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頭條

以軍撤退 和平轉機?

“庫爾斯克”浮出水面 失事原因真相大白?

嚴冬將至 “誤炸”頻頻

中國拒絕艾滋病

迎接中國電視21世紀輝煌的明天
更多...

保留最近一個月內的新聞信息


     10月29日,《反恐怖法案》在日本參院全體會議上獲得通過,使日本以支援美軍在阿富汗展開新型戰爭為由,在法律程序上實現了海外派兵的“新突破”。 其“積極”程度甚至突破了美國的“預算”。
  反恐怖無疑是一件好事,畢竟恐怖主義是一種全球性“公害”。然而,我們同時也應當看到,該法案的背後大有文章。日本有識之士一針見血地指出,《反恐怖特別措施法案》並不是反恐的法案,而是自衛隊參加戰爭的法案。
   “放棄戰爭、不保持軍力、沒有交戰權”——這是二戰以後日本“專守防衛”的國策,但現在它越來越形同虛設。




立法派兵 日本意欲何為?


2001年10月31日


    繼日本眾議院18日通過了日本自衛隊支援美軍等3項反恐怖軍事行動法案後,日本參議院也于29日通過這3項法案。輿論普遍認為,這3項法案在國會通過,標誌著日本正式放棄“專守防衛”政策,併為日本自衛隊開闢海外戰場鋪平了道路。




    3項法案突破安全防衛政策




中國希望日本慎重行事

  外交部發言人孫玉璽回答記者的提問時表示,打擊恐怖主義是國際社會面臨的共同課題。我們希望各方根據實際情況和《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為此作出努力。由於歷史的原因,日本在軍事領域發揮作用問題十分敏感,希日方慎重行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究竟做了什麼,大家都很清楚。也正是因為歷史原因,日本才有了和平憲法。我們一直希望日本走和平發展道路,這也是中日建交的一個主要政治基礎。關心這個問題的不僅是中國人民,還有亞洲許多受害國人民。所以,日本在軍事方面採取的做法,應該考慮到歷史原因,考慮到亞洲各受害國人民的感情,包括日本國內要求維護和平憲法、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意願和要求。

    從這3項法案的內容來看,不難發現,輿論這種看法不是沒有道理的。《北京青年報》撰文報道,3項法案分別是:對付恐怖特別措施法案、自衛隊法修改案和海上保安廳法修改案。其中,對付恐怖特別措施法案規定:日本自衛隊支援美軍等軍事行動的活動範圍包括日本領域、公海及其上空和得到同意的外國領域,沒有戰鬥的和不會發生戰鬥的地區;活動的內容包括向美軍等提供補給和運輸、修理等物資及相關服務,尋找和救助難民;關於同美軍等的合作支援等,在採取相關措施後的20天內,須得到國會的承認;自衛隊員可以在防護自己和其他隊員及其下屬人員的不得已的情況下使用武器。這項法案的法律時效為兩年,但在實施期間可以延長。
  早在1991年,日本就曾向海灣地區派去了自衛隊,但也只是從事醫療、搶救災民、運輸、通信等後方支援活動,活動範圍有限。而對付恐怖特別措施法案大幅度地擴大了自衛隊的活動範圍,開闢了在戰爭期間日本向海外派遣自衛隊的道路。這與日本現行的憲法中規定的“放棄戰爭、不保持軍力、沒有交戰權”等條款不符,因此,法案在審議過程中,遭到日本各界有識之士的強烈反對,一些青年學生和反戰團體的成員一直在國會附近舉行反對日本向海外派遣自衛隊的示威活動。29日,參議院審議該法案時,最大的在野黨民主黨提出了向海外派遣自衛隊須事先得到國會承認的修改案,日本共産黨也提出了向海外派自衛隊有違日本憲法等反對意見,但由於自民黨、公明黨和保守黨議席在國會兩院佔多數,反對意見均被否決。




    法案通過後,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發表談話稱,法律的成立,對日本更加積極地對付恐怖活動具有很重要的意義,今後的問題需要早日落實。據報道,日本政府將於11月1日與美方就日本自衛隊參加支援美軍等軍事行動進行協商;2日,日本執政黨調查團將前往巴基斯坦等地就自衛隊的艦船赴印度洋參與支援美軍等軍事行動進行考察。考察過後,日本可能于11月下旬派出包括一艘“宙斯盾”級驅逐艦和一艘補給船在內的艦隊前往印度洋上的迭戈加西亞島。




    
日本自衛隊加緊“走出去”




    突破憲法禁區,想“走出去”;5年擬拿出26.5萬億日元發展軍事力量,要“走出去”。可以看出,面向新世紀,日本自衛隊的一大任務就是“走出去,平事態”。




    軍事戰略調整目標定格“走出去”
  早在1992年,日本就通過了向海外派兵法。該法的通過為日本自衛隊“走出去”、由“內向型”向“外向型”發展打開了缺口。此後日本調整軍事戰略邁出的3大步又為自衛隊“走出去”奠定了基礎。




剖析日本海外派兵的四大“新突破”

  突破之一,日本海外派兵的範圍無限擴大。新法案以支援美軍戰鬥為藉口,開闢了日本自衛隊在戰時可以派遣到世界任何地方之路。
  突破之二,新法案放寬了自衛隊外出時的武器使用標準。新法案將武器使用範圍放寬到自衛隊官員管理下的人員。
  突破之三,新法案規定,今後為支援美軍,由首相確定的派遣自衛隊基本計劃,在自衛隊派出前要向國會“報告”,而不是必須得到國會的認可。
  突破之四,日本的“積極主動”也突破了美國的“預算”。日本不遺餘力地實現海外派兵的“新突破”,不免給人留下借題發揮、趁火打劫的印象。

    第一步是1995年11月通過了《防衛計劃大綱》,明確提出日本要應付“對日本安全有重大影響的事態”。第二步是橋本與克林頓發表了《面向21世紀的同盟———日美安全保障聯合宣言》,將日美軍事合作定位為干預地區乃至全球性的事務,標誌著日美軍事關係發生了質的變化,也預示著日本軍事力量要進一步“走出去”。
  第三步是日美于1997年9月發表了新的《日美防衛合作指針》,明確表示日本將參加美國在海外的軍事行動。上述3大步的邁出已清楚地表明日本的主要戰略任務就是“走出去”。
  1999年4月至5月,為了落實新的《日美防衛合作指針》,日本國會眾、參兩院通過了與新指針有關的“周邊事態法”等3個法案,為日本自衛隊“走出去”、對付“周邊事態”制定了法律依據。至此,日本自衛隊“走出去”的“理論”準備工作基本完成了。
  根據日本政府的解釋,日本自衛隊準備“走出去”對付的“周邊事態”主要分為6種類型:1.在日本週邊發生武力爭端;2.在日本週邊地區即將發生武力爭端;3.因某個國家政治體制混亂而出現大量難民,難民擁入日本的可能性很大;4.某個國家的行為被聯合國安理會裁定為威脅和平的行為,這個國家因此成為經濟制裁對象,並將對日本的和平與安全産生重要影響;5.某個國家發生內亂或內戰,情況已不再是單純的國內問題;6.發生在日本週邊的武力爭端業已停止,但秩序尚未穩定和恢復。  




    武器裝備迅速適應“走出去”




    在日本軍事戰略轉變之後,日本自衛隊緊緊圍繞“走出去”的戰略需要發展武器裝備,使其向著精銳化、遠程化的方向發展。




日本和平憲法

  現行的日本憲法是在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頒行的。它于1946年11月3日公佈,半年後的1947年5月3日正式生效施行。該憲法規定並保證了日本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其中第九條的規定,自衛權的行使應限制在為了保衛自己所必須的最小限度的範圍內。行使集體自衛權超過了這一范圍,從憲法的角度講是不允許的。放棄戰爭與不擁有軍隊。但是為有自衛的能力,而允許擁有自衛隊的存在。

    海上自衛隊作為走向海外的主要軍種,在“走出去”的問題上步子邁得最快。據稱,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活動區域已超過70年代1000海裏海上交通保護線,擴大到包括馬六甲海峽在內的2000海裏;海上自衛隊裝備了4艘遠程作戰能力強、世界最先進的“金剛”級“宙斯盾”型導彈驅逐艦,並計劃再裝備兩艘該型艦隻。目前,海上自衛隊滿載排水量超過5000噸的大型艦隻已佔其核心戰力33艘艦隻的一半以上,到2010年將增至30艘;而2700噸以上的大型潛艇將達到14艘。1998年初,日本裝備了滿載排水量達1.3萬噸的“大隅”號運輸艦。據專家稱,一旦需要,該艦可以改裝成航母。據海上自衛隊推出的《長期軍事力量建設》計劃提出,海上自衛隊的裝備將繼續朝著對付“周邊事態”的方向發展。它計劃于2005年之前建造兩艘可搭載E-2C預警飛機及垂直起降戰鬥機的4萬噸級航母。
  航空自衛隊也在迅速加強適應“走出去”的裝備建設,向著具有遠程作戰能力的方向發展。它目前已裝備了遠程作戰能力強、性能優於美F-16的F-2型戰鬥機50架,計劃到2010年前裝備該型機140架、F-15改進型戰鬥機210架;同時擁有4架E-767預警機、為數眾多的空中加油機和3000公里以上的超視距雷達。
  日本不但在發展“矛”,還在發展“盾”。眾所週知,日本目前正在與美加緊發展戰區導彈防禦系統(TMD),在近幾年的時間裏將為此投入200億~300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戰區導彈防禦系統就是在所謂“周邊事態”的背景下出臺的,目的是營造“可任意攻擊別國而卻可免遭別國攻擊”的絕對軍事優勢。所以它與發展遠程作戰能力強的武器裝備是相輔相成的,其防禦是為了更好地進攻。
  從上述幾點可以看出,日本為使自衛隊“走出去”應付“周邊事態”,正在構築立體的、強大的武器攻防系統。




    自衛隊訓練緊緊結合“走出去”




日本的毒瘤—右翼勢力

  二戰結束後,日本軍國主義雖然被推上公理與正義的審判臺,但日本的侵略歷史一直未得到徹底清算。近年來,日本政治右翼化的步伐在加快,軍國主義沉渣泛起。他們繼承了二戰前的右翼理論,鼓吹以天皇為中心,宣揚日本民族優秀,叫嚷掌握強大的軍事力量,以軍力為一切行動的後盾和手段。
  
  日本右翼勢力將自衛隊視為復興大日本軍國迷夢的命脈,右翼頭面人物和政客們不斷為自衛隊突破和平憲法束縛提供理論依據和現實便利,他們相互呼應,一唱一和,妄圖將日本一步步拉上軍國主義的戰車。右翼勢力為摘掉“和平憲法”的緊箍咒可謂挖空心思,少數極端分子更是公然跳出來搖旗吶喊,充當挑戰和平急先鋒。他們已經成為日本政壇、日本社會的毒瘤。

    在以“走出去”為目標的大背景下,自衛隊的部隊訓練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其重點是圍繞應付“周邊事態”鍛鍊部隊“走出去”的能力。其主要途徑是加強與美國等國的訓練演習。
  今年2月16日至24日,自衛隊與駐日美軍實施了以朝鮮半島發生戰事為設想的聯合圖上演習。這是新《日美防衛合作指針》通過後雙方首次舉行的“周邊事態”演習。5月30日至7月6日,日本與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韓國、智利和英國等國在美國夏威夷周邊海域進行了“環太平洋演習”。此次演習也是以海上發生所謂“事態”為背景的。日本原計劃10月份與印度、菲律賓等國在中國南海進行一次聯合演習,但由於我外交部提出抗議,該演習未能舉行。
  最值得關注的演習是日本與美國11月2日至17日舉行的一次設想發生“周邊事態”的聯合演習。此次演習的參演人員為2.1萬人,地點為靠近九州島一帶的日本海地區。在演習中,自衛隊出動兵力一萬多人和大量的艦艇與飛機,參加了空中掩護、撤運人員、對美軍提供支援等科目的演練。通過此次演習,日本進一步鍛鍊了“走出去”應付“周邊事態”的能力。
  日本不但加緊進行演練,還曾制定過實戰計劃,並採取過軍事行動。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航空自衛隊曾在絕密的狀態下研究過攻擊朝鮮導彈基地問題,其結論是“實施空襲是可行的”。對此,日本政府表示贊成。不難看出,日本正在通過“走出去”應付“周邊事態”,加快其軍事力量“走向世界”的步伐,從而使其成為一個可在全球發揮軍事作用的名副其實的世界軍事大國。在新世紀,日本“走出去”的步伐會更大,範圍會更廣。日本這樣作將給亞洲和世界帶來什麼後果,值得人們關注。




    阿富汗戰事爆發後,德國和日本都曾對美軍行動表示支援,但世人卻對兩者投以截然不同的目光。究其原因並不複雜,就是兩者對侵略歷史的態度不同。日本近年總是希望外人視其為“普通國家”。其實,實現這個願望並不難——學習德國對待歷史問題的“普通態度”和“普通作法”,舍此則不能放鬆世人對日本在海外動用軍力的警覺。








  相關專題



日本篡改歷史教科書   



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視聽在線 |  寬帶頻道 |  廣告頻道 |  ENGLISH CHANNEL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