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名家風采

“東方喜神”侯寶林

央視國際 2003年06月06日 11:14


  侯寶林是二十世紀中國相聲界具有開創性的一代宗師,也是一位傑出的語言大師。他在60年漫長的藝術生涯中把笑聲送進了千家萬戶,也用畢生精力把相聲這門中國的傳統藝術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

  當時曲藝演出被叫做“十樣雜耍”,每場十四個節目,誰的藝術水平高、名氣大誰就往後排,倒數第二叫“壓軸”,最後一場叫“大軸”。從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紀的40年代,相聲頂多就是“壓軸”。侯寶林起初排在第六,經過兩年的奮鬥,最終衝破了老規矩,把相聲推到了演“大軸”的位置,並從此再也沒有改變過。在相聲中學唱戲曲等稱為“柳活”,侯寶林的相聲大家公認以柳活見長,他天生一付好嗓子,有自幼學京劇打下的功底,學起來當然有優勢,但更重要的還是他堅持一點一滴積累和一板一眼的磨練,功到自然成。有一次侯寶林和梅蘭芳、程硯秋、譚富英、周信芳一起吃飯,曾當場學他們的唱腔唱起來,門外的服務員還以為真是這四位演員在唱,侯寶林學唱的功夫由此可見一斑。

  1950年初,為了適應新中國成立後的新形勢,侯寶林和孫玉奎等幾位相聲藝人共同發起成立了北京相聲改進小組,他們每週開一次座談會,大家在一起出主意、想辦法,改進舊相聲、編寫新相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提起相聲的改革,那是十分艱苦的。侯寶林出身十分貧寒,從小寄養在別人家裏,只上過三個月小學,能識多少字?他不到而立之年即已成名,全靠他個人奮鬥。據他説,那時作藝收入極低,和要飯的乞丐一樣,其社會地位之低也與之相差無幾。建國之後,生活改善了,社會地位改變了,有機會補習文化,也有機會接近上層知識分子,又得到老舍、羅常培、吳曉鈴等著名學者、作家們的熱情幫助,有些人還寫新相聲段子。在這樣的有利條件下,他奮力整理出膾炙人口、令人著迷的傳統段子《戲劇雜談》、《戲劇與方言》、《婚姻與迷信》、《關公戰秦瓊》、《空城計》、《改行》等,改編的新作《夜行記》和創作的《一貫道》(與孫玉奎合寫,其中"買佛龕"一小段尤為精彩)、《醉酒》、《妙手成患》等等,可説是百聽不厭的藝術精品。他常説,他是解放後才得以文化掃盲的,可見他在相聲改革中經歷的艱辛。

  侯寶林是中國接觸電影較早的相聲演員之一。1952年他參與了《方珍珠》的拍攝,在片中成功地飾演了相聲演員白二立。1955年他再次走上銀幕,主演了電影《遊園驚夢》。他在片中塑造了那個不講社會公德的主人公,給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相聲是中國的國寶,是中華民族值得驕傲的創造。侯寶林作為藝術改造的主力人物,將幾千年源流而凝成的、還處於未經提煉狀態的相聲,錘煉成為精美的藝術品,他的功績使他名垂史冊,令人難忘。

(編輯:曉宇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