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亞洲各國應求同存異儘快設立海嘯預警中心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30日 00:37)

    專題:東南亞南亞海嘯

  新華社普吉(泰國)1月29日電(記者謝鵬 李國田)為期兩天的海嘯預警安排區域合作部長級會議29日在泰國普吉落下帷幕。會議期間,各方代表雖然在建立地區預警體系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等原則問題上達成共識,但在具體安排上則存在一些分歧。無論怎樣,亞洲各國設立海嘯預警中心宜早不宜遲。

  印度洋地區去年底發生了歷史罕見的大海嘯。由於缺乏有效的預警機制等原因,這場災害給有關國家造成重大人員和財産損失。災難發生迄今一個多月時間裏,國際社會已經舉行了一系列相關會議。從雅加達東盟地震和海嘯災後問題領導人特別會議到毛裏求斯的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可持續發展國際會議,從日本神戶的聯合國世界減災會議到北京的中國-東盟地震海嘯預警研討會。本週末泰國又緊急倡議召開了本次部長級會議。國際社會和受災國家希望儘快撫平災難創傷、走出陰影的心情可見一斑。

  應該看到,人皆擔心“天有不測風雲”,目前受災地區和國家的很多居民在災難發生後多日仍心有餘悸。災區以外國家的居民出於類似心理,也對前來當地旅遊心存疑慮。在這種情況下,在本地區儘早建立一個有效的預警系統,對受災地區人民儘早恢復正常生産生活和相關國家重振旅遊等支柱産業至關重要。

  在本次會議的討論中,泰國、印度尼西亞和印度等一些國家都提出,希望在本國建立地區預警系統中心。有觀察家指出,這些提議存在某些不協調之處。儘管本次會議最後形成的《普吉宣言》再次強調了設立預警系統中心的重要性,但對於這一機構具體設在何處各方沒有明確表態。

  與會人士指出,一個地區性的預警系統中心需要整合各國、各區域的相關資源,實現信息共享。這涉及到資金安排、技術模式選擇甚至一些國家在本地區的外交考慮,確實需要各方不斷協調。不過,各國不應該過多糾纏于這些問題。

  毫無疑問,如果災難再次發生並依然因為缺乏預警而威脅人類安全,恐怕各國政府、民眾和國際社會都不能允許。水火無情,人命關天,印度洋巨大的海嘯已經吞噬了約28萬無辜生命。這場災難無疑改變了我們對世界的一些看法。除了反對軍事衝突、彌合民族裂痕、維護世界和平等迫切任務外,防範天災也再次進入國際社會的重要議事日程。

  正如中國外交部長李肇星在本次會議發言中所説,重大災難沒有國界,是人類安全的共同威脅。從這個意義上説,相關國家應該拿出遠見卓識,在聯合國的領導下,利用現有資源,先易再難,儘快啟動地區預警系統的建設,儘早設立預警中心。

責編:閆冬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