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東方之子 > 節目內容 

感動中國2002年度人物評選——入圍人物張瑞敏
01.14 15:20

    
    一個充滿機遇的時代,一個乘風破浪的英雄,在市場經濟的風頭浪尖,他讓中國企業看到了管理的力量,他讓中國消費者享受到了服務的魅力,他讓哈佛的學子認識了中國人創造的企業文化,更重要的是,這位思想能力和實踐能力相得益彰的企業家,讓國外的消費者改變了對中國製造的産品質差價廉的印象。讓國外的企業認識到了中國民族工業的澎湃力量,他就是中國家電企業的第一位首席執行官----張瑞敏。
    張瑞敏,53歲,現任海爾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中國共産黨十四屆、十五屆、十六屆全國代表大會代表。2002年11月當選為中國共産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
    這是紐約百老匯一幢古羅馬風格的大廈,它有著77年的歷史,是紐約的標誌性建築之一,2002年3月4日,這幢古建築有了一個新名字——海爾大廈。
    

    張瑞敏:我很榮幸的宣佈,海爾大廈隆重開業。
    收購紐約這幢大廈是海爾海外擴張的新一步,海爾國際化在張瑞敏眼中就像是一盤棋,要提高棋藝,最好的辦法就是下棋找高手,張瑞敏選擇的高手就是歐洲和美國。
    張瑞敏:不管我們怎麼發展,不管我們怎樣成長,我們永遠不是世界第一,永遠有比我們強的,即使我們現在發展的比現在要好十倍,我們仍然不是世界第一,所以我們一定要找哪個最好的做我們的學習榜樣。
    從海爾中國造,到海爾美國造,有人都對海爾的做法提出了質疑:捨棄國內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優勢,到人力成本昂貴、市場飽和的歐美投資建廠,海爾是否明智?
    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教授馬歇爾:我認為在中國的製造業中,海爾的確在國際化的過程中,處於最高地位。
    美國消費者:你可以看到我非常喜歡它的設計以及這種深顏色,它看起來很和諧,在我的房間裏不會顯得很突兀,但又是我房間裏的一個特色。
    截止2002年海爾已在160個國家建立了4.8萬個營銷網點,海外市場銷售額達到近10億美元。當張瑞敏帶領海爾在國際化道路上走的更遠的時候,他或許會想起,他所走過的那條艱辛而又曲折的創業之路。
    18年前,海爾的前身,是一個虧損額達147萬元,瀕臨倒閉的作坊式小企業,那時35歲的張瑞敏臨危授命,來到這裡。
    張瑞敏:我來的時候是12月份,天氣非常冷,來到之後看到的是窗戶上沒有玻璃,有很多地方窗戶都沒有了。
    這是2002年在全國公映的電影《首席執行官》的片段,該片再現了海爾艱辛而又曲折的創業之路。
    林廠長不能砸啊,你處分我吧,你撤我的職,你扣我的工資,----今天不砸爛這些冰箱,將來人家就會來砸咱們的工廠。
    這個片段真實的記錄了張瑞敏砸冰箱的故事,至今許多海爾人都認為這是海爾創業十八年來做的最偉大的事情,因為它“砸”出了海爾的質量、速度、創新;砸出了國際化的海爾集團;“砸”出了海爾冰箱品牌全球第一的榮譽。
    在國際化的道路上,張瑞敏帶領著海爾進行的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對於這位睿智、堅韌的領跑者,人們給予了更多的鮮花、榮譽和掌聲。2002年,在中國共産黨第16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張瑞敏當選為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
    張瑞敏:可能對於我們這一代人,如果想真正振興我們的民族工業,就是有那麼漫長的路要走,可能是在我手裏像接力一樣,在我手裏走到頭了,只是我的行動走到頭了,但不等於這個事業走到頭了,我可能還要傳給下一代人,一代一代接下去。
    “要與狼共舞,首先自己要變成一隻強悍的狼”,這是張瑞敏面對跨國公司競爭發出的戰鬥號角。2003年,海爾將在國際化的道路上繼續衝刺。
    張瑞敏:要成為國際化的企業,或者已經成為國際化的企業就等於上了高速公路了,你就拼命的往前跑。



責編:楊潔 來源:CCTV.com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