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回顧歷史 展望未來--中國網球發展之路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27日 23:11 來源:

  新華網上海1月27日電 (記者肖春飛 劉衛宏)中國網球發展史將永遠銘記這一刻:2006年1月27日,中國選手鄭潔、晏紫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公園擊敗澳網頭號種子雷蒙德/斯托瑟(美國/澳大利亞),奪得中國網球界在四大滿貫賽成年組雙打比賽中的第一個冠軍!

  鄭潔生於1983年7月,晏紫生於1984年11月,在她們出生前約110年的1885年前後,網球傳入中國,在上海、廣州幾個大城市流傳開來。

  很少有一項體育運動像網球這樣記錄著中國發展變遷的軌跡:清末侵華英軍將其帶入,傳教士將其推廣,很長一段時間是“洋人”的遊戲;此後又成為達官貴人的消遣。新中國成立後,網球是運動員的專利;改革開放後,網球成為高收入者的新寵;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後,網球已褪下“貴族運動”的外衣,走入尋常百姓家……

  跟不少運動項目相比,網球在中國開展得時間相當長,但由於新中國建立前,網球只局限在少數人的圈子裏,運動水平一直得不到提高。新中國成立後,網球運動得到迅速推廣:1953年,天津舉辦了首次全國網球表演賽,中國網球協會同年成立;1955年初,在北京東四塊玉訓練基地成立了網球臨時國家隊;1956年起,網球被列為每年一度的全國比賽項目,規模一年比一年大,同年,中國選手開始參加國際比賽;1964年,全國網球訓練工作會議在上海舉行,會議反對了保守思想、研究了今後網球運動的發展方向:要求在快速進攻、積極上網、力爭主動、狠巧結合、準確的思想指導下努力提高訓練質量和技術水平……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鄭潔、晏紫剛剛接觸網球不久--這是中國網球的一個值得大書特書的年代:

  1992年,隨著中國網球水平的逐年提高併為適應國際網壇的體制,中國開始推出全年10站以上的全國網球巡迴賽。

  1993年北京承辦了沙龍網球公開賽,這是我國首次舉辦職業網球巡迴賽。從此,中國向世界職業網球敞開了大門,各類男、女職業賽事也一個接一個地落戶中國。在剛剛過去的2005年,就有中國網球公開賽與網球大師杯賽先後在北京和上海舉辦,讓中國網球迷擁有了兩個“黃金周”。

  這個時期,還應記住一個名字:李芳:第一位參加四大網球公開賽的中國選手;唯一闖入世界排名前五十位的選手;唯一走出國門,靠自己打球來養活自己的職業運動員……1992年,李芳進入澳網第三輪,這個中國選手征戰大滿貫賽的最好戰績,保持了12年之久;1994年,李芳進入法網第二輪,這是中國選手多年來征戰法網的最好戰績,也保持了有10年之久。

  在當時看來,李芳的成績和經歷都稱得上是中國網球選手中的“另類”。其實,此後很多中國網球選手都走上了跟她同樣的路--世界網壇的發展已經證明:男子網球選手只有涉足職業選手協會(ATP)巡迴賽,女選手只有踏進女子網球協會(WTA)巡迴賽,才是走向世界的唯一齣路。

  2000年,易景茜進入了澳網第三輪;同一年,在烏茲別克斯坦舉行的塔什幹公開賽上,李娜/李婷奪得女雙冠軍,這是中國選手在WTA巡迴賽中所獲的第一個雙打冠軍頭銜。

  兩年之後的2002年,中國網球兵敗釜山亞運會,這給了中國網球界一次深思的機會。他們認識到了職業化的重要,制定了“以女子為重點,以女雙為突破口”的戰略方針;2004年,年初的澳網,中國女單歷史性打入第二輪,女雙取得青少年組冠軍,法網女單歷史性進入十六強,雅典奧運會首次摘得一枚金牌;2005年,中國網球逐漸走出了一條良性循環的道路,調整後的“以雙打為重點,以單打為突破口”的戰略逐漸成形……

  終於,鄭潔與晏紫走到了澳網的最高點。

  在農曆丙戌新年來臨之際的這個勝利,可謂昭示著中國網球春天的到來--儘管女單與世界高水平職業選手的差距十分明顯,男單更是長期無緣大滿貫賽場,但雙打的進步勢必會帶動單打、女子的進步勢必帶動男子。

  令人欣喜的是,中國網球走上了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從2006年開始,網球運動有望列為九年義務教育的項目之一,這意味著網球將成為中國青少年一項必須掌握的體育技能,也意味著未來中國將出現過億的“網球人口”。

  在2005年底的上海網球大師杯期間,國際網球聯合會總裁裏奇説:“奧運會中國女雙奪冠那只是冰山一尖,中國網球選手在世界網壇的崛起才剛剛開始。”國家體育總局網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中國網球協會副主席孫晉芳更是充滿信心地表示:“當世界頂級網球大師們遙望黃浦江兩岸的時候,你怎麼能不感慨世界賦予我們的機遇和使命!怎麼能不期待中國網球的未來!”

責編:劉鑫隆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