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聚焦伊拉克之背景三:美伊關係交惡期

央視國際 (2003年02月08日 22:41)

  CCTV.com消息(世界報道):在海灣戰爭爆發前,美伊之間一直保持著時冷時熱,不好不壞的關係。然而,最終薩達姆卻讓希望用伊拉克來平衡其中東利益的美國大失所望。

  兩伊戰爭結束後,伊拉克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力量已經首屈一指。薩達姆的軍隊從1980年的10個師擴充到55個師,近100萬人;空軍擁有各式作戰飛機500余架;陸軍所擁有的坦克數量高達5500輛,成為海灣地區的一大軍事強國。 伊拉克軍事實力的崛起和美國的支持有關,然而此時,薩達姆的對美立場越來越強硬。而美國由於冷戰剛剛結束,前蘇聯和東歐地區相繼發生變故,一時無暇顧及伊拉克。 1990年伊科兩國在石油政策、領土糾紛、以及債務等問題上爭端激化,8月2日,伊拉克出動10萬大軍,在幾個小時之內席捲科威特。伊拉克的這一舉動震驚了美國政府,由於科威特盛産石油,海灣危機嚴重影響了西方的石油供應,因此美國決心聯合其他國家一起把伊拉克趕出科威特。

  從1991年1月17日開始,經過39天代號為“沙漠風暴”的空襲後,美軍只花了4天時間就在地面戰中打敗了伊拉克軍隊。但美國最終放棄了打到巴格達,讓薩達姆下臺的打算。很多觀察家認為,這是因為美國不願意讓伊拉克陷入混亂,並導致整個地區局勢失控。 在海灣戰爭結束後,由於聯合國決定對伊拉克實施經濟制裁,伊拉克受到重創一蹶不振。但薩達姆依然牢牢掌握著政權,與美國政府週旋。

  到了1993年,白宮的主人換成比爾克林頓,他在對伊問題上採取了“遏制政策”,在維持對伊制裁的同時,美英在伊拉克南部和北部設立禁飛區,並派出戰機巡邏,牽制伊拉克的軍事力量。此後,聯合國展開對伊武器核查,美國政府也決心利用這個機會,一舉解除伊拉克的武裝。在此後的美伊關係中,武器核查成為雙方關係的焦點。

  2001年,911事件的發生使剛上任的布什政府決定對伊拉克採取強硬態度。在2002年發表的國情咨文中,布什將伊拉克列為“邪惡軸心”之一,此後步步緊逼,將推翻薩達姆作為對伊政策的戰略目標。

責編:劉鑫隆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聚焦伊拉克之一:解讀“薩拉丁雄鷹”(2003/02/06/ 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