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析:以色列成功暗殺亞辛 中東局勢走向何方?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22日 14:03)

  專題:哈馬斯精神領袖亞辛被炸身亡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中新網消息:哈馬斯精神領袖亞辛在以軍22日的空襲中死亡。隨後,哈馬斯方面官員已經確認這一消息。據路透社報道,以色列直升飛機週一淩晨向一座清真寺附近發射了數枚導彈,巴勒斯坦方面數人死亡,其中包括哈馬斯精神領袖亞辛。

  那麼哈馬斯精神領袖亞辛被殺將對未來巴以局勢産生何種影響?

  首先,必將掀起新一輪自殺性爆炸的狂潮。

  哈馬斯在1987年第一次巴勒斯坦起義中興起,隨後宣佈其宗旨即“聖戰”。哈馬斯不承認以色列的存在,發誓要把以色列趕進大海。1993年奧斯陸協議的簽署,對哈馬斯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最後,哈馬斯決定拒絕並破壞這一協議。當時的哈馬斯領導人認為,要破壞已經逐漸贏得民心的奧斯陸協議的實施,僅僅“聖戰”是不夠的,還需要“犧牲”。而犧牲的目的,就是製造盡可能多的傷亡,擾亂以色列民眾的日常生活,最終導致奧斯陸協議的流産。

  1993年4月16日,就在奧斯陸協議即將簽署之前,以巴衝突中第一例自殺性爆炸發生。這第一例自殺性爆炸事件,正是哈馬斯一手策劃的。據有關學者的研究,巴極端組織共掀起了5次自殺性爆炸的浪潮。第一次是1993年9月奧斯陸簽署之後,第二次是1994年,一名猶太極端分子向正在祈禱的巴勒斯坦穆斯林人群開槍並打死數十人事件之後。

  在2001年10月底以來,自殺性爆炸現象又死灰復燃並形成了第五次狂潮。今年10月4日,以色列北部海濱城市海法發生一起自殺性爆炸,造成至少19人死亡,約50人受傷。有關報告顯示,自2000年9月以來,針對以色列目標的自殺性襲擊事件有100多起。“人肉炸彈”的夢魘在以色列隨時都可能驚現。

  一個叫梅沙爾的哈馬斯領導人聲稱:“我們有足夠的炸彈和勇士,(這種自殺性爆炸事件)還可以再幹20年,我們的目標是要使佔領者為他們的行為付出高昂的代價,最終我們將獲得勝利,因為敵人無法經受這樣巨大的損失。談判和妥協使我們喪失了應有的權利,只有反抗才是惟一的出路。”

  而此次哈馬斯精神領袖亞辛被以軍空襲殺害,哈馬斯方面發誓要“報復(以色列的)每家每戶。”據路透社報道,哈馬斯成員在加沙城的街道上高呼:“謝赫-艾哈邁德-亞辛安息了。但他們(以色列人)將永遠不會再享受平靜。我們將把死亡送到以色列的每個家庭、每個城市、每條街道。”由此可見,自殺性襲擊必然再次威脅以色列國內的安全,以軍也必然加強國內安全措施,嚴防襲擊發生,巴以之間的衝突必將再度升級。

  其次,以色列對待巴勒斯坦的政策最終無法真正實現中東和平。

  巴以衝突根源一言難盡,而哈馬斯的從中作梗更使和平前景雪上加霜。以色列方面自沙龍內閣上臺以來,實行強硬的武力政策,對巴勒斯坦境內武裝抵抗力量進行了一系列猛烈打擊,對境內抵抗力量領導人更是採取了殘酷的“定點清洗“政策。去年6月12日,以色列內閣總理沙龍表示,以色列將採取一切手段保護其民眾安全,繼續“打擊恐怖分子直到把他們全部消滅”。政府同時向軍方下達命令,允許軍方使用“一切必要手段”徹底剷除哈馬斯。以國防部長宣佈,所有“哈馬斯”成員“從低級成員到領導人”均為以軍的打擊對象。

  目前,以色列軍方已在約旦河西岸建起隔離墻,並打算在隔離墻完成後還將在每個猶太定居點周圍建寬400米的“安全區”,禁止任何巴勒斯坦人入內,如有冒險闖入者即可開槍。對此,哈馬斯作出強烈抗議,並在加沙發表的聲明説:“以色列在西岸建隔離墻根本阻擋不了對以色列人的襲擊”,並斷定美國支持的路線會失敗。

  哈馬斯在擴大自身影響力的同時,也在尋求“夾縫中求生存”的有效之道。一方面,針對近來以色列的淩厲軍事攻勢,哈馬斯和傑哈德正在加強合作,形成抵抗以色列的統一戰線。去年10月20日,哈馬斯領導人哈立德-馬沙勒和傑哈德總負責人拉馬丹-薩拉赫舉行會晤併發表聲明:“兩大組織同意,依靠巴勒斯坦人民的力量對抗猶太複國主義者的侵略,敦促(巴勒斯坦)各派系和抵抗力量彼此協作,反抗侵略。”它們還得到了黎巴嫩真主黨的幫助和指導。

  另一方面,哈馬斯也不排除在一定程度上有條件地支持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和談政策,以為自身發展求得喘息之機。亞辛表示,目前哈馬斯正和巴勒斯坦總理庫賴進行接觸,準備同巴勒斯坦政府進行停火談判。但儘管如此,哈馬斯將保留應對以色列罪行的權利。“進行停火談判並不意味著哈馬斯沒有能力報復敵人以及讓敵人為他們的罪行付出代價。”亞辛還否認哈馬斯是因為受到埃及的壓力才同意進行停火談判的。不過,就目前局勢而言,哈馬斯與以色列簽訂停火協議的可能性很小。哈馬斯政治領導人克哈萊德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接受電視臺採訪時表示,以色列總理沙龍“不希望停火”,而“美國只關心伊拉克的局勢及其大選”。

  亞辛被殺再次凸顯出以色列中東政策的不穩定性,巴勒斯坦總理庫賴就説:“以色列炸死亞辛這是瘋狂且非常危險的做法,它打開了中東的混亂之門。亞辛是以溫和出名,他控制著哈馬斯,因此這是非常危險、非常膽小的行徑!”

  以色列為“後加沙時代”作準備。

  從16日晚到17日的24小時中,以色列軍隊先後向加沙地帶發動5次襲擊,致使8名巴勒斯坦人被打死。從表面上看,這是以軍對14日以港口城市阿什杜德遭自殺性爆炸襲擊所進行的報復,但其更深層次的意義在於,以色列正為推行其單方面撤離加沙的計劃鋪平道路。

  加沙地帶面積365平方公里,生活著約120萬巴勒斯坦人。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從埃及軍隊手中奪取加沙,從此對加沙開始了長達20多年的殖民控制。1993年巴以簽署奧斯陸和平協議,加沙地帶與傑裏科成為最先實行自治的兩個巴勒斯坦地區。但是,迄今為止,以色列在加沙仍保留著17個猶太定居點,生活著約8000名猶太定居者。與此同時,以色列在加沙還有一定數量的駐軍。

  從地理上説,加沙較為獨立,主要對外邊境口岸由以色列控制,與約旦河西岸巴自治城市相比,更加易於控制。正因為如此,以總理沙龍在經過週密考慮後決定,作為其正在醞釀之中的“單邊行動”計劃的第一步,以色列將首先從加沙撤離。目前,雖然以色列尚未制定出有關撤離加沙的詳細計劃,諸如是全面撤離,還是保留個別幾個大的定居點。但是,以色列現正在考慮的顯然不是撤不撤的問題,而是如何撤的問題。

  從目前的跡象看,以色列已開始為撤離之後的“後加沙時代”作準備,而其中一項重要措施就是加大對巴激進組織的打擊力度。這一決策主要出於兩個考慮:

  其一,防止給人留下以軍被迫撤離加沙的印象。應該説,這是以色列三年前單方面從南黎巴嫩撤軍後得出的教訓。2000年5月,當時的以總理巴拉克作出決定,單方面從黎南安全區撤出。這一撤軍行動受到有關方面的歡迎,但也産生了一個副作用,使黎真主黨遊擊隊和巴激進組織得出結論:武力抵抗最終使以色列撤軍。正是在黎南撤軍不久,爆發了第二次巴勒斯坦起義,而且黎真主黨遊擊隊也不斷向以北部邊境地區發動襲擊,雙方的軍事摩擦時有發生。鋻於這一教訓,為避免此次單方面撤離加沙後再出現類似的局面,以色列決定先下手為強,首先對加沙的巴激進組織實施猛烈打擊,表明以色列是主動撤離加沙,而不是被打出來的。

  其二,避免在加沙留下後患。加沙是哈馬斯等巴激進組織的大本營。此次巴以衝突三年多來,哈馬斯異軍突起,在加沙民眾中贏得了廣泛支持。其支持一度曾超過阿拉法特。在此期間,由於以軍對巴安全部隊實施猛烈軍事打擊,使其大部分基礎設施被摧毀,這在客觀上也為哈馬斯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可能。目前,整個加沙地帶可以説是處於割據狀態,共有三股力量相抗衡:一是巴民族權力機構的安全部隊,二是加沙地帶前預警部隊司令達赫蘭的部隊,三是哈馬斯等激進力量。有分析説,如果以軍撤離,不能完全排除哈馬斯試圖接管加沙的可能。因此,以色列從戰略上考慮,認為有必要在撤離之前,徹底摧毀巴激進組織的基礎和實力,以免為日後留下後患。以軍方稱這是積極的防禦。

  正因如此,以軍最近一段時間來,在加沙的軍事行動一直沒有停止。顯然,14日在以港口城市阿什杜德發生的自殺性爆炸,為以軍打擊加沙提供了理由和藉口。以安全內閣日前作出決定,加強對哈馬斯領導人的定點清除行動,同時有目標地發動地面進攻。以色列希伯來文報紙《晚報》17日頭版的大標題是:追殺哈馬斯的季節已經開始。

  對於以色列軍事打擊加沙的計劃,巴勒斯坦表示嚴厲譴責。巴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拉法特17日説,以色列在拆除加沙猶太人定居點之前發動新的軍事進攻,目的是要摧毀加沙。這是一個嚴重的罪行。阿拉法特的政治顧問拉迪納指出,如果以色列繼續對巴勒斯坦人採取軍事手段,那麼暴力的惡性循環將會繼續和擴大。他呼籲以色列政府尋求政治解決,實現全面停火以結束暴力循環。(聞新芳)

責編:張娜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全體罷工抗議亞辛被殺(2004/03/22/ 13:58)
  • 美國呼籲衝突各方在亞辛被殺身亡後保持克制(2004/03/22/ 13:56)
  • 巴勒斯坦談判代表稱殺害亞辛將只會助長暴力(2004/03/22/ 13:55)
  • 快訊:襲擊亞辛行動中有8名巴勒斯坦人喪生(2004/03/22/ 13:53)
  • 以報:四大原因令以色列此時對亞辛痛下殺手(2004/03/22/ 13:48)
  • 伊臨管會強烈譴責以炸死哈馬斯精神領袖亞辛(2004/03/22/ 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