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美國兵步步逼近 薩達姆天天擺宴席(圖)

央視國際 (2002年11月30日 07:08)


薩達姆在保鏢陪伴下在底格裏斯河游泳

  環球時報消息:11月27日,聯合國武器核查人員乘坐印有聯合國英文縮寫“UN”的汽車前往伊拉克某工業中心的6個倉庫進行了3個小時的現場檢查。被全世界媒體炒得沸沸颺颺的伊拉克武器核查終於拉開了帷幕,世界各地的注意力又集中到話題不斷的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作為巴格達乃至伊拉克國家象徵的總統薩達姆,此時更成了焦點人物。

  天天宴請反美英雄

  儘管西方媒體上天天能見到種種對薩達姆不利的消息,實際上,目前他在伊拉克還牢牢地控制著一切,仍在不斷地發號施令。

  11月19日,薩達姆主持召開內閣會議。在會上,他只字不提核查和美軍威脅,而是專門討論了癌症早期診治、改善環境以及保證外語院校畢業生分配等社會問題。當天,他再次給巴勒斯坦被佔領土上的一批烈士家屬發放了撫恤金。21日,他指示有關部門與正在巴格達訪問的兩位約旦大臣達成協定:2003年度再給約旦3億美元的石油援助,以顯示“老大哥”的大度。與此同時,他已經連續十幾天宴請1998年美軍轟炸伊拉克時自願到總統府充當人體盾牌的英雄,請他們攜家帶口到總統府開齋。

  在大兵壓境的情況下,媒體不免猜測:薩達姆真的那麼輕鬆嗎?倒是薩達姆自己在會見文藝工作者時稍稍透了點風:“如果你們處在我的位置,你們會怎麼辦?”

  開會從來不透露地點

  由於美國一再揚言要通過包括暗殺等一切手段幹掉薩達姆,薩達姆在行動上越來越小心。即使請英雄們吃飯,他自己也不出面,而是由總統府辦公廳主任代勞。今年以來,薩達姆還沒出來和普通百姓見過面。4月28日是他的生日。以往他總要接見賀壽的群眾,可今年的見面活動卻以“巴勒斯坦兄弟正在流血,我心裏難受”為名取消了,他只是在宮殿裏見了一群少年兒童。

  雖然薩達姆如今已不再外出視察或參觀訪問,但他仍常常在電視上拋頭露面,尤其是內閣會議,必須由他親自主持。伊拉克內閣會議很多,隔幾天就開一次,到11月19日已經是今年的第五十三次內閣會議;軍事會議則不計其數。但不管內閣會議還是軍事會議,媒體的報道從來不提開會地點。從電視畫面上看,薩達姆總是坐在中間首位,身後老有一名警衛不離左右,後面的幕布也不時變換顏色和樣式。為防止信號跟蹤,薩達姆幾乎從不參加電視直播,即使對外宣稱是直播講話,也是事先錄好的。據説只有在全民公決後的10月17日深夜,電視臺播出的幾分鐘連任總統就職儀式才是真正的直播。

  12年來薩達姆從來不出訪。前一段時間,為做工作,他頻頻出來接見外賓,闡述伊拉克對核查人員返伊的立場,但自從11月8日聯合國通過新決議以來,他就再沒見過外賓。此前他接見的最後一位外賓是在決議通過前夕來訪的馬來西亞新聞部長。薩達姆借那次機會親口向世人宣佈:“薩達姆身體很好,是武裝起來的健康人。”顯然,這是對年初美國國務卿鮑威爾説自己與薩達姆同歲,但他比薩達姆身體好一説的回應。

  電視節目圍著他轉

  薩達姆是伊拉克每晚9時的電視新聞聯播中的常年主角,節目內容主要是關於他接到誰的電報,在內閣會議發什麼指示等。伊拉克媒體喜歡把薩達姆的活動、講話毫無刪減地播出,甚至電視新聞也總是根據他活動的長短來確定播出時間。新聞中往往是先播薩達姆,然後是其他領導人、政府聲明等,再下來就是巴勒斯坦起義,然後是國際新聞,最後是伊拉克人熱衷的體育節目。11月2日,電視臺播出了一個多小時薩達姆的講話。他在講話中透露,自己是一個很尊重別人意見的人。他的講話稿多是自己起草,然後讓革命指揮委員會成員討論,吸收別人的意見,特別是反對意見後才會發表。

  薩達姆雖然深居簡出,但他時刻跟蹤形勢。他説,自己有時也無奈地看看電視,因為他通常知道電視裏要播什麼,所以更喜歡閱讀和聽收音機。日前,他在電視裏看到一個新聞部的職員將揀到的9000美元現金交公的消息後,馬上宣佈給這名拾金不昧的官員發9000美元獎金以示鼓勵。

  伊拉克人眼裏還是英雄

  根據記者長期觀察,儘管美國一再宣稱薩達姆怎麼壞,但在大多數伊拉克人眼裏他還是英雄,甚至許多阿拉伯國家的老百姓也把他當成抵抗美國的鬥士和象徵。

  伊拉克民眾認為,薩達姆是一步一個腳印奮鬥出來的,是憑實力當上總統的。多年來,他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統治機制,即革命指揮委員會—內閣—軍隊—情報局。在伊拉克,薩達姆的指示是最高指示,往往通過革命指揮委員會和內閣會議下達,由情報部門監督實施。薩達姆本人既是革命指揮委員會主席又是內閣總理,身邊還有幾位生死與共的戰友輔佐:黨務上有副主席易卜拉欣,政府有副總統拉馬丹和副總理阿齊茲;軍隊則有二兒子庫賽掌管精銳的共和國衛隊和情報局,大兒子烏代指揮薩達姆敢死隊。

  如今,薩達姆的話語已深入伊拉克人心,每天報紙上的報眼必有薩達姆的語錄,如:“讓敵人出現在你眼前,並超越他,千萬別讓他出現在你背後。”“防敵先防己,再防友。”“伊拉克人除非不站立,要麼就站在頂峰”等經常根據形勢出現在報端。各個機關門口、主要建築內外甚至老百姓家裏,幾乎都有薩達姆的雕像和畫像。

  伊拉克人知道,與敵人較量多年,在應付危機方面薩達姆有經驗,他在關鍵時刻的招數就是以退為進。他性格上的一個顯著特點是不服輸、不認錯。他一直稱自己是兩伊戰爭的勝利者、海灣戰爭的勝利者,並喜歡將許多東西命名為“戰爭之母”。在新聞部就有“戰爭之母”司,伊足協把國內甲級聯賽命名為“戰爭之母”賽,在巴格達還有根據他的命令修建的“戰爭之母”清真寺,裏面有用他的鮮血書就的《古蘭經》全文。伊老百姓在他的熏陶下,一直説自己是海灣戰爭的勝利者,沒有人認為佔領科威特是錯誤。

  烏代的報紙被老爸封了

  常駐巴格達的人不難發現,伊拉克人已經習慣於薩達姆“父親般”的統治了,除了在鏡頭前和媒體採訪時,平時誰也不會過多地談論薩達姆的事情,至於跟外國人就更不説了。

  在巴格達,人們明顯能感覺到伊拉克的內部控制在悄悄地加強。在許多要塞,便衣特工悄然增多,一些重要地段則由軍警與共和國衛隊聯合值勤。另一方面,官方對媒體的控制也加大了力度,在對外報道上審查更加嚴格———核查人員的消息一律不報,北約峰會的消息電視上一句話都沒有,媒體當前報道的主要是世界各地反美反戰的消息。

  巴格達這幾天最熱門的話題是,新聞部日前宣佈,由薩達姆總統長子烏代掌管的伊拉克最有影響、發行量最高的《巴比倫報》,從11月20日起停刊一個月。來自新聞部的消息説,這家報紙被勒令停刊的原因是它不顧政府禁令,大肆轉載西方媒體有關伊拉克的報道,攻擊其他阿拉伯國家領導人,甚至對伊拉克政府的一些問題進行抨擊。該報于1991年開始發行。由於它由烏代掌管,因此經常轉載西方一些有爭議和帶攻擊性的文章。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巴比倫報》遭到停刊的直接原因是,該報全文轉載了薩達姆要求利比亞為其親友提供避難的消息和美國要懲罰20多名伊拉克高官的消息。此外,該報還透露,美國可能要求核查人員就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問題盤問薩達姆的次子庫賽。正是這些敏感新聞惹惱了薩達姆。身為伊拉克國家奧委會主席和記協主席的烏代還擁有一家名為“青年”的電視臺。該電視臺經常播放美國大片,但最近薩達姆在講話中抨擊美國影片是“文化入侵的炮彈”後,該臺也已收斂。

  這些悄悄的變化無不説明薩達姆在加快內部改革的同時也在加大控制力度,哪怕自己的兒子也不放過。大兒子烏代這回就撞在槍口上。有人認為薩達姆這麼做顯然是殺一儆百,給手下人上上課,但也可能是警告烏代收斂點,別跟庫賽較勁了。(記者 史桃李)

責編:陸玨如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布什拉登和薩達姆角逐《時代》風雲人物(組圖)(2002/11/22/ 06:45)
  • 獨家報道:女敢死隊誓保薩達姆(組圖)(2002/11/18/ 08:39)
  • 薩達姆接受核查原因 聯合國出臺進度表(圖)(2002/11/17/ 18:35)
  • 伊叛逃將領分析薩達姆武裝的“可靠性”(圖)(2002/11/16/ 06:50)
  • 薩達姆苦苦作決斷 美戰機隨時扔炸彈(組圖)(2002/11/15/ 19:11)
  • 薩達姆對他很客氣 美王牌記者二進伊拉克(圖)(2002/11/13/ 22:15)
  • 英媒體稱英情報官員截獲薩達姆“暗殺令”(2002/11/06/ 00:48)
  • 誤打誤撞 美國記者挖出寫給薩達姆的"電郵"(2002/10/30/ 16:34)
  • 美列舉伊拉克罪犯 薩達姆父子位居前三(圖)(2002/10/30/ 15:17)
  • 薩達姆亮出大赦絕招 伊拉克監獄全空了(圖)(2002/10/28/ 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