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中國貨名聲不錯 伊拉克重建中國能幫多少忙

央視國際 (2003年04月04日 23:03)

  環球時報消息:伊拉克戰爭的硝煙剛剛升起,戰後重建隨之備受關注。據美國研究機構預測,伊拉克戰後重建將耗資1000億美元以上。

  中國貨在伊拉克名聲不錯

  伊拉克與中國自1958年8月建交起就開始了經貿往來,由於在經濟結構上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兩國經貿關係一直髮展順利。上世紀80年代是中伊貿易的“黃金時代”,上海社科院歐亞所的周國建教授曾在中東地區呆過7年半,他説,那時伊拉克用石油出口得到的外匯發展經濟,是地區中經濟和軍事實力最強的國家。當時伊拉克市場供應豐富,中國的輕工和文具類産品很受歡迎,許多伊拉克人都知道中國的永久自行車、前進膠鞋和金星電視機。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的劉月琴研究員告訴記者,在海灣戰爭結束後的幾年內,根據聯合國有關制裁決議,中國曾一度停止了與伊拉克的貿易往來,但在1996年底聯合國與伊拉克簽訂“石油換食品”計劃後,中國積極組織有關公司參加伊政府招標。截至2000年11月15日,我國有60余家公司參與“石油換食品”項下競標並與伊方簽訂了650余份出口合同,總金額超過16億美元,已獲聯合國批准近500份,金額約13.4億美元,中石油、東方電力、中化、中建等25家企業在伊拿到了訂單。前期我國向伊出口的商品主要是食品、醫藥及醫療器械,之後主要以機電産品為主,包括水泵、挖掘機和石油機械等。

  資料顯示,2002年,中伊雙邊貿易額已達到5億多美元。復旦大學世界經濟係甘春開博士指出,“石油換食品”計劃屬於聯合國組織下的政府行為,民間貿易並不包括在內,如果把大量以轉口貿易形式存在的民間貿易算上,中伊之間的貿易額會更大。中建公司駐伊拉克經理部的吳毛海經理有著17年在伊從事商貿工作的經歷,他告訴記者,在伊拉克市場上銷售的中國商品主要來自兩個穩定的供貨渠道,一是阿聯酋迪拜港,那裏是中國商品集散地,中國多家貿易公司都在那裏建立了倉庫,供應中東市場。另一個渠道是伊拉克商人從中國直接採購,近年來,伊拉克商人頻頻出現在廣交會等中國的大型商貿交易會上,中國的義烏等小商品市場也有伊拉克商人常駐。

  中國大米有望重返伊拉克

  由於遭受多年制裁,伊拉克人民的生活水平大不如前,對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更加歡迎,再加上伊拉克人對美英等西方國家的商品有一種本能的抵制情緒,使得中國商品在伊拉克的市場佔有率高達90%以上。記者了解到,一些貿易企業已向生産商採購帳篷、簡易住房、電腦易耗品、筆記本、鋼筆和乒乓球等商品,部分産品甚至已裝入集裝箱,等到航運恢復便立即起運伊拉克。伊拉克已有不少康佳專賣店,海爾也在當地建立了銷售點,在戰後伊電器市場上,中國産品將衝擊日韓電器在當地市場上的地位。

  由於無法自給,伊拉克對食品和藥品的進口需求一直很大,戰後這一市場上的競爭無疑將更加激烈。吳毛海經理曾代理中糧公司與伊拉克政府進行過食品貿易,他向記者介紹了中國食品在伊拉克市場上的沉浮。“由於供貨快、質量好、信譽高,中國的大米曾佔領了伊拉克市場,但近年來在東南亞大米的競爭下,中國大米逐漸退出市場。這並不是因為我們的質量不好,而是與伊拉克人的飲食習慣有關,阿拉伯人習慣吃手抓飯,喜歡吃米粒細長的大米,對比泰國、越南大米,中國大米又短又粗,加上價格沒有太大優勢,因此被擠出了市場。”但吳經理又告訴記者,據他了解,中國一些大米産區已進行品種改良種植,中國大米重返伊拉克市場還是很有希望的。

  中國藥品進入伊拉克則難度較大,這主要因為伊拉克採用的是西方的醫療體系,與中國藥品標準不同。如果中國藥品想進入伊拉克市場,必須一種一種接受檢驗登記,而藥品有上千種之多,全部檢驗耗時耗資太高,因此目前僅有幾十種中國出産的藥品在伊拉克銷售。

  在戰後重建中,建材將有很大的市場需求。儘管美國企圖壟斷戰後工程建設,但如果千里迢迢從美國運輸建材,不僅在經濟上得不償失,在時間上也等不及。而周邊國家中只有俄羅斯和中國有能力大批量供應建材。因此,對中國的建材供應商來説是個難得的商機。

  從事民間貿易的公司表示,由於對伊拉克的經濟制裁,義烏的貨物無法直接海運至伊拉克港口,一般先海運至阿聯酋迪拜,然後通過土耳其轉運至伊拉克。在戰後,中國商品有望直接發運伊拉克,不必從土耳其繞個大圈子,單運費就能夠節省很大成本。如果沒有聯合國的制裁,伊拉克的石油資源出口也能夠使國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中國商品將會有更多機會。

  大型項目將受政治因素影響

  “一個精明商人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好的商機。”中建公司海外業務部的宋彥明經理表明了中國建築企業重返伊建築市場的決心。工程承包和勞務輸出是中伊兩國進行合作的傳統項目,中國建築企業走出國門的第一步就邁向了伊拉克。由於中國公司技術水平高、信譽好,在工程承包上又具有價格優勢,在海灣戰爭之前曾獲得過大量項目。如今的中國建築企業已具備很強的國際競爭力,但能否擠入伊拉克戰後重建市場卻並不完全由商業和技術因素決定。伊重建項目相當部分是政治性的,將首先發包給參戰的美國、英國及其盟國的企業。

  記者在科威特採訪到中國江蘇國際經濟技術公司中東分公司總經理倪正山。倪經理説,中國公司在海灣國家的業務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與石油能源有關的,這類項目的金額一般都很大,他估計中國公司在重建工作初期拿到這類項目很難,項目很可能直接在美英等參戰國的公司中進行分配。另一類是建築方面的,中國公司在這方面的機會也許更多些。他估計,中國公司很難通過正常的國際招標拿到伊拉克的大工程,但可以從總承包商那裏分包到具體項目,就像他們目前在科威特和其他中東國家做的那樣。戰後伊拉克馬上會有一些維修項目開工,然後逐漸有一些大的土建項目,他相信中國公司能夠在這一過程中找到機會。

  伊拉克有可能成為中國重要出口地

  上海五金礦産進出口公司副總經理汪海認為,伊拉克戰後重建的商機非常廣闊,不僅是伊拉克有戰後重建的需求,長年的緊張局勢也遏制了伊拉克周邊國家的貿易和建設,這些國家在戰後也會有許多新增需求。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與中東各國的商品貿易達到70億美元,而且不斷上升,中東國家的計算機配件﹑日用小百貨等幾乎全部是中國生産的。戰爭爆發使中國與中東國家的外貿急劇萎縮,一旦戰爭結束,中東國家將萌生很強的需求,穩定的環境也將在很大程度上復蘇社會消費心理,這對於中國加強與中東地區的貿易和勞務合作十分有利。一些專家強調,如果中國企業能夠抓住伊拉克戰後重建契機,將是中國在中東貿易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另外,如果戰後新政府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伊拉克將是中東地區一個重要的新興市場,有可能成為中國的重要出口地。

  到伊拉克做生意也有一些不利的因素。外交部一位官員告訴記者,伊拉克在阿拉伯國家中曾以公民最守法、官員貪污最少、社會貧困率最低而出名。但現在情況變了,社會分配倒挂,政府機關效率低下,有些人利用職務之便為自己撈好處,商業的透明和誠信受到影響,這可能會給初來乍到的中國企業帶來不便。浙江義烏小商品市場的阿拉伯商人在伊拉克經營多年,有成熟的供應渠道,海運恢復後立刻會向伊拉克發出第一批貨物,這也是不容忽視的競爭。科威特企業期望通過承包項目在戰後重建中發揮作用,但他們熟悉伊拉克市場但無製造能力,因此專家建議,為順利進入伊拉克市場,應關注科威特商家動向。(胡錫進 石丁 陳東峰 文月建)

責編:張麗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