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國際觀察] 關注日本地震(10月25日播出) 

央視國際 (2004年10月27日 13:21)

  CCTV.com消息(國際觀察):日本新潟縣接連發生地震,房屋倒塌、新幹線脫軌,災難中20多人死亡、兩千余人受傷,從九年前的阪神大地震到今天的新潟災難,日本為什麼頻頻遭遇地震殺手?位於地球板塊活動頻繁區域的島國,日本又是如何應對一再降臨的災難?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主持人(方靜):觀眾朋友晚上好,歡迎收看我們正在為您直播的《國際觀察》。

  10月23號的夜晚對於居住在日本新潟縣的居民來説,無疑是一個可怕的夜晚,一種突如其來、震級高達芮氏6.8級的地震過後,家園變成了廢墟,人們只能垂淚面對亡靈。而兩天以來持續不斷的余震還在驚擾著人們的神經,對於日本這個地震多發國來説,地震好比籠罩在人們頭上的陰影,抗震減災也成了日本各級政府需要時刻應對的一個課題。今天我們的節目就將圍繞日本地震這個話題展開。今天來到我們演播室參與我們討論的是中國地震局震災應急救援司司長徐德詩先生,和我們的新聞觀察員張郇。首先我們還是通過一個短片來了解一下發生在新潟縣地震的詳細情況。

  解説:2004年10月23號下午5點56分左右,日本遭受了9年來威力最大的一次地震襲擊,震級達到芮氏6.8級,震中位於東京西北約260公里的新潟縣附近。到目前為止,死亡人數已上升至24人,傷者超過2000人,另外有8萬人無家可歸。這次地震不僅給災民帶來了極大的痛苦,而且引起了日本地震研究部門的強烈關注,因為日本氣象廳一個數據顯示,截止到24號深夜,新潟縣附近已經發生了多達300次余震,而在23號兩個小時內,就發生了4次6級左右的強震。這都創下了日本的歷史之最,而就在今天淩晨,日本又發生了兩次較大的余震,震級均在5級以上。在這一系列的地震中,日本的交通、電力和供水系統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其中日本著名的新幹線鐵路就出現了40年來的首次脫軌事故。

  主持人:我們首先澄清一個概念,剛才小片裏面談到,這次死亡人數是24人,那麼現在最新的數字顯示死亡人數上升到了25人。在正式討論之前,讓我們首先連線我們駐日本東京的記者孫寶印,請他介紹一下前方的情況。寶印你好。

  孫寶印:方靜你好。

  主持人:你好,寶印我知道在地震發生的時候,當時你在東京採訪東京的電影節,能不能告訴我們當時的情況?

  孫寶印 中央電視臺駐日本記者:23號下午正好是東京電影節開幕日,當時我正在東京電影節,也就是東京六本木電影節的主會場參加他們的活動。就在將近6點鐘的時候,突然覺得椅子非常強烈的晃動,當時我還以為是周圍人在動,但是看了一下,好像也不是人家在動,後來馬上意識到這是地震,不過由於在日本這種可感地震比較多,現場沒有人有任何騷動的體現。出來以後才知道,在將近300公里以外的地方發生了規模比較大的地震。

  主持人:現在在東京以外,特別是在新潟地區,現在人們普遍有沒有一種很恐慌的情緒?

  孫寶印:我可以用總體的一句話來表述,日本人對地震的心態是防震而不是恐震,因為日本大家都有一個常識,日本處於四個板塊的交匯處,這裡邊有好多的活火山,有好多斷層,地震多是一個不言自明的事實,大家都知道這個情況。因為都知道這個情況,所以就不會對此感到特別驚奇,而且有關這些方面的信息,整個社會給的特別多。比如像日本的AHA電視臺,一旦有列入在三度以上的地震出現的時候,馬上會在正常節目播出的同時上一行字幕,在哪個地方出現了三級以上的地震,所以大家都對這種地震的出現是習以為常了。另外他們這種減災意識、防震意識是從小培養的。日本的每一個小學生都有一個必備的東西,就是一個棉花做的頭罩,這個東西要永遠放在他的椅子底下,他會有一個習慣性的動作,一旦有地震的時候,他會把棉罩首先套到腦袋上,然後再守秩序的、不慌張的保護自己跟隨老師走到安全的地方去,這樣是從小養成的習慣。所以整個來講是一種防震而不是恐震的形態,這次也是這樣。

  主持人:所以整個心態上還是比較平穩,現在很多人也關心目前災民他們的安置情況怎麼樣?

  孫寶印:現在災民一方面是,已經被完全封鎖了的村莊,通過自衛隊的直升飛機把他們運到更為安全的地方,另外其他一些村落主要匯集的當地的小學、體育館、或者工兵館這樣一些比較寬敞、安全的地方去,基本上安置已經有了,有些人躲在自己的車裏邊,他覺得車不會有什麼東西掉下來,比工兵館、比體育館還安全,主要是用這樣的方式避免。現在據説災民最缺的主要是食品和一些防寒的工具,比如現在當地夜間的時候氣溫會降到5度到6度,這種溫度應該説已經比較低了,而且今天又開始下雨,對他們來講,首先是飽暖,然後是一些食品最重要的。

  主持人:關於這次地震造成的破壞,其中有一點格外引人關注,就是新幹線脫軌,我們知道這是40年來的首次。新幹線列車在運行這麼快的速度情況下,脫軌之後居然沒有人員傷亡,是否也體現了新幹線在設計上的先進性呢?

  孫寶印:應該可以這樣説,因為當時那輛新幹線的行駛速度是200公里,它行駛在一個高架橋上,你想想一個行駛200公里的新幹線走在高架橋上,然後脫軌以後居然沒有造成人員的傷亡,在日本有一個交通評論家認為這是一個奇跡,當然有一些偶然因素。比如説它出事的高架橋本身就是一個直線,一點彎沒有,有彎的話情況可能不一樣了。另外受損最嚴重的是一號車箱,一號車廂傾斜了30度,而且裏面車體的受損程度也最厲害,恰恰當時那個車箱只有一個乘客,如果説乘客很多的話,情況又是不一樣的。所以説這次在幸運當中創造了一個新幹線的奇跡,可以證明新幹線的確在有些方面是有它的先進性的,在當初設計的時候,就是為了防脫軌有很多很細微的東西,比如車輪它的內側有一個突起防止從軌道上劃落出去,而且內側的突起比一般的火車長出一塊,所以新幹線本身考慮到速度快,設計方面有一些很細微的考慮。另外一點在拐彎上面有一些特殊的裝置,就是表徵它即使拐直彎的時候,也能達到比較平穩的完成這樣一個拐彎的動作。還有一個新幹線有這種緊急制動系統,一旦它感受到第一次細微的振動的時候,停電系統馬上停止給新幹線供電,這樣新幹線會在比較快的時間裏面停下來,這也是造成這次損害比較小的原因之一。不過課題也留下來了,這一次的減速系統並沒有完全發揮,因為震源離它太近了,而且震級也比較大。所以第一次振動的時候,它並沒有感到之前有什麼微小的振動,在它第一次振動的時候,並沒有來得及把車速減緩,所以説造成了整個車體脫軌達1600米,而且其中有900米是軌道也脫離了原來的位置,也就意味著有900米的時間新幹線的車輪是在沒有軌道的水泥地上蹭了900米,你可以看到照片,在新幹線的中間軌道上有兩道非常白的印兒,那就是車軌蹭出來的,整個來看就是這樣的。

  主持人:還有最後一個問題,也是很多中國觀眾非常關心的,就是我們了解到在這次地震中,有個別中國的民眾受了輕傷,目前他們的情況怎麼樣?

  孫寶印:據現在了解,因為新潟這個地方位於日本西北部,山區比較多,總體來講,留學人員還有務工人員並不是很多,作為中國去的這樣一些人員並不是特別多,現在了解情況只有數名中國人受了輕傷,輕傷應該很快可以得到恢復。

  主持人:非常感謝寶印給我們從前方發回的報道,謝謝寶印。

  徐先生,剛才我們來了解了前方的情況,現在專家分析這次日本新潟縣地震的時候,其中談到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這次余震不斷,為什麼會這樣?

  徐德詩 中國地震局震災應急救援司司長:日本本身就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日本所處的位置正像剛才前方記者説的那樣,在幾大板塊的交匯地方,特別是在這個地方,太平洋塊板向著歐亞板塊的俯衝,俯衝的過程當中不斷積累能量,很容易産生地震。再一個日本島國正好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這個環太平洋地震帶每年地球上發生地震80%的能量都是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上釋放的,所以日本處於西太平洋地震帶,是它經常發生地震的地方。從我們最近看到的資料來説,新潟這個地方有兩條斷裂通路,地震正好發生在斷裂上,所以在這個地方主震發生之後,有餘震發生並不奇怪。

  主持人:造成這次地震的直接原因是什麼?

  徐德詩:造成這次地震直接原因就是地下構造的變化。

  主持人:能説得具體一些嗎?

  徐德詩:地下構造出現了斷裂發生了地震。

  主持人:我們知道在這次地震發生之後,有28萬戶的用戶停電,有37000住戶的燃氣供應中斷,而且還出現了多處的火災,為什麼地震會引發這麼多連鎖反應?

  徐德詩:地震是一種綜合性的災害,地震主要造成的破壞,就是通過建築物的倒塌會造成人員傷亡,造成財産損失。從建築物破壞的同時,也會引發很多次生災害,你剛才講的火災、泥石流的發生、山體的滑坡,這都是屬於次生災害,次生災害地震發生之後,如果不及時斷電,可能就引發電造成一些火災。如果煤氣管道出現破裂,可能粘到火星的話、粘到電的話,也會引發火災,所以這些次生災害是經常可能發生的。

  主持人:水的管道破裂?

  徐德詩:剛剛你也説到了,據我們掌握,目前大概由於水管的破裂,有兩萬多戶人家泡在水裏了。

  張郇 新聞觀察員:但是就這麼規模的一個地震講起來,應該説在新潟造成的危害,在我看來還是不是像它整個震級這麼厲害,我不知道專家怎麼看?

  主持人:相對來説,結果還是比較……

  張郇:整個造成損失的情況出乎你意料嗎?跟震級比較起來。

  徐德詩:我的感覺應該説這個地震還是比較嚴重的,因為造成的結果比較嚴重的。我主要是講造成的破壞比較嚴重,因為同樣咱們相比,去年在阿爾巴尼亞發生了6.9級地震,在伊朗發生了7.0級地震,三個地震的震級應該説基本上差不多了,伊朗造成了4.1萬人死亡,阿爾巴尼亞也造成2000多人死亡,人員死亡來説是比較重的,但是從一些破壞現象來説,我看了電視以後,感覺新潟這個地方的地震破壞現象要比那兩次地震造成的破壞現象要大。

  主持人:你指的哪些現象?

  徐德詩:房屋的倒塌,尤其給我印象深的是,道路的破壞,另外就是高架橋的破壞,這種情況的破壞在伊朗地震、阿爾巴尼亞當中我沒有發現過。

  主持人:什麼原因?

  徐德詩:我的感覺,一能量確實是大,這確實實實在在是7級地震,另外一個我感覺這個地方確實是城市指向性的地震。

  張郇:而且我們知道地震的破壞程度跟它的烈度有關,同樣的震級可能有不同的烈度,這次的報道是它的烈度是7度,不知道7度在日本意味著什麼?

  徐德詩:7度的概念意味著在日本就是最高的烈度了,因為日本的烈度表跟中國的烈度表不一樣,我們中國烈度表最高烈度是12度,日本的烈度表最高烈度是7度,那麼它最高已經發生了7度的地震,造成7度的破壞,可能這破壞確實是非常嚴重的了。

  主持人:剛才我們還談到了深度?

  徐德詩:烈度和深度有關,如果地震發生深一些的話,地震的烈度可能和小一些,如果地震發生淺一些的話,那麼地震震中所對的地面上,可能烈度會高一些。

  張郇:這次震源是在地表以下20公里。

  徐德詩:相對來説比較淺的,它屬於淺地震。

  主持人:這也是破壞大的一個原因,我們這部分暫時先討論到這兒。現在有地震專家曾經作過一個這樣的統計,他説每天發生在日本的地震達到300次以上,那麼這使得每一個日本人,幾乎從落地開始就要接受防範地震的訓練,也正是這種良好的預防的措施,使日本在地震災害面前積累出了越來越多的經驗,接下來我們將就這個話題展開討論,首先我們還是先看一個短片。

  解説:日本——世界著名的地震多發國,全世界震級在芮氏6級以上的地震20%以上都發生在日本,而發生小規模的地震就更是家常便飯了。由於地震直接威脅到人們的生命、財産安全,因此在日本有關地震的預測與防備一直都是政府和人民關注的中心。在日本為了預防地震,並且盡可能減低危害,日本內閣專門設立了中央防災會議,會長歷來都由日本首相親自擔任。早在1978年日本政府就制定了大規模地震對策特別措施法,該法規規定,一旦預測到大地震,在地震發生前的兩三天,由首相親自發表一份警戒宣言,政府隨即起動全面避難救援措施。

  而對於普遍的日本百姓來説,地震與防震也已經成了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個城市、社區、工廠都有一套防災措施,每個普通的日本家庭都備有地震應對手冊,而在各個地震多發區,每年也都要組織居民進行防震訓練。

  主持人:剛才這個片子談到了在1978年的時候,日本政府曾經頒布了一部法律,這個法律的全稱叫大規模地震對策特別措施法,您是研究地震方面的專家了,那麼所謂特別措施,這個特別措施法裏麵包括哪些特別的措施,因為我們知道日本在地震的應對方面是有很多經驗。

  徐德詩:你的問題比較大,因為我手邊上沒有拿這本大規模地震措施法,但是這是很著名的地震措施法,它對地震發生之前,地震發生的時候,地震發生之後,政府、企業、公眾各個方方面面所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應對措施,都作出了詳細的規定。

  張郇:而且是法律意義上的規定。

  徐德詩:法律意義上的規定。比如他在灌輸這樣一個理念,自己的生命要自己守衛,自己的街區要自己守衛,他貫穿了這樣一種理念,是教育國民。

  主持人:這是一種意識上的還是一種制度上?

  徐德詩:這個理念是意識上的,但是下面所採取的一些行動都是制度上的,你必須要做。比如在房屋建築上,你什麼樣的房屋必須達到什麼樣抗震的標準。比如對於一個企業來説,規定他你必須要設立一些防震措施。對於國民來説,也規律國民你必須接受防災教育。對政府來説,也作出規定,你得建設防災基地。而且這部法不斷進行修改,阪神地震之後這個法的基礎上又出臺了地震防災特別措施法。

  張郇:所以説這次的反映比阪神快得多。

  徐德詩:阪神地震當時政府的動作相對來説比較遲緩一些,那麼這次動作比較快,剛才我們前方記者報道的,情況我們看的很清楚。

  主持人:包括有直升飛機的出動,這在日本的這種救災,地震方面的救災歷史上很罕見嗎?

  徐德詩:應該説這次出動相對阪神地震,以及前幾次地震來説,他們的出動都要快,行動、措施都要得力,阪神地震應該説他們在搶險的這些行動上也很驚人,比如像在電力的恢復上,在一天之內基本上就把手機,通訊系統恢復了。一個星期之內把全市的電力都恢復了,我相信這次的行動肯定比上一次還要快,可能很快能恢復這些生命線的工程。

  主持人:剛才您談到了很多抗震方面制度上、措施上的保證,但是説到防震,可能這裡面有一個最致命的還是建築物的抗震的性能,日本在這個方面,比如在建築物的結構設計,包括材料的使用上,是不是也有一些規定?

  徐德詩:都有法律來進行規定,這個方面都有法,應該説我們國家也有法,但是我們的標準不太一樣,作為日本來説,標準比我們要高,這和經濟實力有關係,經濟實力所決定的。

  主持人:高到什麼程度?

  徐德詩:高到什麼程度呢,我感覺就是它能夠抗禦在當地發生6級左右的地震,甚至7級左右的地震。

  張郇:基本上可以房屋不倒。

  徐德詩:房屋不倒,能夠不造成嚴重損失。

  張郇:沒有大批人員的傷亡,應該説就是像這次的地震在新潟的,這麼強烈的地震,烈度也很高,20幾個人死亡,現在我們知道這些死亡都是屬於房屋的倒塌,實際上這些人都不是高樓的倒塌,都是那種木質結構的房子,所以裏麵包括幾個兒童,兒童本身就比較脆弱,成人裏面有幾個人正好走在水泥墻邊上,水泥倒下來。應該説20幾個人從人員傷亡講起來,這麼大的地震還是相對比較輕的,這肯定是跟建築物的結構、抗震性能有關係。但是同樣專家也在研究,在新潟這裡發生這麼一個烈度的地震,應該説對日本還是比較幸運的,因為如果同樣的地震發生在東京,至少是7000人死亡。

  主持人:是因為人口密度的關係。

  張郇:高樓也相對少一點,或者説木質的房屋的結構不一樣,因為新潟總共的人口,這個縣的人口是260萬,這個城市的人口各個小鎮,發生地震有很多小鎮,都是幾十萬人口的規模的小鎮,應該説是相對安全,因為新潟縣主要是種大米的,應該説日本主要的市場賣的大米新潟的大米是最有名的,還是一個農業跟輕工業相結合的地方。

  主持人:所以不可想象如果這次地震發生在東京造成的結果就嚴重了。剛才我們一直在説政府方面,實際上我們也知道日本的民眾對於這個地震首先是有很強的心理承受能力,而且也是有很多經驗,我看到過一個説法,説在唐山大地震的時候,當時所有的人都非常恐慌,但是唯獨在唐山的日本人顯得非常從容不迫,據説逃生的時候,領帶都係得好好的,那麼為什麼日本的民眾,他們面對地震如此從容,在這方面他們有哪些經驗和哪些準備?

  徐德詩:這個問題確實提的非常好,日本國民防震減災意識確實非常強,這和他們從小受的教育有關係,和政府採取的一系列措施有關係,比如剛才我們提到的大地震特別措施法裏面其中有一項規定,把9月1號定為全國防災日,把8月30號到9月5號定為全國防災周,這個是什麼日子呢,是1923年9月1號在日本東京地區發生了一次大地震,關東大地震,死亡人數達到了14萬人,這次地震對日本人教育非常大,所以大家記憶非常

  深刻,以這次地震作為歷史的借鑒,不斷對國民進行教育,定了這樣一個日子。那麼在阪神大地震以後,它又進了一步,他把阪神大地震的日子又定為全國志願者紀念日,阪神地震發生的時間是元月17號,他把元月15號到元月21號規定為全國的志願者周,在這兩個日子都要開展一些活動。

責編:魏偉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