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全球熱點大視角:展望世界主要地區形勢(圖)

    中東:局勢更加動蕩  

  本刊駐中東記者吳毅宏報道:今年1月5日在以色列海濱城市特拉維夫發生的兩起重大自殺性爆炸事件,兆示著中東地區仍將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巴以衝突去年以來不僅沒有停息的跡象,反而不時傳出惡化的警報,令人對中東和平的前景深感悲觀。過去一年中,美國雖説是全球反恐,但眼睛卻一直盯住中東,伊拉克首當其衝。因懷疑其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美國發動了一場全球性的討伐運動,而對真正擁有核武器的以色列卻一聲不吭,引起阿拉伯群眾的強烈不滿,地區局勢急劇動蕩,處境艱難。


巴以激烈交火 伯利恒市中心炮火閃耀

  2003年局勢將如何發展?從種種跡象分析,中東不僅擺脫不了目前的困境,局勢還會更加動蕩,甚至不排除爆發戰爭的可能。

  首先是巴以衝突。巴以衝突的實質是佔領和反佔領的鬥爭。以色列憑藉軍事上的絕對優勢,對巴勒斯坦人大打出手,抓的抓,關的關,殺的殺。巴的安全、警衛系統近乎癱瘓,阿拉法特本人威信大降,哈馬斯和伊斯蘭聖戰組織等激進派別大有取代巴主流派——法塔赫之勢。局勢的發展無非兩種前景:一是如無外界強有力的干預,巴以衝突仍將繼續,以暴易暴仍將惡性循環。中東權威人士指出,從現實情況來看,美國已將解決巴以問題的時間表大大延後。2003年上半年,美國的重點在伊拉克,而下半年布什總統又要忙於準備翌年的大選。沒有美國的真正介入,解決巴以衝突只是一句空話;二是巴以是戰是和取決於即將到來的以巴大選的結果。阿拉伯國家希望以色列能選出一位溫和的能同阿拉伯領導人共同締造中東和平的領導人。但民意調查顯示利庫德集團幾乎穩操勝券,下屆政府極可能仍是沙龍領導的右翼政府;米茨納領導的工黨獲勝機會不多。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沙龍重新當選以色列總理後,會恢復和平談判,但這種談判成功的概率很小。不説巴以領導人之間的積怨,歷史包袱無法清除,就沙龍開出的價碼,阿拉伯領導人也無法接受。沙龍在當選利庫德集團領袖後,明確宣佈,同意建立一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但只允許巴在約旦河西岸40%和加沙地帶75%的土地上建立國家。這實際上拒絕了2002年3月阿拉伯領導人在貝魯特首腦會議上達成的框架建議,即以1967年戰爭前阿拉伯與以色列的實際控制線作為雙方最終邊界線的意見。當然,新的一年,巴以間還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阿拉法特已無法完全控制巴勒斯坦國內局勢,而且已被美國視作“恐怖主義頭子”。今年1月巴大選已經推遲,但阿拉法特還能在多大程度上起領導人作用?這些都有很大疑問。

  中東局勢另一個爆發點就是美國攻打伊拉克。美國把反恐鬥爭矛頭直指伊拉克,理由是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對美國在中東的利益構成威脅。埃及輿論指出,美國對伊拉克窮追不捨,一味逼殺,決不僅僅是想推翻薩達姆政權,控制伊拉克的石油資源,而是通過反恐,悄然實施其新的中東戰略,其核心就是美對中東事務擁有絕對的主導權,按照美國價值觀重新劃分中東的政治文化版圖,如有必要,不惜動用武力,先發制人。美國認為,中東地區之所以反美勢力龐大,恐怖分子活躍,同其宗教信仰、傳統文化、社會的自由和開放不夠有關。只有這地區走向民主,才能從根本上抑制恐怖活動的蔓延。而推翻薩達姆政權建立民主的伊拉克,就可以在中東阿拉伯專制獨裁的鏈條中打破一個缺口,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

  美對伊拉克動武同巴以衝突性質上不是一回事,但它們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絡。“911”事件發生前,美國的中東戰略是“西促和談、東遏兩伊”。美的新戰略在這一點沒有變,只是在分步驟執行而已。以色列人認為美國對伊拉克動武和伊拉克政權垮臺給了以色列極好的機會,從而一攬子解決同巴勒斯坦所有懸而未決的問題。以色列為此專門派了軍事、安全代表團前往華盛頓,商討在以色列遭到伊拉克導彈襲擊後應作出的反應,美方則要求以色列保持克制,避免引起阿拉伯國家和伊斯蘭世界的憤怒。美對以的關心超出想象,配合默契。以色列是世界上得到美國援助最多的國家。中東分析人士認為,美國“倒薩”後的下一個目標將是伊朗。

  此外,2003年,中東局勢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發展趨勢,就是美沙關係可能發生質的變化。沙特這個昔日最堅定的盟國,在“倒薩”問題上同美國有不同意見。它公開反對美國利用沙特的軍事基地作為打擊伊拉克的跳板,甚至還向美國提出了撤出駐沙美軍的要求。布什政府一直小心翼翼地維護著同沙特的親密關係。但美沙關係已經出現了嚴重不和諧音符。美國一份戰略報告曾建議布什政府將沙特視為敵人,引起沙特高度警覺。沙特商人立即在不到一個月內從美國抽回2000億美元的鉅額資金。



<<上一頁下一頁>>
第6頁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