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伊拉克新報告:“金礦”還是“火藥桶”?(圖)

央視國際 (2002年12月09日 17:35)


多達11807頁即將向聯合國遞交的武器報告和12張電腦光盤

  人民網消息:《華盛頓郵報》7日在頭版頭條發表文章説,當1991年海灣戰爭結束後,聯合國要伊拉克全面交代其生物武器計劃時,薩達姆拿出一份僅僅30頁的文件來搪塞。雖然這份“交代”最後被證明是“水貨”,但依然為聯合國提供了“重要線索”。到了1993年,伊拉克再次宣稱自己絕對沒有生物武器,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巴格達當局特地列出一個“用於和平目的”研究所供核查人員“參觀”。結果,正是這些模糊不清的線索外加伊拉克方面的失誤,最終“偶然”暴露了伊最大生物武器工廠的秘密。提起這些往事,不禁讓武器核查人員懷疑,薩達姆最新遞交聯合國的“全面報告”到底能有多少“含金量”,是否會成為引起美伊戰爭的“火藥桶”呢?

  在上個世紀90年代伊拉克接受武器核查期間,巴格達當局先後共遞交了大約一萬多頁號稱是“全部、最終和完整”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導彈系統研發報告。隨著時間推移,聯合國發現,伊拉克隱藏秘密的技巧越發高明。在這些報告的“迷惑”下,武器核查員多用了好幾年時間才發現薩達姆擁有生産濃縮鈾炸彈(核武器)的計劃。據説在這一計劃最終暴光時,伊拉克距最後成功“只有不到一年時間了”。此外,有關方面還發現了伊拉克秘密儲存的20枚“飛毛腿”導彈和裝有化學武器的彈頭。就在這一次次的“貓鼠遊戲”中,只要聯合國發現薩達姆的秘密,剛剛還信誓旦旦的後者會馬上服軟並立刻更改此前作出的聲明。

  美國因此認為自己反復遭到薩達姆“戲弄”,於是布什總統明確表示,“這次不和伊拉克玩遊戲了”。他宣稱,只要薩達姆膽敢再次欺騙國際社會,等待著他的將是一場“下臺大戰”。聯合國方面也多次呼籲伊拉克先“好好看看自己的家底”,然後再“作出完整説明”,因為這將是他們的“最後一次和平機會”。聯合國伊拉克首席武器核查員布利克斯希望薩達姆“仔細想想”,因為芥子氣不是桔子水,“飛毛腿”更不會象雨傘那樣能“説扔就扔”。據悉,聯合國方面將首先從伊拉克新報告中尋找那些在1998年核查中斷時尚未“解釋清楚”問題答案,其中包括伊拉克到底還有沒有炭疽病菌“存貨”的等敏感問題。

  根據美國和英國提供的情報,武器核查人員確定了自己的全新工作目標。除了一些可疑工廠和設施外,聯合國方面還將查找包括短程導彈、可用於播灑化學和生物武器的無人駕駛飛機等在內的各種“兩用”運輸工具。同時,武器核查人員還將繼續調查伊拉克“曾從事過可怕武器研究”的人員下落。儘管伊拉克作出的報告多數“不完整”,但隨著外部情報的介入和對知情人的採訪,不少謎底將逐步揭開。不過,許多核查人員依然對伊拉克新報告的內容表示“不容樂觀”。他們認為,伊拉克這次很可能又提交了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目的非常簡單,拖延美軍入侵的時間並掩蓋證據。

  前任武器核查員提醒説,為了讓武器核查人員陷入“細節包圍圈”以致不能自拔,伊拉克方面有可能公佈100萬個無用站點讓聯合國前去“視察”。因此,武器核查人員需要時間來仔細分析伊拉克的報告,特別是要將這些“新東西”同以前掌握確切數據進行比較。據悉,聯合國掌握的各類可靠資料總長將超過100萬頁。即便如此,由於四年前突然中斷的核查留下了許多“尾巴”,有關方面在檢查伊拉克的生物、化學、核武器和導彈技術時都將面臨著不少棘手問題。

  伊拉克曾經非常巧妙地隱藏了自己的生物武器計劃,直到薩達姆的女婿叛逃後,有關方面才得以了解薩達姆這個秘密。現在,武器核查人員擔心,隨著技術進步,伊拉克的隱藏手段將更加高明。五角大樓情報人員認為,伊拉克完全不需要外界幫助就可生産生物武器,並能在偽裝成大貨車的“移動實驗室”內批量生産。由於伊拉克擁有大量的“合法的軍民兩用技術”,比如釀酒廠,因此完全可以“快速轉産”生物武器。武器核查人員今後將集中精力發現這些兩用裝備的具體為下落。專家指出,由於僅僅需要三個小時就能將發酵罐打掃乾淨,因此發現“生物武器罪證”的工作將非常困難。

  美國擔心,伊拉克可能還有炭疽病、天花等致命病菌和化學武器。並將其儲藏在導彈和炮彈中。由於化學武器曾經在兩伊戰爭中“大顯身手”,並據説是第一次海灣戰爭中成功遏制住美軍進兵巴格達的重要手段,伊拉克更親口承認曾生産過四噸神經毒氣及數百噸製造此類毒氣的原料,但薩達姆始終未曾提供這些東西已被徹底銷毀的證據。雖然伊拉克的核原料被運走,但是有關方面至今依然沒有發現生産這些原料的機器以及核武器生産工藝圖紙的下落。雖然聯合國要求伊拉克銷毀射程90公里以上導彈及其生産平臺,但是美國擔心,薩達姆並沒有照辦,並擁有多枚可攜帶化學和生物武器的遠距離導彈。因此,伊拉克最終命運如何,就要看有關方面如何“解剖”這最新遞交的一萬多頁報告了。(高軼軍)

責編:宏偉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秘密取樣、檢查土壤 對伊核查是這樣進行的(圖)(2002/12/09/ 10:45)
  • 美國“倒薩”需內應 庫爾德人可能成幫手(2002/12/09/ 10:43)
  • 第二批聯合國武器核查人員抵達巴格達(圖)(2002/12/09/ 10:13)
  • 伊拉克向美挑戰 要美拿出伊發展違禁武器證據 (2002/12/09/ 09:22)
  • 伊武器報告已于最後期限日送抵聯合國總部(圖) (2002/12/09/ 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