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教育頻道 > 説聊齋 > 正文

《刺貪刺虐話聊齋》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26日 20:35)

   (視頻)

  主講人簡介:

  馬瑞芳:1942年出生在山東省青州市一個傳統的中醫家庭,回族人。1965年畢業于山東大學中文系,曾在中國醫學科學院工作,後來在淄博日報做編輯。1978年重返山東大學,1985年成為副教授,不久獲得正教授職位。是我國研究《聊齋志異》的著名專家。

  內容簡介:

  大家好,《聊齋志異》近五百篇,能不能用兩句話概括最重要的內容?能。郭沫若先生給蒲松齡故居寫過一副著名對聯: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聊齋志異》寫的鬼妖遠遠高於其他作家,因為聊齋鬼狐有深刻的現實內容和深邃的思想意蘊。所謂“刺貪刺虐”,是揭露封建社會黑暗,諷刺鞭撻貪官污吏貪贓枉法等一切虐害人民的罪行,“入骨三分”是説反映現實的深度,而“寫鬼寫妖”是他的手段。

  我們先看一個故事:《促織》。《促織》描寫封建社會中人民水深火熱的生活,寫從皇帝到官吏欺壓百姓,導致良民傾家蕩産的事實。鬥蛐蛐本是孩子的遊戲,因為玩物喪志的皇帝喜歡鬥蛐蛐、諂上欺下的縣令、狡猾詭詐的鄉吏,馬上把收刮蛐蛐變成對人民盤剝的手段,把蛐蛐變成重要的賦稅攤派到老百姓頭上,按期催交,完不成打板子。老實忠厚的讀書人成名,不得不放下書本,拿起竹筒銅絲籠,像頑童一樣到處捉蛐蛐。不僅家産蕩盡,還被打得膿血淋漓,想尋死。為了皇帝玩蛐蛐的愛好,可以讓老百姓傾家蕩産甚至家破人亡,滿足了皇帝玩蛐蛐的愛好,就會雞犬升天。這就是《促織》的思想意蘊,這篇名作把批判鋒芒直接指向了封建社會至高無上的皇帝。

  蒲松齡長期鄉居,深受黑暗社會重壓,了解黎民苦難,熟悉科舉制種種弊端,他虛擬出鬼魂世界和夢幻世界,寫鬼寫妖,他的“刺貪刺虐”才能入骨三分。這些幻想形式的採用使得《聊齋志異》閃現出奪目的思想光輝和很高的藝術境界。

  (全文)

  大家好,《聊齋志異》近五百篇,能不能用兩句話概括最重要的內容?能。郭沫若先生給蒲松齡故居寫過一副著名對聯: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聊齋志異》寫的鬼妖遠遠高於其他作家,因為聊齋鬼狐有深刻的現實內容和深邃的思想意蘊。所謂“刺貪刺虐”,是揭露封建社會黑暗,諷刺鞭撻貪官污吏貪贓枉法等一切虐害人民的罪行,“入骨三分”是説反映現實的深度,而“寫鬼寫妖”是他的手段。

  一、我們拿幾個著名聊齋故事看看《聊齋志異》怎樣描寫黑暗吏治?刺貪刺虐怎樣入骨三分?

  1、“官虎吏狼”是《聊齋志異》膾炙人口的名句。這話出自《夢狼》。白甲在外邊做官,他的父親白翁(白老頭)掛念他,有個“素走無常”的丁某,也就是能在陽間陰間來回走的人,帶了白翁到白甲官衙,白翁先看到官衙門口有一頭巨大的狼看門,嚇得不敢進,丁某硬把他拉進去,白翁又看到官衙裏堂上、堂下、坐著、臥著、都是狼,這些狼不知吃了多少人,官衙的白骨已經堆成山。白甲看到父親來了,很高興,下令備飯,馬上,有一頭巨狼叼了一個人來。白翁嚇得渾身發抖,問:這是做什麼呀?白甲平淡地回答:“聊充庖廚”,就是“用來當飯吃。”白翁很害怕,辭別了兒子就走,一群狼卻擋住他不讓走。白翁正在進退兩難,突然,群狼嚇得嗷嗷叫著藏起來,有的趴到床底下,有的藏到茶几底下,馬上來了兩個怒目圓睜的金甲猛士,金甲猛士捉住白甲,白甲撲地化成了巨齒獠牙的猛虎。一個金甲猛士要砍掉白甲的腦袋,另一個説,不著急,這是明年的事,先把他的牙敲了。白翁醒了,對這個怪夢很害怕,寫了封信,勸導白甲要廉政愛民,派小兒子到白甲那兒看看。小兒子到了白甲的官衙,發現哥哥的門牙全掉了,問:怎麼回事?白甲説騎馬摔的。再問,什麼時間摔的?恰好是白翁做夢的那天。小兒子把父親的信拿出來給白甲看,苦口婆心地勸告他。白甲不聽。弟弟在官衙住了幾天,發現不分晝夜,行賄送禮説情的人絡繹不絕。整個官衙的人都在千方百計、無孔不入地搜刮民脂民膏。弟弟流著眼淚勸告哥哥不要這樣,要愛護老百姓,白甲不以為然地説:“你是個鄉下人,不知道做官有做官的妙訣,一個人能不能提拔,不決定於老百姓,而決定於上司。上司喜歡,你就是好官;你愛老百姓,有什麼辦法讓上司喜歡?”沒過多久,白甲升了大官,可是在他赴任的路上,一群飽受白甲迫害的老百姓把他殺了,還殺掉了白甲身邊助紂為虐的衙役。過了一會,有人把白甲救起,説這個人是白老頭的兒子,老頭還不壞,不應該讓他看到這慘狀,把這人的腦袋給接上。另一個説,這傢伙壞透了,把腦袋反著安上。白甲復活後,腦袋朝後,眼睛能看到自己的背,大家都不把他當人看待。讓人自顧其後,是個意味深長的細節。《夢狼》是帶象徵意味的小説,縣令化成吃人猛虎,衙役是一群惡狼,官衙以人為食,吃得白骨如山,比喻官場對百姓敲骨吸髓,蒲松齡似乎還擔心讀者對他的良苦用心不理解,在篇末“異史氏曰”,又把這個怪夢的真實內涵交代得明明白白:“竊嘆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即官不為虎,而吏且將為狼,況有猛于虎者耶!”天下的官員是吃人猛虎,小吏是害人群狼,已經是十分普遍的現象,比比也,就是到處都是。即使官員本人不是猛虎,他手下的人也都要做吃人的惡狼,何況還有比猛虎還厲害的。 “官虎吏狼”成為揭露封建社會黑暗現實的經典性概括。

  父母官變成了“官虎吏狼”,老百姓跟他們打交道,會出現什麼情景?我們看一個小百姓在一級一級衙門打官司的故事。

  2、《席方平》,席方平的父親是老實人,他跟豪紳羊某有矛盾,羊某死後,向陰司行賄,用酷刑折磨席方平的父親,害得他渾身赤腫而死。席方平深知父親為人老實,會在陰世受害,就到陰司幫父親對付羊某,他到陰司後發現,監獄小吏受賄,日夜拷打父親,打得兩腿鮮血淋淋;席方平大罵獄吏:我父親如果有罪,自然有王法管他,哪能隨便讓你們這些死鬼拷打?他寫了狀子向城隍告狀,城隍受賄,置之不理;席方平跑了一百里路,到郡司告狀,郡司又受賄,對席方平用刑;席方平再告到閻王那兒,閻王昇堂,不問三七二十一,先打席方平二十大板,席方平厲聲問:“小人何罪?”為什麼?我是原告。閻王裝聾作啞,席方平直言不諱:我活該挨打,誰讓我沒錢呢?(原文:“受笞允當,誰教我無錢耶”)閻王惱羞成怒,命令把席方平架上火床,烤得皮肉焦黑,然後再問席方平:“敢再訟乎?”席方平的回答鐵骨錚錚,擲地有聲:“大冤未伸,寸心不死,若言不訟,是欺王也,必訟!”這麼大的冤情得不到昭雪,不會死心,如果説不告是欺騙你,一告到底!氣急敗壞的閻王下令把席方平鋸成兩半兒!兩個小鬼把席方平夾到夾板上,鋸聲隆隆鋸開了腦袋,席方平覺得腦袋裂成兩半兒,但他忍住痛,一聲不吭,一個小鬼感嘆:“壯哉此漢!”大鋸鋸到胸前,另一個小鬼説:此人大孝無辜,咱們鋸偏一點兒,給他保留一顆完整的心。席方平被鋸成兩半後,閻王讓小鬼把席方平的兩半身子推到一起再來審,席方平覺得那條鋸縫其痛無比,走了半步就跌倒了,這時,一個小鬼從腰裏拿出條絲帶給他説:“贈此以報汝孝”,俗話説,閻王好見,小鬼難纏,席方平竟然感動得小鬼把絲帶送他療傷。席方平絲帶係身上,病痛消失,身體特別健康。閻王用盡酷刑對付席方平,席方平始終不屈服,閻王又軟化他,利誘他,答應讓他重新託生為人,在生死簿上註明,你下一輩子有千金之産,百歲之壽。席方平變成了呱呱而啼的嬰兒,憤不吃乳,又返回陰間,繼續告狀,終於告到二郎神跟前,二郎神判決冤獄,把陰司的貪官一網打盡。還寫了個很長的判詞,就像法院判決書,痛罵各級官吏飛揚跋扈,貪贓枉法,人面獸心,不嫌鬼瘦。臭罵金錢導致吏治腐敗,“金光蓋地,因使閻摩殿上,儘是陰霾;銅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無日月”。金光蓋地和銅臭薰天是一個意思,就是金錢決定一切,金錢操縱封建社會大大小小的官吏。閻摩殿實際是金鑾殿,枉死城實際是天子腳下的皇城。“金光蓋地,因使閻摩殿上,儘是陰霾;銅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無日月”是對金錢導致封建官場腐敗的本質性概括。

  席方平在陰司的遭遇,實際上是人間官吏魚肉人民的真實寫照,這個説法,不是我也不是其他古典文學研究者的發明創造,是六十二年前毛澤東主席説的。延安文藝座談會前夕,毛主席約文藝界人士談話時説,《聊齋志異》可以作清朝史料看,其中《席方平》就可以作清代史料看,《席方平》含義很深,實際是對封建社會人間酷吏官官相護、殘害人民的控訴書。毛主席又説:小鬼同情席方平故意鋸偏,這個細節寫得好,他還説:《席方平》應該選進中學課本。

  遺憾的是,《席方平》沒選進中學課本,半個世紀中,選進中學課本是聊齋另一個著名刺貪刺虐故事──《促織》。

  3、《促織》。描寫封建社會中人民水深火熱的生活,寫從皇帝到官吏欺壓百姓,導致良民傾家蕩産的事實。鬥蛐蛐本是孩子的遊戲,因為玩物喪志的皇帝喜歡鬥蛐蛐、諂上欺下的縣令、狡猾詭詐的鄉吏,馬上把收刮蛐蛐變成對人民盤剝的手段,把蛐蛐變成重要的賦稅攤派到老百姓頭上,按期催交,完不成打板子。老實忠厚的讀書人成名,不得不放下書本,拿起竹筒銅絲籠,像頑童一樣到處捉蛐蛐。不僅家産蕩盡,還被打得膿血淋漓,想尋死。為了一隻小蛐蛐,一個讀書人陷入九死一生的困境。當成名陷入絕望時,他的妻子得到巫者指點,有了求蟲線索。成名拄著柺棍按圖求蟲。一個成年人,為了完成向皇帝進貢的任務,挖空心思、煞有介事地捉小蛐蛐,滑稽可笑,而滑稽可笑的背後又可悲。成名絕處逢生,捉到一個好蛐蛐,全家慶賀,沒想到兒子好奇地揭開看,蛐蛐跑了,再捉回來,斷一條腿,死了。成名的妻子情急之下訓斥兒子,説,你弄死了蛐蛐,你的死期就到了。兒子害怕,投井自殺。為了一隻小蛐蛐,一個孩子丟了命!成名夫婦因為獨生子自殺,覺得生活沒了指望,但是看到空空的蛐蛐籠,又想到官吏的威逼杖責,“不復以兒為念”。做父母的為一個至小至微的蛐蛐竟沒心思顧及親生兒子死活,多麼殘酷的現實?接下來,成名意外地獲得一隻神奇的小蛐蛐,能夠鬥敗大公雞,把它送到宮裏,普天下進貢的一切奇異品種蛐蛐都比試過了,沒有能夠戰勝它的。每當聽到琴瑟之聲,小蛐蛐就合著節拍跳舞。皇帝高興,賜給巡撫名馬和錦緞。巡撫不忘自己受寵,緣于華陰縣的小蛐蛐。在朝廷對官吏的考查中,華陰縣令以最好的評語“卓異”報送朝廷。縣令高興了,免除了成名的徭役,囑咐主考官,讓成名取得秀才資格。沒幾年,成名有了良田,有了樓閣,牛羊成群,一齣門,車馬衣服的豪華超過世族之家。

  為了皇帝玩蛐蛐的愛好,可以讓老百姓傾家蕩産甚至家破人亡,滿足了皇帝玩蛐蛐的愛好,就會雞犬升天。這就是《促織》的思想意蘊,這篇名作把批判鋒芒直接指向了封建社會至高無上的皇帝。

  二,刺貪刺虐又一重要表現是巧寫民族災難。

  清初突出的社會矛盾是民族矛盾,在“康熙盛世”,從皇帝到滿族大臣,都極力回避這些事,和蒲松齡同時的“南洪北孔”洪升孔尚任,分別是《長生殿》和《桃花扇》作者,兩個劇轟動一時,它們以兒女之情寫興亡之感,最後作者都栽到興亡之感上。洪升是國子監生,康熙二十八年,因為佟皇后國喪期間演《長生殿》,洪升被捕,革掉國子監生,聽戲的官員趙執信等都罷官,“可憐一曲長生殿,斷送功名到白頭。”孔尚任是孔夫子六十四世嫡孫,康熙皇帝到曲阜祭孔,孔尚任曾御前講《大學》並做皇帝嚮導,康熙下令破格錄用孔尚任做國子監博士。後來《桃花扇》洛陽紙貴。引起了康熙皇帝注意,調閱劇本,不久,孔尚任被罷官。學術界大多都認為《桃花扇》歌頌史可法等大明將領,諷刺降清將領,犯忌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作家還能不能寫民族災難?蒲松齡居然寫了。當歷史學家“太史公”不能秉筆直抒時,小説家“異史氏”用“鬼”抒寫歷史;當戲劇家不能在現實舞臺上演出時代興亡時,聊齋鬼魂成為時代風雲的優孟衣冠;用人鬼戀巧妙抒寫改朝換代之際人民的深重災難,《公孫九娘》是代表。

  公孫九娘出現時是個美麗而富於青春氣息的大家閨秀。萊陽生第一眼看到她,“笑彎秋月,羞暈朝霞”,一雙因為有禮貌的微笑,變得秋水盈盈的明亮眼睛和因為羞澀變得朝霞一樣嬌艷的面頰。公孫九娘談吐高雅,才貌無雙,萊陽生一見鍾情,兩人結為夫妻。但是愛情沒有給公孫九娘帶來歡樂,她在新婚之夜就向萊陽生敘述自己是怎麼樣成了冤鬼,在朝廷鎮壓于七之亂中,公孫九娘和母親被抓起來要押解京城,走到濟南,母親被折磨死了,九娘自殺。公孫九娘用詩描述不堪回首的經歷,“十年露冷楓林月,此夜初逢畫閣春”“忽啟鏤金箱裏看,血腥猶染舊羅裙。”九娘做了十年冤鬼,雖然享受到愛情幸福,但總忘不了自己的冤情,新婚之夜都忍不住打開箱子看當年血染的羅裙。公孫九娘懇求丈夫把自己的屍骨移葬家鄉,還説:人鬼有別,主動跟丈夫分手。跟很多聊齋愛情故事不同,公孫九娘不僅沒有起死復生,連她送給萊陽生的愛情信物羅襪,都著風寸斷,腐如灰燼。為什麼總是喜歡給有人鬼之別的青年男女做“撮合山”的蒲松齡,讓伍秋月、聶小倩等女鬼一個一個重返人間的蒲松齡,偏偏到公孫九娘強調人鬼有別?最重要的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在民族大災難中,個人怎麼可能枯木再生?公孫九娘的悲劇命運不可逆轉,正如改朝換代中千萬受害者冤沉海底。所以我們看到,《公孫九娘》這個小説開頭跟許多愛情故事不一樣。那些故事開頭總是説:某某,某地方的人,性情如何,《公孫九娘》開頭就寫陰森恐怖、慘不忍睹的大屠殺:“于七之案,連坐被株者,棲霞、萊陽兩縣最多,一日俘數百人,盡戮于演武場中。碧血滿地,白骨撐天。”在於七之案中,許多人沒有參加起義的良民被連坐被殺,一天俘虜幾百人,不問青紅皂白,全殺了,血流成河,白骨撐天。小説接著寫:“上官慈悲,捐給棺木,濟城工肆,為之一空”。多麼慈悲呀,殺了人給棺木,殺人之多,全濟南的棺材都脫銷了!公孫九娘,一個花朵一樣美麗的生命,正是千萬冤鬼中的一員。蒲松齡描繪公孫九娘的青春美,這可愛的“紅顏”偏偏是萬千枯骨的組成部分。所以在《公孫九娘》裏,聊齋故事屢見不鮮的愛情起死回生的力量蕩然無存。男女主角在“碧血滿地,白骨撐天”背景下相遇,在“墳兆萬接,迷目榛荒,鬼火狐鳴,駭人心目”的場景下分手。《公孫九娘》表面上是愛情故事,實際上是刺貪刺虐名篇。

  三,刺貪刺虐第三個重要表現是寫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戧害。

  科舉取士是封建社會選拔官吏的制度,蒲松齡被公認是第一個全方位描寫科舉制度的作家,他用奇詭的鬼魂故事説明:科舉這個決定讀書人命運的重要制度,成了枯木朽株。以《司文郎》為例看一下。

  “司文郎”本是唐代官名,司文局佐郎,後來傳説為梓橦府主管文運的神。梓橦帝君是道教信奉的、主宰功名利祿之神。從宋代開始,成為玉皇大帝任命的主掌文教之神,掌管文昌府和人間祿籍。梓橦府司文郎決定人間書生的功名。以“司文郎”為主角和篇名,顧名思義,寫文運主管,但小説前半部分寫了三個書生,宋生、王平子、余杭生的交往。余杭生驕縱無理,以“老子天下第一”自居。宋生跟他比試寫文章,余杭生陳詞濫調。受到宋生尖刻嘲笑。余杭生把參加科舉考試的文章拿出炫耀,被宋生貶得一文不值。宋生幫王平子做考試準備,精心琢磨寫好文章。王平子和余杭生參加了考試,倆人水平如何?小説出來個瞎和尚,能把文章燒成灰,用鼻嗅判文章高低,瞎和尚説王平子文章“初法大家”,走的是正路,學古文大家,他“受之以脾”;對余杭生文章,瞎和尚“咳逆數聲曰:‘勿再投矣,格格而不能下,強受之以鬲,再焚,則作惡矣。’”考試結果,寫出令人作嘔文章的余杭生高中榜首,寫出好文章的王平子名落孫山。余杭生盛氣淩人找瞎和尚,瞎和尚説:你拿所有考官文章我嗅一下,肯定能嗅出跟你臭味相投的“伯樂”! 燒考官的文章,燒了幾篇,瞎和尚都説不是余杭生的老師,到第六篇,瞎和尚向壁大嘔,下氣如雷,眾皆粲然。僧拭目向生(余杭生)曰:‘此真汝師也,初不知而驟嗅之,刺于鼻,棘于腹,膀胱所不能容,直自下部出矣!’”有其師才有其徒,有瞎眼試官開綠燈,狗屁不通者就能文場得意。鼻嗅文章是《司文郎》最有趣的情節。蒲松齡異想天開,以臟腑接受食物、吸收精華、排出渣滓的先後過程,形容文章好壞。次序是:心為上,脾次之,橫鬲再次之,然後是:腹、膀胱、肛門。古文大家的文章,瞎和尚以心受之;王平子的文章,以脾受之;余杭生的文章勉強以鬲受之;余杭生恩師的文章,膀胱只能變成臭屁“從下部出矣”。瞎和尚感嘆:“仆雖盲于目,不盲于鼻,簾中人並鼻盲矣。”“簾中人”指鄉試閱卷官。王平子再次落第,這時宋生才對王平子説:他是個飄泊遊魂,生前不得,死後想借“他山”之攻也就是借幫朋友取得功名,證明自己的能力。沒想到朋友同樣倒楣。文場為什麼暗無天日?關鍵在於文運掌握者根本不懂行:“梓橦府現缺一司文郎,暫令聾僮署篆,文運所以顛倒。”掌握文場的是聾子,多奇妙的構想!生前死後飽受文運之苦的宋生,決心報考“司文郎”,終於在陰世考試中脫穎而出,在孔子幫助下成了司文郎,文運昌盛,有才能的讀書人金榜題名,朽爛低劣的文章再也沒有市場!

  《司文郎》有三點重要創造:其一,死魂靈為功名遊魂,前輩作家寫女子為愛情遊魂,蒲松齡寫男子為求功名而遊魂,對科舉制度下知識分子可悲、可憐、可嘆的精神狀態寫得驚心動魄;其二,用鼻嗅文章的鬼魂讀書模式,妙趣橫生地諷刺科舉考試臭不可聞的文體;其三,閱卷考官眼睛鼻子都瞎了,而文場的主管是個聾子,書生,考試文體,考官,三者結合,把科舉之“病”寫得深入骨髓。

  像司文郎的前身宋生這樣為功名遊魂的死魂靈,在聊齋故事裏不是個別現象。蒲松齡的《三生》,寫一個名士考試落榜氣死了,到陰間告考官“黜佳士而進凡庸”,也就是專門錄取沒才能的考生,讓有才氣的考生名落孫山,主考官推諉責任:説雖然有好文章,下邊考官不推薦,我根本看不到。閻王下令鞭打失職的主考官,告狀的名士不滿意,閻王殿兩邊的冤鬼“萬聲鳴和”,上萬名同樣的冤鬼 要求對目不識文的考官“白刃劙胸”。這個告狀的名士叫“興于唐”,這個非常少見的名字寓意深刻,科舉制度正是興盛于唐朝,“興于唐”的命名恰好負荷了讀書人從唐代開始淪落的血淚史。這麼多有才能者考不中,就是因為主管部門營私舞弊。蒲松齡還虛構出一個考弊司,挂著斗大的“孝悌(TI)忠信”和“禮義廉恥”,考弊司,顧名思義,應該是監督考試的主管部門,這個主管天下讀書人的考弊司卻挂羊頭賣狗肉,司主面目獰惡像山精,不管哪個人見他,首先得從身上割下一塊肉來----實際上就是索賄,真是“慘慘如此,成何世界”

  蒲松齡長期鄉居,深受黑暗社會重壓,了解黎民苦難,熟悉科舉制種種弊端,他虛擬出鬼魂世界和夢幻世界,寫鬼寫妖,他的“刺貪刺虐”才能入骨三分。這些幻想形式的採用使得《聊齋志異》閃現出奪目的思想光輝和很高的藝術境界。

  (來源:cctv-10《百家講壇》欄目)

責編:蘭華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