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國際年終報道:歐元向新邊界滾動(組圖)

央視國際 (2002年12月26日 00:09)


  央視國際消息(晚間新聞):2002年1月1日,歐元順利流通,為歐洲一體化帶來了強大的推動力;而歐洲10國入盟談判的成功,則不僅將促成歐盟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擴大,而且將為歐洲一體化加蓋“政治屋頂”打下基礎。

  歐元流通 成為現實

  12月19日, 歐盟委員會發表統一貨幣歐元的流通情況調查報告。報告顯示,絕大多數歐元區居民願意使用歐元並對歐元紙幣和硬幣完全認可。12國原有貨幣已被3200億歐元紙幣和119億歐元硬幣完全取代。歐元已從“帳面貨幣”變成了人們手中實實在在的鈔票,確立了自己作為歐洲統一貨幣的地位。隨著2002年新年鐘聲的敲響,歐洲單一貨幣歐元在比利時、德國、法國、西班牙等12個歐盟國家流通。


  2002年,歐元流通,它真正成為歐元區3億人的貨幣歐元不僅會穩定經濟還將成為統一的代名詞,歐元沒有讓歐盟主席普羅迪失望。在贏得歐元區認可的同時,歐元還對英國、丹麥和瑞典三個尚未加入歐元區的國家産生了潛移默化的吸引力。歐盟最近在對旅遊者消費習慣進行調查時驚異地發現,在這三個國家的旅遊者中,已有超過一半的人選擇攜帶歐元而不是美元出行。


  在2002年的國際外匯市場上,歐元更是表現強勁。自3月份開始呈現上升勢頭之後,歐元在7月15號突破與美元1比1的匯率。到12月14日,歐元對美元的比率再次創下新高。客觀上,美國經濟不振為歐元一改頹勢創造了條件,而人們對歐元越來越充滿信心則是歐元不斷攀升更為重要的原因。

  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歐盟研究中心主任吳弦認為:“歐洲經濟一體化在今年取得突破的重要標誌就是歐元流通,這意味著歐盟正在成為一個統一的經濟體,它同時為歐盟實現既定的擴大目標奠定了基礎。”

  歐盟東擴 大歐洲“雛現”


  2002年12月13日,在丹麥首都首都哥本哈根,剛剛結束會議的歐盟首腦們臉上露出了笑容。2002年這張全家福意義重大,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愛沙尼亞、塞浦路斯、立陶宛、拉脫維亞和馬耳他等10個中東歐國家已正式獲邀加入歐盟,一個大歐洲的藍圖即將展現在世人面前。

  然而,這一進程來之不易,它是在克服一系列“成長的煩惱”中走過來的。第一個煩惱就是農業問題。為了增強歐盟成員國農業競爭力,同時也為了減輕歐盟擴大後的經濟負擔,2002年7月10日,歐盟宣佈將對共同農業政策進行重大改革,將農業補貼與農産品産量脫鉤。


  以農業補貼為核心內容的共同農業政策曾為歐盟農業發展立下汗馬功勞,但隨著歐盟農産品産量不斷增加,農業補貼也變成了歐盟巨大的經濟負擔。僅2002年,農業補貼就高達400多億歐元,佔歐盟全年預算的一半;與此同時,由於一味追求高産量,又有高額補貼,歐盟農産品成本不斷增加,失去市場競爭力造成大量庫存積壓。而農業在現有歐盟成員國經濟中的比重不同,對共同農業政策調整的態度也不同。以農業為主的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強烈反對減少農業補貼;英國、德國等非農業國家則積極支持,因為這樣以來它們就可以大大減輕對歐盟預算的負擔。經過三個月反復爭論,特別是德法兩個主要國家最終看到共同農業政策調整後帶來的長遠利益,使改革方案在2002年10月25日首腦會議上獲得通過。

  德國總理施羅德説:“法國和德國都很關心歐盟的擴大,我們要共同努力抓住這一歷史機遇,為歐洲提供更穩定的長期和平,為(歐洲的)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而多獲得補貼是中東歐國家申請入盟的一個重要期望值,改革共同農業政策就意味著補貼的減少。”

  以波蘭為首的申請國隨即提出,既然農業補貼減少,就應得到其他方面的補償;而以德法兩國為首的歐盟國家則拒絕提供經濟補償。剛剛在歐盟內部獲得通過的共同農業政策改革方案由此成為歐盟新一輪入盟談判遲遲不能完成的一個重要因素。與此同時,歐盟擴大遭遇了另一個重大考驗。2002年10月20日,這是個決定歐盟是否還能繼續推進擴大進程的日子。一直對擴大説“不”的愛爾蘭在這一天再次就確定擴大進程的《尼斯條約》舉行全民公決。如果這次公決結果仍是否定的,歐盟將無法執行《尼斯條約》,擴大進程也將因此無限期拖延。公決宣佈結果贊成票數為906292票,反對票數為534887票,贊成票比反對票多出371405票。

  至此,《尼斯條約》在歐盟全部15個成員國獲得批准,繼續推進歐盟擴大進程,完成歐盟與申請國的入盟談判也變成歐盟在2002年的最後一個目標。


歐盟主席普羅迪

  歐盟主席普羅迪説:“最近進行的入盟談判在一些棘手的問題上沒有進展,我們不得不重新考慮其中涉及農業及金融補貼一攬子計劃的問題,儘管我並不過分擔心,但我還是要説這次首腦會議將不會一帆風順。”

  在入盟談判的最後關頭,歐盟輪值主席國丹麥接連提出兩個方案,分別把補貼金額提高到388億歐元和405億歐元,而波蘭等國則把討價還價進行到了最後一刻。12月13日,雙方最終以總額408億3千萬歐元的補貼金額平息了長期的爭論,立場強硬的波蘭還得到了一億8百萬歐元的額外補貼。至此,歐盟最終完成了與所有候選國的談判。

  丹麥首相拉斯穆森説:“今天,我們決定擴大歐盟並吸收10個新成員,今天,現在和將要成為歐盟成員國的領導人為歐洲人做了一個影響深遠的正確決定,這是一個真正的歷史時刻。”

  除了棘手的候選國財政補貼問題,在土耳其入盟時間表問題上,首腦會議也決定:如果土耳其在2004年12月滿足歐盟提出的政治改革條件,則開始與土耳其的入盟談判。儘管這一結果離土耳其提出的2003年開始談判的要求相差較遠,但土耳其表示可以接受。

  土耳其總理阿卜杜拉居爾説:“土耳其入盟將使歐盟更多樣化,使歐盟在世界格局中佔據更有利的戰略地位,所以我認為歐州領導人不會忽略我們。”

  社科院歐洲研究所歐盟研究中心主任吳弦説:“入盟談判結束標誌著歐盟第五次擴大的開始。但同時也意味著歐盟將遇到更多成長中的煩惱。你像候選國土耳其就是個非常好的例子。它凸顯出未來的歐盟成員國在社會、經濟、文化及宗教等方面差異巨大,這對歐盟一體化提出了挑戰。面對挑戰,歐盟充分認識只有根本大法的高度才能解決問題。”

  啟動制憲成為歐盟迎接挑戰未來的重要起點。2002年2月,歐洲制憲籌備工作正式啟動,歐盟國家和即將入盟的中東歐國家都可以參加討論。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一份以構想“歐洲合眾國”為主要內容的“歐盟憲法條約草案”浮出水面。10月28日,德斯坦正式向制憲籌委會提交了這一草案。“歐盟憲法條約草案”包括歐洲一體化的方向、目標、步驟等問題,基本勾畫出了歐洲未來一體化的雛形。

  東擴日程回顧:

  2002年1月1日,統一貨幣歐元開始流通

  2002年3月1日,歐元區12國原有貨幣全部退出歷史舞臺

  2002年7月15日,一改兩年半頹勢 歐元首次突破與美員一比一比率

  2002年7月,為適應擴大進程 歐盟宣佈對共同農業政策進行重大改革

  2002年10月,最後一個對擴大説“不”的歐盟國家愛爾蘭通過《尼斯條 約》為歐盟擴大鋪平道路

  2002年10月,推進組建歐洲軍團進程 歐盟共同防務向縱深發展

  2002年12月13日,入盟談判結束 10個歐洲國家獲邀加入歐盟

  小結:

  2002年的歐盟,從歐元的流通這個新的起點出發所取得的政治上的進展更令世人矚目。一個囊括4億多人口、更加緊密的經濟政治聯合體即將出現,統一貨幣歐元也將由此成為全歐洲的貨幣,這必然極大地強化歐洲在經濟全球化中的競爭力,同時推動世界多級化的進程。

責編:趙國臣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