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節目內容

清十二帝疑案(二十)光 緒(上)

央視國際 2004年11月22日 13:51

   (視頻)

  主講人簡介:

  閻崇年,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滿學會會長。論文集有《滿學論集》、《燕史集》、《袁崇煥研究論集》、《燕步集》共四部;專著有《努爾哈赤傳》、《古都北京》、《天命汗》等十六部。主編學術叢刊《滿學研究》第一至六輯和《袁崇煥學術論文集》等十一部。先後發表滿學、清史論文二百五十余篇。

  內容簡介:

  光緒清朝的第十一位皇帝,是清朝第一位非皇子而入繼大統的皇帝。4歲登極,在位34年,享年38歲。年號光緒。

  光緒皇帝一生38年的歷程,分為四個時期,從出生到4歲醇親王子時期;從4歲到18歲為少帝時期;從18歲到30歲為親理朝政時期;從30歲到38歲為“囚帝時期”。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光緒皇帝死於西苑瀛臺涵元殿。光緒自被慈禧皇太后“廢黜”之後,整整過了10年的囚禁生活,長期鬱悶的生活導致光緒體弱多病,清宮太醫院檔案《慈禧光緒醫方》一書,可以看出光緒雖然多病,但醫藥條件極好,不會突然死亡。但就在慈禧皇太后死去的前一天,突然駕崩。光緒皇帝去世的消息一傳出,就震驚了海內外。於是,光緒被人謀害致死的種種説法,便由此而産生。

  究竟慈禧為什麼要改變清朝皇位父死子繼的祖制,選擇不是皇子的光緒做皇帝?

  光緒皇帝是不是被慈禧皇太后害死?

  北京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北京滿學會會長閻崇年與我們一同跨越歷史時空,揭開光緒朝的宮廷詭秘,走近一生命運坎坷的光緒皇帝。

  (全文)

  大家好,今天我講光緒。光緒皇帝名載湉,4歲登極,在位34年,享年38歲。光緒是清朝非皇子入繼大統的第一個皇帝,是清朝第十一位皇帝。今天我要講,我是想按照光緒皇帝自然的生命歷程來講。就是光緒皇帝38年的生命歷程,一共有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出生到4歲,就是醇親王王子時期,就是我剛才講的那個。第二就是從4歲到親政這十二三年的時間。幼帝,就是少年天子,幼帝時期。第三段,就是從親政到被囚禁十年的時間,我説這叫做囚帝時期。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同治崩駕了。同治死在皇宮養心殿東暖閣,戌時,兩宮太后就在養心殿的西暖閣召集大臣會議。在這次兩宮太后召見王公大臣的時候,宣佈同治皇帝故去了。誰繼承大統?考慮到年紀太大的不合適,要年紀小一點兒的好教育,誰繼承大統?太后宣佈:“醇親王奕譞之子載湉,著承繼文宗顯皇帝為子,入承大統,為嗣皇帝”。就是説,醇親王奕譞的兒子,載湉,繼承咸豐皇帝為子,入承大統做嗣皇帝,他不是繼承同治而是繼承咸豐。這裡面就有一個問題,慈禧為什麼選載湉來入承大統?

  大家知道,乾隆定下來輩分的排,叫“永、綿、奕、載”四輩,道光又接續了四個字,叫“溥、毓、恒、啟”。同治叫載淳,“載”字輩。他死了以後,應當是“溥”字輩來繼承。你沒有兒子過繼,應當是找“溥”字輩,“溥”字輩這時候有誰呢?就是道光的一個長孫,叫溥倫,但是溥倫這一年17歲。如果溥倫繼承皇位的話,最晚18歲要親政,那“太后垂簾”這一説就沒了,所以,就沒有選“溥”字輩,就選“載”字輩。“載”字輩,道光皇帝有9個兒子,老大奕緯,老二奕繼,老三奕綱,都死的早,老四奕詝,就是咸豐。咸豐就一個兒子,沒談過繼的事情。老五奕誴過繼出去了,過繼給惇親王。老六就是奕訢,奕訢有兩個兒子。這個時候一個叫載徵,一個叫載漪。載徵這個時候沒有兒子,載漪這個時候也沒有兒子。往下就是老七,就是醇親王奕譞,奕譞他有四個福晉,有七個兒子。奕譞的兒子裏面選誰?奕譞跟慈禧有一種很特殊的關係,就是咸豐十年,這一年奕譞19歲。慈禧她是兄弟倆、姐妹倆,慈禧要考慮到她妹妹想法要嫁給皇室。慈禧在宮裏面很少接觸男人,經常接觸的也就是這幾個小叔子,奕訢、奕譞等等。這個時候就是咸豐十年,奕訢已經結婚了,所以不能再考慮了。那老七呢?奕譞19歲沒有結婚,奕譞這個人比較厚道,也比較實在,慈禧看上了,就攛掇這門婚事,就把她妹妹嫁給了奕譞。那奕譞的兒子呢?老大早死了,老二就是載湉,這一年到同治死這年,載湉4歲,再往下就太小了,所以選來選去就選了載湉。

  載湉對慈禧來説,有兩重關係:從皇家來説,是她親侄子,從她娘家來説是她親外甥,兩重關係。所以慈禧就選載湉來繼承皇位。還有一點,就是同治死了之後,“辛酉政變”這一年奕譞20歲,奕譞帶了人,到密雲半壁店抓了誰呢?抓了肅順,奕譞是跟咸豐靈柩回京。走到密雲半壁店的時候,肅順熟睡了,突然闖進門裏把肅順抓起來。抓到北京之後,不久就把肅順就殺了,所以在“辛酉政變”這個過程當中,奕譞對慈禧來説,有重大貢獻,為慈禧立下了汗馬功勞,這樣慈禧就選定奕譞來繼承咸豐的帝統,做了清朝的第十一任皇帝。

  慈禧這樣做,是一個重大的改制:第一,慈禧改變皇位父死子繼的祖制,努爾哈赤死了,由兒子皇太極繼承。皇太極死了之後有爭論,是弟弟繼承,還是兒子繼承,最後順治繼承。順治死了,兒子康熙繼承。康熙死了,兒子雍正繼承。雍正死了,兒子乾隆繼承。乾隆死了,兒子嘉慶繼承。嘉慶死了,兒子道光繼承。道光死了,兒子咸豐繼承。咸豐死了,兒子同治繼承,到這兒改了,也可以過繼過去也算兒子繼承,這是一個清朝皇位繼承制度的一個重大改制。第二,慈禧改變皇位繼承程序的祖制,皇位繼承它有一個程序,清太祖太宗死了之後皇位繼承,由貴族會議集體討論決定,順治死了之後,皇位怎麼辦?是順治死之前由皇太后和順治共同商量,用順治的名義發佈了一個遺詔,就是康熙繼位,沒有用皇太后的名義,是順治的遺詔來決定的。康熙的遺位怎麼辦?官書説是康熙有遺詔,雍正繼位,雍正之後改了個辦法,叫秘密立儲,乾隆嘉慶道光咸豐是秘密立儲,也還是皇帝決定的,同治死了之後,是太后決定的,整個皇位繼承的決定的程序改制了。所以我説,是慈禧一言定大統。

  第三,慈禧改變幼帝大臣輔政的祖制,第一個幼帝是順治,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兩位親王輔政,叫“輔政王”,後來改名叫“攝政王”,第二個幼帝是康熙,8歲,由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個大臣輔政。咸豐死了之後,同治6歲,遺命八大臣,就是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端華的弟弟大學士肅順,還有御前大臣額駙景壽,還有四位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八位顧命大臣,也叫讚襄政務大臣輔政。後來發生“辛酉政變”,“辛酉政變”之後,還是恭親王奕訢,做議政王輔政,但是,到了光緒的時候,4歲做皇帝,沒有親王,也沒有大臣輔政,權力完全抓到皇太后手裏。這是慈禧對清朝幼帝王大臣輔政的一個重大的改制。這三條就把皇位繼承制度做了一個很大的改變。慈禧宣佈這個消息之後,29個大臣沒有一個提出異議的,事情就這麼定了。這是我要講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慈禧一言定大統。

  下面我講第二個部分,就是光緒皇帝的少帝生活,少年天子生活,光緒皇帝的少帝生活。初五同治死了,夜裏頭把手續都辦完了,初六就把4歲的光緒在家裏面哭哭啼啼的聲中,用個小轎抬到了皇宮,抬到了養心殿,先到西暖閣,向兩宮皇太后跪拜行了大禮。然後又到東暖閣,到同治的遺體的旁邊,叩拜祭奠,然後“剪髮成服”,繼了皇帝位。光緒做皇帝4歲,實際上3周歲多一點,這麼點一個小孩抱到皇宮裏頭怎麼辦?他哭啊,沒有親人,就得找他爸爸,把醇親王奕譞叫到皇宮裏頭,醇親王奕譞這個人,很有城府。

  他做了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他上《豫杜妄論》密書,秘密的這麼一個奏書,上給慈禧,上給兩宮太后,為什麼上了這個奏書?這裡頭有個歷史典故,是明朝正德皇帝,明武宗正德皇帝死了之後沒有兒子,讓他堂弟,就是嘉靖帝朱厚熜繼承皇位。他這個弟弟當時在哪兒呢?在湖北的安陸,明朝的規定,王不能在北京,都要分在外地,清朝不,清朝王府就在北京,就把他接到北京來,就繼承了皇位。繼承皇位之後,就發生一個爭議,叫“大禮儀”,就是嘉靖稱他這個父親叫什麼?繼承那個父親叫什麼?這不有個禮儀問題嗎?朝廷官員分為兩派:一派説,你親生的父親叫“本生父”,親生了你,本生父。繼承那個父親,叫“皇伯父”。另一些大臣不幹,説不能這樣子,你已經過繼過去了。嘉靖很擰,就是要稱我的父親是“本生父”。這一來事情就鬧大了,何孟春等135個大臣,到金水橋的南面跪著哭,叫“憾門大哭,聲震闕廷”,就是聲震廟堂,憾門大哭。聲震殿堂,哭了兩個時辰,嘉靖火了,讓他們退,不退,就把編修王相等大約有180人,拉到午門前廷杖,因為打傷致病,死了17個人,大臣廷杖打死17個人,這是轟動朝野的叫做“大禮儀”的案子。醇親王奕譞他知道歷史,將來這個事情怎麼辦,怎麼稱呼,所以他預先寫了一個叫《豫杜妄論》書,明朝這個“大禮儀”這個案子重演。果然,過了一段時間,有一個官員叫吳大徵就提出這個問題。慈禧就把醇親王奕譞這個秘密的奏書拿出來了,做回應,這個問題就解決了,這是奕譞的第一件事情。

  奕譞第二件事情,請求免去一切職務。奕譞職務很多,都統,領侍衛內大臣,御前領侍衛內大臣等等。他兒子做了皇帝了,他就請求免去這些職務。慈禧不同意,他再申請,同意了,就是把醇親王奕譞所有的職務都免了,就是保留了一條,就是親王雙俸,就是加一倍,雙倍的俸祿,這個倒不過分。就負責一個事情,在毓慶宮照顧他的兒子光緒皇帝讀書,這樣可以減少很多的閒話。

  第三嚴於律己,奕譞日日敬敬慎慎,夜夜乾乾翼翼。小心翼翼,夜夜乾乾翼翼,他把自己那個正堂挂了個匾,叫“謙思堂”,謙遜的“謙”,把自己書齋也有個齋號,叫“退省齋”,他這個幾案上放了一個欹器。我解釋一下,“欹器”是一種巧器,裝上水,“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這個罐裝上水,沒裝滿的時候它是歪的,裝到中間的時候,這罐是正的,裝滿了倒過去,水全灑了。這罐是叫“欹器”。孔子聽説這個器讓他弟子親自實驗,果然如此,這是我們中國歷史上很重要的一個典故,叫“欹器”,這個欹器的特點,是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奕譞把這個欹器擺在他案子上,還題上字,“滿招損,謙受益”。醇親王奕譞把他兒子閨女的房子,每一個房子親自寫一個聯,每一個屋都挂上。這個聯很有意思,很值得我們思考,醇親王奕譞,他寫的聯是這樣子,他説:“財也大,産也大,後來子孫禍也大,若問此理是如何,子孫錢多膽也大,天樣大事都不怕,不喪身家不肯罷”。這個醇親王奕譞他腦子想,醇親王府旁邊不有個太平湖嗎?湖的名“太平”,家就要過一种太平的生活,他認為榮華富貴已經享盡了,就是要求太平了,醇親王這三件事情,可以看出醇親王的為人,和對子女的教育。

  醇親王的兒子載湉就是光緒,到了皇宮之後,在養心殿,這時候是4歲,第二年,5歲了,就要討論要上學了。清朝皇室的規定,皇子6歲上學,因為他入皇宮這年是同治13年,第二年就是光緒元年正月二十日,光緒皇帝在太和殿舉行繼位大典第二年,光緒二年四月二十一,這是一個吉日子,光緒皇帝開始上學讀書,這一年虛歲是6歲,我算了一下,周歲4歲半。上學的地點在毓慶宮,6歲的小光緒上學,環境生,師傅生,伴讀也生,一切都生,不習慣。給他選了師傅,一個是翁同龢,署侍郎,內閣學士,和侍郎夏同善。翁同龢和夏同善是同科的進士,翁同龢主要教給他書,識字,四書,夏同善這個時候主要教給他寫倣格,寫字。還有御前大臣,主要教他學滿語文,蒙古語文和騎射,剛一上學的時候,他不習慣,他就哭、鬧、發脾氣,翁同龢、夏同善哄也不好哄,近了不是,遠了不是,就報告慈禧了。慈禧説你們再好好開導一下皇上,開導還是不聽,發了脾氣以後就摔書本。小孩嘛,四週半。所以把他爸爸找來了,就讓醇親王奕譞到毓慶宮來幫著照顧小皇帝讀書,過了一段時間以後,這光緒就比較習慣了,就習慣讀書生活。學習很用功,光緒還是比較聰明的,不像同治那麼頑皮,不好好唸書,字寫得也可以,也能做詩,後來文章也行,因為他受了一種帝王教育,特別要強調“仁愛”之心。

  光緒十一年,這一年他15歲,虛歲15歲,寫了一篇禦制文,這篇文章裏頭有幾句話,我讀一下,也還值得我們思考,他説:“必先有愛民之心,而後有憂民之意,愛之深,故憂之切,憂之切,故一民饑,曰我饑之,一民寒,曰我寒之”。一個老百姓饑餓了,就是等於我也饑餓,一個老百姓寒冷了,等於我也寒冷了。這就是15歲的時候,有一點愛民之心,他還寫詩,寫了一首詩叫《圍爐》詩,詩有四句話:“西北明積雪,萬戶凜寒飛,惟有深宮裏,金爐獸炭紅”。邊塞下大雪,老百姓很冷,但是在皇宮裏頭,爐火通紅暖洋洋的,就是他還思念邊塞,思念貧民的辛苦,寒苦。光緒上學的時候是比較用功,學習也還可以。但是光緒的性格我看和他父親不一樣,可能受他母親的遺傳因素比較多,他母親的性格沒有見到官方的文獻記載,我們可以從他姨慈禧的性格聯想到光緒母親的性格,慈禧是好強爭勝,我行我素,我想光緒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受了他母親的遺傳因素的影響。當然,也還有教育因素的影響,社會因素的影響等等。光緒逐漸逐漸就長大了,順治是14歲親政,康熙也是14歲親政,到了14歲了,按説光緒應該親政了,慈禧説再等一等,等到光緒十三年,虛歲17歲了,不能再拖了,所以光緒十三年,光緒親政,親政之後,兩宮太后就要撤簾,退政,不能再聽政了,所以光緒從親政開始,到戊戌變法失敗,這之間十年多一點的時間,是他做皇帝的時間。

  光緒在少帝時期有三件大事情,第一件大事情,就是對外關係的大事情,就是發生了中法戰爭,法國向中國駐在越南的軍隊發起了進攻,引起的中法戰爭,法國的軍隊曾經打到台灣,在淡水被劉銘傳給打敗了,又北上到了鎮江,清朝在中法戰爭中,叫做“不敗而敗”,簽訂了《中法新約》,這個歷史責任還不是光緒,因為他還是沒有親政。第二件事情就是我們國內台灣設立行省,因為台灣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光緒十一年,清朝正式設立台灣省,命劉銘傳為首任台灣巡撫,歸閩浙總督管轄,《清國史劉銘傳》記載説,他是安徽合肥人,後來參加了淮軍,後期在淮軍為諸將之冠,他在台灣抗擊法國的侵略有功,後來就任命他為台灣的巡撫,這個人思想比較開明,他提議要修鐵路,所以《清史稿劉銘傳傳》記載:“中國鐵路之興,實自劉銘傳始”。他做了台灣巡撫之後,在台灣修鐵路,架電線,整頓吏治發展生産,最近上映電視劇叫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講的這個事情。

  第三件事就是宮廷裏頭的,就是慈安太后故去了。慈安的死,有不同的説法,一種説法是病死,一種説法是慈禧害死。這裡面有一個事情,有的書記載,慈禧害了一場大病,病好了,慈安去看她,慈禧也很高興,就招待慈安吃點心,就是慈禧娘家做的點心送到宮裏。慈安這個人有個習慣,睡午覺,午覺醒了之後要吃點心,正好她到慈禧這個地方去吃點心,看著點心做得很漂亮,也很好,她就吃點心。慈禧問怎麼樣,她説這個點心很好吃,説這是我娘家做的,過幾天我讓他們做,我再給你送去。慈安也很受感動,有的書説,慈安就跟慈禧説,説我們姐妹倆已經二十年了,就是從同治死,同治十三年,現在是光緒七年,一共二十年,一直都很好,有一件事情,我一直想跟你説,沒説,就是當年這個咸豐皇帝死之前,留了一個手諭給我,我給你看一下,慈禧一看以後非常之驚訝,手諭大概內容就是説,如果慈禧跋扈無法,用手諭處置,慈安説既然我們姐妹倆二十年了也都很好,你把這手諭給我,慈禧當著蠟燭就燒了,慈禧是又驚訝又感動。過了幾天之後,慈禧就派人送點心給慈安吃,裏面下了毒,頭一天慈安還挺好,第二天慈安突然就死了。這件事情正史沒有記載,慈安是不是慈禧害死的,咸豐臨終之前有沒有給慈安手諭,正史都沒有記載,都是野史小説裏頭寫的。我在這麼提一句,跟大家説,這是野史小説記載,正史沒有記載這兩個事情。慈安死了之後,慈禧就一個人垂簾聽政,獨掌天下。

  (來源:cctv-10《百家講壇》欄目)

(編輯:蘭華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