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伊拉克戰爭追問之六:美國能承受多大傷亡?

央視國際 (2003年03月20日 11:55)

  新華網消息:戰爭爆發前,美國人應該已經充分估計到了戰爭的成本。戰爭打響之後,美國人也應該已經充分作好了承受各種代價的準備。而在諸多的戰爭成本中,最令美國政府放心不下的不是花多少錢,也不是得罪多少國家,而是戰爭中美國大兵會有多少傷亡。

  尋找歷史的線索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參加了許多次戰爭或者對外軍事行動,但總體上講,傷亡數量和傷亡率在不斷下降。數字是枯燥的,但數字最能説明問題。讓我們先來看看下面一些歷史煙塵中的數據。二戰中,美軍為爭奪一個不到兩平方公里的太平洋小島而戰死6000多海軍陸戰隊員。1950-1953年朝鮮戰爭期間,美軍死亡5.4萬人,受傷15.8萬人。1965-1973年越南戰爭期間,美軍死亡5.6萬人,受傷30.4萬人。1983年入侵格林納達,美軍傷亡100多人。1986年空襲利比亞,美軍死兩人。1989年推翻巴拿馬政權,美軍傷亡357人。1991年海灣戰爭,50多萬美軍參戰,只死了148人。1998年的“沙漠之狐”與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美軍基本沒有傷亡。新世紀初開始的美軍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中,美軍也僅死亡10多人。根據有關學者的統計,美軍的戰爭死亡率從二戰時的4.5%,逐步降到了越南戰爭時的不足1%和海灣戰爭時的0.1%,又到後來“沙漠之狐”與科索沃戰爭期間的零傷亡記錄。但反恐戰爭開始後,零傷亡概念又受到了全新的挑戰。

  美國政治不可承受之輕

  隨著歷史的演進,美國人對戰爭傷亡的承受力越來越低。戰爭中傷亡人數的多少越來越受到美國人的重視,與美國政治的關係也越來越密切。大家都記得,越南戰爭中,美軍承受了重大的傷亡代價,但卻依然深陷戰爭泥潭,國內反戰高潮因此而起,政府更迭也很快出現。從此,戰爭傷亡可能帶來國內壓力並影響自己的支持率這一現實,讓許多準備發動戰爭的美國總統心存忌憚。上世紀90年代初,美國參加了對索馬裏的國際維和行動。期間,16個美國大兵喪生。一名美國士兵的屍體被拖過摩加迪沙街頭的景象通過電視鏡頭,震撼了美國人的心,而這些大兵的運屍袋又在美國掀起了軒然大波。於是,美國在索馬裏的維和行動狼狽收場。此後,零傷亡這個概念在90年代的美國成為軍事行動的首要目標,也就是要求美國以強大的高科技為後盾,以絕對不對稱的軍事實力為依託,爭取在每一場戰爭中儘量減少美軍的傷亡,最好將戰爭本身的傷亡減少到零。

  美國已做了不少準備

  其實,早在“911”事件後不久,美國政要就開始有意識地向公眾灌輸反恐戰爭傷亡難免的觀念。“911”事件發生後僅一週,美國駐歐洲最高司令羅爾斯頓就指出,反恐軍事行動會造成美國人的傷亡。美國國務卿鮑威爾一年來一直強調,戰爭就是戰爭,打仗就會有傷亡,在反恐行動中不存在零傷亡的可能性。今年3月4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邁爾斯針對即將的戰爭傷亡準備了鋪墊,他在接受電視臺採訪時表示,戰爭一旦打響,美國就不會像前幾次海灣衝突中那樣僅有少數軍人陣亡;戰爭是非常危險和醜惡的事情,會發生人員傷亡;開戰後美軍的具體傷亡數字是不可預知的。現在,不少美國大兵已經投入了第一波的衝鋒,不久之後,更多的美國大兵可能會深入到伊拉克的腹地,甚至巷堂里弄之中,以尋找並消滅敵人。在這個不會很短的過程中,傷亡恐怕是難免的。雖然美國政府早已有準備,不僅打了預防針,而且早精心策劃,但不可避免的傷亡也會不可避免地給美國政府帶來許多壓力。目前看,美國發動這次戰爭與海灣戰爭的目的截然不同,而且要複雜得多。不僅要推翻薩達姆政權,還會在戰後駐紮在伊拉克,甚至幫助伊拉克重建家園和政府。這個任務執行起來,美國大兵就不可能不處在伊拉克人的包圍之中。戰爭的傷亡人數可能會不止于幾十甚至幾百。海灣戰爭綜合症依然在美國發酵,而隨著新的戰事的爆發,這個綜合症可能會在美國國內有所蔓延,而且隨著時間的推演,蔓延的廣度與引起擔憂的程度可能會不斷遞增。老布什總統的下臺除了輸在經濟上,也不是與海灣戰爭的傷亡沒有關係。如今的布什政府到底能承受住多大的戰爭傷亡,特別是考慮到下屆大選,這將是個嚴峻的考驗。(薩仁)

責編:高楠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