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國際年終報道:阿富汗,一個尋找支點的國家

央視國際 (2002年12月20日 22:57)


  央視國際消息(世界報道):在禁錮中掙扎了5年之後,擺脫了塔利班統治的阿富汗人,終於長長的舒了口氣。然而,興奮過後,人們猛然意識到,一個國家所需要的一切,這裡全都沒有。阿富汗人用什麼才能支撐起這個經歷了23年戰爭,千瘡百孔、遙遙欲墜的國家?2002年是阿富汗人為尋找國家支點的一年。

  2002年11月20號,阿富汗駐華使館迎來了一個特別的日子。就在那一天,阿富汗新任駐華大使齊亞馬丁萊依巴拉斯博士向江澤民主席遞交了國書,他是15年來阿富汗派出的第一位駐華大使。

  巴拉斯年輕的時候曾在中國學習,曾參加過駐華使館的一些活動,不過他從沒想過要從政,但個人的命運永遠和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喀布爾的生存環境越來越差。巴拉斯被迫離開了祖國,這一走就是23年。2001年9月11號,美國發生了震驚世界的恐怖襲擊事件,美國隨後的一系列反應,讓巴拉斯意識到,他多災多難的祖國又將面臨一場戰亂。2002年5月,身在美國的巴拉斯收到了阿富汗臨時總統卡爾扎伊的一封信,信中呼籲有所成就的阿富汗人民回國參加大國民會議,為祖國效力。巴拉斯重返故土後告訴卡爾扎伊的第一句話就是:我要留下。

  巴拉斯説:“我來了就是為了工作,給我什麼工作都可以,沒關係,我還可以到我的老地方喀布爾大學去教書。”巴拉斯的命運再次和祖國聯絡在了一起,不過, 這一次,飽經戰火的阿富汗終於邁上了重建的道路。

  對於剛剛開始重建的阿富汗來説,2002年發生的一切應該是值得興奮的。然而,許多阿富汗人並沒有感受到國家變遷戴來的喜悅,他們更關心這樣的一個問題:明天一覺醒來,我用什麼填飽肚子?阿富汗人開始位國家尋找經濟支點。走在阿富汗,你總能看到這些由麵粉製成的馕。馕加茶水,就構成了普通阿富汗人一日三餐的全部內容。然而,許多阿富汗人甚至連馕都吃不上,因為他們幾乎沒有任何工作機會。

  2002年9月12日,聯合國第57屆聯大恰好在9.11事件一週年的第二天舉行。阿富汗是反恐戰爭的第一戰場,但它呼籲國際關注的聲音,卻淹沒在聯大會議的眾多議題裏。聯合國統計認為,國際社會今年承諾援助阿富汗的18億美元已經基本兌現。但阿富汗政府卻表示,真正到位的只有不到9億。其中有8億有援助機構和非政府組用與阿富汗人道主義援助,9千萬美元到了阿富汗過渡政府手中。手握這為數不多的美元,阿富汗政府知道,既要讓老百姓吃飽肚子,也要為國家建設打下基礎,解決貨幣問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舊阿富汗尼的問題不僅在於它大幅貶值,而且它的印刷也被某些地方勢力所控制。

  新華社記者任峰報道:“我當時在阿富汗的時候是五月份,前國王回國,當時所有的人都認為阿富汗尼也就是阿富汗貨幣會升值,但是,當天在首都喀布爾的外匯交易市場大量嶄新的阿富汗尼涌入這個市場導致整個阿富汗尼在一天之內大幅下跌。”有人出於對自己的利益擾亂了那天的外匯市場,但同時也堅定了阿富汗政府的決心。阿富汗政府最終宣佈,出資5500萬美元,發行新貨幣。這是無奈之舉,更是明智之舉。國際社會的援助只是杯水車薪,阿富汗人開始努力自己造血。阿富汗人口約為2700萬,一半以上以農業為生。阿富汗為全國牲畜接種疫苗,在乾旱的村莊修建水井著手搗毀罌粟種植園。雖然今年糧食還不能滿足需求,但人們對新的一年仍有期待。

  由於連年戰爭,經濟困難在阿富汗早已不是新聞。但塔利班倒臺後,阿富汗突然開始面臨一個更加迫切的新問題。那就是,用什麼真正支撐起中央政府,讓它的觸角伸向全國?卡爾扎伊政府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但阿富汗平靜的表面下暗流涌動。

  新華社記者任峰報道:“阿富汗的一個很大隱患就是地方勢力做大,中央政權很難對地方實施有效的、有力的控制。卡爾扎伊本人要求政府的要員要留在中央工作而不能回地方去,這樣一個好想法最終並沒有得到實現。對於這些盤踞各地的武裝力量,阿富汗人心情矛盾。阿富汗不願意把他們叫做“軍閥”,因為他們正是那些當年抗擊蘇聯和塔利班的民族英雄。但不能否認的是,正是這些昔日英雄,如今拒絕將軍權交歸中央。該怎麼辦,阿富汗人在摸索:11月,駐阿美軍透露,阿富汗政府計劃加速組建一支7萬人的國家軍隊。然而,由於國內阻礙重重,阿富汗政府被迫同意,這只軍隊中的1萬人的可以來自地方武裝。12月15日卡爾扎伊簽署總統令,在全國範圍內收繳武器,以削弱各地部族武裝的勢力。在過去的一年中,儘管地方武裝派別間衝突不斷,但阿富汗依然維持著一種脆弱的和平。

  重建國家離不開安全保障,維護國內的穩定事關國家主權和尊嚴。但對百廢待興的阿富汗來説,尋找安全支點卻力不從心。這成了一個不希望外人插手,現在又不得不讓外人插手的問題。

  只要恐怖分子存在一天,阿富汗就不是安全的。2002年歲末,許多人都在問,阿富汗反恐是不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這場驚心動魄的鬥爭中,頭號人物,本拉登生死不明;二號焦點,塔利班頭目奧馬爾不知去向;阿富汗副總統卡迪爾遭遇伏擊,當場身亡;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險遭暗殺,僥倖逃生。現在,阿富汗的安全還離不開國際部隊的幫助。

  阿富汗駐華大使巴拉斯説:“現階段,如果沒有國際部隊,“基地”組織會回來,塔利班會回來,他們又會毀掉一切,他們又會殺害百姓。”

  然而,多年戰爭過後,許多阿富汗人對外國人有著天然的排斥心理,他們認為,即使是內戰也是外國勢力支持的結果。面對駐紮國內的外國軍隊,特別是美軍,阿富汗人左右為難。巴拉斯説:“如果我們有了自己的軍隊,阿富汗境內就不再需要國際部隊,不再需要美國的軍隊,不再需要其它國家的軍隊。”阿富汗人知道,早晚有一天,他們必須離開這些外國軍隊。因為這關係到阿富汗的凝聚力和國際形象。

  阿富汗人在為國家尋找支點的道路上,觸摸了祖國的每一道傷口。全世界也第一次了解到,這些傷口有多麼深,多麼痛。這就是為什麼人們説,只有戰爭過後,人們重建破碎的家園時,才會真正知道戰爭是什麼。

責編:李莽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