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亞非合作的新紀元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24日 22:51)

    專題:胡錦濤出訪東南亞三國並出席國際會議

  新華社萬隆(印度尼西亞)4月24日電(記者翟景升 米立公 朱雲龍) 在歷史上寫下光輝一頁的萬隆會議已經過去50年,在取得重要成果的亞非峰會結束後,參加峰會的各國領導人24日從雅加達來到萬隆,紀念萬隆會議召開50週年。幾天來,亞非領導人會聚在一起,共商大計,這標誌著過去在反帝、反殖鬥爭中建立起深厚情誼的兩大洲再度構建起團結合作的大舞臺,亞非國家的合作進入新紀元。

  亞非峰會倡導全面合作

  亞非峰會兩主席印度尼西亞總統蘇西洛和南非總統姆貝基於24日在萬隆會議中心正式簽署《亞非新型戰略夥伴關係宣言》,宣言立即生效。這表明亞非合作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兩大洲將從政治方面的合作轉向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三大領域的全面合作。此間媒體發表評論説,亞非峰會在兩塊大陸間架起了三座橋梁。

  對於此次亞非峰會的成果,蘇西洛在23日作了簡要總結。他將成果歸納為三個方面,一是峰會同意建立亞非新型戰略夥伴關係,簽署《亞非新型戰略夥伴關係宣言》,這是此次峰會最重要的文件;二是峰會通過了《亞非國家領導人減災聯合聲明》,表明了亞非國家在救災、加強信息交流和預警系統建設方面的一致立場;三是在此之前,亞非國家部長會議已通過關於建立亞非新型戰略夥伴關係的行動計劃,其中包含了一系列的後續合作措施。蘇西洛認為,通過亞非新型戰略夥伴關係,亞非國家將為未來幾代人創造經濟和社會文化發展的重要財富。他説,此次亞非峰會將成為亞非合作的“歷史里程碑”。

  以多邊主義制約單邊主義

  在雅加達舉行的亞非峰會上,使用和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彙是和平、合作與多邊主義。和平與合作成為此次峰會的主旋律。與會的領導人在發言中紛紛表示,今天重溫萬隆精神,並不僅僅是為了緬懷歷史,而是要呼喚和平、公正、合作和多邊主義,為已經獲得了政治獨立的亞非國家人民爭取經濟與社會的更大發展,讓發展中國家從全球化大趨勢中平等受益。

  近幾年,單邊主義、強權政治橫行,這引起了全世界發展中國家的普遍憂慮和不安。對此,亞非國家領導人表示應當加強團結和協調,要發揮集體的影響和力量。《亞非新型戰略夥伴關係宣言》認為,被概括為“團結、平等、合作”的萬隆會議精神將繼續成為亞非國家發展關係、解決共同關心的全球性問題的堅實有效基礎。

  參加峰會的亞非國家領導人強調了多邊方式的重要性和各國嚴格遵守國際法,特別是聯合國憲章的重要性。他們表示,必須支持和加強多邊主義,以解決全球性的問題,包括多邊體制的改革。他們同時強調所有文明之間進行對話。

  南非總統姆貝基在峰會後的記者會上表示,建立亞非國家戰略夥伴關係不針對任何人,多邊合作是為了服務於亞非人民利益。

  攜手合作、共促發展

  如果説50年前的萬隆會議進一步敲響了亞非國家團結合作的戰鼓,那麼剛剛結束的亞非峰會則再次吹響擺脫貧困落後、促進經濟獨立的號角。

  參加峰會的亞非國家領導人在《亞非新型戰略夥伴關係宣言》中説:“我們強調促進亞非地區經濟發展的必要性,這在1955年萬隆會議已經提出。我們強調,貧困落後、性別歧視、傳染疾病、環境惡化、自然災害、乾旱與沙漠化、數字鴻溝、不平等的市場準入、外國債務依然是共同關注的問題,需要我們進行更密切的合作與集體行動。”

  亞非兩大洲有100多個國家,土地面積佔全球總面積的近一半,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70%以上,國民生産總值約為9.3萬億美元,並擁有世界最大的市場和巨大的經濟發展潛力。亞洲地區曾經歷過上世紀末的一場金融危機,但經濟依然保持了較為旺盛的回升勢頭,而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合作也伴隨著時代的步伐不斷取得進展。在非洲地區,許多國家已結束了多年戰亂,經濟逐漸走向恢復和穩定,顯示出了發展的生機。在此背景下,亞非國家呼喚並期待著更密切的合作框架,求得更大的發展。

  在當今時代,萬隆精神已經成為推動發展中國家團結與合作的動力和源泉。通過繼承和弘揚萬隆精神,亞非領導人的這次聚會構建起亞非新型戰略夥伴關係,亞非國家將共同迎接新的挑戰,亞非合作將譜寫輝煌的新篇章。

責編:陳卓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