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往期內容

  解説:呂彬困惑了,她對自己的能力産生了懷疑,她能解決別人精神上的困境嗎?能把愛和善意源源不斷地輸入別人的心靈再把它發散開去嗎?她希望能找到一種更直接的方式幫助別人,同時也安慰自己。在做了六年教師後,2002年3月11日,三十歲生日那天,呂彬謝絕了學校的一再挽留,結束了自己難忘的教師生涯。不久,她進入了一家慈善機構工作。


  呂彬:我們幫了一個孩子在河北豐寧,她的母親是精神病患者。這個地區連續三、四年乾旱,顆粒不收。我們來到他的家裏,他們家是人畜同屋,那個狀況非常讓人難受,然後我決定幫助他。當我今天二月份去這個學校,給他送學費的時候,我發現了這個孩子對我不是很親近,他的眼神是躲閃的。那種躲閃的眼神在我以前我也經歷過,他覺得我是給他東西是憐憫他。當一剎那我叫著他的名字然後他站在我面前的時候,真的覺得我究竟去捐助愛還是去捐助了傷害?我回來開始就想這個問題。我覺得當我們面對捐助者的時候,我們的心、我們的視線是不是跟他站在了一個同樣的位置,你能否謙卑地和他在同一個視線下去對話。有的時候對於我們來講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出資者要求你,你要按照我的要求如何如何如何做。

  張越:通常是什麼樣的?

  呂彬:他可能會要求拍攝一些鏡頭,一些感動得熱淚盈眶的這樣的鏡頭。

  張越:受助者對他的感激。

  呂彬:對,這個我覺得特別難。他即使是當時感激,但是他心裏是怎麼樣的呢?他不知道我接到你個東西之後,下文你要我做什麼,是不是我心裏願意的。我不願意把我貧窮的心,甚至説這種受傷害的心靈,我展示在你們面前看。難道你們願意看到我這種血淋淋留著傷口的心嗎?這种太殘忍了!所以我面對捐助者我有很多尷尬,我不想這樣做。但是我又想讓那些孩子,那些人接受到幫助,我還要務必這樣做。

  張越:你都去直接的做過一些什麼工作呢?

  呂彬:我做的方式一定不是現場讓他接受捐助這個過程,我會單獨的跟他講,像聊天一樣,像我們今天坐在這。因為做老師做久了你就會有一種直覺,你就會知道他躲閃在什麼地方,他目前的困難是什麼。然後進入他的家庭,不僅幫助他本人,也幫助他的家庭。也有一些捐助活動就是説,給學校集體的捐助,這樣的話以便於讓他自尊心不受損。比如説我捐助文體用品是每個人都是有的,不是因為你窮我才給你 。

  張越:錢能幫助人,但是他們需要的還不光是錢。

  呂彬:對,他們更渴望是一種心靈上的尊重,他們更渴望如何能夠找到這樣的一個很好的途徑來解決他們心理上的這些問題。能不能讓他們看到希望,有沒有盼望在裏面,這才是最重要的。

  張越;這個慈善工作你做了多少年?

  呂彬:半年。

  張越:有成就感嗎?

  呂彬:慈善工作不能用成就感來形容。如果你説做老師,你看到孩子升學成績好你有成就感,但做慈善工作你沒有,你只是在填補自己內心的一種空白。因為你是那樣的需要愛,當你得到一點點的時候你也希望給別人,只是這麼一個簡單的感受。

  張越:通常我們覺得做慈善工作的人是在填補別人的生活和心靈的空白,是在給愛給別人。為什麼你説是填補自己呢?


  呂彬:我也需要愛呀!可能我需要的不是物質上的這種關愛,但我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孩子也一樣,他們同樣也給我愛。那麼我從他那裏獲得了我精神上的一些東西,同時我給了一些物質上的幫助,是相互的。

  張越:你做過兩種截然不同的工作。做過所謂貴族學校的老師,你面對過現在社會上條件最好的、最有錢一批孩子;然後你做慈善工作、公益工作,你面對了最貧窮的孩子。這兩個工作之間有什麼不一樣的嗎?

  呂彬:我不知道我回答得是不是正確,我的想法是什麼呢,就是説,我以前的標準是追求那種比較富裕的生活,很平靜的、很安寧的。

  張越:進一個好單位,拿高薪。

  呂彬:對。

  張越:然後有一個好的愛情和家庭,有一個比較好的房子,過比較好的日子。

  呂彬:最後的一句話很重要,過比較好的日子。但是你發現當你擁有了前面所有的一切,你能過上比較好的日子嗎?這就是我為什麼要換第二個工作。比較好的日子不是用物質來衡量的,比較好的日子是一種心靈的安寧。

  張越:我想這兩個看上去截然不同的工作一定也會有些什麼驚人的一致的地方。

  呂彬:那就回到我們的主題,就是愛和尊重。貧窮和富有其實是一樣的,最大的問題是我們要心靈上的尊重。我覺得兩種工作都是,渴求的目標是一致的。

  張越:你從你自己小的時候因為一個小小的挫敗感給自己了一個心理壓力,同時也給自己了一個心理盼望,你變成了一個格外渴望尊重和愛的人。到今天,你覺得你自己在成長嗎?

  呂彬:成長肯定是有的,但是這個問題並沒有解決。英語老師所面對你問的那個問題産生了你的一個困惑,可能是目前解決了,但是你將來還會碰到第二個英文老師、第三個。這個是沒有辦法解決的,一輩子你都在解決了這個難題,又遇到另一個難題。

  張越:所以這是一個過程。

  呂彬:對,只是一個過程。

  張越:然後下面還有無數的過程。

  呂彬:對。

  張越:所以一直得在路上走。

  呂彬:對。

  張越:然後一直得在心裏找。

  呂彬:對。

  解説:金錢是否富足,與精神是否富裕,即有關又無關。我們在追求一個富裕生活的同時怎樣擺平自己的內心?當我們自己已經很完滿的時候,我們是否對其他人有責任,而我們又能給別人什麼?敏感而善良的呂彬從一個偶然開始,卻將在一條必然的道路上走下去。

<<上一頁
第3頁
(編輯:趙文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