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亞洲頭條]第18屆世界宇航員會議在東京開幕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14日 13:18)


  CCTV.com消息:(亞洲報道)第18屆世界宇航員會議13號在日本東京的科學未來館開幕,來自14個國家的64名宇航員參加了會議。會議將就如何利用航天成果、國際空間站建設和載人航天事業的未來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本屆會議是自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失事以來各國宇航員的首次聚會。開幕式上與會者首先向失事的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死難者默哀。本屆會議籌委會主席、曾搭乘美“奮進”號航天飛機在太空遨遊19天的日本宇航員毛利衛先生在會上致開幕辭,他希望宇航員們將自己的體驗和人類探索宇宙的夢想傳達給更多人。

  會議期間,宇航員們將就載人航天飛行的過去和未來,載人航天飛行的貢獻,航天成果對青少年和社會的教育作用,航天科學在各國文化中的地位,航天事業的安全性、危機管理和産業化等問題各抒己見。


  此外,會議期間還將舉行以“讓宇宙離我們更近”為主題的交流活動,讓宇航員們與日本的航天愛好者進行交流。

  本屆會議定於17日結束,會議期間中國“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將飛向太空,與會者在深切關注這一人類航天史上重要事件的同時,由衷地祝願“神舟”五號圓滿完成太空之旅。

  首屆世界宇航員會議于1985年在巴黎郊外舉行,此後每年舉行一次。

  【新聞背景】:人類航天大事記

  穿梭太空,揭開宇宙的神秘面紗,是人類自古以來的夢想。20世紀中期,人類終於邁出了走向太空的第一步。此後的40多年間,從宇宙飛船到航天飛機再到空間站,人類在探索太空的過程中一次一次實現新的突破。

  1957年10月4日,原蘇聯成功地用“伴星”1號運載火箭把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入太空,這顆衛星正常工作了3個月,開創了人類航天技術的新紀元。


  1961年4月12日,蘇聯“東方號”載人飛船在蘇聯哈薩克的拜克努爾發射場發射升空,飛行108分鐘後安全著陸。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載人航天飛行,“東方號”上的惟一成員--蘇聯宇航員尤裏.加加林也因此作為第一位飛上太空的人而永載史冊。

  1969年7月20日,美國發射的“阿波羅”11號飛船在月球上著陸,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登上月球,第一次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人類的足跡。對此被譽為“登月第一人”的阿姆斯特朗不禁感慨萬分,他説,“對一個人來説,登上月球只是一小步,而對整個人類而言卻是邁出了一大步。”


  1971年4月19日, 前蘇聯的“禮炮1號”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空間站升入太空。空間站上裝有各種照相攝影設備和科學實驗設備,在約200多公里高的軌道上運行了6個月,其間聯盟10號、聯盟11號飛船與空間站成功對接,組成更大型的軌道複合體,幾名宇航員分別在複合體內進行了各種各樣的研究和實驗,滯留時間共26個小時。

  1981年4月12日,在美國肯尼迪航天中心,“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載著兩名宇航員點火起航,開始了有歷史意義的首次試航。4月14號,“哥倫比亞號”在280公里的高度繞地飛行36圈後,安全降落在美國的一個空軍基地,成為世界上第一架實現太空飛行的航天飛機,人類建造可重復使用的天地往返系統的夢想終於成真。

  1995年6月29日,美國“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與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第一次對接,開始了總計9次的航天飛機與空間站的對接,為建造國際空間站拉開序幕。

  【新聞背景】:亞洲各國追星逐月 探索太空


  近年來,國際航空航天領域出現突出實效、發展關鍵技術、注重合作等發展趨勢。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亞洲國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戰略需要積極推進各自的航天日程,不斷向航空航天領域發起挑戰。

  日本:投入巨大 有待突破

  長期以來,日本一直把發展航天技術列為“科技立國”戰略的重要內容。為此,它在登月技術、衛星製造技術和載人技術的研發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自1970年至1999年年底,日本共發射各種衛星66顆,還參加了國際空間站項目。目前,日本宇航機構已經編制了宇宙開發設想,計劃在2020年度利用無人水平起降機發射載人宇宙飛船。然而,日本的火箭發動機技術一直不成熟,從而成為日本發展航天技術和産業的瓶頸。而且,一連串的火箭、衛星發射的失敗也使得日本航天業遭到沉重的打擊。看來,日本在航天業發展的道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印度:航天三步走 登月需努力

  印度航天業是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起步的,並從1983年正式開始朝著自主研發的方向實行戰略轉換。近年來,印度航天事業突飛猛進,為印度實現“參與國際合作”的第三步戰略目標創造了有利條件。今年8月,印度宣佈將於2008年向月球發射第一艘太空飛船。這標誌著印度的航空業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然而,印度的航天之路並不平坦。2001年3月28日,印度政府費時10年、耗資近3億美元的航天“力作”——GSLV-D1型火箭由於助推力不足,被迫中止發射。目前,印度的登月計劃還需要解決一些技術問題,如建立太空與地面的通訊設施,提高飛船的控制系統、導航系統以及軌道計算的精確程度等。

  韓國:經濟“黑馬” 航天新秀

  作為亞洲經濟的一匹黑馬,韓國在航天領域自然也不甘落後。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後,韓國先後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發展航天技術的計劃,其中包括深空火箭計劃、“吉特”衛星計劃、“韓國”衛星計劃等。去年11月28日,韓國首枚獨立開發研製的液體燃料助推火箭“KSR—Ⅲ”發射實驗成功。據悉,韓國原計劃到2010年能夠用自己研製的運載火箭實現實用衛星的發射,現在這個計劃已經被提前到2005年。另外,從現在到2015年,韓國還計劃再向太空發射18顆衛星。

責編:陳卓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