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藝海摭拾

豫劇史話時代佳作

央視國際 2004年04月21日 13:33


  縱觀中國戲曲的歷史,豫劇以其卓越的藝術表現力,奠定了全國四大劇種之一的歷史地位,即使在今天,在戲曲藝術普遍不景氣的情況下,豫劇仍然能夠一枝獨秀。一個重要原因是,她能夠堅持以編演現代戲為主,在藝術創作中始終與時俱進,改革創新,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並在每一個特定的時期,都産生出具有轟動效應的劇目,成為時代生活的見證和滄桑變遷的縮影。

  專家韓德英:説起現代戲,有些人可能以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才出現的戲劇樣式。其實,現代戲的出現已經有一個世紀的歷史了。上個世紀初,民主思想在中國傳播,先後爆發了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1911年10月,京劇戲班長慶班就在開封上演了改良文明新戲《黑籍冤魂》。1913年河南新劇團京劇演員于振庭在豐樂園演出《花子拾金》,脫離劇中人物的時代背景,編唱新詞,痛陳時弊,宣傳反帝愛國、民族團結,受到觀眾熱烈歡迎,紛紛向舞臺投擲銀元、銅元表示大力支持。這説明,不論是觀眾還是演員,在國難當頭、民族處於生死存亡的時刻,大家都希望戲曲藝術能夠喊出自己最真實、最強烈的心聲。隨後,戲曲界一些有編劇能力的人也開始了創作反映現實生活的劇目。

  1911年,改寫中國歷史的辛亥革命爆發後,全國各主要劇種都出現了一定數量的反映現實生活的劇目。就豫劇來説,開封上演了《李元慶抗糧》,伊川上演了《中國魂》、安陽上演了《圓明園大火》、太康上演了《孫總理北上》等一些反映現代生活的劇目,這一星星之火一時間在豫劇舞臺上形成了燎原之勢。

  抗日戰爭時期,為了喚起民眾驅除日本帝國主義的鬥志,豫劇舞臺上出現了更多的現代戲劇目,如《誰是救星》、《打清豐》、《火燒趙家樓》。表演藝術家常香玉也同王鎮南先生合作,演出了《打土地》。

  常香玉:日寇侵略,每一個人都有一腔義憤。這時,王鎮南先生編了一個劇本,叫《打土地》。戲中的一個主要人物是一個瘋女,是東北人,"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軍殺死了她的丈夫和兒子,她因此神經失常,與公婆從東北逃到關內,夜間住在一個土地廟中,把“土地仙”錯聽為日軍將領“土肥原”,一怒之下,打壞了神像,邊打邊罵,控訴日軍的侵略罪行,最後碰死於廟門。公婆也氣憤而死。這對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是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震撼力的。王鎮南先生擔任導演,我來扮演劇中的瘋女。當時的演出陣容很強大,由趙錫銘先生扮演公公,李門搭扮演婆婆。在開封醒豫舞臺首演。觀眾對這個戲的反映非常強烈。演了20多場之後,又參加了“保衛大河南宣傳週游藝會”的演出。

  從宮廷轉入民間,戲曲在掙脫了枷鎖後産生了質的飛躍,也使戲曲表現形式發生了重大變化。戲曲從反映帝王將相為主,轉為反映時代的變革和人民大眾的生活,使其有了一個更廣闊的創作空間和表現舞臺,它的胸懷也由此博大起來!

  經受200多年風雨的豫劇,從歷史深處一路走來一路歌。它在發揚傳統劇目和新編古裝劇目藝術光芒的同時,還不斷對現代生活進行提煉、挖掘,創作並演出了一系列富有時代風格的現代戲,使得豫劇在藝術領域不斷綻放新的光彩。一個現代戲的藝術探索階段,正在時代發展的浪潮中到來。豫劇在凸現自己的本色,也在迎接屬於自己的未來。

下一頁>>
第1頁
(編輯:史冬蓮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