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國際觀察]巴以坐在火藥桶上(3月26日播出)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29日 14:09)

  CCTV.com消息(國際觀察):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主持人:大家晚上好,歡迎收看我們正在為您直播的《國際觀察》。今天是週末,回顧過去五天的國際新聞,應該説哈馬斯的精神領袖亞辛被以色列定點清除,是本週關注度最高的國際新聞。亞辛被刺殺之後,人們紛紛地預測,亞辛的遇害是否會點燃大規模報復襲擊的導火索,甚至擔心這件事是否會導致中東局勢的失控。然而將近一週的時間過去了,巴以之間爆發的最嚴重的暴力事件是昨天在加沙地帶,三名巴勒斯坦人死於以色列軍人的槍口之下。而人們預想中的大規模復仇行動似乎並沒有開始。在這種有些沉悶的平靜當中,當一個14歲的巴勒斯坦少年穿著自殺炸彈背心出現在全世界的電視屏幕上的時候,人們在問,為什麼連一個少年無知的孩子都會成為一枚人體炸彈。我們今天的節目將從少年人體炸彈的故事開始。我們首先來看一個短片。

  解説:自從22號以色列刺殺了哈馬斯精神領袖亞辛之後,為了防止巴勒斯坦人採取報復行為,以軍加強了警戒。然而兩天后,一個14歲的巴勒斯坦少年攜帶炸藥走入了他們的視線,這個孩子名叫胡撒姆阿卜度。據以色列媒體報道,3月24號這一天,以軍方接到線人密報,在約旦河西岸某檢查點將會發生自殺爆炸事件,一時間以色列各檢查站都如臨大敵。當天,14歲的阿卜度來到納布盧斯的哈巴拉檢查站,一件並不合身的紅色運動衫和他異常的舉止引起了以軍士兵的注意,阿卜度當即被以軍攔住了。據當時執勤的以軍上校沙輪迴憶説,他舉起了雙手,脫去了外衣,我們看到他穿在裏面的炸彈背心,差不多八公斤的炸藥,他差一點就引爆了身上的炸彈。事後,阿卜度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當以色列士兵攔住我時,我沒有按爆炸按鈕,我改變主意了,我再也不想死了。阿卜度的行為使他成了新聞人物,以色列媒體指責巴激進組織利用無知少年充當人體炸彈。但隨後,巴勒斯坦自治機構新聞部長沙西恩卻一口否認這一事件的真實性,指出這是以色列方面捏造的假新聞。這次尾隨的少年人體炸彈襲擊事件到底是一個陰謀還是巴以新一輪血腥衝突的前奏呢?

  主持人:今天在演播室裏參與我們討論的兩位,一位是《環球》雜誌總編輯馬曉霖,還有我們的新聞觀察員郭建新。另外,觀眾朋友還可以手機短信的方式參與我們節目的討論。具體的方式請您注意我們屏幕上的字幕。剛才我們看到這個短片,我想很多人也在問這樣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説少年充當人體炸彈這個新聞,在全世界受如此的關注?是不是這個新聞的真實性值得甄辨呢?

  馬曉霖:關注的一個是亞辛剛剛被刺之後,哈馬斯發射了對以色列進行地震式的報復,這個大家肯定是必然要把目光注意在巴以地區。可是出現一個人體炸彈居然是一個十幾歲的小孩兒,這是任何人都沒想到的。這個孩子且不説究竟真正的背景是什麼,我覺得作為一個少年,他以這種方式來報銷自己,任何人都會覺得這是違背常理的,不可思議的。這麼大的孩子,14歲,有的報道説16歲。在加沙幾年中報道過很多炸彈,但這屬於很少有這麼罕見的特例。

  主持人:看到這個孩子實際上給人一種非常極端的感覺,以至於當以色列在後來披露出來的調查人員、審訊人員,在審訊這個孩子的時候,説的一些原因,比如説有人給了他相當於25美元的當地的貨幣,還承諾他將來可能升天之後會有一個幸福的生活等等如此之類的話,讓人感覺好像真的是這樣嗎?

  郭建新:我覺得至少在這裡面,以色列是比較充分地利用了這個事件。現在你説到底是這個孩子他背後的背景是什麼,動機是什麼。因為你追究背景和動機的時候,基本上是個案的偵查過程。但這時候應該看到以色列發生這件事情,以色列非常願意充分地利用這個畫面和利用這個事件。

  主持人:而且我們現在看到的畫面,包括它的動態畫面,在全世界各大媒體在來回地播,而且讓人看上去確實是觸目驚心這個小孩兒,像現在的畫面穿著一個馬甲,最後被抓的狀況。我們在今天注意到有一些巴勒斯坦的官員出來説這個事情,小孩兒説的這些原因,這些背景,是以色列有意捏造的,你覺得像嗎?

  馬曉霖:這個事有點不可思議。對孩子,從他到以色列檢查站,到最終暴露了炸彈,到最終換了衣服,整個過程的電視錄下來了,我覺得這個以前是從來沒有的。以前的自殺爆炸都是在成功之後或者未遂之後才有報道,這個可能以色列情報部門事先知道了,通知新聞記者。另外也不排除這裡面像巴方説的有什麼貓膩。14歲的孩子有一定的頭腦,不可能説為了20幾美元去把自己炸的粉碎。

  主持人:説到這兒我需要引用一篇你寫的文章,馬曉霖先生曾經在一年多前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就叫做《肉彈是怎樣煉成的》,這個文章在很多國內媒體被轉載。其中有一點你説到,根據你當時在巴以地區採訪時所了解的情況,像這樣的人體炸彈,一般給家裏也好,給他其他地親人要得到的撫恤金也好,或者報酬,按幾千美元算的。

  馬曉霖:極個別的情況是這樣的。一般死一個人,不管是死在衝突之中,還是死於車禍,還是死於基地,當地民政部門都會每月大概有200、300謝客,幾十美元的補貼。如果是死在比如跟以色列的衝突中成功的烈士,像哈馬斯這種組織可能遠遠……

  主持人:包括自殺式的?

  馬曉霖:包括自殺式的。25美元有點少,我覺得巴勒斯坦儘管窮,但是25美元不足以誘使一個青少年把自己報銷了,我覺得這方面可能有點問題。

  郭建新:半島電視臺也是就這個事情一直在追問,他在追問以色列軍方,為什麼就像你剛才説到的,為什麼兩個小時之前你就能夠把電視擺在那裏。但通過以色列軍方説在這個事件發生之前,已經得到了一個秘密的線報,這個線報在約旦河西岸的某哨所要發生自殺性爆炸事件,如臨大敵。

  主持人:在如臨大敵當中,不僅除了以色列軍警,還包括各國媒體。

  郭建新:所以攝像機錄下來。我想很有可能是以色列國家電視臺,他的電視臺過去的,像這樣的事情,這個就是一種要記錄這事情,要向世界公佈這件事情。但是我相信以色列可能也沒有想到這個事會發生在一個小孩兒身上。如果不是他事先預謀的。

  馬曉霖:這個情況我覺得不排除真實的。因為這個小孩兒,比如因為受巴勒斯坦人,比較崇拜一個長者,他想去做烈士,想去報名,想去當人體炸彈,在他的要求下。因為一般都是志願者,他沒有強烈的願望或者沒有一定的心理素質當不成人體炸彈。他當時主動報名,可能哈馬斯也好,加沙也好,同意了,裝上以後讓他去了,等他到那個地方了,離他剛開始做決定,可能思想又發生了變化,覺得這個東西不是好玩的。

  主持人:剛才説到一連串我們關注的,是因為前不久的亞辛之死。説到亞辛之死,包括這個孩子這個事。我們最近注意到巴勒斯坦內部似乎有一種矛盾也好,或者不同的聲音。比如這個孩子出事之後,先是……馬上出來説是我們幹的,緊接著過來一段時間又出來,這裡的原因我們先不談。緊接著還有一個是需要請二位和觀眾朋友一起看的。這是一條在本週二,哈馬斯軍事派別的錄像帶。這個錄像帶是在局外的阿拉伯電視臺播放的,哈馬斯軍事代表的軍事領導人表示説要用非常強烈的,甚至是地震式的打擊來打擊包括以色列人在內一切的敵人。另外一條,我們再來看一下,就是在22號,“巴解”組織的主流報紙叫《天天報》,原引了60多名巴勒斯坦各界知名人士,包括律師、議員,文化界的知名人士,呼籲巴勒斯坦民眾保持克制,不要使用武力為亞辛復仇,這兩種聲音顯然是矛盾的,但是都出自巴勒斯坦怎麼內部,怎麼解讀?

  馬曉霖:這是符合巴勒斯坦事實情況。巴勒斯坦社會一致存在著以哈馬斯捷哈德為一派的,以自治政府為一派的兩種鬥爭方式,兩種聲音。我印象中大概衝突持續一年多之後,像阿拉法特這一派,……巴激組織也好,或者是自治政府也好,開始調整鬥爭策略,不再主張通過武裝襲擊的方式對抗。實際上大概一兩年前阿拉法特就已經在呼籲停止一切針對平民的襲擊,包括自殺性的襲擊,因為阿拉法特自己用了很清楚的拓辭説這是恐怖主義襲擊,傷害了平民,而且傷害了巴勒斯坦事業的最高利益,也給以色列打擊巴勒斯坦提供了藉口。從巴勒斯坦來講,知識分子、官員一直主張通過……

  主持人:希望能夠保持一種必要的理智和一種穩健。説到亞辛之死,死後巴勒斯坦內部發生了一些變化。哈馬斯內部的狀況是如何的?除此之外我們還注意到一個消息,今天格外引人注目的,聯合國安理會的一份關於譴責以色列刺殺亞辛的決議草案,最終沒有得到通過,美國行使了作為常任理事國的否決權,有關這方面的情況我們通過一個短片了解一下,然後繼續我們的話題。一起看一下。

  解説:3月22號,亞辛被炸身亡的消息轟動了世界,第二天哈馬斯內部進行了秘密選舉之後,宣佈新的領導層,強硬派人物蘭提斯接替了亞辛部分職務,出任哈馬斯加沙地帶的新的領導人,並且首次接受了美國廣播公司的採訪。在採訪中,作為哈馬斯創始人之一的蘭提斯強調,“我們的敵人佔領了我們的土地,而美國支持這個敵人。但我們不會襲擊美國的任何目標”。同時他也否認了一些輿論猜測哈馬斯可能與“基地”組織結盟的説法。就在蘭提斯面對美國記者的鏡頭侃侃而談的時候,在聯合國安理會,眾多代表表情嚴肅地正圍繞著一份由伊斯蘭國家提出的譴責以色列刺殺亞辛的決議進行最後的表決,但是由於美國投出了否決票,而將這個決議最終沒能通過。美國方面行使否決權的原因是美國認為,這是一個不公平的決議,決議中沒有譴責哈馬斯組織對以色列頻頻發動的自殺式炸彈襲擊的行為。

  主持人:蘭提斯剛才這個表現,實際上歸納起來兩點,一個是哈馬斯不會拿美國人當目標,另外一個就是哈馬斯絕對不會和“基地”組織這種組織結盟或者説合作。我們注意到實際上在亞辛被刺殺之後,似乎起碼在我們看到的很多媒體當中,哈馬斯的一些成員,包括它的一些高級官員,軍事的、政治的,都表示説非常憤怒、義憤填膺的説殺以色列人,而且目標對準美國人。而現在蘭提斯的話顯然某種程度説過美國人聽,我們不會把他你當目標。他這種態度有什麼變化嗎?

  郭建新:這個正好是剛才專家講的,實際上哈馬斯內部在亞辛去了以後,一個時代的結束,原來內部有一些分歧,但是因為有一個至高的人物,接近神的人物,所以它這種衝突和分化不是那麼容易表現出來。現在蘭提斯的講話,原來他剛一齣來的時候,亞辛的事件剛發生的時候,蘭提斯發表的言論非常極端,但是他馬上現在在接受美國記者採訪的時候,他的話,剛才你講的,一,不和“基地”合作,第二,不會對美國的目標進行攻擊。這至少表現了什麼?他比較理性,對待的敵人是以色列的,是有武器的。

  主持人:不要把美國再捲進來了,在這個問題還非常明白。

  郭建新:他至少考慮他自己利益的時候,顯得比較理性。再一個,蘭提斯這個人是外科醫生,一口很好的英語,再加上原來是新聞發言人,所以更多的給人們的印象他像一個政治領導人,而不像亞辛是接近理想主義的宗教領導人。這兩個的區別,以至造成哈馬斯未來的政策和他所做出來的軍事行為等等,做出來的動作都可能發生變化。

  主持人:請馬先生進一步闡述一下,你覺得哈馬斯如果要變,會變在什麼地方?

  馬曉霖:我覺得從目前來看,哈馬斯還繼續守護他過去的底線,就是直達以色列,只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國家領土內襲擊以色列的目標,絕不在巴以境外襲擊任何人,更不襲擊其它國家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以色列人,就是佔領者,佔領當局,佔領軍。這點不會變,而且恐怕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因為到現在通過武裝鬥爭的手段佔領這個大的指導方針也沒有變。我想以後他會不會繼續用人體炸彈這種方式,我覺得這恐怕是新一層領導人上來以後要考慮的,因為亞辛走了之後,現在新政的領導人也有了,蘭提斯也上來了,而且現在在國際反恐的大背景下,特別像人體自殺爆炸這種,在國際上聲譽是非常不好的。

  主持人:您作為一個曾經在那個地方採訪、工作了很長時間的人,我想請您簡單,非常短的給我們一個概念,您覺得哈馬斯未來會走向更加極端、更加暴力,還是説要逐漸地政治化一點,理性化一點?

  馬曉霖:我覺得後者可能更多一些。

  主持人:我們換個話題,今天另外一個跟巴以有關係的,就是聯合國的決議草案被美國否決了。你覺得美國的否決,當然很多人會覺得情理之中,或者預料之中,但是它又説明了什麼?

  郭建新:首先聯合國討論這件事情,這是提供了一個辯論的場所,就像你所講的,美國使用否決權這是預料之中的,但是這個辯論必須要進行,帶有一些我要把我的道理,把我要譴責的意願表現出來,最後表決的結果是11個安理會成果元贊成,英國、德國和羅馬尼亞投了棄權票,美國否決。美國強調並不是説不譴責刺殺的行為,法外處決的這種行為,他要譴責。但是我要譴責以色列法外處決的國家組織和它的行為的時候,它要求對等。當然,在它提出這種要求來之後,安理會修改了一個協議,把這個協議修改了,又加上一條,譴責針對平民的自殺性爆炸行為,但他認為仍然不對等,為什麼?你在這邊點了國家組織,以色列,也點了他的法外處決這種刺殺行為,但你在那邊只點了行為,而沒有點名,他認為不對等。

  主持人:這樣會不會給很多阿拉伯國家這樣一個印象,美國就是在偏袒以色列,全世界都在譴責以色列刺殺亞辛的暴力行為?

  馬曉霖:這幾乎是一種鐵律,一種印象,多少年來,美國凡是不利於以色列的聯合國安理會決議也好,聯合國大會決議也好,聯合國大會決議還好辦,因為它沒有法律約束力,美國一般不管,凡是聯合國決議,多半都是被美國否決掉了,要麼通過以色列能接受的,模棱兩可的東西。

  主持人:就跟它一貫的政策、原則或者戰略的考慮有一定的關係。我們看一下有一個觀眾問的一個問題,這也是今天可能最後一個問題需要討論的,為什麼哈馬斯在亞辛死後之後沒有做太大的反映,在節目開始也跟觀眾説了,是孕育著更大的報復,還是哈馬斯準備歇了?

  馬曉霖:我認為可以從幾個方面理解。一方面,如果報復的話需要一個過程,需要準備。以色列安全方面的專家認為,現在哈馬斯不缺乏人體炸彈的志願者,但是缺乏的是技術力量,沒有人給他裝炸彈、安炸彈,去引爆炸彈。需要這個。另外以色列也很厲害。我覺得從大方面來講,亞辛剛死,哈馬斯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整合領導力量,怎麼建立亞辛走後的權力真空,這才是當務之急。然後下一步,包括制定新的發展戰略,新的發展方向,然後才是具體的怎麼報復以色列。

  主持人:很多人都在擔心新的一輪暴力的升級。我想最後一個問題問問您,您覺得未來怎麼看?

  郭建新:未來我覺得還是應該想盡一切辦法,通過國際社會的力量,然後更多的來促使雙方,因為我們剛才討論,哈馬斯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尤其亞辛被刺殺以後,哈馬斯也有一種變化。我比較贊同教授所講的,有可能哈馬斯是朝著向政治行為的方面發展,可能更多的軍事攻擊和超界限的自殺性爆炸,可能會相對減少,利用這樣的機會去做這樣的事情,抓住這個機會推進和平,我覺得這可能是一個更有可能的結果。

  主持人:概括起來,應當説短期內並不能馬上指望不會有暴力事件出現,但是長遠的發展還有待於進一步的觀察。感謝二位參與我們的節目,也感謝觀眾收看我們這期的《國際觀察》。再見。

責編:張娜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