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分析】美英聯軍攻伊的“矛”與“盾”

央視國際 (2003年03月25日 11:41)

  法制日報消息:美英聯軍旨在推翻薩達姆政權的戰爭正在一步步向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推進。從過去幾天的戰爭形勢來看,美英此次對伊軍事行動與1991年海灣戰爭採取的戰略戰術既有相似之處,也有明顯不同。

  空襲有了顯著變化

  第一個不同是,空中打擊的方式出現了顯著變化。無論是1991年的海灣戰爭、波黑戰爭還是此次的對伊戰爭,空中打擊一直是美英倚重的軍事手段。海灣戰爭持續數周的狂轟濫炸、波黑戰爭的地毯式轟炸都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在此次對伊戰爭的第一輪空襲中,美英在使用“戰斧”巡航導彈和F117隱形攻擊機進行了一連串的“精確”打擊後便“草草收場”,巴格達上空很快就恢復了平靜。這是大多數人始料不及的。

  分析人士認為,美英軍方雖然視空中打擊為此次對伊戰爭的最重要軍事手段之一,並表示未來將對伊境內數百個政治、軍事目標實施更大規模的空中打擊,但空中打擊顯然已不再是美英此次軍事行動的第一選擇。這一“開局”與戰爭的目標和戰爭爆發時的國際背景是分不開的。

  空中打擊目的不同

  第一次海灣戰爭期間,美英空中打擊的主要目的是要消滅伊拉克軍隊的有生力量,甚至沒等伊軍士兵挪出沙漠中的工事就將其殺滅。而此次對伊行動的最終目的是要推翻薩達姆政權,薩達姆政權的政治軍事集團是其優先打擊的目標。為此,美英軍隊一直通過空投傳單、廣播等手段勸説伊拉克士兵投降。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堅持認為,沒有必要與伊拉克人發生“更大規模的衝突”。

  同時,由於對伊戰爭沒能得到聯合國授權,美英對打擊造成大量伊拉克平民乃至士兵傷亡可能造成的國際影響感到憂慮。美英還希望減少對伊拉克基礎設施的損毀,甚至奢望伊拉克軍隊在後薩達姆時代的戰後重建中協助美英維護伊拉克的安全與秩序。

  美英實施有限空中打擊最現實、也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是,美國中央情報局在對包括薩達姆在內的伊拉克高級領導人進行相當長一段時間跟蹤後,確信薩達姆等人當時就在伊拉克南部的一所民房內。因此,對巴格達進行空中打擊的“震懾行動”便被迫讓位於以“倒薩”為目的的“斬首行動”,美英對巴格達第一天的巡航導彈和炸彈攻擊自然也就集中在巴格達有限的幾個地點。

  “鮑氏原則”轉向“拉氏原則”

  美英此次對伊行動與上次海灣戰爭的另一個明顯不同是,美英地面部隊投入戰鬥的時間大大提前。在12年前的海灣戰爭中,美英在對伊拉克境內的軍事目標甚至民用目標進行了5個星期的狂轟濫炸,確信伊拉克軍隊對盟軍難以構成威脅後,才大規模投入地面部隊。而在此次對伊行動中,美英在對伊拉克實施空中打擊後的第二天,就出動海軍陸戰隊和步兵師對伊拉克發動地面進攻,不僅“搶灘攻地”,搶佔伊拉克東部和南部戰略要地,而且大規模動用傘兵,憑藉美英強大的軍事優勢,大膽地從空中突破伊拉克防線,深入到伊拉克前沿軍隊的背後,對伊軍進行前後夾擊。這標誌著美國自越戰以來以謹慎為特點的軍事戰略戰術發生了重大變化。有軍事專家稱其為“鮑威爾式”作戰原則向“拉姆斯菲爾德式”作戰原則的轉變。

  分析人士認為,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軍事戰略的特點是:鼓勵戰地指揮官實施“垂直作戰”戰術,借助空降兵優勢,繞過敵軍防線,深入敵後,包圍敵人,將敵人打得暈頭轉向。他還主張發揮戰地指揮官指揮作戰的能動性,而不是以軍令的形式將作戰意圖強加給戰地指揮官。他認為,指揮官指揮戰鬥時可以大膽、自主地採取戰術行動,甚至採取冒險的軍事行動。

  伊拉克採取新對策頑強抵抗

  對美軍採取的新軍事戰略戰術,伊拉克也採取了相應的軍事對策。由於美英此次對伊戰爭的目的非常明確,即推翻薩達姆政權,因此最後一搏將在薩達姆政權的象徵———首都巴格達展開。伊拉克在此次戰爭中也汲取了上次海灣戰爭的教訓,至今沒有大規模地與美英地面部隊進行正面交鋒,而是揚長避短,準備將伊拉克軍隊混入城市平民中,與美英軍隊在伊拉克打一場肉搏戰。

  可以説,薩達姆將“打贏”這場戰爭的全部賭注都放在了巷戰和頑強的伊拉克共和國衛隊身上。薩達姆清楚,美軍在近50年來所經歷過的巷戰中從沒有佔過便宜,無論是在索馬裏的摩加迪沙、阿富汗還是貝魯特都是如此。美英軍事專家也普遍認為,美英不會很快、很容易地拿下伊拉克,而且只要薩達姆還活著,伊拉克對美英軍隊的反抗就不會停止。

  難保薩達姆不使出“殺手锏”

  戰略分析家認為,薩達姆即使有生化武器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也不會在戰爭初期使用,因為他不希望浪費伊拉克與聯合國武器核查小組積極合作給伊拉克帶來的“道義上的財富”,也不願意看到在伊拉克問題上分裂的美英西集團與德法集團因自己的魯莽而重新聚首,共同對付自己。不過,這些説的都是伊拉克未到最危急關頭的情形。如果被逼急了,難保薩達姆不會使出最後的“殺手锏”。(牛道斌 涂龍德)

責編:高楠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