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國際觀察]勇氣:讓目光更遙遠

央視國際 (2004年01月18日 17:49)

  CCTV.com消息(國際觀察1月16日):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水均益:大家晚上好,歡迎您收看我們為您現場直播的《國際觀察》。

  1969年,美國成功登月,從1969年到現在35年的時間過去了,在現出10余名宇航員的生命,花費數萬億美元後,人類的腳步還沒有踏上其他的星球。北京時間昨天晚上,勇氣號火星探測器的輪子踏上了火星裏面,雖然這個無人的探測器只行進了三米,但這已經鼓舞了人類登上火星的信心。目前勇氣號是什麼狀況?它將如何來完成任務?那麼隨著勇氣號的登陸,新的太空探索熱潮給我們又帶來了什麼?這些就是我們今天的觀察點。 今天到演播室裏的兩位,一位是科普作家宋宜昌先生,還有一位是我們的特約新聞觀察員宋曉軍先生。我們首先通過一個短片了解一下火星上的勇氣號它的最新情況,一起來看一下。

  短片:

  美國東部時間1月15號淩晨3點21分,登陸火星12天的勇氣號接到地面出髮指令,它開始緩緩地從40厘米高的平臺上順著斜坡使下。將近2個小時候,它向地面發回了確認登陸火星表面的信號和自己踏足火星的黑白照片。

  從照片上的車輪痕跡可以判斷,勇氣號的6個輪子已經沾上了火星地面的泥土,完成了和火星地面的一次親密接觸。在勇氣號1月3號登陸火星後的12天裏,從珍貴的黑白照片到更清晰、更精采的彩色全景照片,勇氣號用它的想棒棒糖一樣的天線以每秒11K的速率向地球描述著人類朝思暮想的紅色星球。而地面上的科學家們也是一次心潮澎湃,一次次熱淚盈眶。

  而今,勇氣號已經離開登陸艙平臺,在火星表面上前進了3米,實現了真正意義的登陸。它接下來的任務是要用全景照相機確定太陽方位,用儀器對火星的土壤和岩石進行初步分析,而250米外的一個隕石炕是它的下一個重要目標。

  水均益:宋先生,我想先問您一下,我們知道勇氣號實際上降落到火星地面已經有將近12天的時間了,為什麼過去到了12天之後,勇氣號才開始真正的火星漫步,這麼長時間?

  宋宜昌:因為它降落了以後它有一個氣囊放完氣以後卡住輪子了,使它不能從原來設計的那個方向衝下去,這樣它就得不停地在那個平臺上挪,結果挪了好幾十度以後,120度以後從另外一個平臺,就是放的那個支版上下去。

  水均益:這個具體挪是由誰來挪,是它自己還是由地面控制?

  宋宜昌:地面控制。

  水均益:地面控制,那就有一個問題,地面控制據説是地面的一道指令,要通過光速能夠傳到火星上的勇氣號上要10分鐘,那這個如何來操縱這個東西?

  宋宜昌:它設計指令的時候已經考慮到這個來回的時間,所以指令和在地面模擬的時候已經把這個時間打出去了,所以執行機構執行的都是按照已經設計好的,沒有什麼這種岩石的困難。

  水均益:我就想想象,它這種具體的,總歸還是有一個控制,那就還是地面的“納薩”的地面控制人員控制。

  宋宜昌:它的指令已經是增加,密度增加然後在這個時間它可以執行好幾個,然後根據他的情況再反回來,然後地面再給一個加高密度的質量。

  水均益:那具體操作是一個什麼樣的,是不是類似于我想象,會是像小朋友在玩兒遊戲機的那種方式在那?

  宋宜昌:是,剛才是坎帕拉迪納的噴氣動力實驗室,確實是這樣的。但是它已經把這個分解了,事先有人操縱這部分,有人操縱那部分。還有人專門設計那個指令到底怎麼樣把它濃縮一次發過去。還有人專門監控它到底那個姿態動了多少。

  宋曉軍:這個指令一共是850條,1997年美國的火星有一個登陸器也是一個機器人,當時只有80條指令,那麼這個勇氣號是850條指令,非常靈活,應該説已經比那個提高了10倍還要多。我們説火星日實際上是比地球要長37分鐘,火星日的白天大概活動5—6的小時,那麼它的晚上……

  水均益:其他時間幹什麼?

  宋曉軍:其他時間充電、呆著,完後這個時候,就是火星的晚上的時候我們這邊地面的操縱人員給它往裏輸指令,不斷地去輸各種指令,調整它的動作,等到它工作第二天到火星,這個時候,恰恰是地球的晚上,它就開始按著這些指令活動,那麼將來剛才前面短片提到,將來它就是一系列的活動,這個勇氣號具有一定的職能功能,將來它會按照這個設計好的路線尋找最佳路線,先去離他5米近的兩塊岩石,一塊叫做“壽司”,一塊叫做“生魚片”,那麼吃這兩塊岩石要幾天,之後再往前一點叫做“睡眠谷”,我們原來直播的時候提到過,就是由於大家都很困,這些人起了名叫“睡眠谷”一個坡地。然後再到250米外的一個叫“古賽夫”隕石炕,這個是一個按著現在的西方媒體説這是一個探寶的地方,如果在裏面能夠發現東西。完後再到一個兩三千米外的一個丘陵地帶,這個丘陵大概高90米,但是它向那個方向前進可是未必能到,因為我們知道這個勇氣號的設計的最長航程只有609米,所以他們用了這樣的一個詞彙描述説,當勇氣號看到丘陵的迷人的風光的時候,它可能已經産生了“塔塔羅斯”式的煩惱,就是“塔塔羅斯”是希臘的一個男神,它表示一種淒美的一種失望,就是説看到了一個美麗的東西,它想得到但是它得不到。

  水均益:就是那時候它已經可能會要……

  宋曉軍:精疲力竭了。

  水均益:電要用光了。

  宋曉軍:對。

  水均益:精疲力竭了,或者就不能夠發揮作用了。

  宋宜昌:當然了,比較運氣的就是離它很近的地方就是這兩塊石頭,它有三台質譜儀,一個是分析有沒有水,另外一個分析有沒有金屬元素,第三個方面其他元素的化學成分,這樣的話它就可以完成它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了。

  水均益:在過去這12天裏邊有很多激動人心的了,其中有一個就是勇氣號拍的一個全景的360度的一個火星的一個照片,我們現在在屏幕上也可以看得到。我想問一下宋先生,從這個照片上我們能看出什麼讓人感覺能夠有價值的信息嗎?或者説我們能夠解讀出什麼令人興奮的東西嗎?

  宋宜昌:的確是很驚心動魄的,首先這是人類看到的火星最清晰的近距離的全景照片。另外就是它有一些好像岩石不岩石,泥巴不泥巴的所謂的火星泥土,這個東西就很耐人尋味。因為這個岩石在星球形成早期可能火山爆發火成岩比較多,如果有水的話,可能就有水成鹽,哪怕有一段時間有過水也有水成鹽。那麼這個泥巴只是從目前看好像不太像火成岩,那麼它到底是什麼就很令人感興趣。

  水均益:但這些東西最終會不會有一個結論?我相信地面的人員也好,是有關的科學家也好,會有一些數據來對他們進行一些分析把?

  宋宜昌:是,會的。

  水均益:最終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結果?就能搞清楚它到底是泥巴不泥巴,還是岩石不岩石嗎?它的成分能搞清楚嗎?

  宋宜昌:我覺得就是那泥巴,根據我個人理解,可能還是集中力量先吃到那兩塊“壽司”和“生魚片”。

  水均益:説到這個“壽司”和“生魚片”,為什麼起這麼一個名,它是寓意何在?

  宋曉軍:它們可能是隨意起的,因為他們認為勇氣號登上火星之黑,它開始行走,第一個面對的就是這兩個東西,當然是很調侃的説法,就是説它已經很累了,很辛苦了,它上來就要工作,而不像人,我想美國對這個火星迷的互聯網上都説我要上去,我先張牙舞爪地先蹦一番,它很辛苦,所以説把它面對工作的這塊岩石叫做食品的名字。

  水均益:對,但是也有一些資料説可能沒那麼浪漫,因為説就是兩塊岩石的一個命名,一塊是一個金字塔形的,另外一塊就是長方形的,可能長方形像一點三紋魚,金字塔像個“壽司”,所以就起這麼一個名。那麼我想問一下宋先生,像勇氣號那能夠往地面發照片,是一個什麼原理?

  ]

  宋宜昌:首先火星離地球比較遙遠,就像您説的,它最遠距離可以好幾億公里,最近的一好幾千萬,那麼這個信號到地球上就衰減地比較大,中間它有兩個中繼,一個中繼就是在火星軌道上把勇氣號放下來的軌道器,把它信號做一個中繼,做一個放大,這樣的話快到地球,在地球軌道上有一個星座,所謂星座就是好幾顆衛星組成的這麼一個體系,這個體系因為它在一個比較廣的空間接觸到以後就可以把這個信號疊加起來,然後再宋回來。

  水均益:等於有點像接力賽一樣。

  宋曉軍:對。

  水均益:一級一級,而且在每一級裏面都要接收,而且再把它放大。

  宋曉軍:對。

  水均益:我有一個問題其是上次我記得也問過,就是像這樣的火星號現在沒有能力做我們類似電視的現場直播。

  宋宜昌:我覺得從總體,因為電視你知道它有很多點形成的,而且彩色的信息量更大,它這個信息弱的話,它只能在在單位時間內發的時間比較少,這樣才能保證它的基本的同行。

  宋曉軍:剛才説了總共每秒11KB,那麼實際上比如打個通俗的比喻,就是相當於我們現在撥號上網的速度去看一個影響的作品,這是一個不太現實的,所以原來期待的是勇氣號能夠傳回來的食品信號,最多也就是黑白的,因為每秒11KB如果經常上網的人是能感覺到有這個速度概念的。

  水均益:對,一幅一幅這樣掃下來是很慢的。

  宋曉軍:對。

  水均益:現在勇氣號已經下地了,像有的人説,納薩的人説我們的輪子終於臟了,沾了火星的泥土,下一步它主要的任務是什麼呢?會怎麼做宋先生?

  宋宜昌:它剛開始説的,如果它這個平臺上,那它連碰都碰不到泥土,所有的科學試驗都不能做,只是拍一些很美的照片回來,等於説任務還有很多的遺憾。比如説它涉及的質譜儀什麼的,都是為了鑽探、取樣合乎分析用的。現在像平臺這些任務就可以完成了。

  水均益:勇氣號主要的責任就是找水是嗎?

  宋宜昌:水是它對航天比較重要的一個。另外人們也想知道火星岩石的成分,另外火星它是紅的,很多人説是有氧化鐵,是鐵銹的顏色,所以它專門有一個質譜儀叫金屬質譜儀,就是分析它的金屬成分的。

  水均益:有一個問題問一下二位,也是我們的一個觀眾,手機號是9770,他説人類登陸火星有何實際的意義,我把這個問題改一下,就是現在勇氣號的這3米,這麼一小步,它到底於人類登月可以相提並論嗎?

  宋曉軍:應該説是可以,咱們登月是已經有人真實的人上到月球上的地面上去了,那麼火星當然很遙遠,離地球。勇氣號作為一個機器人踏上火星表面,這個我覺得就是非常偉大的一件事情,那麼從人類開始有閒暇時光去探索衛星求的時候,就開始關注外星球上的生命,火星是非常認為可能存在有生命的一個星球,早在19世紀末,後來到了20世紀初,有很多科學家,最作的美國的科學家羅爾,他的哥哥是哈佛大學的校長,他的姐姐是著名的詩人,愛米羅爾,那科學家描述他沒有像一般的人蕓蕓眾生這樣碌碌無為地去追求財富,而在亞力桑納洲自己建了一個天文室,天天早晨起來爬著看火星,最後會繪製出來一個所謂的火星運河圖。根據這個運河圖,那認為火星上有生命,當然這個探索100多年過去了,人們追求火星上的生命的探索,這樣激情和這種熱情仍然沒有減退。

  水均益:應該説還是一大步。

  宋曉軍:對。

  水均益:我們知道1957天第一個人造衛星的成功發射到1969年阿波羅11號的登月,再到1970年迴響在太空當中的《東方紅》樂曲,很多人都記得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人類太空探索的熱潮。那麼在新世紀開始,好像一輪新的太空探索熱潮又開始了,與上一世紀不同的是,這次參與的成功更多,目標也更高遠,我們通過一個小片來了解一下新的太空探索熱潮,一起來看一下。

  短片:

  美國的勇氣號成功登上火星後,大大激發了人類探索宇宙的熱情,連全球最繁忙的網絡搜索引擎上都用火星探測器作為新的標誌。在航天科技上同樣居於領先地位的俄羅斯開始討論,恢復月球及火星探測計劃,它們將於今天制定2015年前的太空計劃,月球及火星探測可能會被列入其中。有權威人士説,俄羅斯只需要一年時間就可以拿出新型月球車的設計方案,再用2—3天便可以造出登月車。印度人也宣稱,計劃在2007年到2008年間向月球發射軌道探測器,給月球拍照、繪製地圖和探測礦産資源。

  已經向火星發生過探測器的日本,同時也是國際空間站項目的參加國,日本準備在此項目上化費26億美元。在各國都積極向太空邁進的時候,美國人更不甘落後,美國眾議院巴克戈登説,我們不願一覺醒來發現別人都在月球建立了基地。

  前天美國總統布什發表講話,他提議,最早在2015年最晚不超過2020年,要讓美國的宇航員重返欲求,而在2030年左右,美國宇航員將前往遙遠的火星探險。一時間,人們發現剛剛進入新年的地球人都在不約而同地仰望星空,躍躍欲試。

  水均益:宋先生怎麼解讀布什的這樣一個新的航天計劃?因為1969年美國人已經登上月球了,怎麼現在又重提這個月球,這一次有什麼不同?

  宋宜昌:就像剛才您説的,這次登上火星和當年登上月球有什麼區別呢?就是當年花了很大的精力,很多的金錢,但是由於電子設備是很昂貴,很笨重的,所以得到的信息並不多。原來1976年,就是“海盜”登上火星的時候,它的登陸艙,就是登陸器是1.1噸,它的發回的信息是很有限的。而現在的180公斤的勇氣它就目前得到的信息已經遠遠超過了當年的“海盜”,人們現在掀起的新的太空探索熱,也是基於高科技的發展,過去我們認為尤其是像中國也好,印度也好,這些發展中國家覺得登月也好,載人航天都是跟夢一樣,花費特別大,但是由於電子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下降,質量的提高,已經不可事先的夢想很多都能實現了,而且並不像人們花費那麼高昂的代價。

  宋曉軍:那麼這次布什宣佈登月計劃,接著登火星,跟上一次登月計劃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區別,就是1961年5月25日肯尼迪在宣佈美國的登月計劃的時候,當時它説這是一場競賽,因為當時美蘇冷戰期間。那麼這一次布什説這不是一場競賽,這是一次履行,而且他還邀請其他地國家加入。那麼也標誌著一個21世紀可能就有我們常説的和平與發展,這樣的一種趨勢,就是人類共同關注這個外層空間的這樣的一種態勢。當然這種説法是不是能成立,還看以後。

  水均益:我們看到現在根據布什公佈的,我們做了這樣一個圖版,2008年之前,要對月球表面進行研究,2010年撤出空間站,所有的航天飛機向哥倫比亞號這樣的就退役。然後2015天重新登月,然後建立一個長期基地,最終的是在2020年或者説更遠一點的時間,要從月球再去登火星。這個目標能實現嗎?

  宋宜昌:我也是再想,因為當初阿波羅登月的時候使用的這麼大的“土星5號”火箭。

  水均益:您拿穩一點,讓我們的攝像機看一下,您繼續講。

  宋宜昌:它的本身的質量有2990多噸,它的推力大概有3400噸,它的火箭的推力,這是非常非常巨大的一支火箭。因為像我們這個長征2和長征3,就是最大的火箭也就是480噸左右,就是它的質量,你想想土星5這麼大,它現在這個生産線已經撤了,重新恢復,光試驗要花的錢,而且要登上火星,人要去了在那居住還回來,這個過程的消耗的燃料也好,水也好,還有帶的各種食品和電子儀器,就説電子儀器就不可能,體積省下來,可是那些東西是硬指標也不能省,所以所以再造一個比土星5還大的火箭。我覺得從成本上看來,等於説沒辦法省,因為電子部分可以省,你機械部門目前看還只能還要上升。這個的話我覺得算下來,當年阿波羅用了200個億,現在他説是2000個億,能不能打住還很成問題。

  水均益:這可能也需要一個很漫長的一個過程。

  宋宜昌:對,只要有波動的話,選民的信心,投資人的信心,就會覺得不償失。

  水均益:宋先生,你覺得布什這一次宣佈這樣一個新的航天計劃是由於什麼原因,根本的原因,是由於比如説政治上的考慮,美國比如説像包括哥倫比亞航天飛機失事造成的美國這種航天業的一種窘況所導致的,還是其他地什麼原因?

  宋曉軍:當然這個我覺得原因非常複雜,從美國國內媒體的討論狀況來看,它也是民眾的反對率和支持率是一半的一半,都是48%,那麼有一部分任人唯,布什是要繼續在二十一世紀大國當中取得一個精神上的制高點、科技上的制高點,那麼美國作為一個大國,特別是在冷戰接受之後,它必須得要佔領這個制高點,所以很多人贊成。那麼另一部分人認為它是打著宣戰牌,就是我們知道11月2號美國開始大選,今年11月2號,那麼它就是由於伊拉克的問題,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不斷有美國兵死亡,那麼它開始再找一部分興奮劑來開展航天計劃來進行宣戰方面的拉票,特別是航天受益洲,幾個洲、德州、加州,還有佛羅裏達州,這是選票大的地方,所以美國也是在炒作。但是我覺得不管怎麼説,這件事給無數的火星迷和天文愛好者所帶來的這種期待和驚喜,可能都是非常的強烈的。

  水均益:對,而且我想從根本上講無論是哪個國家,無論是哪的人,只要能有這樣一個遠大的理想,那也是人類進步的一種遠大的理想。

  宋曉軍:對。

  水均益:所以我想這可能從長遠來看,這是整個人類的一種奮鬥的目標。好,感謝二位參與我們的節目。

  我們知道在中國有一句話叫做“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這句很多中國人早就會背的這個話,是我們都記得的,但是我們現在還不知道宇宙當中是否能夠找到人類的第二個家園,地球之外是否還有別的生命存在,1969年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宇航員阿姆斯特朗説過,“我今天的一小步是人類的一大步”。35年過去了,人類邁向太空的步伐沒有停歇,在榮譽較量的背後,人類也在探索著更廣闊的空間。

  感謝您收看我們今天的這一期《國際觀察》,祝各位週末愉快,再見。

責編:辛梓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