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媒體和軍事專家分析美軍伊拉克戰爭中的戰術

央視國際 (2003年04月14日 15:56)

  新華網消息:伊拉克戰爭已進入最後階段。美已宣佈薩達姆政權不復存在。各國媒體紛紛分析這場戰爭的特點,特別是美軍在巴格達為何能出奇制勝。

  美國方面

  重視快速精確情報的新戰爭

  日本《東京新聞》4月10日發表的文章認為,伊拉克戰爭是對布什總統提出的“對威脅發動先發制人攻擊”的安全理論的首次實踐。這場戰爭是在戰場上重視快速、精確和情報,以壓倒性的軍事力量為背景的新戰爭。

  20日開戰時,美英軍的兵力約為28.5萬人。這約為1991年海灣戰爭時多國部隊兵力的一半。如果單純從地面部隊來看,則只相當於當時的約1/3。

  比起兵員,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等人更重視機動能力,希望迅速攻下巴格達。而支撐這一計劃的就是美國在世界上無敵的軍事技術。首先,利用精確制導炸彈集中轟炸多個軍事目標,使敵人喪失鬥志。這就是投擲炸彈數量相當於海灣戰爭10倍的“震懾”行動。此後,美國的隱形飛機、無人駕駛偵察機和夜視裝置等,無論哪一個與伊拉克軍隊相比都具有壓倒性優勢,從而使迅速獲勝成為可能。

  儘量避免巷戰

  美國在沒有完全控制伊拉克南部各城市的情況下就直指巴格達,當初的樂觀氣氛一掃而光。美軍推進到巴格達以南約160公里的納傑夫時,遭遇了伊拉克軍隊的抵抗。而且,在巴士拉、烏姆蓋斯爾等遺留在後方的城市,還受到了民兵的遊擊戰騷擾,美英聯軍的傷亡開始增加。

  美軍之所以越過南部城市,是由於完全攻佔這些城市需要時間,同時為了避免進行會導致眾多平民死傷的巷戰。

  但是,由於利用少數兵力長驅直入,暴露出了漫長的補給線易遭受攻擊的弱點。儘管如此,美軍仍讓英軍包圍南部各城市,自己則馬不停蹄地向巴格達挺進。

  越過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以後,美軍摧毀了保衛首都的共和國衛隊的精銳,4日就控制了薩達姆國際機場,抵達巴格達的外緣。

  伊拉克方面

  棄城不守 薩達姆似早有計劃

  根據德新社10日自開羅報道,一位官員9日預言薩達姆政權將在兩天內倒臺。他説:“這個體系各個部分的人幾天前就知道將要發生的一切。”他説:“這個計劃就是領導層要躲到農村去,留下一小部分人在家裏空守到最後。”

  以色列的退役陸軍上校加爾盧夫特曾在20世紀90年代指揮以軍進入西岸城市拉姆安拉和傑寧。他説:“除了美軍的出色表現之外,美國取勝的關鍵在於,伊拉克人根本沒有為戰爭做好準備,而且缺乏組織。”在伊拉克展開的還擊當中,最令人疑惑的一點是:他們居然沒有實施美國官員在戰前最感憂慮的若干戰略。他們幾乎沒有點燃幾口油井。隨著美軍向北部挺進,伊拉克人也沒有炸掉幼發拉底河上的橋梁,也沒有炸毀水庫淹沒公路。

  最重要的是,巴格達的守軍真是不堪一擊。他説:“真是糟糕透頂。沒有戰壕,沒有掩體,沒有狙擊手,沒有陷阱,沒有地雷。”

  內訌出逃 防禦缺乏統一指揮

  日本《東京新聞》10日文章指出,美軍出人意料地迅速攻佔巴格達,這表明伊拉克首都防衛戰略幾乎沒有發揮作用。在戰爭打響之前,薩達姆總統把領土劃分為四個軍事區,並委任親信擔任各軍區司令,建立起了“戰時體制”。然而,在本應充當保衛首都“堤壩”的南部軍區,指揮系統沒有發揮作用,開戰以後一直明顯缺乏協同。在南部要衝之地巴士拉,正規軍士兵與執政黨阿拉伯復興社會黨所轄武裝力量“薩達姆敢死隊”之間出現了對立。有情報顯示,正規軍官兵在開戰後很快便挑起衝突逃之夭夭。

  根據美國《華盛頓郵報》10日報道説,情報官員獲悉,在戰爭爆發前不久,薩達姆總統事實上囚禁了自己的兩個兒子烏代和庫賽,因為擔心他們可能採取反對他的行動。在美國飛機3月20日試圖在巴格達外的一個地堡中炸死薩達姆後,他的精神狀況似乎惡化了。

  軍官被俘 美方獲取重要情報

  《今日美國報》10日文章説,美軍坦克在向巴格達發動第一次進攻時,俘虜一名誤入美軍進攻部隊的伊拉克共和國衛隊高級軍官。這使美軍指揮官獲得了有關巴格達防禦的重要線索:伊軍的組織十分混亂。甚至連本來應該隨時掌握有關美軍最新情報的伊軍高級指揮官都不知道美軍已經進入巴格達,並且正在大量集結兵力。

  在隨後兩天裏,美軍指揮官發現的進一步證據表明,巴格達可能並不像他們原先設想的那樣。他們確信,如果大舉進攻,伊軍就會潰敗,因此作出放棄原先制定的慎重攻入該市的計劃,發起大膽的進攻,使美軍9日攻佔了市中心。

  襲取巴格達將成為作戰範例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0日報道,英軍聯合特遣部隊司令布賴恩伯裏奇空軍中將説:“將來很多年內,美軍挺進巴格達都是軍事史學家和軍事學家細緻入微地潛心鑽研的戰例。他們將研究美軍實施計劃時體現出的靈活機動、出奇制勝和攻城掠地的出眾才華。”

  美軍採取巨大的鉗形攻勢,兵分兩路向巴格達收攏。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一師在詹姆斯馬蒂斯少將的率領下,在東路摧毀了共和國衛隊的巴格達師,控制了庫特以西的底格裏斯河上的橋梁。第三機步師則從西路攻到了巴格達城下。美軍4日出奇制勝,奪取薩達姆國際機場,揭露了特別共和國衛隊的真相:他們的特別之處就在於,都是伊拉克政權的殘余,僅此而已。

  拿下這個機場後,49歲的第三機步師師長比福德布朗特少將傾盡全力,對伊拉克政權施以巨大壓力,因為他很清楚,這個政權將一觸即潰。

  特種部隊深入巴格達城內進行偵察;“全球鷹”無人駕駛飛機在上空拍攝了照片。布朗特少將的司令部看到這些偵察報告和照片時,發現它們展現的畫面,與倫敦和華盛頓紙上談兵的將領作出的預測大相徑庭。城市裏似乎並沒有準備開展頑強的抵抗,也沒有全副武裝、協調有序的精兵強將防衛,相反,卻是一片混亂,只有小股的散兵遊勇設防。

  乘勝追擊是打勝仗的必要條件。布朗特少將的時機到來了。他進行了一場豪賭,賭博的結果要麼是戰爭的勝利,要麼是部隊恥辱潰敗。他下令部隊全面挺進這個土崩瓦解的政權的心臟。這可完全不是一條街一條街小心謹慎地蠶食,而是雷霆萬鈞的重擊。

  就在這一刻,布朗特少將顛覆了幾十年以來的舊式攻城戰術。

  傳統的軍事理論説:坦克在城市中易受攻擊;攻城需要成千上萬的士兵;城市巷戰易守難攻;需要一定的時間;會有數以百計的傷亡。但是布朗特少將證明它大錯特錯。

  《華盛頓郵報》10日文章説,在這次戰爭中,空中和地面行動緊密配合。美軍特種作戰部隊和飛行員之間交換情報的頻繁程度是前所未有的。五角大樓的一位官員説:“所有帶有傳感器的裝備都是連接在一起的。”

責編:高楠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