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新聞分析:"鷹谷"峰會難給"發燒"地球開良方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7月05日 10:10 來源:新華社
    專題:胡錦濤出訪俄羅斯哈薩克斯坦

  新華社愛丁堡(英國)7月5日電新聞分析:“鷹谷”峰會難給“發燒”地球開良方

  新華社記者曹麗君

  本週末,溫室氣體排放佔全球總量45%的八國集團(G8)首腦將齊聚蘇格蘭村莊格倫伊格爾斯(意為“鷹谷”),探討氣候變化問題。由於美國不接受氣候變化的科學證據,加上它同歐洲國家在該問題上的明顯分歧,此次會議將很難為遏制全球氣候變暖開出“良方”。

  美國氣候變化首席談判官哈倫沃森曾説,“G8不是討論氣候變化的地方”。從技術層面講,他説的沒錯。聯合國專門針對該問題于1992年通過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但該《公約》自生效以來進展緩慢,主要障礙是G8國家之間存在政治分歧。此外,美國退出《京都議定書》的一個重要藉口是發展中國家沒有減排任務。而“鷹谷”峰會不失為打破僵局、推進《公約》實施的一次良機。屆時,G8將與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舉行對話,為美國和其他國家就減排問題達成協定提供基礎。

  而美國與歐洲還存在更深層的分歧。一方面是現實問題:《京都議定書》規定發達國家在2008年至2012年間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少5.2%。自1990年來,美國人口增加和經濟發展速度超過了歐洲和日本,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增加速度也大於歐、日。《京都議定書》對美國的壓力明顯高於絕大多數其他G8國家,自然影響了美國政府的政治立場。

  另一方面是觀念問題:美國擔心減排工作會傷及經濟,因此希望在沒有既定目標和時間表的前提下,發展低碳技術。而歐洲方面則希望用市場機制來支持減排目標,仿傚美國上世紀90年代解決酸雨問題的方式,為國內企業設立碳交易體系。

  儘管分歧如此,英國首相布萊爾還是為此次氣候變化討論設定了3個目標:以科學為依據設定清楚的行動方向;以技術為重點達成一攬子切實可行的計劃;與發展中大國就如何應對未來的挑戰達成一致。而“鷹谷”峰會又能在這幾方面有何作為呢?

  先談科學依據。布什政府至今不承認有足夠研究證明氣候變化,而事實是,全球平均氣溫已經比工業革命前增加了0.6攝氏度。如果“鷹谷”峰會能説服美國效倣歐盟,確立一個控制全球氣溫上升的目標,就會是一大突破。然而,鋻於美國的強硬立場,這一點很難實現。

  另外,G8急需填補《京都議定書》2012年到期後的“政策真空”。如果G8能發表一份針對該問題的具體聲明,就是不小的成功。最起碼,要讓各國承諾進一步減排,並願意在長期計劃中發揮領導作用。

  “技術”可能是“鷹谷”峰會最可能有所作為的一方面。很明顯,美國將技術開發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支柱。2003年埃維昂G8峰會達成的“可持續發展科技行動計劃”實際上已經在這方面奠定了一些基礎。而據國際能源機構估計,世界能源體系在2030年之前需要投入16萬億美元,這筆資金需要正確的引導渠道。如果峰會能夠確定為清潔能源投資創造良好環境的具體步驟,將會是一大進步。相反,峰會結束後,各國如果還固守現有政策,就是後退。

  其實,G8與發展中大國的技術合作和轉讓是阻止氣候變暖方面最引人注目的一個領域。G8可以通過各種方式推進這種合作,最重要的一點應該是促使雙方在如何應對未來世界的能源需求上達成共識。這可能是一項長期工作,對“鷹谷”峰會來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就眼下而言,G8應該繼續推動《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範疇內為協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制訂的集資計劃。同時,也要促使國際金融等商業機構將阻止氣候變暖作為主流援助計劃。

  正如英國皇家學會副主席戴維華萊士所言,“鋻於美國的強硬立場,我們不能對‘鷹谷’峰會抱太大希望”。面對“發燒”的地球,主要由經濟最發達國家組成的G8真的束手無策嗎?

責編:武林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