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播出節目

走出網絡困擾(2004年2月17日播出)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25日 10:34

  主持人:觀眾朋友大家好,我是曉輝,在本期節目的開始我先問您幾個詞:大蝦、板磚、水車。我相信,在現實生活中你們一定不會搞錯他們的意思,而一旦把這些詞搬進網絡,意思您就不一定了解了。網上説的大蝦是指網絡經驗豐富的人,板磚在網上則是指您上網對一些言論所發表的看法,而水車在網上則是指頻繁上網發表言論的人。這些都是網絡中最常用的語言,四通八達的互聯網除了帶給我們豐富的資訊,還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呢?下面就請您跟隨我們的攝像機鏡頭,去看一看一個網絡大蝦的生活。

  解説:小黃是北京大學三年級的一名學生,在同學和老師眼裏她是一個熱心、開朗的好學生。小黃在完成每天的學習任務之後還有一個愛好——上網,也許您會説,現在的年輕人誰不愛上網啊,可小黃不一樣,她不僅上網,在網上她還是四個版的版主,您要問了,版主是什麼啊?您聽我説,年輕人上網最常去的地方就是聊天室和留言板,而版主就是留言板的負責人。當四個留言板的版主很不容易,除了每天都要上網瀏覽並管理這四個版裏的內容外,還要經常選擇一些好的話題,使網上能夠展開熱烈的討論。小黃在網上名叫馬鈴薯,由於她當版主時盡職盡責,使得馬鈴薯成為北大網站中響噹噹的名字。那麼小黃怎麼看待網上形成的特定的語言呢?

  小黃:發帖子的時候,並不是出於那種仔細地想一想我説的話別人能不能聽懂,怎麼想就怎麼説那種,所以他肯定説話的時候無意中就能流露出來,然後漸漸地你也就熟悉了,所以就傳播開了吧。

  解説:一個小圈子的人明白,沒有想別人聽不聽得懂?要是把這些語言用到實際生活中,是否會給別人的理解造成障礙呢?這種網上語言會在現實中推廣嗎?

  小黃:我覺得這是一種新出現的文化現象,那會不會因為大家説很可能現在或者再過幾年你不懂電腦就跟文盲一樣,那麼是不是再往後發展,不懂電腦語言也弄得跟文盲一樣聽不懂別人在説什麼。

  解説:和小黃不同,北京市八一中學的牛老師認為網絡語言在網上使用無可厚非,但在現實生活中的濫用,則會對學生産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她在批改作文時就經常能感受到這種影響。

  牛老師:思路的不連貫,表達的不清晰,遣詞造句不得體、不到位,寫一段話他經常會寫了前句跳到後句的時候,中間沒有過渡句。你有時候覺得很可笑,前頭在説房子,後面就説他們家小狗,但是這個房子和小狗之間有什麼關係,他説不清楚,沒有交代。

  解説:除了思維不連貫的問題,網絡語言在現實生活中的頻繁使用,對中學生的作文和遣詞造句又造成了什麼影響呢?

  牛老師:讓人匪夷所思,比如説用一些形容詞,原來孩子們當中流行的什麼“巨”什麼什麼,“N多遍”什麼什麼,這些現在已經不成為問題了。

  解説:什麼原因導致中學生們對網絡語言如此情有獨鍾呢?以至於分不清網上網下的濫用,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彭蘭老師看來,這是和網絡交流所具有的特點分不開的。

  彭老師:網絡實際上還是可能帶來了很多的滿足,比如説娛樂的這種滿足,或者説交友的這種滿足,所以很多青少年剛開始接觸網絡之後,會覺得充滿了好奇,這裡面充滿了樂趣。

  解説:除了運用網絡語言與網友交流所具有的新奇、樂趣之外,經常上網和網友交流、討論,版主小黃還體會到了別人體會不到的成就感。

  小黃:曾經有幾次吧,比如會在車上聽一人説“馬鈴薯”怎麼怎麼樣,昨天看到“馬鈴薯”在(留言)板上怎麼怎麼樣,在網上怎麼怎麼樣,實際上馬鈴薯是我的昵稱嘛,但他們因為沒見過我,不知道我就在旁邊,這樣感覺挺好的。

  解説:在彭老師看來,小黃的這種感受,對許多網迷而言是具有普遍性的。

  彭老師:一旦他有了這個基礎以後,他會越來越感到滿足,也就説了他可能今天很辛苦,但他在這個他自己BBS(留言板)裏邊形成一種號召力,大家會覺得非常信服他,而這個可能在他現實生活中間,他就很難樹立起這種影響來。

  解説:由於小黃的網友大多是北大學生,她不僅獲得了網上的成就感,在現實生活中也得到了網友的青睞。一有空,幾個好朋友就會見面聚一聚。網名叫心碎和冰火的這兩個同學同樣是北大網站兩個留言板的版主,網名叫冰火的小李更是因為在短短兩年裏在北大網站發表言論六萬多篇而成為北大網站中的知名人物,他又是如何看待網絡帶給他的成就感呢?

  冰火:説虛榮也不是虛榮,那也是個人價值的實現!

  解説:為了實現這種成就感,他們每天要花費多長時間在網上和朋友聊天呢?

  心碎:前一段時間有點多,可能有七八個小時。

  解説:幾位版主每天要花7、8個小時上網,可見對網絡的癡迷程度,但是在人民大學彭老師的調查中,癡迷網絡是有一個變化過程的。

  彭老師:剛開始上網的時候,他們可能一天很多個小時都泡在網上,覺得網絡無限好,但是慢慢慢慢地他就會對網絡有一種更強的心理承受能力,或者説他有一種更好的這種抵抗力,知道網絡不是可以替代一切的。

  解説:大學生對待網絡有著一定的抵抗力,中學生就完全不同,八一中學的牛老師就曾經接觸過一個深受網絡影響的孩子。

  牛老師:這個孩子説話上課,要求他回答問題,説話很遲緩,但是你真正的讓他寫東西,他的思路並不是很慢。

  解説:思路並不慢,為什麼表達起來那麼吃力呢?牛老師和這個同學談過之後才發現,原來是這個孩子癡迷網絡聊天造成的。

  牛老師:他説就是網上和同學聊天,我説聊天的對像是什麼,是外班的、外校的,還是網上隨便認識的網友?

  解説:這個孩子的回答讓牛老師大吃一驚,他在網上聊的人竟是他的同班同學,同班同學整天在一起,有什麼話在學校裏不能説,非要在網上説呢?

  牛老師:他跟我説,説我有些話不能在班裏説,跟他們面對面的時候我説不出來。

  解説:從這個學生正常人際交流能力的喪失中,牛老師發現了問題的嚴重性,她開始多次找這個孩子談心,想幫他解決這個心裏問題。

  牛老師:他已經深受其苦,所以他自己的情緒特別不穩定,然後經常地需要通過上網來排遣自己的壓力,和別人在網上溝通來使得自己的心理達到平衡。

  主持人:剛才牛老師説到一個孩子對網絡的依賴與不能自拔,那麼對網絡的依賴與不能自拔的表現究竟是怎樣呢?我們給大家看一副圖片,也許能很好地説明這種依賴的嚴重性。躺在床上還必須上網,不聊天睡不著覺。這種對網絡的依賴在青少年學生中佔多大比例呢?不久前,一個在江蘇省19所大學1900名大學生中展開的調查結果表明,有33.8%的學生每次上網都要超過4個小時以上,一天不上網便會有失落感。其實作為版主的小黃在鍾愛網絡的同時,自己的生活方式、習慣也在慢慢的改變。

  小黃:更傾向於那種我整天待在屋裏面也挺好的,我在電腦上會知道很多事情,然後跟很多人交流,大家也很Happy那種,然後就懶得再到現實生活中去,後來覺得這樣發展下去應該挺可怕的。

  解説:小黃髮現了自己出現的這種苗頭,並很快得予以修正。但是,人們不禁要問,在網絡交流中除了新鮮、好奇,獲得成就感之外,還有什麼對青少年學生有那麼大的吸引力呢?

  彭老師:網絡裏面人際交流可能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人他實際上可能是以多重身份在活動,有時候他叫這個名字,有時候可能換一個網名,他換一種風格換一種方式在網上生存,那這些特點可能是在我們現實的人際交流中間不具備的。

  解説:多重身份的網友,可能的不負責任的語言,難怪大家會説網絡虛幻而不真實,這種不真實還能從網絡談話時的另一個特點表現出來。

  彭老師:網絡的這個(特點),就是網友經常會有一種語不驚人誓不休的這個現象,就是怎麼樣能夠把別人吸引過來,這是他最重要的目的,這個在網上是可以接受的,離開這個網絡以後,我們這種遊戲的語言或者説比較極端的語言可能就不適合在現實生活中間,這樣的人際關系裏邊去使用。

  小黃:就是網上説話的時候可以隨心所欲一點,哪怕是反對他也高興,只要他能引起關注。很多人他在BBS(留言板)上説的言論往往是言不由衷,我不是這麼想的,但是剛好是逆著大家的想法,這樣就會有很多人關注,哪怕很多人罵我,但我覺得很多人在關注我,平時很多人在談論我就會覺得很爽。

  解説:正是由於這種談話方式,導致了許多在網上聊得很開心的朋友在現實中卻往往話不投機半句多。

  小黃:有個術語叫“見光死”,就是説可能在網上聊得很開心的朋友,大家一見面之後就是真正見到了真實生活中對方是什麼樣的,可能就很失望,因為通常希望值比較高,以後大家就不再打交道了。

  解説:從網上交流的愉悅到現實交往時的尷尬,這種交友時的變形與扭曲會不會給青少年的性格養成造成影響呢?

  彭老師:假設我們這個年紀還不很大,他還沒有很好地發展起自己個性,或者是他處事的方式來,有可能那種遊戲的方式就可能會影響到他在現實生活中間的態度。

  解説:彭老師談到的網絡交流的特點給性格帶來的影響在版主冰火身上也有著很鮮明的體現,網上妙語連珠的他在現實生活中卻十分寡言、內向。

  冰火:説那個靦腆內向之類的,大家都能看出來,平時聚會之類的,(那你在網上呢),老不愛説話的,在網上要好很多了。我覺得其實有時候是一定程度上是在逃避,其實也經常對自己説不能這樣,應該多在現實生活中跟身邊的人交流,多實踐,我就常常是想得到做不到。

  解説:隨著對網絡交流了解的日漸加深,作為版主的小黃和冰火也開始對網絡生活有了冷靜、清醒的認識。

  冰火:網絡生活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是不能作為主導,像我現在就是比較沒分好輕重吧。

  小黃:沒有現實生活支持,你整天在網絡上,你就會覺得很空,你待不久的,你不會長久地在那個地方待下去。

  解説:大學生有一定的自製力和判斷力,而尚未成年的中小學生又該如何抵抗網絡對他們強烈的吸引呢?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會長陸士禎教授給青少年提出了建議。

  陸士禎:最主要的還是要培養自己的控制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比如説你要訓練自己的不被一種東西誘惑,你比如説我給自己規定時間,我一天網上的時間不超過一小時,那我就嚴格遵守,我今天不遵守了,我就要認真地檢討,堅持一段以後就對自己的行為就有一種控制。另外做一個一週上網統計,我都進入了什麼樣的網絡空間,然後跟一些同學,跟老師也好跟家長也好認真討論,哪些空間是好的可以幫助我。所以經常做一些討論,對自己的行為做一些認真的思考,我覺得非常重要。

  主持人:看完了片子,我覺得網絡本身是無辜的,它的優勢更是有目共睹,帶給我們便捷和豐富的信息,青少年朋友們應當趨利避害,不要沉溺于網絡聊天與交友的虛幻之中。

(編輯:英子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