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綜藝頻道 > 綜藝資訊 > 正文

評春晚 從本山的小品説起

央視國際 (2005年02月16日 17:26)

  作者:熱愛央視國際

  記得是從1999年《昨天 今天 明天》開始在很多觀眾心裏,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的其他小品節目都開始不如趙本山的節目了,因而此後就出現了必盼趙本山的現象。媒體和觀眾只要提到春晚——小品,目光就往趙本山身上靠,趙本山的節目成了春晚人們最期待的小品。然而,他的作品質量逐年來的確有所下降。

  小品這種文藝形式分很多種,搞笑逗樂的是其中一類。有時看到很多小品實在不招笑,我就總用這句話安慰自己。事實上,上春晚的小品按理説是全屬於喜劇搞笑類的,這應當無可非議吧?可為什麼現在的節目越來越不可笑了呢?難道説理由真是演的是“正劇”小品,不是“喜劇”小品?

  我今天看了一篇文章,説趙本山老拿殘疾人開涮算什麼?一會兒坐輪椅上裝癡呆擺傻,一會又跛了腿,還裝得挺像,我父母就説他學瘸腿還像得很。從《賣拐》到《賣車》又賣輪椅,哪一次不是把快樂建立在殘疾人的痛苦之上?圍繞著騙來騙去,又是“自學成才”啦,又是“師父領進門,忽悠靠個人”啦,這樣練出來的算是個什麼“功夫”?拿殘疾人開涮算什麼“功夫”?!

  看罷文章我倒覺得,這樣的搞笑也沒有是對殘疾人不尊敬那麼嚴重。《賣拐》這個作品的意義很明了,首要的當然是諷刺靠邪門歪道行騙的人;另一點也是在告訴一些被騙者不要那麼容易的輕易上當,就相“傳銷”一樣,應當思考為什麼自己要叫別人騙。可《賣車》為什麼出現?沒有前一年春節晚會上的《賣拐》能有賣車嗎?所以明顯看得出,《賣車》這個小品是為上春晚專門編排的。這樣一來一下就有了局限性,很多笑點不是精心製造出的,而是把去年説的話重復一遍引起觀眾發笑。觀眾所笑的很多都脫離了作品本身,假若説換成陌生的新演員服裝、動作、聲調都不變再演,未必會引起觀眾的笑。有很多東西本不必要笑的,由於它是一個製造的“招笑點”,不管好笑不好笑觀眾也都還是笑了。這實際上是一種隱藏的危險,慢慢地將會變為觀眾的無奈,説的嚴重些,或許會將觀眾的激情慢慢的消磨光。看來真是沒有什麼好的題材了?

  現在的言論太多了,有很多説春晚,及小品、相聲越來越差勁,有的人也不知道是為了故意氣誰一樣,經常愛説“我連看都不看”“有什麼看頭”一類的話。我向來反感對“春晚”的消極言論,你自己不看怪誰?事實上,觀眾欣賞水平不斷提高,作品的創作也確實存在很大的艱難,有時為了一個後來被觀眾否定的作品經常是半夜不睡。怎樣迎合觀眾確實是編導和演員們長期尋求卻難以的出準確結論的課題。到底這是怎麼了?

  我來説句公道話:當今很多言論確實是太刁蠻,太咄咄逼人了,春晚所有人都在不懈努力,你卻總是到處“亂罵”,你難道真的看不見春晚23年來的變化?不過,春晚聯歡晚會的節目的確是有不盡人意的地方,歌舞倒不明顯,明顯的是語言節目。而語言節目是否被觀眾認可,很關鍵的一點還是是否招笑。我想,一切問題其實都可以簡單化,我説:關鍵還是得在如何搞笑上下功夫。

  搞笑要靈活。很多十幾年前人們就知道的老話不要再用,無聊乏味地大喊大叫不要再用,靠誇張的形體動作故意搞笑的死笑點不要再用,等等。我認為刨去了上面這幾點,有的節目可能就根本毫無搞笑之處了。

  《馬大帥2》昨晚在我們這首播,我基本沒興趣看,當然這是我個人的事,電視劇作品我無權否定,每一部電視劇都是蘊含豐富哲理的。不過有一點是不得不説的,趙本山把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了拍電視劇上,在小品研究想用心就少了。中國從古至今就一直流傳著許多真理:功夫不負有心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吃苦中苦,怎能人上人?不用心怎能辦成事啊?

  春節晚會今天的成績我是非常認可的,她是輝煌的。到頭來還是一句話,“春晚”仍需要不斷努力。正執青年的春晚,不斷進步總是沒錯,願你走好!  (原創 2005.2.17)

  (以上觀點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曉宇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