,來回在這兒翻,翻動,頭咣咣咣就撞吧。

  鄭光遠(化名):就我們這兒的墻,他使勁撞,靠這邊墻上,拿頭跑著撞到對面墻上。

  毒癮發作時的痛苦讓他不堪忍受,一次次的想用自殺來解脫。

  母親:就用手去摸,那個帶電的線,他説我去觸電,後來他這一弄,他又説我去拽著燈泡去自殺。

  鄭光遠(化名):我媽一害怕把總閘拉了。

  這樣的流淚,這樣的獨坐門口,成了母親每天的生活

  鄭光遠(化名):我經常手趴著往外看,就看著中午,人家在那做飯,他們這邊的陽臺是廚房,在那做飯,説話,聊天,在那做飯,往外看,遠處看,心情比較好一點,看看陽光,看看天。

  而那扇鐵門,在兒子關進去後,就已經徹底焊死了。

  父親:想來想去,這個在社會上,他還是有危害。

  母親:寧願關死也不要叫他出來。

  主持人:剛才我們看到這個片子之後,就是説這個家長居然能把自己的孩子關在籠子裏,就為了讓給孩子強制戒毒。我不知道兩位看了之後,是什麼樣的感受?


  呂秋霖:就是説你自己的孩子,發現他吸毒以後,那麼你應該積極的來學習,如何讓孩子戒毒,或者你對毒品不了解,你應該繼續來了解這個毒品,那麼毒品我們認為,它是可以戒掉的,可以戒掉的,它有許多科學的方法。另外我們國家,也設置了一些場所,你比如説自願戒毒所,強制戒毒所,那麼可以提供這樣一種場所,讓他來戒掉。

  主持人 :我不知道在我們青少年吸毒的家長當中,他這做法有一定代表性嗎?

  皮藝軍: 有一定代表性,這個家長他首先,我們要肯定他,對毒品是深惡痛絕,這裡面就有個問題了,面對這種毒品的這種襲擊,我們到底是一種理智的方式,還是用一種情感的邏輯,來考慮這個問題。我們這個時候,就不能用那種粗暴的。那種非人道的方式,那種方式於事無補,因為我碰到很多家長,他在這個毒品襲來的時候,基本上採取這種,非常極端的方式。

  主持人:假如説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我們家長真的發現孩子吸毒,或者是有吸毒的。這種跡象的話,我們正確的做法應該怎麼做?

  呂秋霖:比如我們遇到過一個高級教師,他的兒子吸毒了,他一開始就和孩子交流,父子之間完全像一種朋友,那麼還一個就是説他對孩子了解得非常深入,他知道孩子在想什麼,那麼不斷地解決,他思想當中産生的一些問題,一些心理問題,那麼後來他又幫助他的孩子讀書,讀自學大專,自學本科,然後讓他學會了一種技能,所以這個孩子到現在已經是在學業上很有成就了,而且操守的時間,大概有兩三年了,這樣的例子很多。

  主持人:剛才片子當中這個極端的做法,是把他用鐵籠子關起來了,還有一种家長是我壓根兒就不管你了,我斷絕你的經濟來源,給你推向社會去。這樣孩子很容易自暴自棄,因為他看到自己最親近的人,生我養我的父母,都不再關愛我了,那誰還來管我呢?

  皮藝軍:當這個孩子吸了毒以後,這個家長説我不要他了,你關到戒毒所裏,我不看你,我不給你錢,不給你戒毒康復的錢。你回家的時候,我也拒絕去見你,我斷絕這種什麼,父子,母子關係。如果在這種情況下,這個孩子肯定是沒有希望,他肯定只能回歸到,他吸毒的群體中間,就是他這個力是一個推力,不是説外面有一個毒販子,把他孩子直接就拉出去了,當你是個完整的家庭,美滿的家庭他拉不出去。

  主持人:所以這裡面家庭和毒品,你家庭推一把,他再拉一把,他才過去的。

  皮藝軍:對,這裡面我們需要討論的,就是這個推力,這個推力就是我們家長,我們不要形成這種推力,把孩子因為我們自己的衝突,因為我們夫婦之間的一些衝突,或者因為我們,對管教上面有一些矛盾,把這個孩子推出家庭。

  呂秋霖:吸毒人員他對這種社會支持,親情支持,他的這種體驗,和他自己的這方面,這種的感受,他和正常人就不一樣,所以這個家屬,親情的這種幫助,對他建立信心,那麼讓他重新尋找,這種生存的作為一個正常人的這樣一種希望。如果你採取了,這樣一種態度,對他是非常不利的,他可能會自暴自棄覺得自己沒有希望了,那麼這個毒肯定是戒不掉了。

  呂秋霖: 一個家庭是一個社會細胞,那麼這個家庭也是一個孩子的,他的一個非常好的一個港灣,那麼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他會找自己的父母去傾訴,那麼得到父母的幫助所以家長應該創建一個,很好的家庭氛圍,所以要做一個合格的家長,那麼對孩子應該負起責任。

  皮藝軍:要學會一種溝通的藝術,在學這種溝通藝術之前,就是家長是不是有一種責任感,就是説不管,我們忙到什麼份兒上,我們還想到我們這個孩子,對我們還有一份期望,所以這種交流,其實雖然很短暫,但只要孩子在心目中,對你不加隱瞞,所以我想他就能達到,我們所要達到的一個目的。因為這個毒品,吸毒這個事情是一個非常非常隱秘的,而是一種罪惡的事情,所以他肯定會藏得很深。如果我們家長在回到家裏以後,對孩子沒有一種很貼己的這種交談,我們蹲下來跟他説話,就打一個比方。蹲下來跟他説話,就是從孩子的視野。從孩子的視野中間,從孩子的世界中間去跟他交談,家長不但要用愛來加強溝通,還有一種實際上的,具有這方面的知識和警覺,説到這兒,我們記者也採訪了那些在戒毒所裏,正在戒毒的這些青少年,我們去聽聽他們的心裏是怎麼想的。

  在強制戒毒所採訪時,許多戒毒人員都告訴我們,她們從沒有像現在這樣渴望過自由,盼望著與父母團聚。

  尚小冉(化名):我媽媽一直沒想放棄我,我父親一直就沒來看過我,他覺得我丟人,我們家院子裏都是那些有知識的人,覺得給他丟人丟到家了,他都沒法抬著頭走路,我希望父母能在思想上,給我一些理解,給我一些幫助,生活上。

  薇薇(化名):自由,我最想出去。

  渴望父母的理解,渴望親人的原諒是她們最大的願望,她們都盼著早點回家……

(編輯:英子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