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國際觀察]911是這樣發生的(6月18日播出) 

央視國際 (2004年06月19日 14:35)

  CCTV.com消息(國際觀察):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記者:大家晚上好,歡迎收看我們正在直播的《國際觀察》。

  人們常説往事不堪回首,對於美國人來説,2001年9月11號上午發生在紐約和華盛頓的那一切,是他們不願意回憶,同時也永遠不可能忘卻的。因為那一切對於他們來説是永遠的傷痛,但是儘管如此,人們還是想弄明白,那天上午究竟發生了什麼?今天911調查報告首次公開了911發生前後幾個小時之內的一些細節,也許借助這些細節,能夠告訴我們9月11號那一天究竟發生了什麼。今天在演播室裏一起和我們討論的嘉賓,一位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的李偉研究員,還有一位是我們的新聞觀察員郭建新。另外觀眾朋友還是可以通過手機短信的方式參與我們節目的討論,具體的方式請您注意我們屏幕上的字幕。接下來我要請二位和我們的觀眾朋友一起來看一個短片,這個短片是我們的編導根據911獨立調查委員會所公佈的9月11號那天發生的一些細節,來重新編排的這樣一個短片,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解説:2001年9月11號早晨8點,美國航空公司11號航班準點從波士頓起飛,目的地是4000公里外的洛杉磯。起飛13分鐘後,11號航班不再答覆地面的呼叫。8點21分,空中交管員向上級彙報,11號航班與地面失去聯絡,沒有人意識到發生了劫機。8點24份,空中交管員聽到了11號航班上傳來的聲音。

  畫外音:我們已有幾架飛機了,安安靜靜地待著,你們會沒事兒的,我們正在返回機場。

  解説:8分鐘後,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發出了劫機警報。8點37分,北美聯合防空司令部收到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劫機通報。8點46分,F15戰機滑上跑道,準備起飛攔截被劫持的航班。8點46分40秒,11號航班撞向世貿大廈北樓,此時防空司令部還在確定11號航班的位置。就在波士頓的空管員忙於應付11號航班突發情況時,8點14分從波士頓起飛,飛往洛杉磯的臨河航空公司175航班巧然脫離空管員的控制。8點51分,空管員發現,175航班中斷了與地面的無線電通訊,10分鐘後,紐約的空管員意識到,這是又一起劫機。

  畫外音:我們這裡還有一些情況,情況正在越來越嚴重,我們需要軍方介入,可能還有其他飛機(也被劫持)。

  解説:紐約空管局剛剛撥通美國軍方的電話,175航班就撞向了世貿大廈南樓。當紐約的慘劇發生時,2000公里外的印第安納波利斯一名空管員正在尋找美航77航班的蹤跡。美航77號航班8點40分從華盛頓起飛,16分鐘後,關閉與地面通訊裝置,負責的空管員還在指揮其他14架飛機,他並不知道發生在紐約的劫機事件。9點32分,華盛頓附近發現一架不明身份的飛機,一架路過的枚舉運輸機被命令確認這架飛機的身份。美軍運輸機剛剛確認這是播音757飛機,就親眼目睹它撞向了五角大樓。三場慘劇沒有終結911這一天的噩夢,當美國上空4500架商業航班一次降落在最接近的機場時,華盛頓飛往舊金山的聯合航空93號航班傳出了劫機的訊號。9點49分,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發出,93號航班距離華盛頓還有29分鐘航程的警報。10點03分11秒,在機艙內的一片雜亂聲中,93號航班墜毀在賓夕法尼亞的荒野中。

  記者:好,我們剛才通過這樣一個短片,一定程度上再現了3年前9月11號在紐約和華盛頓發生的這一切。這些畫面我想很多朋友實際上其中的不少畫面都是熟悉的。但是我覺得根據現在911獨立調查委員會公佈的這個報告所列出的一些事件當中的一些時間、地點,包括一些細節的元素,我覺得有些東西也是值得我們探討的。比如説我們現在先看一個圖版,這是美航11號航班,也就是一架播音767,也就是第一架撞向世貿北塔樓的那架飛機的時間表,它是8點起飛,8點13分不再答覆地面的呼叫,到21分空管人員彙報説失去聯絡,24分聽到劫機者發出的聲音,然後32分是發出了劫機警報,37分空管人員接到了劫機警報,準確時間應該是46分40秒這架飛機就撞向了世貿的北。我們知道這裡邊,因為這是一份911的這次報告的一個副本,這是我們從網絡上下載下來的,大概有20頁,這只是它的縮減版。

  李偉:對。

  記者:但是根據這個裏邊所提供的細節,有一些細節我覺得是值得討論的,李先生是這方面的專家,我先問您一下,8點13分到8點21分,空管人員已經發現了飛機的異常,8分鐘之後他們向上級來彙報,但是沒有人意識到可能已經發生了這個劫機。李先生,對於空中管理人員來講,他們一旦發現飛機發生異常,他們應該怎樣辦?如何判斷飛機是真正的異常,是嚴重性的異常?

  李偉:我們知道實際上飛機現在從911以前,歷次發生的劫機事件,都是空管人員當接到飛機上確切地説這架飛機被劫持了,他才能確認這架飛機是已經被劫持了。因為在911以前沒有發生過,劫持飛機以後就中斷與地面的聯絡。因為劫機者在911以前往往要通過無線電與地面聯絡,並且提出他們的一些劫機要求。所以説在這樣情況下,僅僅沒有得到可靠的消息,空管人員他是不敢斷定這個飛機已被劫持,或者因為其他一些機械鼓掌,或者其它問題可能使這個飛機失去聯絡。所以這一點我覺得空管人員,我們現在來看可能是應該説有這樣的警覺,但是當時因為在美國境內還從來沒有發生過劫機事件,所以這樣對空管人員來説,現在我個人認為也不算一個非常異常的情況。

  記者:郭先生,我不知道你觀察到沒有,他剛才説到8點46分40秒,這個飛機撞向世貿大廈的北樓,但是實際上通過調查委員會的報告可以看出,在8點46分整的時候已經有軍方派出的F15戰鬥機滑向跑道,準備去攔截。那麼我的問題是,您覺得這個飛機即便真的上去之後,它能實施什麼樣的攔截,是擊落這架飛機嗎?

  郭建新: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在911之前美國整個對這種劫機的處理,最簡單或者最直觀的這種處理就是我確定它是劫機的時候,飛機升空,升空尋找到這個飛機以後是攔截迫降,只能採取這種措施。因為可以判斷的是裏面有200多乘客,而且從美國的處理劫機的一貫的做法是什麼呢?他告訴旅客不要反抗,按他們的意思走,而且告訴這些飛行人員,告訴整個飛行人員也是不要反抗,要保護乘客的生命,然後按照他們的意思飛到哪去,降下來,然後如果發現了以後,飛機是攔截迫降,不會採取攻擊性的,不管怎麼説,裏面有更多的是乘客。

  記者:是不是可以這麼理解,就是在911以前,不知道現在怎麼樣,但是起碼在911之前,類似這樣的情況出現的話,按照以往的先例,你是不能夠對這架飛機採取任何的過激的強迫的手段。那麼也就是説,換句話説可能按照那個時候的規定和人們的準備狀態,各項系統的準備狀態,也只能眼睜睜幹看著這架飛機撞向世貿大廈的北樓?

  李偉:這個是從我們現在來看,當911的飛機已升空,已被劫持,撞向大樓這是一種必然。我們知道為什麼是一種必然呢?美國的空軍即便能夠跟上或者發現它還有另外的一些規定,包括不能在人口稠密的上空對一些航空器採取措施,這個以免航空器墜落以後它會對底下的人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包括原來利用直升機在監獄裏劫機以後,所以他飛走了也不能採取措施,因為如果有人在下面的話,他就會造成另外的額外傷亡,所以這個也是看出來這樣一種撞擊的必然現象。

  郭建新:但是我個人覺得,從這一個空管員,就是這個事件發生,8點13分發現它偏離航向,然後沒有任何反映,一直到8點24分的時候聽到了機艙裏面恐怖分子劫機者發出的一些聲音,因為當時劫機者他也不知道要關閉這些通話,所以他是用飛機上的擴音器來威脅和要挾這些乘客。所以這個就被地面指揮中心聽到了,這是第一次。而第一次還丟掉了一個關鍵的一句話,就是我們還有幾架飛機正準備返回機場,這句話比較關鍵,就是它表明了還有另外有幾架飛機,當然我們是否覺得空管員聽見這一句話就判斷他是劫機?這個今天還是疑問,但當時沒有聽到這句話,然後10分鐘之後又聽到了機艙裏的這種對話,恐怖分子繼續在威脅顧客,在這個時候他判斷出來了。那也就是説從13分到37分的時候,聽到過3次對話已經判斷出來是劫機,而且在3分鐘之後,也就是34分就判斷出來的,37分的時候就已經通知了軍方了,軍方就已經得到消息了,這應該比較快了。

  記者:説到軍方的話,估計這一次的調查報告軍方也是幾乎沒有任何準備,甚至我覺得一點攜帶。比如説這裡面有這麼一個細節,剛才我們也已經看到了,當空管人員聽到劫機的聲音之後,費了很大的勁才打通了美國東北防空分區的電話。有這麼一段對話,對話就説我們這兒出事了,有一架飛機被劫持,正在飛往紐約,我們許多你們派幾架F16或者其他的飛機來應急,然後對方的回答是什麼?説你這是真的還是演習?然後那邊就趕緊説不,這不是演習,這不是測試。但這個時候,46分,空軍基地接到命令,派了幾架F15起飛,40秒之後就已經撞了。

  郭建新:但是我覺得像這樣的對話是非常正常的。

  記者:為什麼?你太懈怠了,你怎麼沒意識到?你怎麼還能問人家説你是演習,還是真的嗎?

  李偉:他有一個什麼大的背景呢?就是説在911以前,美國的反恐重心並不在本土,而是在海外。所以説美國本土,他在93年世貿的那一次汽車炸彈和95年的俄克拉克馬的汽車炸彈,而且俄克拉克馬還是美國人自己做的。所以説美國軍方他一般來説有境外目標朝美國本土飛來的時候,這是他最警惕,而且是最反映的時候。但是國內哪兒發生什麼事情,軍方可能第一反應説這可能又是一次演習,或者説這跟我們有什麼關係,而且軍方也沒有慣例,就是説如果民航機被劫持了,他們可以升空進行攔截打擊,這個是沒有慣例的,在美國以前我們知道看過很多的電影,只有在境外,即便是民用航空機如果向美國本土,他也得到最高層的指令之後才敢確認,再確認以後才敢動手。所以擊落民用航空機是非常嚴重的事件。

  記者:還有一個信息就是關於第三架飛機,也就是聯航77號航班,這是最後撞向五角大樓的飛機,這個飛機從8點20分起飛,這也是根據今天這個報告,8點20分起飛,8點54分發現它偏離航線,這個時候空管發現以後已經失去聯絡了,那麼有人算了,這中間有36分鐘這個飛機沒有和任何人員有任何聯絡就失蹤了,或者説像斷了線的風箏一樣。這屬於正常的現象嗎?

  李偉:美國上空,剛才也説了,每天的班次就是4500架班次,所以這些航管人員他一般沒有事情他也不會主動去處理。好比説空中沒有信號,因為得是自動導航系統,他認為是自動的,而且他可能沒有一套系統,如果有航班偏離航線以後就發出警報,所以他認為可能是由於改為人為地駕駛了或者其他什麼事情,所以他沒有意識到,這説明也反映了另外一個問題,美國在已經發生了兩起撞擊事件以後,他們整個的危機應對,包括各個部門的合作協調還是有問題,因為他起碼有一些東西還是不太清楚。

  記者:還有另外一個細節,因為一共是四架飛機,最後在賓夕法尼亞上空墜毀的這架飛機,那麼這架飛機,最後現在根據目前的報告,沒有更進一步的結論,只是説這架飛機是最後墜毀了。原來我記得也有一些分析,當時有各種各樣的傳言,就説這架飛機有可能被美國軍方給擊落的,從這個報告能看出來嗎,郭先生?

  郭建新:這個報告還不能證明這一點,或者説是這個報告跟傾向於它不是被擊落的,因為在報告裏面説到機艙裏面一片嘈雜。還有我想剛才補充一下專家的一個説法,就是為什麼後面這兩架長時間沒有發現?因為這個報告裏面已經講到了,除了第一架飛機,另外三架飛機都把雷達系統給關掉了。

  記者:就是這個劫機犯非常明白這些飛機的儀器,上去都給你卷了。

  郭建新:對,而且跟地面的通話系統也全部都關掉了,故而這個飛機在空中在隱性。再一個剛才説的是一天4500架,應該説是我,我看到的資料就是當時在上空飛行的4500架飛機,你如何甄別哪架飛機是被劫持的,有4500架。所以航空管理員或者聯邦航空局也是在説,如果我想甄別出來,我必須讓4500架挨個都降下來,這可是一個太龐大的工程了,我們都難以想象,就是在救濟機場你降落下來,依次降落,而且一般的飛機場就一根跑道,你想4500架降下去,等你發現這幾個飛機在上面的時候,也許他早已達到目的了。

  記者:總之這個報告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答案,但又帶來了更多疑問。那麼有關這個報告最終還能夠起到什麼樣的作用?給我們傳遞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深層的一種信息?

  我們剛才的話題一直圍繞的是911調查委員會披露出來的一些細節。911調查委員在長達一年半的調查當中,約見了包括美國總統布什在內的上千名證人,審閱了200多萬份文件,而最終的調查報告將在7月26號之前公佈,我們在這要圍繞這個報告的一些後續的東西來進行一些討論,但是在這個討論以前我們還是先來看最新的這份關於911當天發生的事情的一些媒體的一些反映。在這兒有個圖版,我們看到美國主要幾家報紙,包括西方的《路透社》、《CAN》還有《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我看了一下他們幾乎統一的一個調子都是説美國,或者説美國的一些部門,面對911這樣的事情沒有任何的準備。我想問一下李先生,您作為一種反恐專家,也是專門研究這方面的專家,你覺得他們的這種評論準確嗎?

  李偉:這種評論從結果論上看是準確的。

  記者:結果論是什麼意思?就説是事後現在咱們來看。

  李偉:對,事情已經發生了,通過這個報告的細節,剛開始我們討論了很多細節,看出來一個就是説我們要也看到事物的另一方面。就是説這個恐怖活動是空前的,用本拉登的話來説,它是要進行一些有創造性的恐怖活動。所以這類活動不僅説是美國經常在海外處於恐怖襲擊的陰影之下。但是美國他也不可能當時想象到會遭受這樣的恐怖襲擊,所以這樣的沒有準備,我個人認為也是一種情理之中的沒準備,但是有些東西是不屬於情理之中的沒準備。這個包括他的一些空管、軍方,再就是説思想的警惕性也並不是很高。有一個小插曲我要説一下,就是説布什當時接到911撞擊的時候,新聞媒體説,他當時正在有一個小學的活動,當時第一架飛機撞到世貿了以後,他還臉上漏出了,好像這個飛行員怎麼搞的?所以當第二架飛機又撞上世貿,這時候布什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所以我們看從上面到基層實際上這種思想都存在。

  記者:對,我總結您的話,一方面就是説這種恐怖行為是空前的。

  李偉:對。

  記者:恐怕沒有人能夠想象地出來。另外一方面也存在著對這樣的東西沒有想象,或者沒有任何思想和實際的這種準備的這樣一個東西。郭先生我們看一下911最新調查報告目前公佈出來,因為這兩天一直在公佈。我們大概總結有這麼幾條我覺得值得可以關注,一個就是説拉登與伊拉克的關係,還有拉登的資金的情況,還有現在在阿富汗之後拉登的這樣一種趨勢,包括他們使用的武器。我們知道7月26號之前,這個調查委員會在這之前,這是他的最後截稿時間,也就是説在這之前你必須有一個最後的公佈的報告。我們現在來談一下,因為時間也差不多了,如果在26號之後我們看到這個報告,你估計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報告?

  郭建新:你指的是911最終的一個結論,我覺得跟現在的報告可能區別不會太大,他也不會把最後的責任指定是誰,但是就是説可以得出一個基本的趨勢就是911的不可避免,不可避免論的。應該是從這個報告裏能讀得出來的,因為它不可避免最關鍵的是什麼?像剛才所説的所有的細節,那就是説美國在用一種常規的心態在面對著一種非常規的戰爭。

  記者:給李先生20秒來做一個簡短的評論。

  李偉:我覺得美國911報告他還有個重點,就是説他根據這些失誤提出的一些對策建議問題,這是對美國的今後發展,包括安全保障可能是汲取911教訓。

  記者:所有防患于未然。

  李偉:這個已經是亡羊補牢。

  記者:對,而且我們知道,的確對於美國這樣一個社會來講,他有這樣的傳統,而且這也是一種優點,就是吸取過去的這种經驗教訓,及時地來改正,這可能也是他積極的一面。感謝二位參與我們的節目,也感謝觀眾朋友收看我們今天的《國際觀察》。再見。

  >>進入《國際觀察》

責編:常穎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國際觀察]911是這樣發生的(2004/06/18/ 23:08)
  • [國際觀察]911餘悸?(6月17日播出)(2004/06/18/ 13:33)
  • 美“911”調查委員會稱人為原因導致軍方錯失攔截時機(2004/06/18/ 13:44)
  • 911後躲入地堡 切尼秘密堡壘曝光白宮憤怒(2004/06/16/ 14:20)
  • 基地選擇911並非有意 原打算五六月發動襲擊(2004/06/15/ 14:37)

  •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