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解放軍報】日本:"回歸戰前"還是"回歸亞洲"?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9月06日 21:51 來源:
    專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

  正當全世界人民都在為慶祝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而歡呼雀躍時,在當年戰爭策源地之一的日本,卻有不和諧的聲音不時在世人耳邊響起。這種不和諧音表現為對侵略歷史的否定與美化,反映的則是日本某些政治勢力要“回歸戰前”的圖謀。

  在政治上,近年來小泉首相頻繁參拜靖國神社,這實際上是要將60年前的那場侵略戰爭“正當化”、“神聖化”。在對亞洲鄰國採取霸氣十足的“惡鄰外交”的同時,日本右翼勢力處心積慮地要修改戰後“和平憲法”的核心部分——憲法第九條,而正是這一法律保障給日本老百姓帶來很大福氣,防止了日本向“戰前”倒退。

  在東亞經濟合作問題上,日本講索取提要求多,談協作謀雙贏少,對東亞經濟的整合了無貢獻,卻總是對“主導權”問題唸唸不忘,無視別國長期以來為推進地區合作所做出的巨大努力。難道是60年前那個“大東亞共榮圈”的邪念,現在還在某些日本政要的頭腦中作怪?

  隨著經濟在上個世紀得到快速發展,日本逐步向軍事大國邁進。日本政府近年來大幅度更改限制其軍事發展的“和平憲法”條款及有關法律,不間斷地出兵海外,研發新式武器,似乎又要重回戰前那種“重軍事輕經濟”的發展模式。特別嚴重的是,日本政府雖然一再聲稱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卻在同美國簽訂的雙邊安保協定中把台灣問題列為兩國的所謂“共同戰略目標”,顯露出悍然以武力干涉中國內政的野心。

  當然,歷史不會簡單地重復,當今的日本也並沒有復活戰前的軍國主義,不至於也沒有能力像60年前那樣大舉侵略亞洲鄰國,或者將哪個國家再置於自己的殖民統治之下,更沒有像戰前那樣愚蠢地與美英為敵,而是吸取教訓緊傍60年前被它斥為“鬼畜英美”的強者。這似乎又從另一個側面説明,日本依然試圖回歸“倚強淩弱”的戰前路線。

  事實證明,小泉政府推行的這一“回歸戰前”政策,在國際上四處碰壁,在周邊四面樹敵,在日本國內也遭到了很多批評和強烈反對。那些主張“回歸亞洲”的日本政治力量,由於長期受到小泉政府煽動的民族主義情緒的壓抑而很長時間“不敢講真話”,現在在日本社會輿論中也不再噤若寒蟬。今年8月8日,日本參議院否決了小泉政府提出的郵政民營化法案,直接引發了日本政壇的“大地震”。視9月11日眾議院大選為奪取政權最好時機的最大在野黨民主黨,8月16日率先公佈了此次眾議院選舉的“政權公約”,其中在過去戰爭問題上,強調對於亞洲國家“不能忘記坦率地反省和道歉的態度”,並指出應當把重建日中關係“定位為日本外交最重要的課題之一”,突出了“重視亞洲外交”的姿態。

  不難想像,面對這一形勢,小泉純一郎自然不會善罷甘休。他利用當前日本民族主義情緒依然高漲的民情,以及民主黨內部(主要是領導層和部分少壯派國會議員之間)政見不甚統一的弱點,聚集右派力量同民主黨等在野黨以及自民黨內部的反對勢力做“最後一搏”,不僅要保全自己在本屆自民黨總裁任期(到2006年9月為止)內的領導地位,同時也要為其“回歸戰前”的鷹派路線“後繼有人,青勝於藍”創造有利條件。

  目前,不能排除日本右翼勢力在東海等問題上製造事端,進一步挑動日本與中韓之間的對立情緒,刺激日本民眾反華、反韓情緒更加高漲,以利於右翼政治勢力上臺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小泉在大選中險勝得以繼續執政,不得不反思其外交失敗,修正其近年來強硬的周邊外交政策的可能性。但可以説,將於9月11日舉行的大選,很大程度上是日本“回歸戰前”與“回歸亞洲”兩條路線的大決戰。日本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且讓我們拭目以待。(馮昭奎)

責編:閆冬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