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頭條

CCTV服裝設計暨模特電視大賽閉幕

大學生可否結婚 誰説了算

美國正式退出《反彈道導彈條約》 國際社會反應強烈

電信重組:一“拆”就靈?

《焦點訪談》:刮傷的心靈
更多...

保留最近一個月內的新聞信息


    
     誠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礎和根本,是人之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是一個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石。
    一個信用缺失、道德淪喪的國度,必然影響經濟社會的快速、持續發展。
    
  發表感言: liuzhigang@mail.cctv.com





誠信為本——道德建設系列報道之《商德篇》


2001年11月16日


    挽救信用淪喪 中國首次倡議設立“誠信日”




    西方有個説法,“誠信是最好的競爭手段”,但是這個手段在當前的中國並不靈。中國也有句古話,叫做“無信不立”。但是市場經濟發展到現在,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基礎和生命線這樣一個觀念的認識依然非常淡薄。假冒偽劣充斥市場、合同不能履行、經理人缺乏誠信、各種故意性的經濟詐騙層出不窮,以及相當普遍的相互拖欠現象等等,其嚴重程度觸目驚心,已經給國家和企業造成了很大損失。關於信用喪失的例子,在目前中國可謂俯拾皆是。




整頓社會信用問題

政協委員趙海寬在“兩會”期間
談整頓社會信用問題

    例如,我國票據市場的失信和欺詐已經使票據成為資金風險的承載體和聚焦點。僅去年,全國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的偽造金融票據、違法票據承兌的犯罪案件就達7419起,涉案金額達52億元。而利用合同進行詐騙已經成為市場經濟的一大毒瘤。有關資料顯示,去年上半年,我國合同違法案件共有5338起,涉案金額達到16.3億元,這種現象在經濟較為發達省份更為突出,2000年上半年,廣東省共立案查處利用合同違法案件37宗,涉案金額達14398萬元。

    在以發展高科技産業,培育風險投資著稱的北京中關村,失信和欺詐已經成了一個極為普遍的問題。由於缺乏普遍的商業信用導致的各種商業欺騙行為在中關村此起彼伏。一家被騙上當的企業去報案,發現報案者已經排到了3000多號!據了解,好多人為了躋身中關村,打著高科技的幌子,利用中關村開辦企業的種種優惠政策,採用各種虛假手段註冊企業。等到開展業務時,便産生資金困難,導致種種失信行為層出不窮。有關資料顯示,中關村大約9000家企業中,95%以上為中小企業,這些中小企業普遍資金嚴重缺乏。日前,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管委會取消了未按規定參加2000年度新技術企業資質復核的838家新技術企業的資格。這些企業被取消資格的原因之一便是名存實亡,多年不經營且查無下落。慧聰國際董事長郭凡生説,由於中關村信用風險過高,在中關村的企業每年都要倒閉三分之一。




    信用缺失已成經濟發展“瓶頸”




    新華社記者日前就市場信用問題赴廣東、福建、浙江三省部分地區進行專題調查時發現,市場信用缺失已嚴重困擾企業經營和金融市場秩序,成為目前制約生産力發展的突出"瓶頸",花大力氣解決這一問題已迫在眉睫。




    ●拖欠“鏈條”捆住了企業
    福建省金融部門今年上半年組織對企業的抽樣調查發現,企業間相互拖欠,互相佔用資金的情況十分普遍,一些企業佔用或被佔用的資金達到其流動資金的近三分之一。晉江一家服裝公司需要近2000萬元的流動資金,除了400萬元貸款,自有的流動資金200萬元外,“佔用”別的廠家1000萬元左右。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一般要“壓”中間商的資金,中間商再“壓”廠家的資金,廠家又會“壓”上遊廠家的資金,一個拖欠"鏈條"就這樣形成了。這位負責人説:“一旦這個‘鏈條’出了問題,所有的廠家都會出問題。”溫嶺市萬通工貿有限公司張雲方則告訴記者,一到年關,企業間相互催債成了“家常便飯”,企業的銷售部門實際上也是討債部門。溫嶺市松門鎮有一些企業因為被長期拖欠而倒閉。一家企業倒了,許多家企業都要受影響,形成惡性連鎖反應。




    ●惡意逃廢困擾著銀行
    溫州市金融部門的一位同志告訴記者,在沒有市場信用體系的情況下,銀行回避風險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大客戶”,因此針對“好客戶”的競爭非常激烈,以至於形成惡性競爭。溫嶺市人行行長陳淩望告訴記者,現在商業銀行為保險起見,爭相貸款支持一些“好項目”,溫嶺市建設一條一級公路,幾家國有商業銀行爭著向上級行要指標,投貸額達4億多元。現在一些“好單位”,如財政、電信、電力等部門成了銀行競爭的熱點,大家蜂擁而上,難免出現負面效應。開始是吃吃喝喝,後來發展到報銷發票、安排子女就業等,甚至由銀行“請客”讓對方到國內外旅遊。這種惡性競爭直接加大了國有商業銀行的經營成本。




我守信用!

汕頭的信用危機已經使汕頭的經濟社會
發展陷於嚴重困難的境地。汕頭市各界
代表300多人在紅綢布上鄭重簽名,向
社會宣誓:我守信用!

    ●一些地方出現信用缺失“綜合症”
    由於出口騙稅、惡意逃廢債嚴重,潮汕地區已成為信用惡化的“重災區”。許多省外企業不願意也不敢和潮汕地區的企業做生意。汕頭市市委書記李統書告訴記者,由於不講信用,一些人得到一點“小便宜”,卻給汕頭經濟發展帶來“難以下咽的苦果”。李統書痛心地説,外面的人已將潮汕人和不講信用劃等號,不僅潮汕的産品沒有信譽,潮汕人的人格、道德水準也受到懷疑,致使汕頭已有企業思遷、外來企業觀望。

    由於企業存款大幅下降,今年5月份,汕頭市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金融機構存款負增長。據統計,汕頭市去年僅通過銀行流出的資金就達45億元,今年前5個月又有15.6億元流出。1999年以來汕頭市遷走的企業達1200多家,僅去年就搬走了450多家。

    汕頭市的幹部群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在市場經濟活動中不講信用,對汕頭的打擊是全方位的,不僅表現在經濟發展受到嚴重制約,更主要的是,這種急功近利、為賺錢不擇手段的做法導致的是整個社會道德水平的滑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被嚴重扭曲。痛定思痛,汕頭市已將“重建信用、重塑形象”作為“生命工程”來抓,並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汕頭人説,昨天不珍惜信用,今天要用百倍的努力才能找回來,代價和教訓都是巨大的。




    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




    信譽不僅是一個企業、更是一個地方乃至一個國家的精神財富,甚至能夠成為一種特殊的資本,它是人類道德文明的果實,是市場經濟必備的道德理念。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必須在廣泛倡導信用精神的基礎上培植和維護信譽,這樣才能以良好的形象在激烈的國內外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整頓市場經濟秩序——我們在行動
江西查處黑心“雕白塊”
廣東追蹤假幣
海口破獲金融騙案
華景村的假幣案
    
  如果企業信用缺失則直接關乎企業生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希望集團總裁劉永好委員打了一個比方,他説,如果説顧客是水,企業是船,那麼信用就是船與水直接接觸的殼,殼出了問題,船就會進水,如果處理不當,就會損失很大甚至可能導致沉沒。劉永好説,他與全國34位民營企業家聯合發佈信譽宣言,就是讓消費者、讓全社會來監督企業,給自己施加壓力,這無疑有助於企業的進一步發展。信用要靠一點一滴來積累,講信用的人和企業無往而不勝。




    建立健全社會信用制度,已經成為參與市場經濟活動主體的共同需要;挖掘好、規範好、利用好有限的社會信用資源,關係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來自上海的代表委員們對加快信用制度的建設有著切身的感受。去年7月,上海率先在全國實行了個人信用聯合徵信制度,倡導了誠實守信社會風氣的形成。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去年末做的一項抽樣統計表明,在向這家銀行申請住房、汽車、耐用消費品借款的9萬戶被調查的上海居民中,按合同及時還款的比例已經達到了99.91%。與此同時,上海市工商局對社會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的企業,也實行了黑名單監控制度,誰制假售假,誰就會上黑名單,誰就在社會上失去了信譽,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根基,這從制度上有力地防範了假冒偽劣。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教授認為,當前中國經濟是由計劃經濟脫胎而出的,信用基礎十分薄弱。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各種稀缺經濟資源由政府直接通過行政命令在所屬的各單位之間配置,信用只是一種微不足道的輔助手段,而且這種手段只能由作為政府出納機關的國家銀行掌握,企業之間的商業信用被嚴格禁止。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信用制度和信用管理體系的基礎建設已經遠遠落後,因而信用關係混亂、欺詐、賴帳等失信行為廣泛發生,已經成為妨礙我國市場經濟動轉的嚴重障礙。




    9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朝陽國際務節上,推出了我國首次以信用為主題的綜合性大型論壇——中國信用經濟論壇。論壇首日,外經貿部計算中心、全國工商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貿遠大商務諮詢有限公司及數家媒體等共計27家單位提出了一項倡議,要求將每年9月19日定為我國“誠信日”。據此倡議是最早提出方,中貿遠大商務諮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蒲小剛介紹,目前,該倡議已經徵集到了百萬企業簽名支持。而該公司總經理韓家平説,“3.15”是從消費的最後一個環節來解決消費者的維權問題,而“9.19”是力求從根本上杜絕假冒偽劣的源頭問題。他説,不管政府會不會批准為項倡議,人們都在期待著,讓誠信意識快速普及起來,讓全社會都攜起手來,共同關注信用問題,共同努力推動信用體制的建設,與失信較量到底,讓“誠實信用”能夠早日回到中國人的身邊。








  相關專題



貫徹執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  



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視聽在線 |  寬帶頻道 |  廣告頻道 |  ENGLISH CHANNEL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