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觀察:順利完成國家領袖更迭的馬來西亞
央視國際 (2003年11月02日 13:22)
新華網吉隆坡11月2日電 當政22年的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10月31日正式辭職退休,告別政治舞臺,原副總理巴達維宣誓就任該國歷史上的第5位總理。這一“歷史性的”領導人更迭,將對馬來西亞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産生重要的影響。
當政建樹頗豐
馬哈蒂爾生於1925年,是東南亞地區當政時間最長的領導人之一。在執政的22年中,他促進民族團結,致力發展經濟,大力推行工業化、私營化、吸引外資建立出口加工區和“向東學習”等政策,使國家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前的10多年中,馬來西亞經濟以年均8%的增長率快速增長。在亞洲金融風暴中,馬來西亞頂住來自各方的壓力,採取符合本國情況的金融政策,減少了損失,經濟復蘇較快,得到國際社會的讚揚。從獨立初期到去年,馬來西亞人均國民收入已由300美元上升到4000美元。
20多年來,馬來西亞由一個出口橡膠、胡椒和錫等初級産品的農業國發展成為以出口電子元件、電器等工業産品為主的國家,建立了出口導向型的市場經濟,這是其國家發展史上經濟快速發展、政局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重要時期。
在外交方面,馬哈蒂爾縱橫國際舞臺,直言抨擊西方強國的強權政治和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成為國際舞臺上一位引人注目的政治家。
政策保持連續
馬哈蒂爾為馬來西亞的發展作出傑出貢獻,被譽為“現代馬來西亞之父”。他本人具有“坦率、果斷和注重實際”的風格,他要求政府工作人員“廉潔、有效率、可信賴”,因此他的政府深得民心。
此間分析人士指出,馬哈蒂爾的施政思想和原則在馬來西亞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領域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雖然他已功成身退,但新的時代仍不可避免地會留有馬哈蒂爾的印記。
最近,針對國內外有關新總理執政後政策的種種猜測,馬哈蒂爾一再強調,現行的各項政策是由政府集體制訂的,不會因某個領導人的變動而發生變化。他認為,他同巴達維個性和作風不同,行事的作風可能會不一樣,但政策不會變。巴達維也多次表示將繼續執行馬哈蒂爾制訂的內外政策,努力實現政府和執政黨確定的各項目標。
新政府任重道遠
目前,馬來西亞領導人更迭過程已順利結束。分析人士認為,巴達維政府任重道遠,需要解決幾方面的問題。在政治方面,明年是馬來西亞大選之年。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巴達維必須以紮實的步驟,鞏固地位,帶領由馬來民族統一機構(簡稱巫統)為領導、聯合其他13個黨組成的執政聯盟,爭取大選的勝利。
在巫統內部,巴達維面臨著調整、協調各派利益和鞏固自己在黨內地位的任務。根據巫統黨章規定,巴達維目前是巫統代主席,只有經過黨選才能出任主席。此外,促進國家團結,加強民族和諧,穩妥地處理好種族、教育問題,也是一個事關大局的問題。
在經濟方面,由於受到2001年世界經濟不景氣和今年伊拉克戰爭、非典爆發的影響,馬來西亞經濟仍處於恢復期。據官方估計,今年經濟增長率將為5.4%。當前,如何使以出口為導向的馬來西亞經濟穩步、快速發展,是新政府面臨的又一挑戰。
在對外關係方面,當前世界上單邊主義抬頭,恐怖主義威脅仍然存在,國際形勢充滿諸多不確定因素,作為不結盟運動主席國和伊斯蘭會議組織主席國,馬來西亞如何在國際事務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是巴達維政府面前的又一重大課題。(邱孝益)
責編:李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