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評述:美為什麼要堅持安理會投票表決?

央視國際 (2003年03月13日 20:31)

  中國日報網站特約評論員文章:由於美國至今無法獲得提案通過所需要的9票,再加上法國和俄羅斯已經明確提出要動用否決權,美國想要安理會批准3月7日所提出的伊拉克問題新提案的可能性已然十分渺茫。然而,美國並沒有打算改變讓安理會在本週內表決的想法。3月11日,白宮發言人弗萊舍稱,美國堅持要在本週內做出“最後表決”。美國還在繼續加緊為拉票而進行的遊説工作。那麼,既然新議案幾乎沒有通過的可能,美國為什麼還要如此“執著”呢?

  *** 布什政府需要將“倒薩外交”進行到底

  從3月10日開始,伊拉克問題的焦點已經從武器核查轉到了以3月17日為最後通牒的美英新議案。安理會是否通過該議案雖然實質上無法改變伊拉克戰爭是否爆發的前景,即便通過決議對美國的戰爭意圖來説也只是一種形式,但在布什政府看來,新議案在安理會的命運卻關係著美國倒薩外交“最後的成敗”。

  首先,即便議案被否決,但是在投票的過程中,如果美國能夠獲得9票多數的支持,就可以借此向美國人民和世人證明,要求對伊拉克做出“最後通牒”以及“選擇武力”解除伊拉克武裝的方式,至少代表了安理會“多數國家”的意見。這對在“倒薩”進程中,美國軍事行動的合理性普遍受到質疑的今天,這是美國可以揀起來裝扮自己伊拉克戰爭動機最後的“遮羞布”。

  其次,如果投票失敗,美英的新議案完全被擱置,美國也可以乘機宣稱,是聯合國安理會“不作為”,沒有真正履行徹底解除伊拉克武裝的責任,更沒有顯示出處理這樣“嚴肅而又重大”的國際安全問題的能力。美國就可以借此向世界表示,不是美國不願意同聯合國合作、也不是美國不給聯合國與美國合作的“機會”,而是聯合國不能採納美國的意見。一旦美國甩開聯合國安理會單獨對伊動武,白宮至少可以把部分責任推到聯合國頭上,將美國發動戰爭的原因解釋為是聯合國無法接受美國的意見。

  3月9日,白宮發言人弗萊舍強調,如果安理會不通過新議案,就證明聯合國這一國際機構無法戰勝薩達姆這樣的“國際威脅”,美國就需要帶領“倒薩聯盟——另外的一個國際機構”來解除薩達姆的武裝。美國的這種邏輯説服不了國際社會,但對於目前多數支持戰爭的美國公眾來説,這是布什政府為了戰爭而在國內輿論與黨派政治中做出“交代”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儘管非常的“美國化”,但對於911事件之後“超級愛國主義”發酵的美國公眾來説,是一種他們能夠相信的“解釋”。

  第三,即使面對失敗的後果,但白宮堅持要在本週內進行表決,也是為了讓自己保留爭取安理會成員國在最後關頭對美國做出妥協的機會。

  3月8-9日的這個週末,布什總統放棄了在戴維營度假,一連給9個國家的首腦打電話進行拉票和勸説工作。美國媒體報道説,國務院的高級官員和布什的國家安全事務顧問賴斯準備為拉票進行“旋風外交”,可以説美國的整個外交機器都已發動起來,為新議案通過鋪路。安哥拉本來是個“不起眼”的非洲小國,因為是6個“非決定性”的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手中握有15票中的重要一票,現在已再度為國際社會所矚目。美國相信,它可以憑藉自己的超強影響力,在投票的最後關頭,説不定會製造出什麼“戲劇性”的結果。

  第四,在本週內表決,可以結束是戰是和問題上的外交拉鋸,阻斷有關延長核查時間或者延長“最後通牒”時間的各種外交努力,以便最後做出打響戰爭的決斷。

  對於已下定決心要進行戰爭的布什政府來説,它已經不願意再等下去了。堅持在本週內表決,也是白宮向國際社會所發出的“最後通牒”:不管是主張政治和外交解決還是主張戰爭解決,這是美國最後同安理會“攤牌”的時刻。如果決議通過,將球完全踢回到伊拉克,伊拉克的抉擇就成了和平的“最後機會”;如果決議通不過,現在全世界都很清楚,戰爭很快就要發生。因此,要求在本週內表決,同樣是布什政府在給主和勢力“臉色看”,是在給聯合國安理會、給國際社會施加壓力。

  *** 緊張忙碌的聯合國安理會

  正是在上述構想的支配下,美國目前在安理會的外交努力,並不是如何繼續修改其議案措辭、與其他國家達成新的外交妥協,而是竭力維持3月17日這道“門檻”的同時為伊拉克戰爭爭取自己最後的外交資本。

  目前,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形成新的共識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了。雖然英國和美國都在近日表示,3月17日這個“最後期限”不是不可商量的。英國常駐聯合國大使格林斯托克提出了3月22日或者24日為最後期限的方案,但將“最後期限”延長一個星期依然還是“最後通牒”,依然還是變相的授權動武法案。這恰恰是“反戰軸心”現在所不能接受的。美國也沒有任何想改變“最後通牒”的意思。

  2月24日美英西三國提出伊拉克問題新議案以及法德俄三國提出延長武器核查工作的備忘錄,標誌著美國與“反戰軸心”國家在如何解除伊拉克武裝上正式“分道揚鑣”。3月5日法德俄三國發表第二次伊拉克局勢聯合聲明,意味著在是戰是和問題上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間達成新的妥協的機會已經流失,華盛頓被迫放棄了對法國、德國和俄羅斯的外交勸説工作。但是美國認為,它還有機會阻止法國和俄羅斯動用否決權,避免這一美國最不希望看到的情景。3月9日晚,鮑威爾國務卿在接受美國電視採訪時鄭重警告法國,“如果法國使用否決權,將對法美關係産生重大的消極影響,至少短期內是如此”。

  希拉克和普京卻沒有吃這一套。3月10日,法國和俄羅斯正式錶示,“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將阻止安理會通過對伊動武的決議,包括最後通牒的議案都是不可接受的。法俄兩國的這一立場將美國在安理會爭取授權動武的設想完全逼到了“墻角”。再加上6個非常任理事國中的巴基斯坦已經明確提出反對戰爭,“最好的情況”也是在表決中棄權;墨西哥和智利都傾向於“和平解決”伊拉克問題,美國眼見投票不能獲得9票多數,不得不放棄了原來想要在3月11日在安理會進行新議案表決的計劃。

  但美國現在並不懼怕法國和俄羅斯否決,而是擔心自己爭取不到9票這一安理會多數,讓自己的“倒薩外交”血本不歸。3月11日,美國拒絕了6個非常任理事國聯合提出的延長最後通牒45天的建議。同一天,布什總統打電話給墨西哥、智利和幾內亞總統,繼續發動拉票攻勢。只是,美國這一超級大國的“面子”即便在自己的壓力和利誘下得以保全,又值幾許?(中國日報網站特約評論員 朱鋒)

責編:張麗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