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瞭望東方週刊:布什總統的第三次中國觀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1月22日 15:24 來源:
    專題:11月19-21日布什訪華

  對於美國來説,中國力量的崛起是近年來發生的最顯著的地緣政治變化

  11月19日,美國總統布什的專機降落北京,這是布什擔任美國總統五年以來第三次訪華,訪華的頻度之高超過了他的所有前任。

  1975年,29歲的布什隨擔任駐華大使的父親第一次來到中國,他看到的中國"所有人都在騎自行車"、"人們穿同一樣式的衣服"。

  26年之後的2001年底,布什作為美國總統再一次來到中國,當他看到在上海機場和老城區之間修建的高樓大廈,感到無比驚訝。

  在那一次訪問之後,中國不再是布什競選及上任初期所稱的"戰略競爭對手",而成了建設性的夥伴。

  2002年初,故地重遊的布什總統親眼看到了"這個偉大的國家取得的進步"。在北京布什對中外記者表示,美國與中國有共同的利益,也有分歧,但是雙方能夠以"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的態度來討論彼此間的分歧。這被美國媒體認為標誌著美國對華強硬路線的結束。

  清華大學楚樹龍教授認為,前兩次訪華對布什中國觀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今,又過了三年多,一個是正在崛起的大國,另一個則是世界惟一的超級大國,中美之間經歷了很多起伏,世界的背景也有了很大改變。"中國"在布什眼裏是否又發生了新的變化?這個變化將指向中美關係一個怎樣的未來?


11月20日,國家主席胡錦濤與來華訪問的美國總統布什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會談後共同會見記者。這是兩國元首在會見記者後握手。

  布什中國觀之變

  11月8日下午,布什在接受鳳凰衛視專訪時表示,他與胡錦濤主席的會晤中將談到很多問題,包括貿易、貨幣、知識産權、台灣問題、反恐、反毒品走私、朝鮮半島無核化。

  除此之外,出席第二屆中美關係研討會的美國密執根大學著名中國問題專家李侃如告訴《瞭望東方週刊》,禽流感問題、WTO多哈回合的合作問題以及伊朗問題都會是兩國元首峰會的重要會談內容。

  楚樹龍在這些議題的排列次序中讀出了不平常的信息,他説,無論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還是前兩次布什來訪,每次美國總統來訪的首要重點都是安全問題,人權、宗教自由也是會談的重點,而此次會晤美方第一次把經貿關係作為第一重點,這是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

  他認為這折射出一個重要變化,即中美關係開始走向穩定和成熟,"過去總是集中在比較分歧的地方,現在在反恐、防擴散等安全問題上兩國共識越來越多,所以開始越來越多地談生意上的事情。"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傅夢孜研究員也表示,與布什前兩次訪問相比,這次訪問的背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作為中美關係最敏感的部分,2002年臺海局勢緊張,而此次訪華前由於兩岸政黨的互動,臺海局勢相對緩和。"

  為布什的此次訪問營造了良好氣氛的突破性事件還包括,11月8日,中美雙方經過七輪磋商最終就紡織品問題達成協定。10月18日,被視為對華鷹派代表的美國國防部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終於第一次造訪中國。

  11月16日,在第二屆北京論壇的開幕式上,在談到中美關係時,布什總統的父親老布什笑稱,"我忍不住地想告訴大家,我是一個樂觀主義者。"

  老布什表示,他和現任總統布什都認為中美關係目前處於歷史最好時期。

  不過,中美關係離真正的平穩仍然很遠,其中的不和諧音符仍然時有跳動。就在布什訪華前夕,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向國會提交報告説,中美關係的發展趨勢將對美長期經濟與社會安全産生消極作用。

  研究界一個比較認同的説法是,中美關係開始進入到了一個新的敏感期,在這個敏感期,積極與消極的因素共存。最終如何定位中美關係仍然有待布什此次訪問的表態,而這種表態則是基於布什及其政府中國觀的變化。

責編:扈航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