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教育頻道 | 專題首頁  
專題簡介
芝加哥大學蔡九迪教授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到中國考察時曾經表示很困惑:二十世紀許多美國雜誌經常發表這樣的文章,妻子如何在丈夫面前保持性魅力,讓花心丈夫不花心。而在十七世紀那麼封建閉鎖的中國,蒲松齡竟然早就寫出《恒娘》這樣的小説,完全可以供二十世紀美國婦女參考!《恒娘》的女主角是狐仙,寫的是妻子針對丈夫喜新厭舊、重難輕易的心理,用性魅力,變舊為新,努力做男性玩偶而且坐穩了玩偶。不僅在聊齋故事中,而且在整個中國古代小説中,都是很奇特的一篇。《聊齋志異》究竟是怎樣的一部奇書,蒲松齡又是如何寫出這部奇書的呢?這部書對現代人又有著怎樣的啟發呢? 在蒲松齡逝世290週年之際,《百家講壇》推出《説聊齋》系列之《神鬼狐妖的魅力》、《刺貪刺虐話聊齋》、《人鬼情未了》、《“苦行僧”蒲松齡》、《聊齋中的女性(上)》、《聊齋中的女性(下)》,由山東大學中文系教授馬瑞芳主講。
主講人簡介
主講人:馬瑞芳


    馬瑞芳(1942-),學者、教授、作家。山東青州人,回族。1965年畢業于山東大學中文系,現為山東大學文學院教授、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山東省作協副主席、山東省政協常委。

    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説《藍眼睛黑眼睛》、《天眼》、《感受四季》;散文隨筆集《學海見聞錄》、《假如我很有錢》、《野狐禪》、《女人和嫉妒》、《漏泄春光有柳條》;學術專著《蒲松齡評傳》、《聊齋志異創作論》、《幽冥人生》等。曾多次獲國家、省文學創作、科研獎。
《百家講壇》系列節目“説聊齋”
説聊齋之一:神鬼狐妖的魅力
熙十八年《聊齋志異》初步成書時,蒲松齡寫了《聊齋自志》,説:“才非干寶,雅愛搜神”這八個字,恰好説明誌怪小説從雛型走向成熟的歷史過程。干寶是東晉歷史學家,他的《搜神記》是誌怪小説,因此干寶被稱為“鬼之董狐”,給鬼寫歷史的人。干寶的《搜神記》和據説陶淵明所作的《搜神後記》等大約三十多部漢魏小説,是誌怪小説童年期的作品。經過唐傳奇發展,到了魯迅先生稱為“擬晉唐小説”就是按魏晉小説和唐傳奇的路子創作的《聊齋志異》,誌怪小説達到頂峰。
説聊齋之二:刺貪刺虐話聊齋
《聊齋志異》近五百篇,能不能用兩句話概括最重要的內容?能。郭沫若先生給蒲松齡故居寫過一副著名對聯: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聊齋志異》寫的鬼妖遠遠高於其他作家,因為聊齋鬼狐有深刻的現實內容和深邃的思想意蘊。所謂“刺貪刺虐”,是揭露封建社會黑暗,諷刺鞭撻貪官污吏貪贓枉法等一切虐害人民的罪行,“入骨三分”是説反映現實的深度,而“寫鬼寫妖”是他的手段。
説聊齋之三:人鬼情未了
美國曾經拍過一部好萊塢大片《人鬼情未了》。森死了,但是他不捨得離開人世,為什麼呢?他掛念他的心心相戀的情人摩莉。這個片子非常感人,那個主題歌也是纏綿悱惻,繞梁三日。但是在美國建國前的一千多年,我們中國作家早就會寫人鬼情未了,而蒲松齡是最善於寫人鬼之戀。愛情是什麼?愛情很多專家這樣分析説,這是一種人類感情當中最深刻的、最沉重的衝動。文學史家們説,愛情是文學史上永恒的主題,隨著時代往前發展,這個愛情的描寫,它也在不斷地發展。
説聊齋之四:苦行僧“蒲松齡”
《聊齋志異》是一個作家的天才的想像才能和藝術才能的集中表現。蒲松齡就這樣苦了一輩子,就這樣在貧困線上掙扎了一輩子,在科舉考試的路上落魄了一輩子,在寫小説的路上奮鬥了一輩子。到了康熙54年,正月二十二日酉時,這位大作家坐在他清冷的聊齋的窗前永遠地離開了人世,蒲松齡窮秀才出將入相飛黃騰達這個夢想終於成為泡影,而用中國優秀的文化哺育起來的,又成為中國文化在世界上的代表的《聊齋志異》光芒四射,歷史是公正的。
説聊齋之五:聊齋志異中的女性 (上)
我國著名作家冰心有句名言:如果沒有女性,我們將失掉生活百分之五十的真,百分之六十的善,百分之七十的美。用這看聊齋女性,大體不錯。蒲松齡是寫女性的鐵筆聖手,同樣的人物,他比前輩作家寫得生動豐滿,他還涉獵他人沒有涉獵的禁區,寫出新人形象。我們把女性放到愛情背景和社會背景上,看看聊齋女性美到什麼地方?真到什麼地方?善到什麼地方?先看在愛情生活中聊齋女性對真善美、對獨立人格的不懈追求。
説聊齋之六:聊齋志異中的女性 (下)
在愛情婚姻家庭生活中,聊齋女性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在社會生活中,她們的聰明才智也大放光芒,她們在跟惡勢力鬥爭時,機智勇敢,談笑之間卻敵兵;她們的處事才能、文才、治國才能也讓庸碌的男人望塵莫及;隨著時代的發展,她們還成為商品經濟中的弄潮兒。
説聊齋之七:《狐狸精》(上)
 狐狸精,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關於女性的經典描述。可以説“狐狸精”就是女人輕浮、淫蕩的代名詞。可是狐狸本身確是伶俐聰明,通人性的。這種可愛的小動物為什麼會背上如此沉重的罪名呢?這裡面究竟有著怎樣的文化背景? 在《聊齋志異》之前的狐狸精,人們的文學描寫,更多的是把狐狸妖魔化和邪惡化。是蒲松齡第一次把狐狸精人格化了,他筆下的狐狸精就像我們鄰居家可愛的女孩,一個個年輕貌美、極富誘惑力。
説聊齋之八:《狐狸精》(下)
蒲松齡為我們編織了一個多姿多彩的雌狐的世界。由於她們太過美麗,太過聰明,使我們很容易忘卻歷史上還有很多有關雄狐的記載,也就是男狐狸精的故事。現在“老狐狸”已經成了狡猾的代名詞,但是在蒲松齡的筆下,老狐狸卻是俊雅博學,頗具機智頭腦的。在《聊齋志異》之前的男狐狸大致有三種類型:一種是採花賊,多半因為慾望而不是愛情喪了命;第二種是“胡博士”型的,才學廣博,雄辯滔滔;還有一種是頑童類型的,專愛開人玩笑,惡作劇不斷。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對傳統的男狐狸精題材進行了顛覆。
説聊齋之九:《花妖》
蒲松齡除了寫狐狸精,寫鬼魂之外,他還寫了很多妖精的故事,他在人和大自然的生靈關繫上,巧做文章,做巧文章。我們平時有很多事情是司空見慣的,很容易忽略。而蒲松齡拿來做文章,比如説我們平時抬頭能夠看到,低頭能夠看到,隨處可以看到的鮮花,蒲松齡就寫了好幾篇人花相戀的故事。真可以説是古今中外絕無僅有。
説聊齋之十:《仙境》
很多前輩作家寫了很多遇仙故事,跟這些人相比,蒲松齡後來居上。他寫的仙境使得聊齋的人物即得到長生不老,永恒的享樂,又受到道德的凈化。聊齋遇仙題材的小説有一種“幻由人生”的哲學。大家就要問了,什麼叫“幻由人生”,簡單地説只要你對生活當中美好的事物執著地追求,熱切地的盼望,你所希望的一切,它就會在你的面前出現。
説聊齋之十一:《鬼》(上)
聊齋的鬼,到底它有什麼魅力?它為什麼能夠使得全世界的讀者如此的興趣盎然,我們先看看蒲松齡他是怎麼樣天才地創造了淒美的聊齋女鬼群像,《蓮香》、《小謝》、《聶小倩》這都是人鬼戀的故事,蒲松齡寫的女鬼非常美麗,但是又各有不同的風采……
説聊齋之十二:《鬼》(下)
這一講我們講聊齋恐怖的惡鬼。《聊齋志異》寫鬼,寫得五花八門,離奇古怪,但是如果我們把這個鬼魂故事把它放到封建社會末期,這個特殊的社會背景上來看,我們發現,鬼魂的遭遇,鬼魂的追求,鬼魂的倫理難題實際上都是時代生活學和精神學的反映。鬼魂,就是人生。鬼魂勝過人生。
説聊齋之十三:《夢》
《聊齋志異》作為中國最傑出的誌怪小説,它的主要內容除了神、鬼、狐、妖之外,就是夢幻。夢幻和我們很接近,因為誰不做夢?我們可能每天都要做夢,但是我們就看一下,蒲松齡為什麼寫夢幻?聊齋夢有哪些樣子?都體現什麼樣的思想?在描寫上有什麼特點?我們先要看一下中國古代文學的“夢文學”傳統。
説聊齋之十四:《精靈》
聊齋的妖精或者是精靈故事,就像一個變幻莫測的萬花筒,一篇一個新樣式,一篇一種新生物,一篇一種新內涵,給我們在閱讀的時候總是感到新奇感,這些妖界或者是精靈它們表現為四個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