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播出節目

《母親的力量》之一 板兒奶奶——孫德清(2004年3月1日播出)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12日 16:21

  解説:字幕(這是位於吉林省西南部的一個小城鎮——梅河口)。在這個小城鎮,有一個較大的農貿集散市場,每天有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在這忙碌著,他們靠蹬三輪板車給這裡的生意人送貨跑運輸。因為這是一項男人們才幹的力氣活,所以人們管他們叫板兒爺。不過在他們中間卻有一位板兒奶奶,名叫孫德清,今年55歲,在梅河口提起她的名字沒有不知道的,這不僅是因為這位老人有著女扮男裝的傳奇故事,更因為她靠著小小的三輪板車,實現了三個女兒上大學的夢想。

  主持人: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各位收看《當代教育》的系列節目《母親的力量》,剛才呢,大家在這個片中呢,可能已經知道了,我們今天採訪的主人公呢,是孫媽媽。孫媽媽就坐在我身旁,歡迎您!

  孫媽媽:謝謝!

  主持人:這個蹬三輪車的時候,我們記者在拍片子的時候,很多人回來看,説這個怎麼看不出哪個是女性呢?您當時是戴個帽子,這是特意戴上它的嗎?

  孫媽媽:剛開始把車蹬出去時,也沒有人用啊,為什麼呢?因為咱是個女性,這個活呢就是男同志幹的,完了人家都是找車,隔著咱們這個車找。再一個就是説,一看你是個女性,不尋思你是出租車,尋思是你自己家的車,出去幹點兒什麼事兒。這一天下來,覺得還是不行。

  主持人:這一天下來,你掙到錢了嗎?

  孫媽媽:基本就算沒掙什麼錢。

  解説:這頭一天下來,孫媽媽一個活也沒有拉到,原來人家瞧她是個女的,都不叫她。因為蹬板車靠的是力氣,誰會出錢叫一位上了歲數的女性來拉活呢?萬般無奈之下,孫媽媽做出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大膽決定,女扮男裝。她把自己的頭髮剪成了板寸,然後戴上帽子,穿上男式衣服,經過這番喬裝打扮之後,孫媽媽出門了,沒想到果然有了生意。

  孫媽媽:有一次晚上蹬車,遇到一個年輕小夥,能有個二十多歲吧,把我車叫過來,不叫板車,就叫板爺板爺,你過來。

  主持人:當時他也沒看出來是男士?

  孫媽媽:沒看出來,我就把車推過去了,坐上車,那我也不敢吱聲,一吱聲聽出來是女的了。

  主持人:從聲音上能辨別出來?

  孫媽媽:能辨別出來。然後我就蹬他走。但是繞彎。

  主持人:你不説話,你怎麼不知道怎麼走啊?

  孫媽媽: 對呀,我不討價還價呀,始終我就是説到地方。還是好人多,到時候他們都知道這個價是多少。到繞彎的時候聽出來了,哎呀阿姨,你是個女的。我説你別管這麼多。他就把臉捂上了,他説,哎呀,今天這是晚上,如果要是白天,我要看出來是女的,你打死我也不再坐你車,這多喪天良啊,這多傷天害理呀。我就跟他講道理,我説小夥子,這麼説,當今時代,都是為了養家糊口,賺錢,你花的是錢,我掙的是錢,這是心安理得的,你不應該這樣想,你要這樣想,不坐我的車,他也這麼想,我不失業了嗎?我還不能説是張口去管人家要著,討著,我這樣的你看多好啊。他説,哎呀,講的是三塊到地方給五塊,小夥下車就跑了。我説你不對,那我還得給你找。他説不用了阿姨,就算我坐的,我這個錢就給你了,就坐出租車了,

  主持人:就算是打車了。

  孫媽媽: 對。我就打車了,把這錢就給你了。就這樣的事不算少數,有的時候我心裏覺得,心裏有點不安穩似的。

  解説:為什麼孫媽媽一定要女扮男裝蹬三輪呢?原來1994年到1996年,孫媽媽的三個女兒相繼以優異成績從農村考入市裏的重點中學,但是學校離家裏有50多公里的路程,孩子上學很不方便。在這一年孫德清和丈夫商量,做出了一個在常人眼裏很不可思議的決定,已快近50的老兩口居然放棄了家鄉大半輩子賴以生存的土地,從農村搬到了城裏。難道他們就真的不考慮自己的生存問題了嗎?更何況孫媽媽的丈夫,還患有風濕性心臟病,不能幹特別重的體力活。

  孫媽媽丈夫:做買賣呢,我們倆覺得都太實惠了,你根本做不了小買賣。所以説,琢磨來琢磨去,蹬三輪還可以出點力氣唄。完了有這種精神支撐著吧,有三個孩子努力學習,我們倆信心也足。我們倆都是老三屆,書都基本沒念夠,在這種精神支柱下,所以一心想供孩子唸書,孩子書念好了心裏也就多少能得到一點安慰吧。

  解説:雖説這一決定完全是為了孩子們的前途,但在當時卻遭到了所有親戚朋友的反對。

  孫媽媽:你看,一個姑娘,一個女兒,供什麼書,到最後又是給人家了,親戚鄰居都説,哎呀你三個閨女。

  主持人:大家都反對?

  孫媽媽: 對。你供什麼書你,你那個上完,你就保證你掙錢哪,你要是掙不了錢怎麼辦?後一步你怎麼辦?我就有個堅定的思想,就是説再苦再難,也得讓孩子把學業完成。就是這樣的,你像在街上走著也好,聽著也好,你就這麼説吧,書不白念,這是一種智力投資,到什麼時候它都可以用的。孩子他爸的爺爺那兒就講過,他給孩子也講過,知識吧,搞到頭腦裏,誰也搶不去,也丟不了。但是你有多少財富,你可以把它丟掉,還可以讓別人用別的辦法把它奪去,就這個道理,總跟孩子講。

  主持人:所以您付出的這一切努力呢。都是希望孩子們明白:能夠自己在這個上學的期間多學知識,腦子裏面多儲存一點兒文化,對自己的未來是有幫助的。

  孫媽媽:為了她們唸書,我們搬了九次家。就農村的房子大一點兒,這幾個房子都二十多平方。去年到十月份的時候,(孩子們)已經都不在家了,完了有兩個上班的了,我們就換個房。這個房呢,比原來的房租費能多十塊,八十塊錢一個月。孩子們説,媽你換換吧,原來那個太委屈了。冬天的時候,那個外頭冷,屋裏頭上霜。孩子們説,媽呀,咱們簡直是租個大冰箱住。我説是那麼的,你們就是放假來家。

  主持人:冬天的時候屋裏最低的溫度能達到多少度?

  孫媽媽:那在零下吧。

  主持人:零下?

  孫媽媽:就是那個桌子上,搞杯水都得凍,那樣的,那墻上全是冰。孩子説,咱住個大冰箱,簡直冰箱裏頭住。等她們回來的時候,我怎麼著,三天一砍冰,兩天三砍冰,完了等到晚上睡覺的時候,就搞紙盒把它這個隔上,白天你看著有冰,三天,兩天,你把它砍倒。

  解説:生活中的孫媽媽,雖然説不出什麼大道理,但她深深懂得知識的重要性。

  孫媽媽:有一天,有一個女士,發現我是個女的了,她就特意找我,要用我的車。我把貨給她裝上之後呢,她坐上車了,我們倆就是邊走邊聊。她説,哎呀,我應該管你叫阿姨對吧?你多大歲數了?那陣我就是將近五十歲了,完了我説,我將近要五十歲了。她説,那你為啥幹這麼重的活?這多累呀。我説還行吧。她就説,你看你,還挺樂觀的,那我想要問你了,那個家裏什麼狀況,你幹這個活?我説要是粗一點兒説呢,就是鍛鍊身體,細一點兒説呢,就是生活所迫。她説,那你就細一點兒説我聽聽。我説,我吧……

  主持人:你就把家裏這個三個女兒要讀書的事情跟她説了。

  孫媽媽:我説我的三個女兒都在讀書。

  主持人:您説話的時候,她什麼反應?

  孫媽媽:她當時就這樣反應,她就問,她説你這三個孩子是男的是女的?我説是女的。她就一拍大腿,這你就錯了。我説那你怎麼説我錯了呢?你這三個女兒唸書,能窮死你。我説是,學費也高,什麼費用都高。她説那不得窮死你。哪個單位的?你有保障嗎?我説,沒有。那你就敢冒這麼個險?她説,你三個女兒下來,要是打工的話吧,用不上兩月就是萬元戶。我説得了,你別説了,咱倆的那個世界觀不是一個。她説你這老太太,你還講什麼世界觀呢,你看你累的。我説我累,但我覺得我高興,我有三個女兒精神支柱,我幹這個活掙下來的錢給她們花實在,完了還能培養人才。她説你能幹多少錢?你能掙多少錢?我説我掙多少算多少 。

  解説:懷著這樣的希望和信念,孫媽媽渾身有使不完的勁。每天清晨,天還沒亮孫媽媽就起床了,她要趕早晨集貿市場上生意最好的那陣子多拉點活。在我們去採訪孫媽媽的時候,正好是東北最冷的季節,氣溫已經降到零下20多度。我們簡直無法想象,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是靠著怎樣的毅力,頂著這樣的嚴寒,一個人這樣支撐著。為了多拉活,中午孫媽媽從不回家,就到附近的這家餅店花上一塊錢算做中餐。日子長了餅店老闆也知道了孫媽媽的境況。

  餅店老闆:我大娘,就是早早就來,晚晚才走,就是掙點辛苦錢,還有三個孩子念大學,夠嗆。誰家都有爹媽,要是五十多歲哪兒有蹬三輪的?沒有。就是這個大市場蹬三輪的是最多的,都沒有。一般都是男的,男的一般30歲,20歲,血氣方剛,何況我大娘呢。人家小活不愛幹,要乾大活,一趟十來塊錢,她這一趟就一兩塊錢。她有的要是攤上好的,你看大娘歲數大一點,還行,攤上那不好的,還少給錢。家裏要是情況好的話,哪能幹那種活兒。

  主持人:您一年能夠總結能掙多少錢?

  孫媽媽:我那陣兒一天能掙二十塊錢,這一個月也是六百多塊錢,一年當中再去了有點兒耽誤工啥的,掙的還不是那麼多,但是必須還得掙。就是這麼的,早晨走,一直到晚上,中午只買一塊錢的餅或者就完事了。我就是夏天,拿這麼一杯涼開水,渴了就喝這個。再一個呢,我就是什麼呢,我抓住時間,就是説(別人)中午都吃飯去了,我這個車,我還在街上跑,他們著急的活就該來找我了。這是一個 ,再一個呢,我還得怎麼著呢,就是説下雨陰天……

  主持人:就是別人吃飯的時候,你還在蹬?

  孫媽媽: 對,對,對。再一個,我還利用什麼呢,就是下雨,陰天,我拿這個雨鬥,他們不幹了,我去幹去,就是他們找我幹活。這幾個賣菜的業戶都説,你看你們都不來,這老太太還來。我就得咋的,樂觀向上地面對自己的這個現實。

  解説:孫媽媽和丈夫省吃儉用,靠著買苦力掙來的錢供三個女兒讀完了高中。1997、98、99年,三個女兒又相繼考上了大學,這對孫媽媽一家來説,應該是天大的喜事,可是一個學年將近10000萬的學費,讓孫媽媽一家的生活更加貧困。

  孫媽媽丈夫:99年,老三走的時候,每個月我們倆就是生活費,壓到最低都達不到100塊錢。那時候孩子吧,有的伙食費都不夠用,我們老三有時候一個月,多少錢呢,不到100塊錢吧,伙食費,自己出去打工,一邊打工一邊學習。

  二女兒:像我媽那時候,上學的時候,就是天天去蹬車,回家一分錢都捨不得花,甚至我爸媽在家,從來不買一回肉吃。那時候特別少,我媽攢夠了,你看我們家的箱子總鎖著嘛,我媽攢夠200塊錢,就立刻打電話我們三個,就給我們郵了。當時上學那幾年,200塊錢在我媽就是一個基數,就是一個單位,一郵就是200塊錢,300塊錢也郵。我媽在家裏,我們上大學以後,我爸媽他們倆幾乎好像都沒有買過衣服。

  大女兒:還有買菜的時候那個老太太什麼的晚上賣完了剩下的那點兒就給我媽了。進菜有的時候他們就是成筐買,有時候他們裏頭有菜不好的就扔了,我媽就上那兒去撿,撿完了放在筐裏,完了晚上拿回來吃。

  三女兒:反正就是我們那時候還都上學嘛,然後那年好像是我家屬於經濟最困難的時候。大年二十九了吧,那年還沒有三十,就是大年二十九那天,家裏基本上沒弄什麼年貨,然後那天我媽早上還要出去蹬車去,然後我們就説,説你別去了,就是咱們這年不過也沒有什麼要緊的。然後就別去蹬車去了,説在家歇一天。我媽還是堅持要去。後來我們覺得這怎麼辦呢,然後那個三輪車吧,把前面那兩個,就是車鬥和後面蹬的那個,它們中間有一個連接的地方,就是有一個鐵桿,然後我害怕我媽偷偷跑了,然後我就把那個鐵桿給藏起來了。

  孫媽媽: 要走了,不行了,接不上了,我就意識到是她們幹的。後來我就回到屋裏,我就跟她們説這個事。她説媽呀,人家都有年節,你咋的呀,你不過年了。我説我不跟你們説好了嗎,我不耽誤,你看你們回來了,我沒別的,我不買大的 ,買小的,咱們最起碼買個對聯,還得買點瓜子。

  主持人:買副對聯。

  孫媽媽:對聯是外面的那個門面上的事,你要是不貼對聯,你這家怎麼的了。咱們東北有這麼個風俗習慣,要是不貼對聯,這家就是老人在這一年有去世的,三年不貼對聯。我説這個咱得必須貼。後來我再三説呀,把老三説的,有點兒那什麼。(她説)給你吧,我跟你説啊,你可快點兒回來,要不然的話你下年就別幹了,我們的書就不念了。然後我那老二就説,我在背景看著我媽媽,蹬著車就像將軍上了戰馬一樣,飛飛地就跑了,習慣了。

  解説:那天孫媽媽掙了28元錢,買回了一幅對聯,包了一頓餃子,年就算那麼過了。面對家庭的困境,女兒們常有放棄讀書的念頭,但都被孫媽媽毫不猶豫地擋了回去。2000年11月,小女兒打來電話説沒有生活費了,丈夫為了減輕孫媽媽的負擔,就背著孫阿姨去借,可是沒有借到,孩子那邊急得直跺腳。孫媽媽知道以後一邊怪丈夫不該瞞著,一邊到親戚家裏好不容易借到了200元,給孩子寄過去了。可是萬萬沒有想到,丈夫因為這事一著急突發腦血栓,臥床不起。

  孫媽媽:你説要不要血命了,怎麼辦呢?去醫院,分文沒有,你就不去醫院,挺著還又不是這麼回事。後來聽這個電視廣告啊,買那麼一種管腦血栓的那個藥,他説那麼這吧,去買那個藥,藥店去買,先不買多,買兩盒。我説兩盒得需要多錢呢?得需要四十多塊錢。後來我那天呢,兜裏就湊出能有二十多塊錢,幹了一上午,四十塊錢沒湊上。完了我就去買去了,去到那兒不是那個事了,不是那個價了,差兩毛錢四十塊錢一盒,能吃三天。哎呀,我説這怎麼整你説,我就又轉悠起來了,你説他還在家等著吃這藥,但是我還買不回去。後來我一尋思,我還得先買,我還得厚著臉皮找這幫車友。當時我的那個心情就像碎了一樣,我就尋思,到哪兒是個頭,他這能不能吃好。

  解説:在那段時間裏,是孫媽媽最艱難的日子,但是孫媽媽始終是默默地扛著,沒有一句怨言。每天不僅要繼續蹬三輪,還得按時回家給丈夫做飯。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丈夫的病情終於有了好轉,能下地幫著孫媽媽幹一些輕微的家務活了。這一大難關總算又挺了過去。通過這一樁樁往事,孩子們從母親身上體會到了什麼是堅強。

  二女兒:我母親在這些困難面前,她沒有向困難低頭,並且是微笑著面對它。大學三年級那年十月一吧,她倆先走了,因為當時我唸書學校離家最近的,我最後一個走的。她倆都走了,等我上學走的時候,就是路費錢都沒有了。後來我媽平時蹬車嘛,蹬車旁邊有一個筐,我媽隨時撿了易拉罐、塑料瓶 、飲料瓶都裝那個筐裏,然後回家就攢攢,攢了一夏天了,攢了幾塑料袋子了,我媽説,不用犯難,咱倆把這幾袋子塑料瓶推著去賣了,就夠了。後來我們倆就推著去,垃圾站不賣 ,因為他們比較便宜。後來我倆就推到西街那個廢品售貨站去賣了,當時正好賣的夠我的路費錢。我就知道當時那個難勁,我看我媽可能怕我更難過吧,我媽我倆一直笑著把這個賣完了,最後下午,我坐著上學校了。所以,現在給我回想起來,感覺我母親這麼困難、這麼艱難,哎呀, 微笑著面對。最難忘的就是我們三個可以説,都有這個經歷,我母親沒有在困難前面流過淚,沒有那個時候的。可以説我們三個大學讀完,我感覺都是我媽用小車推出來的,真是我媽用小車推遍了梅河口的大街小巷,應該説硬把我們三個推出來了。

  解説:2003年,對孫媽媽一家來説應該是個值得慶賀的日子,最後一個女兒也大學畢業,孫媽媽的苦日子應該熬到頭了,按理也該歇歇了,可是為什麼孫媽媽還和往常一樣早早地就來到了集貿市場呢?

  孫媽媽丈夫:現在條件好了,原來我們就是那幾年,借了一些錢,這一部分錢也還得還上,不能等她們。她們就是老三歲數小一些,老大、 老二歲數都不小了,咱們能動的還得幹點,還得掙點,都為還這些期款,我現在是啥也不行了,就能維持我自己生活,就算不錯了。

  孫媽媽:我的意思就是啥,我還在繼續蹬,在我有能力的情況下,還得繼續蹬,負責我自己的生活,我不還多我還少,我不能把這些事都搞在孩子身上。

  主持人:家裏還欠多少外債?

  孫媽媽:現在合計到一起還得有五萬多塊錢,這些錢數字也不小。

  主持人:有沒有想到有一天蹬不動了 ,怎麼辦?

  孫媽媽:這個可以就是説,有時候也想,蹬不動的時候,我就跟孩子們説,我説是那麼的,反正我到那個時候,我儘量,我能幹點兒啥我還是去幹點兒啥,我尋思農村我們還有點兒園子,種點兒菜,或者是像他們似的收破爛,揀破爛。孩子説,媽你可別幹那活,我説是那麼的,那也不算苛磣。

  解説:如今,孫媽媽的大女石月丹今年將從延邊大學研究生畢業,二女兒在長春市開發區中學教書,三女兒在北京延慶一中教書,孫媽媽一家的生活已經一天天好起來。可以説孫媽媽辛苦操勞大半輩子,用她那富有傳奇的經歷,改變了三個女兒的命運。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謝孫媽媽,給我們講述了做母親的這些故事。孫媽媽用一種非常樸實的話語,沒有過多的道理,給我們講了一種母親的力量,而且這種力量絕對是震撼人心的。孫媽媽在蹬三輪的過程當中,以一種樂觀的態度,面對著自己,面對著一切,也影響了自己的女兒。好了,感謝各位收看我們這一期的《當代教育》系列節目《母親的力量》,咱們下期節目,再見!

(編輯:英子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