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央視網評] 靖國神社外的衝突折射出什麼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8月17日 13:54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專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

  “8.15”這一天,人們的目光自然注向了日本供奉鬼位的靖國神社。人們看到,在日本被視為“神聖的地方”上演了不尋常的一幕。據中新社2005年8月15日電,8月15日,日本右翼分子與反對參拜的民眾在靖國神社外爆發衝突,其中有不少人在衝突中受傷。

  衝突,意味著有不同的聲音,衝突傷人又意味著矛盾在升級。

  在被日本右翼視作神聖之地的靖國神社發生衝突,無疑,也搧了石原等右翼的一個耳光。人們看到,作為日本右翼祖師爺的石原慎太郎不但策劃300多名議員在8月1日的日本兩大右翼報紙刊登“動員20萬日本人參拜靖國神社”的軍國主義色彩廣告,而且在8月15日這天,他在靖國神社接受媒體採訪再次強調,“日本人在靖國神社進行參拜,將立誓日本人從此再次站起來和重新覺醒”。衝突,就意味著圍繞“拜鬼”問題,日本社會已出現分裂。而隨著日本右翼勢力的擴張,隨著“拜鬼”聲音不斷發出,這種反“拜鬼”、正視歷史、理智的聲音也不可能止息。可以説,“8.15”靖國神社的衝突,是整個日本社會堅持愛好和平與所謂“重新覺醒”矛盾的一個縮影。

  靖國神社的衝突彰顯著堅持和平的聲音不甘示弱。人們看到,近年來,許多日本公眾、政壇人士通過各種形式抵制右翼“拜鬼”,矢志不移推動和平。據悉,8月15日,300多名日本市民在和平遺族會全國聯絡會的組織下,在靖國神社附近舉行和平示威,反對小泉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示威者高呼“反對小泉參拜讚侵略的靖國神社”,“小泉首相要傾聽亞洲的呼聲”,高舉“反省侵略就不能參拜靖國神社”、“不要再次製造戰役者”、“反對使用讚美戰爭的教科書”、“遺族反對靖國神社”等標語。標語旗幟鮮明,令人耳目一新。(見中新網2005年8月15日電)

  其實,對日本侵略歷史及參拜靖國神社問題,日本民眾早就表達了説“不”的心聲。在“8. 15”這天,日本《朝日新聞》公佈了一項民意調查顯示,43%的日本民眾認為日本在二戰中的所作所為是錯誤的,只有29%的人稱這場戰爭不可避免。更引人注目的是,多達75%的日本民眾認為,日本對於其是否應該為二戰承擔責任的討論和反省遠遠不夠。(見中新網2005年8月15日電)這説明,廣大日本民眾對日本右翼篡改侵略歷史是不滿意的。

  那麼,為何在對待參拜靖國神社這個問題上,不少日本人又表現出如此狂熱呢?

  眾所週知,在日本,“忠”、“義”有著普遍的突出的意義。它們是日本人精神的天條令律。人們看到一件事能不能做,主要是看是否合“忠”,合“義”。因此,他們視榮辱毀譽重於泰山。許多日本人決心赴死,既是引咎平責,更為著洗刷恥辱,保全名譽。對名譽的極度敏感是日本民族的一個心理特點。在電視劇《八路軍》等多個涉及日本軍國主義影視片中,人們都看到往昔日本侵略者這一顯著特徵。然而,遺憾的是,它卻未能引導出西方文化中的“罪惡感”。而日本靖國神社的炮製者就是利用日本文化這個特徵,抹去正義與非正義的實質,而去包裝所謂的“忠”“義”精神。就是説,東條英機等戰犯是為日本“大東亞共榮圈”而死去。因此,這些罪犯對日本人來説是“忠”,是“義”。參拜靖國神社就是弘揚所謂“忠”“義”。這就是日本右翼愚弄人民的陰謀。由此看來,只有揭穿日本右翼的陰謀,才能還靖國神社的本來面目,才能幫助日本青年一代認識“拜鬼”的矇騙,才能理解為何面對“拜鬼”,日本與鄰國發生的尖銳分歧。

  靖國神社由來已久,它是日本右翼重溫軍國主義“大東亞共榮圈”的産物,也是燃起戰爭的禍根。揭穿靖國神社的面目,是推動亞洲和平的一個責無旁貸的任務。令人欣慰的是,在日本,反對“拜鬼”的聲音不斷傳來,而且經久不息。(作者:亦菲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瀏覽原帖全文 發表不群高見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張會玲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