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專家分析五大因素阻斷南亞地震求生路(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0月09日 05:40 來源:
    專題:南亞次大陸發生強震

  新京報綜合報道 南亞強震發生過後,死亡人數已經上升至1700多人,據有關方面預測,在這次地震中死亡的人數還將大幅增加,因為許多人被埋在建築物廢墟下,在救援人員用起重機和大鏟車將他們挖掘出來之間,很難做出精確統計。

  本次地震為何造成如此巨大的傷亡?國外媒體和專家對此作出5點分析:

  1 震級強、震源淺

  回想2003年12月26日的伊朗巴姆古城大地震,當時的震級大約是在芮氏6.3級至7級之間,震源距離地面僅33公里。正是這一原因造成該市2萬多人死亡的慘痛後果。反觀此次印巴大地震,無論震級還是震中離地的距離,比起巴姆大地震都有過之而無不及。據美國地質勘測網站監測,此次地震達到芮氏7.6級,震中位於伊斯蘭堡東北部95公里和斯利那加西北部125公里地下10公里處,屬於淺層地震。

  2 地震睡夢中來襲

  地震發生時多數居民仍在睡夢中。10月8日是伊斯蘭堡齋月的第二天,又逢週末。按照穆斯林的習俗,他們是淩晨4點吃飯,然後繼續休息,加上8日是週末,所以當地大多數居民在睡夢中被“活埋”于廢墟裏,根本沒有逃生的機會。

  3 地理板塊活躍區

  印巴兩國位於南亞次大陸,從地理構造來説處於印度洋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的擠壓地帶。而地震專家普遍認為,去年印度洋那場世紀海嘯便是由於兩大板塊發生碰撞引發強烈地震,繼而又引起的連鎖反應。從以往歷史來看,南亞次大陸地震頻發。2001年1月26日,印度西部的古加拉特邦遭到芮氏7.9級的強震侵襲,死亡人數超過2萬人,另外還有16萬人受傷。成為近年來,因為地震死傷人數最多的一次。

  4 居民缺乏危機意識

  當地掌握地震知識和具有危機防範意識的人寥寥無幾。由於當地從未舉行過防震演習,大多數居民缺乏應對經驗。儘管地震發生在大白天,而且持續時間長達數十秒,但很多人還是未能逃避災難。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由於缺乏基本地震常識,一些迷信謠言滿天飛,鬧得人心惶惶,而當地政府也未能及時採取措施安定人心。比如此番地震發生後,當地居民紛紛迷信地尋找烏鴉的叫聲,據説在這次地震發生前,烏鴉都停止了叫聲。而在此前的古加拉特邦大地震之後,還曾發生過“星象學家”紛“預報”新的大地震及震中所在地,嚇得大批百姓逃離家園的事件。

  5 建築缺乏抗震標準

  按照常理,地處地震活躍地帶的印度本應強制實行建築抗震標準,然而由於一些不法建築承包商偷工減料、以次充好,震區近年來新建的“豆腐渣工程”屢見不鮮,這些無疑加重了地震帶來的損失。事實上,由於缺乏防震意識,災區的大多數建築在建造時根本就沒有考慮抗震因素,從設計、選材到施工都存在眾多隱患。由此,這類建築物在大地震面前“不堪一擊”也不足為奇了。經濟發達的大城市尚且如此,相對落後貧困的廣大偏遠地區就更為突出了。在某些受災村莊中,竟然幾乎全部被夷為平地。(袁海)

  -背景資料

  近年來亞洲地區強烈地震

  ●2003年

  5月1日,土耳其東部賓格爾省發生芮氏6.4級強烈地震,造成176人死亡,600多人受傷,近1200座建築物受損。

  5月26日,日本本州島東北地區發生芮氏7級強烈地震,造成145人受傷,450座房屋遭受程度不同的損壞。

  12月26日,伊朗東南部克爾曼省巴姆地區發生芮氏6.3級強烈地震,造成近3萬人死亡,5萬多人受傷,巴姆古城70%的住宅被夷為平地。

  ●2004年

  5月28日,伊朗北部發生6.2級強烈地震,造成至少23人死亡,100多人受傷,80多個村莊嚴重被毀。

  10月23日,日本新縣發生芮氏6.8級地震,隨後又發生多次較強余震,造成至少35人死亡、2000多人受傷以及重大財産損失。

  11月12日,印度尼西亞東部東努沙登加拉省阿洛島發生芮氏6級強烈地震,造成近200人傷亡。

  12月26日,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以北海域發生芮氏9級強烈地震,並引發海嘯,造成28萬多人失蹤或死亡,其中印尼死亡人數超過17萬。

  ●2005年

  2月22日,伊朗東南部克爾曼省發生芮氏6.4級地震,造成602人死亡,991人受傷,數千人無家可歸。

  3月28日,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芮氏8.5級強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其中災情最為嚴重的尼亞斯島有633人死亡,50人失蹤,約2.76萬人無家可歸。 (新華社)

  -鏈結

  印、美、日測定震級不一

  本報訊(記者趙全敏) 南亞地震發生後,美國地質勘測網站稱此次地震達到芮氏7.6級,震中位於伊斯蘭堡東北部95公里和斯利那加西北部125公里地下10公里處。同時,日本氣象局發佈的震級是芮氏7.8級。但印度政府和印度氣象局發佈早前的統計數據是震級為芮氏6.8級。

  對此,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傅小強表示,之所以各國發佈的震級不一,一方面是因為各國地震測量的水平不同,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測量時距離震中的距離不同因而造成誤差存在。

  本次南亞地區的地震,不禁令人想起去年12月26日東南亞地震引發的大海嘯,但據日本氣象廳推測,本次地震沒有引發海嘯的危險。對此,傅小強分析認為,兩次地震存在明顯的不同,前者發生在海洋內,後者則是在陸地上;此外,兩次的震級也不一樣,前者在9級以上,而本次地震最高為7.6級至7.8級。因此造成的結果肯定不同。

  -觀點

  印度專家:余震將持續一個月

  新華社新德里10月8日電 印度國家地理研究學會的科學家8日認為,當天發生在南亞克什米爾地區的地震並不意外,因為這一地區處在喜馬拉雅東西地震帶上,曾經多次發生過7級和7級以上的地震。

  印度亞洲通訊社援引印度國家地理研究學會科學家拉奧的話説,印度板塊每年向北移動4到5厘米,而這次地震是東西長2400公里的喜馬拉雅地震帶與向北移動的印度板塊發生碰撞所致。

  拉奧説,這一地區可能還會發生余震。一般來説,余震將持續一個月,但震級將大為減小,沒有必要驚慌。

  據印度國家地理研究學會的科學家介紹,在過去100年中,除在1897年、1905年、1934年和1950年發生過4次8級以上的地震外,在喜馬拉雅地震帶還發生過10次震級超過7.5級的地震。

  中國專家:印度板塊作用增強

  新華社北京10月8日電(記者 李宓) 南亞克什米爾地區8日發生強烈地震,目前已造成上百人死亡。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張曉東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有的報道中所説的巴基斯坦、印度和阿富汗的強烈震感都是由這次地震造成的,這反映了印度板塊對歐亞大陸的作用在增強。

  張曉東説:“這次強烈地震發生在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交界的西北部地區。如果回憶一下去年12月26日和今年3月29日發生的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地震,這兩次地震發生在印度板塊的東邊界。我們可以看出,印度板塊對歐亞大陸的作用在增強。”

責編:復蘇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