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播出節目

陪讀媽媽(12月31日播出)

央視國際 2004年01月08日 14:55

  主持人: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當代教育系列節目,我是勝春,在本期節目的開始,我想先帶您看看一部電影《海底總動員》中的片段。

  主持人:看了電影的片段,看了發生在魚爸爸和它的孩子之間的故事,我就在想,電影雖然是虛構的童話,但卻很深刻地表現出了父母對孩子過多的擔憂,不信任孩子已經足以去面對風雨和磨練等等,在本期節目中我們就帶你走進一個陪讀村,看一看一個陪讀媽媽和兒子間發生的故事。


  解説:四府村是西安市長安區一個小村子,而這個看似平常的村子在長安乃至西安都有著一定的知名度,這種名氣的産生是因為村裏住著許多來自四面八方的學生家長,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四府村有了陪讀村的別稱,學生家長住在這裡是因為長安一中就在四府村的旁邊,長安一中是陜西省重點中學,每年都有十幾個孩子從這裡走進清華北大的校門,這種巨大吸引力,使許多陜西省的中學生離鄉背井來到這裡求學,孩子們來了,陪讀家長也跟著來到這裡,學生劉若蒙的媽媽就是來自離西安還有300多華里的延安市,每天中午她都要給若蒙換著花樣做好吃的。她説孩子讀高三了,高考就在眼前,只有吃得好,營養跟得上,學習起來效率會才更高。

  同期:你還給人家説我生氣了,我們兩個最討厭陪讀了,現在我們也成了陪讀大軍的一個了。

  解説:媽媽的不高興是由於劉若蒙這次期中考試成績不很理想,都高三了,離高考就剩大半年時間了,還總這麼貪玩,能行麼?再説了,若蒙媽媽來這裡陪讀曾經放棄了一份穩定而收入可觀的工作。

  若蒙媽媽採訪:我是在一個農業職業技術學校,實驗室的老師,就是因為小孩貪玩,再是從陜北到了關中,生活上小孩不太習慣。

  解説:若蒙知道媽媽在這裡生活挺不習慣的,再説放棄了本來挺好的工作,在這裡專職給他做飯洗衣服,媽媽對他的巨大希望可想而知,媽媽的心思若蒙都了解,所以他在把全部精力投入學習的同時還儘量幫著媽媽做一些體力活,每天吃完午飯他都要給家裏挑一桶水,給自家打水的同時,他還會給房東挑上一桶,他説媽媽來的時候找房子很難,這個房東把自己的儲藏室騰了出來租給他們,價錢又不貴,他們得感謝人家。劉若蒙所在的班是重點實驗班,班裏的同學都曾在省市級學科競賽中取得過名次,許多好學生在一個班,他們各自的壓力可想而知。若蒙告訴我們,班裏同學的目標都不是簡單的考上大學,而無一例外地盯準了清華北大,他這次期中考試在全班50多個學生裏排名第28,媽媽當然不高興。每當若蒙吃完飯上學去以後,媽媽都會感到十分的孤獨,冬天裏本就空蕩蕩的屋子更顯得空曠與清冷,若蒙媽媽會把收音機的聲音開得很大,這樣,她會覺得屋裏多了點兒人氣,做完家務,她就把從延安帶過來的舊雜誌拿出來看,她和兒子在這裡花費挺大的,她得知道節省。除了寂寞,若蒙媽媽還覺得生活中有一些説不出滋味的感受。

  若蒙媽媽採訪:可以説我特別不喜歡這個地方,覺得這塊的風土人情和我們那不一樣,特別是朋友也不在這一塊就覺得這個地方特別不好。

  解説:雖然若蒙媽媽很不喜歡這裡,但為了孩子,她還是留了下來,和她一起留下來的還有很多同樣不喜歡這裡的學生家長,家長來陪讀的原因各不相同,但目的只有一個,為了孩子的前途,而這個原因也使陪讀家長更容易成為好朋友,因為他們有著共同的語言,孩子的成績,重點大學,班裏的名次。四府村裏到底住了多少陪讀家長,誰也説不清,但正是由於租給學生和陪讀家長房子住,四府村的村民就比別人多了一種固定、可觀的收入。

  四府村村支書採訪:現在這個,一個家裏蓋上一院房,多則可以住上十多個娃,有的少的住七八個,一月能收入一千多塊錢,少一點有個五六百塊錢。

  解説:若蒙媽媽的生活規律和所有陪讀家長一樣,每天天不亮,他都要起床給孩子做早點,煎一個雞蛋,熱一杯牛奶,雖不豐盛,但足夠兒子早上學習的營養需要,每天看著兒子大口地吃完他做的早點,若蒙的媽媽就會覺出十分的成就感,在媽媽看來,有了這個雞蛋,這杯牛奶,若蒙就比沒有家長陪讀的同學多了一點東西,上課時的注意力就能更集中一點,而每天更集中一點,若蒙就離他們全家人的目標更近一點。雖然住在這裡很孤獨,雖然這裡有太多的不方便,但若蒙媽媽還是不願意回去,她總忘不了若蒙一個人住校時的情景。

  若蒙媽媽採訪:下午他就買個饃就行了,也不吃菜,聽了後心裏就比較難受吧,再一看小孩確實瘦了,就跑來了。

  解説:媽媽在這裡陪讀,若蒙又是怎麼看待的呢。


  若蒙採訪:我就説差不多能管好自己,那我媽反正她就説高三了還是過來比較好,然後投票我爸和我媽都同意過來,我一個人不同意也沒辦法,如果光看現在的話反正就是挺舒服的,但是自己現在都不幹活了,除了偶爾打打水洗洗襪子之類的,對將來好處不很大。上了大學就為將來發展著想了,現在本來都應該自己了,可是我媽媽非要來。

  解説:若蒙班裏有50多個同學,遠道而來的也不少,但他們大多選擇了不要家長陪讀,劉若蒙的同學馮碩也來自陜北,她就住在集體宿舍,她説,食堂的飯菜當然沒有媽媽做的好吃,但習慣就好了,本來八個人的宿舍搬出去五個後,就顯得挺寬敞,她覺得一個人在這裡獨立生活對自己的成長挺有好處。

  馮碩採訪:因為我覺得鍛鍊自己挺重要的,然後就説他們過來也的確不方便,寧願我受點苦也不要讓家裏人受苦,何況還要跟我情況一樣的,還有好多同學麼,大家都能堅持我為什麼不能?雖然説是沒有家裏那麼舒服,但是也還能,反正是説這麼兩年多也就忍過來了,挺有成就感的。

  解説:孩子在這裡吃飯不習慣,孩子住在宿舍裏,同學相互干擾、不安靜、孩子自覺性不好、貪玩,每個家長們留在這裡陪讀,都有著各自的原因,那麼教育專家、學校老師又是如何看待陪讀現象呢?

  長安一中教師採訪:你現在你説你跟著他,上大學你跟不跟,一參加工作你跟不跟,即使像現在這些孩子,就是他們成家之後雙方都是獨生子女,能不能四個家長都陪著他?從根本道理上來説,這個陪讀不是很理想的一件事,我能理解家長那個心態,但是我不是很贊成的。

  長安一中教師採訪:原來孩子多的時候甲不成我還有乙呢,一個高科技那這一個種地也可以,現在就這一個,這就是咱十畝地就收了這一苗穀子,不鋤好怎麼能成為高産作物,所以我認為家長在某些程度上這樣做態度是積極的。

  長安一中教師採訪:陪讀完全可以,但是不能全權代理,做飯可以但是吃完飯以後洗碗要讓孩子做,洗衣服該洗的衣服,能洗的衣服一定要自己洗,這就看家長能不能把這個關係調節好,如果家長要是全權代理那就起了一個反作用。

  教育專家採訪:從學習的這種支持,包括對他的安全,包括生活的支撐來講可能家長有這麼種心態,總是希望對子女給予更多的幫助,但是我想就即使需要,那麼作為孩子來講應該很快地脫離這麼個事情,因為成長階段十八九歲、二十來歲,人生的最重要的關鍵時期,如果在這個時候缺少鍛鍊,那麼將來在社會競爭當中可能會對自己是不利的,所以這樣的現象我覺得從總的發展來講不可取。

  解説:若蒙媽媽還是為若蒙這次考試成績不好而耿耿於懷,這種事它只有找別的陪讀媽媽去説説,同時它還有一種想法,她有點想回家了,她不想陪讀了。

  同期:想一想,人嘛,我從來別的事情上都沒有虛榮心,就這一點惟一一點虛榮心,就寄託在娃的身上了。也有低潮也有高潮的時候,這一次考試考不好,那就是説明他在低潮的時候。可是外人都覺得我孩子特別好,他們把我小孩學校都給定好了,現在如果考不到人家定的那個學校,我覺得我臉面不好看,就這樣。不正常了,就是我也確實覺得有點不正常,但是改不過來,小孩如果學習好,成績好,我覺得還舒服一點,結果我來了這一年,好像對他學習沒有多大的幫助,我覺得一個一個的希望都破滅了,所以更覺得不舒服。

  解説:也許是若蒙媽媽想回家的想法引來了幾個陪讀家長的共鳴,也許是每個陪讀媽媽們心裏本來就有著這樣的希望,希望自己能對孩子更放心一點,能放心地讓孩子們自己去面對風雨磨練,她們開始對陪讀有了另一種思考。

  同期:家裏有電視、有大街、有商場,我們可以去逛,反正一天一天就快得很,但我們要在這,就是面向著山,面向著這公路、汽車聲、嘈雜聲。該闖的時候就應該讓他闖一闖,隨著年齡慢慢大了,應該讓他去闖一闖,老護在翅膀底下也不行。

  主持人:看完了陪讀媽媽的故事,我真想説一句話,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了孩子有個美好的前途,陪讀媽媽們情願放棄自己的一切,這種願望我們完全可以理解但是效果怎樣呢?陪讀媽媽們付出了那麼多,而孩子的學習成績又有多大的提高呢?其實我覺得家長們還不如充分地信任孩子,相信孩子們已經能夠自己去面對挑戰和磨練。給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吧,好讓他們飛得更高、更遠。從另一個角度我還想説,如果學校食堂裏的飯菜做得更可口一些,照顧孩子的生活就像媽媽在身邊一樣,那家長們就完全可以放心了。他們也就不必背井離鄉來陪讀了,而作為學生,我想也該自立自強,用自己的行動讓家長們相信你們已經長大了。陪讀母子的故事就給大家講到這,歡迎收看接下來的節目。

(編輯:英子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