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與觀眾同行》之緣定今生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0月04日 11:35 來源:CCTV.com

  2005年3月24日,是上海越劇院五十歲的生日。為了便於安排劇場,紀念活動安排在了9月。當我們問道“五十週年紀念活動的主題是否可以用一句話概括”時,現任院長尤伯鑫不假思索地答道“與觀眾同行”,短短五個字,悠悠五十年,這背後有著多少耐人尋味的故事呢。

  沈阿姨是一位普通的越謎,退休前曾是學校的音樂老師。她總愛不無誇耀地説,自己的戲齡比年齡還長。2005年夏天,沈阿姨61歲生日時,朋友送了一本郵冊,望著郵冊上的越劇前輩,在臺前看了一輩子戲的沈阿姨有了一個想法,幕後的她們又是怎樣的呢,幾十年前,風格不同、性格炯異的她們,又是怎樣走到一起的呢?當她走近這段歷史時,才驚奇地發現,越劇院的故事恰恰要從她出生的那年談起。

  61年前,也就是1944年的9月28日,袁雪芬、范瑞娟在九星大戲院演出《雁南歸》時,第一次使用了“雪聲劇團”的名字。後來,幾經變更,這班人馬成為了建國初期華東越劇實驗劇團的最初骨幹。1954年,以徐玉蘭、王文娟為主的另一支人馬整編為華東越劇實驗劇團的二團。在此基礎上,1955年的3月24日,華東越劇實驗劇團正式更名為“上海越劇院”。當時除了尹桂芳,這些主要越劇團都到了上海越劇院,不是小團,是大團。


  在五十年前的這個時候,剛剛成立的上海越劇院,一年間先後出訪了前東德和前蘇聯等國,所到之處無不引起轟動。半個世紀後,《粱祝》早已成為了一個劇院、以至一個劇種的標誌,而它的精彩之處,既在於臺前,也在於幕後。有兩個故事最最能揭示出它深藏的底蘊……

  其實,對自由和美好的愛,正是所有越劇人最心底的力量。正是這種愛成就了《粱祝》的舞臺。如果説這個故事可以點染出越劇的性格,下面的事,則關涉到一種品格……

  在范瑞娟、傅全香的《粱祝》轟動柏林的兩年前,也就是1953年的11月,袁雪芬、范瑞娟版的《粱祝》已經拍攝成了電影,這是新中國第一部彩色影片。1954年,周恩來親自把這部影片帶到了日內瓦的國際舞臺。其實,不僅僅是《粱祝》,上海越劇院的每一部經典背後,都有著這樣的故事……


  建國後,越劇在上海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當年的盛況,至今還被津津樂道。1965年前的上海越劇院,輝煌地折射著一個時代的身影。五十年的歲月,非但沒有磨去光澤,反而擦亮了記憶。

  有這樣一種説法,越劇儘管起源於浙江嵊縣,但此時的越劇已經成為了上海的劇種——當代越劇的主要聲腔和所有流派都形成于上海。就是在這樣的時間和空間中,半個多世紀前的上海越劇,就已經完全褪盡了童年的風貌。

  上海越劇院成立前後的那段時間裏,上海的越劇舞臺上,不論是老戲的加工,還是新戲的創排,都贏得了空前的關注。而這走向越劇新生的關鍵一步,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邁出了。


  那時的上海劇壇,競爭激烈,文化品種繁多,商業機制發達,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種求新求變的環境。另一方面,社會的黑暗,也使年輕的袁雪芬和她的姐妹們積鬱著改造現實的渴望。也就在這時,一向柔聲軟語的越劇舞臺上,突然間噴發出一台讓當時所有人都大吃了一驚的劇目。而這一切還要從一件小事説起……

  《祥林嫂》首演時,台下聚集了上海灘的各界人士,劇團的工作人員緊張得躲在幕後,袁雪芬在演到“抗婚”一場時,也因為用力過猛,一頭撞翻了桌子。大幕落下時,演出取得了空前的轟動。

  據説,最初的《祥林嫂》是在及其簡陋的情況下誕生的。 儘管如此,那舞臺上真實激越的情感,還是有力地震動上海的舞臺。 建國後,經過兩次大的改進,1978年,在藝術上已臻于完善的《祥林嫂》被搬上了銀幕,


  當年的越劇姐妹們,就這樣不知不覺而又自然而然地和當時知識界中最進步的力量熔接在了一起。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有了後面轟轟隆隆、驚心動魄的故事,才有了日後上海越劇院特別的傳統。在舞臺上青春年少的背後;在舞台下血火洗禮的背後;在半個世紀滄桑起落的背後,真實的她們又是怎樣的呢? 從“雪聲劇團”的出現,到“東山”、“玉蘭”、“少壯”、“雲華”等越劇團體的紛紛崛起,再到建國初期的“華東越劇實驗團”和今天的“上海越劇院”,這裡的越劇人走過了61個年頭。 年齡上的巧合,讓61歲的沈老師堅定了走訪老藝術家的決心。可是素昧平生,一個普通越謎能得到多少支持呢?事後的沈老師告訴我們,真不知道這裡邊竟有著這麼多的故事。

責編:史冬蓮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