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體育新聞 > 正文

【中國青年報】誰來為青少年選手的前途把關

央視國際 (2003年01月16日 15:00)

  中國青年報消息:如果不是選手比賽服裝色彩上的差異,如果不是服裝上標明的參賽單位,我們很難看出那些初涉“江湖”的年輕選手師出何門。這是國家短道速滑隊總教練辛慶山的感慨,他説在韓國就不同了,哪怕是初出茅廬的生面孔,只要滑上幾圈,便能瞧出其出自何人門下。

  後備力量薄弱,是中國短道速滑隊在鹽湖城冬奧會上取得輝煌的同時便已經暴露出的問題,以至於已經決定要退役的李佳軍和已經入學深造的大楊揚不得不重拾冰刀,繼續肩負中國短道速滑隊在國際賽場上爭金奪銀的使命。當記者問及中國何時才能培養出下一個大楊揚、李佳軍,下一撥“四朵金花”時,辛慶山表示要看接下來的訓練解決得如何,並直言需要時間,可能是三四年,也可能更長。

  辛慶山要解決的是什麼?不僅包括實戰、經驗等綜合能力的提高,還包括年輕選手在地方時落下的“後遺症”,甚至一些像滑行、擺臂這些屬於基本技術範疇的缺陷。辛慶山告訴記者,韓國短道速滑選手更新換代很快,一名新秀進入國家隊很快便能出成績,四五年後可能就該退役了。但咱們的年輕隊員進入國家隊後可能需要四五年的時間才能出成績。辛慶山坦言,這是人家基礎打得好,人家的青少年教練都具有較高的水平,而且都有自己的一套訓練辦法。所以,只要看看選手的滑行姿態、基本動作,便能判斷出他的啟蒙教練是誰。相比之下,中國短道速滑的青少年師資力量要低很多,一些教練甚至是看國家隊練什麼,自己就跟著練什麼,只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國家隊的訓練與青少年的訓練因為年齡段不同,屬於兩門不同“學科”,如此照葫蘆畫瓢,只能是誤人子弟。更何況每名選手都是個獨立個體,有其自身優缺點,訓練自然也要有針對性。但不少青少年教練現在仍然還在憑經驗教學,既缺乏理論研究,又缺少與國際先進手段的接軌。

  作為擁有豐富執教經驗的名教頭,辛慶山卻認為自己並無什麼獨到之處,“關鍵是如何把訓練方法組合起來,如何合理運用到每個隊員身上。”辛慶山告訴記者,美國一位著名教練就曾經公開自己的訓練課,任何教練都可以去模倣,但卻沒人能用他的方法取得與其媲美的成就,這説明了因人而異的重要性。辛慶山還專門舉了個例子,500米一直是中國隊的傳統強項,這是因為中國選手的爆發力突出,而歐美選手的優勢是滑行技術及戰術運作,既然人種的先天條件不同,訓練方法就不可能照搬照套。國內一些青少年教練簡單模倣國家隊的訓練思路同樣是行不通的。

  由三部分人員組成的國家隊目前已有三十六七人的規模,其中一部分是大楊揚、李佳軍、王春露這樣的老隊員,一部分是付天余、劉曉穎、王蒙、李野、郭偉這樣的新秀,還有一部分便是1985年7月1日以後出生的未來之星。之所以組建青年隊,國家隊是希望能夠從小抓起,讓有天賦的小隊員們少走彎路。

  但國家隊人員編制有限,指望國家隊來抓後備人才培養只能應一時之需,中國短道速滑若想常葆青春,長期屹立於世界之巔,必須依靠地方,依靠中國短道速滑界整體水平的提高,而青少年教練人員的培養便成了當務之急。據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短道部主任佟立新介紹,目前在中心註冊的短道速滑選手只有395人,主要分佈在吉林、黑龍江兩省,而且這種格局現階段不會發生改變。後備人才總量少,且分佈不均,無疑已成為中國短道速滑求發展的制約因素。即便如此,他們中的很大一部分還將因為教練員水平的限制被耽誤掉。中心為提高青少年教練的水平陸續舉辦過培訓,但如果培訓只不過是為上崗所做的準備,這樣的培訓仍免不了走過場之嫌。

  地方隊是為國家隊輸送人才的基地,兩者之間時常會出現磨擦,即便乒羽這樣的優勢項目也出現過類似問題。但國家隊的抱怨或者不滿只是提出了問題,如何提高青少年教練的水平,如何將這條人才輸送的通道修建得更加通暢,才是中國短道速滑界需要解決的問題,而這也是中國所有的優勢項目必須正視的課題。(曹競 )

責編:慕泉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