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箭在弦上?還是虛張聲勢:美伊能否開打?

央視國際 (2002年11月26日 10:43)


  人民網消息:安理會通過關於伊拉克的新決議之後,伊拉克政府不得不無條件地接受這一“屈辱的城下之盟”。聯合國第一批武器核查人員今天即將到達巴格達,明天將正式開始核查。和戰在此一舉。然而,自安理會通過1441號決議以來,美國依然表現出一副不依不饒的姿態,一方面繼續增兵海灣,一方面在盟國中大力推銷動武主張。有報道説美軍離伊拉克已只有10公里之遙,無論薩達姆表現如何,美國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都將落在薩達姆的頭上。國際輿論普遍認為,戰爭仍然難以避免,除非是薩達姆自動下臺。然而,這一斷言有待商榷。

  戰爭難免的主要根據是:

  首先,美國的最終目標並非武器核查,而是要打倒薩達姆,控制中東石油資源,並在那裏推行民主制度,同時徹底剷除針對美國的伊斯蘭恐怖主義土壤。

  其次,美國的軍事部署幾近完成:就在聯合國通過對伊決議的同時,布什總統卻批准了國防部的對伊作戰計劃;而軍方則繼續緊鑼密鼓地在海灣地區積極備戰。負責中東戰區的美國中央司令將於本月下旬從其佛羅裏達的總部抽調多達600名的參謀人員前往卡達爾建立對伊軍事行動指揮中心;同時繼續向那裏運送作戰物資;美國“林肯號”和“華盛頓號”兩艘航空母艦已在海灣,“星座號”和“杜魯門號”不久也將抵達海灣地區。現在美國在海灣地區集結的兵力總數已達6萬人。將這麼多的兵力派駐那裏去可不是作遊戲的。

  第三,雖然聯合國決議規定分兩步走,先行核查,再作結論;最後將由安理會根據核查小組的報告做出伊拉克是否違反安理會決議的判斷和決定。但一方面由於美國的施壓,新決議條款本身就十分苛刻,讓美國可以輕而易舉地就能找出伊拉克違反決議的口實。另一方面美國從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到國家安全助理賴斯又都揚言,只要發現伊拉克不認真執行決議,不需要再同安理會協商或通過新的決議,美國將自行決定對伊動武。從這些現象判斷,主流輿論認為,無論核查結果如何,美國是鐵心打定了。

  不過本人認為,這“必有一戰”的結論頗值得商榷,從種種客觀條件分析,美國將很難下“大打一戰”的決心。如果單從軍事實力出發,美國打伊將如同以石擊卵,餓虎擒羊。以美國的遠程轟炸機、隱形轟炸機、各種精確制導炸彈,打癱伊拉克的指揮和通信系統,摧毀伊拉克的防空力量真可説是如鷹搏兔。但僅僅將伊拉克的基本設施打濫卻未必就能讓伊拉克舉手投降,要讓薩達姆徹底認輸,就必須出動地面部隊,進行地面作戰,這才是美國的難題所在。這場戰爭將不同於科索沃之戰。因為科索沃之戰的目標是有限的,只是要迫使南斯拉伕軍隊撤出科索沃,以解決那裏的“人道主義危機”,而並非是佔領整個南斯拉伕,且北約也並不支持科索沃獨立出去。因此南政府後來認為沒有必要再為此付出全國滿目瘡痍的巨大代價,所以最終失去了一拼到底的決心。但伊拉克一戰將關係到一個民族國家的改朝換代,更關係到最高領導人薩達姆個人的生死存亡,因此,非拼到魚死網破,薩達姆不會輕易放棄抵抗的。


  這一戰也將不同於阿富汗之戰。美國在阿富汗之所以能迅速取勝,絕不僅僅是因為空中打擊如電掣雷擊般不可抗拒,更是由於有北方聯盟的地面部隊趁機推進。如果沒有北方聯盟的地面進攻作內應,塔利班是不可能那麼快就冰消瓦解的。而伊拉克的反對派全部流亡在外,儘管美英一再為之撐腰輸血,但卻是一幫扶不起的阿鬥:手中既沒有武裝力量,國內也沒有任何政治影響。就是説,在伊國內不存在能與美國配合作內應的武裝力量。美國希圖伊的軍隊嘩變,在唿喇喇大廈將傾之時,部隊倒戈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然而,眾所週知,薩達姆君臨政壇20餘年,其統治之嚴密,如水封氣密,多年來那些反對派都無法損其毫發。上次海灣戰爭對其打擊已近乎摧枯拉朽,其軍內雖有小小騷動,但都未成氣候。因此如將希望寄于軍隊反叛則近乎于一場並無把握的賭博。

  再説,上次海灣戰爭由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而又不肯撤出所引發,美國出師有名,得到了國際社會,尤其是絕大多數阿拉伯國家的普遍支持,周邊國家為其進攻提供了軍事基地和後勤支持。而此次情況則截然不同,除英國和以色列外,尚沒有第三個國家表示明確的支持,尤其遭到了幾乎所有阿拉伯國家的反對。可能向其提供前沿基地的大約只有科威特和卡塔爾兩個彈丸小國。然而,地狹而兵多,不僅將難以容納20多萬美國大軍,而且極易成為伊集中防範或打擊的目標。在伊四週如果沒有足夠的地理空間,龐大的美國陸軍不僅難以作機動部署或戰役展開;而一旦開戰,美軍在深入伊腹地,展開內地作戰後,如何保障後續的武器彈藥和後勤供應也是一個問題。此外,從國內因素説,美國人極其重視其士兵的生命安全,一旦出現重大傷亡,哪怕是只死傷一兩千人,美國的輿論就將發生逆轉,那時強大的反戰呼聲將束縛住政府的手腳。人們當不會忘記,當年美國在索馬裏維和,兩名士兵被暴屍街頭的場面就曾迫使美國政府做出從索馬裏撤軍的決定。

  在阿拉伯世界的心臟地區打一場反對一個伊斯蘭國家的戰爭,沒有阿拉伯各國政府的有效支持將是一件非常尷尬而困難的事。美國學者亨廷頓曾于數年前提出“文明衝突論”,認為未來的戰爭將主要是在西方世界與伊斯蘭世界之間進行。而“911”發生當時,布什總統也失語説出了進行“十字軍東征”這樣的話,讓阿拉伯世界震驚。為不造成與整個伊斯蘭世界對立的印象和被動局面,美國後來不得不反復強調説,反恐並不是針對伊斯蘭教的。但本拉登和伊斯蘭極端主義組織則借機大肆宣傳説,美國所要反對和打壓的就是整個伊斯蘭教,因此美國是全世界所有穆斯林的公敵。這一宣傳在阿拉伯中下層民眾中很有市場,反美國情緒日益高漲。而從戰略目標上來説,美國就是要將伊拉克改造成“唯美國之命是從的民主國家”,進而在伊斯蘭世界推而廣之,在這一盛産石油的地區推銷西方民主價值觀。因此,美國的這一目標對阿拉伯王室同樣是一個威脅。這就是為什麼他們都不願支持美國打伊拉克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政府支持美國打入伊拉克,這些國家的中下層民眾的反美情緒很可能被點燃而引起燎原之火,一旦失去控制,這些親美的王室和政府都要面臨倒臺的風險。那時可能真的會演變為一場伊斯蘭教與西方的“文明衝突”。



下一頁>>
第1頁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美請求英派兵參加攻伊 英議會將決定是否出兵(2002/11/21/ 00:22)
  • 不理聯合國對伊核查 美繼續為攻伊做準備(2002/11/19/ 15:59)
  • 美國:美軍攻伊備戰行動已基本就緒(2002/11/18/ 01:12)
  • 12月16日空襲伊拉克 五角大樓擬發動閃電戰 (2002/11/25/ 16:23)
  • 美政府機構已起草對伊"管制性佔領三部曲"(2002/11/25/ 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