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世界週刊(02月08日播出)

  

1 人物:情報門眾生相

  情報門這個字眼,最近頻頻出現在國外媒體上。情報門有兩扇,一扇在美國,一扇在英國,寬窄高低都差不多,都是關於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情報確鑿與否。想全身過這扇門的人不少,但過門的方式卻各不相同。美國國務卿鮑威爾的辦法是一問三不知。

  本週一,華盛頓郵報的記者這樣問鮑威爾:如果您當初知道伊拉克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話,您還會主張進攻伊拉克嗎?鮑威爾的回答是:我不知道。


  而在一年前的2月5號,當鮑威爾代表美國政府出現在聯合國會議上時,他是這樣闡述的:“我們保守的估計是,伊拉克現在擁有100-500噸化學武器製劑。這些製劑足夠裝載1600枚作戰火箭……我給各位提供的是建立在可靠情報基礎之上的事實與結論。”

  一年過去了,這些鮑威爾口中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毫無蹤影。本週,《紐約時報》刊登的一封來自伊拉克的美軍家書就這樣寫到:“昨天我們得到情報説有一個地方可能藏有化學武器——芥子氣,當我們身穿防化服闖入那個地方時,卻發現那不過是家飯店,根本沒有什麼芥子氣,有的不過是芥末和煤氣。”

  這場有些荒唐的行動就像是伊拉克戰爭的縮影,而作為向全世界指證伊拉克的人,鮑威爾面對置疑,選擇了放棄辯解。有評論説,鮑威爾是在試圖尋找一個不可能的平衡。一方面維護他素來正直的名聲,另一方面避開一場沒有勝算的爭論。

  情報門事件剛剛浮出水面的時候,美國媒體曾經披露:鮑威爾從開始就認為五角大樓關於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報告在真實性上存在問題,也許鮑威爾這次真的是有苦説不出。但是,在白宮的一些人看來,他現在的消極表態有點兒離譜了。

  也許鮑威爾壓根就不想穿過這扇情報門。但過得去過不去,恐怕由不得他。在白宮的壓力下,他很快又向媒體澄清説:即使找不到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場戰爭也是正義的。和鮑威爾相比,有一個人選擇了另一種方式:“以不變應萬變”。

  2月4號,在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發表講話時,拉姆斯菲爾德再次向世界展現了拉氏邏輯的風格。

  當被問及如何評價美國伊拉克武器核查小組組長戴維凱在調查進行了85%的時候,于上周突然辭職一事時,拉姆斯菲爾德這樣回答:“迄今我們在伊拉克的發現的確不能證明薩達姆擁有了我們認為他可能擁有的東西,但是同樣也不能證明他沒有擁有我們認為他可能擁有的東西……在檢查只完成了85%就下此結論,有可能導致的是100%的錯誤。”

  而當民主黨議員指責白宮為了發動戰爭而“炮製”了有關情報時,拉氏的回答説:“我從來沒有在伊拉克問題上聽説過這個字眼,也沒有看到過任何類似的行為,我還是從你的口中第一次聽到這個字眼。”

  這是自從戴維凱在國會指責伊拉克情報有誤以來,拉氏首次在公開場合表態發言。但是,他強硬的態度卻遭遇了卡耐基基金會報告中所列舉的事實的挑戰。

  根據這份報告,2002年,拉姆斯菲爾德領導下的五角大樓成立了一個“特別計劃辦公室”,專門評估有關伊拉克的情報。那之後,美國情報部門有關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報告就變得措辭嚴厲起來。

  用一位中情局前官員的話説:“當拉氏得不到他所需要的情報,他就創建了特別計劃辦公室。特別計劃辦公室的成立實際上就是政府對情報部門施壓的一種非傳統方式。他們在找尋的不是真相,而是戰爭的理由。”

  究竟是情報誤導了政策,還是政策影響了情報?看起來,只要一天不找到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美國政府就總難以擺脫“説謊”的指責。不過,就在輿論的壓力讓情報門越變越窄的時候,有一個人卻突然把這道門鑿寬了。此人不是別人,正是美國總統布什。

  1月30號,布什政府突然宣佈將組成國會獨立調查小組,對伊拉克戰爭之前有關薩達姆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情報出現的問題展開調查。

  布什同期:“我們知道薩達姆有製造巨大危害的企圖和能力。但我們還不知道的是我們曾經怎樣看待伊拉克武器情報,以及檢查小組找到了一些什麼。我們希望弄清楚。”

  此言一齣,讓不少人都大感震驚。因為這與情報門風波以來布什一貫的強硬立場形成了強烈的反差。然而,只要細細品味一下,就會發現布什的用心良苦。因為戴維凱的一番話雖然點破了情報的錯誤,卻並沒有把矛頭直接指向白宮。有評論説,這等於是在把布什推下海後又扔給了他一個救生圈。布什當然不會輕易撒手。

  值得注意的是,是布什親自選定了一個由兩黨成員組成的9人委員會,委員會的調查也並不是僅僅針對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情報,而是將調查更廣泛的反恐戰爭情報蒐集的問題,包括針對朝鮮和伊朗的情報工作。

  布什同期:“我將指定一個獨立的兩黨委員會來分析我們的立場,以及我們如何能在反恐戰爭中將情報工作做得更好。”換句話説,布什的主動出手使得調查的關鍵詞從“伊拉克情報”變成了“反恐情報”。情報門也就因此變寬了。

  從時間上來看,委員會的調查報告將到明年才能發表,這無疑也給布什今年的競選連任創造了一個時間上的寬度。但是,在大洋彼岸的英國,有一個人卻因此受到牽連,有苦難言。英國首相布萊爾曾經説過,他是一輛沒有倒車檔的車,永遠知難而進。

  但在2月3號,絕不“倒車”的布萊爾卻宣佈,將對英國有關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情報工作進行調查。英國《衛報》的評論説,布萊爾顯然是受到了布什的牽連,這對曾經同仇敵愾的盟友如今卻是同病相憐。

  布萊爾:“我知道,有一些工黨成員對我們與美國結盟感到擔憂。”

  而且相比之下,布萊爾的處境更加艱難。雖然上周出臺的赫頓報告在文字上為布萊爾洗清了一切罪名,但卻製造了一個更可怕的現實旋渦。民意調查顯示,布萊爾的公眾信任率在赫頓報告後反而降低了2個百分點。

  不僅如此,由於擔心會像凱利那樣成為政府的替罪羊,英國國防部一些專家近日紛紛公開表態,矛頭直指政府。國防部前首席專家布賴恩瓊斯甚至説,沒有一個情報和武器專家認為政府關於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報告是可信的。

  本週三,在議會下院的辯論中,布萊爾在情報門這道門檻外面的尷尬更是無處躲藏。布萊爾:“調查委員會沒有職責,評定我們開戰的決定是否正確。你們也不應該要求它這樣做。”

  提問:“當首相本人感到恥辱或者尷尬的時候,他還會正確評判自己的言論和行為嗎?”

  布萊爾:“不,我不感到恥辱。我認為我們做了正確的事情。我有時覺得自己在一些問題上並不完全具備説服力。”

  布萊爾的講話被在場旁聽者的抗議聲數次打斷,由於場面混亂,最後下院議長不得不下令把所有旁聽者請出會場,整個辯論被迫中斷大約10分鐘。這是過去17年來的第一次。

  儘管英國的調查報告將在9月完成。但是,英國輿論對於結果似乎並不過於期待。〈每日郵報〉的評論就説:“又是一天,又是一次調查,而且很有可能,又是一次粉飾太平”。

  其實,情報從來不是十全十美的,但如何根據情報來做出最終的決定,這的確是政治家該做的事。也許正是因為這一點,情報門的故事還將繼續上演,眾生的表現也同樣值得期待。



<<上一頁下一頁>>
第3頁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